工业水处理, 2020, 40(8): 17-22 doi: 10.11894/iwt.2019-0829

专论与综述

城镇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问题的调控措施

蒙小俊,, 王秋利, 龚晓松

Control measures for biolog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processes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Meng Xiaojun,, Wang Qiuli, Gong Xiaosong

收稿日期: 2020-06-25  

基金资助: 安康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专项经费.  2016AYQDZR09

Received: 2020-06-2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蒙小俊(1981-),博士,讲师电话:0915-3358176,E-mail:yanjiushengmengjun@163.com , E-mail:yanjiushengmengjun@163.com

Abstract

The biolog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proc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With the increase of emission standards, the process effluent cannot meet the emission requirements. The mechanism of biolog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was analyzed, and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processes were compared.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carbon source in municipal wastewater influent, competition among different microorganisms, biological activity impact, sludge expansion and biological foam in the biolog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process were analyzed. The measures for biolog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such as adjusting process operating conditions, reforming process structure, supplementing carbon source, adding filler, adding chemical dephosphorization agents and using bioselectors were proposed.

Keywords: municipal wastewater ;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 treatment process ; control

PDF (0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蒙小俊, 王秋利, 龚晓松. 城镇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问题的调控措施. 工业水处理[J], 2020, 40(8): 17-22 doi:10.11894/iwt.2019-0829

Meng Xiaojun. Control measures for biological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emoval processes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J], 2020, 40(8): 17-22 doi:10.11894/iwt.2019-0829

随着工农业迅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污水的排放量迅速增加,水污染状况日趋严重1。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河道,水体中的COD、NH3-N、TP等污染物严重超标,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并导致河流水体黑臭现象发生,破坏水环境生态系统2。为保护水环境,须对城镇污水进行处理。

微生物技术因高效、能耗低和二次污染小等优点而成为最有效的污水处理方式。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因结构简单,工艺技术成熟、工程设计经验丰富,运行控制较容易及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等特点而被国内外城市污水处理企业广泛应用3-4。诸多因素如有机负荷、污泥龄和基质竞争等会对生物脱氮除磷产生不利影响,致使脱氮除磷效率低,时常不能满足排放要求。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出台,对城镇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进行优化升级,提高脱氮除磷效率已迫在眉睫。

笔者对城镇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机理和工艺进行了分析,指出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生物脱氮除磷的调控措施并进行展望。

1 生物脱氮除磷机理

氮磷可依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被脱除。传统生物脱氮主要通过氨化、硝化和反硝化过程,使氮素最终以N2形式排入大气。在厌氧或好氧条件下,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将有机氮化合物转化为氨氮的过程为氨化;好氧条件下氨氮在氨氧化细菌(AOB)作用下氧化为亚硝酸盐,然后进一步被亚硝酸氧化菌(NOB)氧化为硝酸盐的过程为硝化。硝化细菌均是化能自养型,生长极其缓慢,平均世代时间在10 h以上,且易受pH、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参与污水硝化过程的细菌主要为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和硝化菌属(Nitrobacter5-6,完整的硝化氮素过程为NH4+-N→NH2OH→NO2--N→NO3--N;缺氧条件下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变为N2,完整的反硝化氮素反应包括以下几个过程:NO3--N→NO2--N→NO→N2O→N27,反硝化细菌分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ceae)、产碱杆菌属(Caicaiigenes)、芽孢杆菌属(Bacillus)等50多个属8。氨化、硝化和反硝化氮代谢的过程需要多种酶系参与,编码这些酶的基因可作为相应的功能基因9(见图 1),其中反硝化相关基因所占比例最高,达80.81%,其次是氨化(12.78%)和硝化(4.38%)10。随着对微生物脱氮认识的深入,发现了自养反硝化、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和聚磷菌反硝化等,特征和影响11表 1,这些丰富了生物脱氮理论和生物脱氮工艺的发展。

图1

图1   脱氮过程及其功能基因

注:固氮作用—固氮酶基因nifH;氨化作用—尿素酶基因ureC;硝化作用—氨单加氧酶基因amoA,羟胺氧化还原酶基因hao,亚硝酸盐氧化还原酶基因nxrA;反硝化作用—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arG,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irS和nirK,一氧化氮还原酶基因norB,氧化亚氮还原酶基因nosZ;氮异化还原作用—硝酸盐异化还原酶基因napA,亚硝酸盐异化还原酶基因nrfA。


表1   新型生物脱氮技术

生化过程特征影响
自养反硝化能够利用氨氮作为电子供体,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在没有溶解氧存在的情况下产生气态氮反应过程不需要碳源投加;溶解氧需要减少
异养硝化一些异养菌能够进行类似Nitrosomonas的硝化作用,如Paracoccus pantotropha能够氧化氨氮,生成亚硝态氮环境条件没有硝化菌的严格;污泥产量减少
好氧反硝化能够在溶解氧存在情况下进行反硝化反硝化需要的溶解氧条件不苛刻;微生物增长速度加快
聚磷菌反硝化有些聚磷菌既能利用氧,也可以利用硝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碳源需求量减少,减少需氧量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生物除磷经厌氧和好氧环境交替达到去除效果。厌氧条件下,聚磷微生物(PAOs)水解多聚磷酸盐从而释放磷酸盐并从中获得能量,同时摄取可溶性有机碳源合成胞内聚β-羟基丁酸(PHB)储存于细胞内,好氧条件下PAOs以分子氧为电子受体,氧化代谢胞内贮存物PHB并产生能量,过量从污水中吸收磷并积累磷酸盐12,污水处理通过剩余污泥外排达到除磷。已发现的PAOs种类主要有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气单胞菌属(Aeromon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小月菌属(Microlunatus)、俊片菌属(Lamproprdia)、红环菌属(Rhodocyclus)、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和酵母菌型PAOs等5

2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基于对微生物世界认识发展起来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主要有氧化沟、厌氧—缺氧—好氧(A2/O)、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曝气生物滤池(BAF)、膜生物反应器(M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厌氧氨氧化、膜曝气生物反应器(MABR)和好氧颗粒污泥等,各工艺发展如图 2所示(S-曲线描述了技术系统的生命发展周期13)。

图2

图2   污水处理工艺发展及应用


因工艺技术成熟、工程设计经验丰富,具备同步脱氮除磷功能,A2/O、氧化沟、SBR及其变形工艺应用最为广泛,优缺点见表 2

表2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性能特点14-15

工艺优点缺点
A2/O同步脱氮除磷
反硝化过程能同时去除有机物,并为硝化提供碱度
污泥沉降性能好
脱氮受内回流比影响
回流污泥含有硝酸盐进入厌氧区,影响除磷
SBR可同时脱氮除磷
静置沉淀可获得低SS出水
操作灵活性好,耐受水力冲击负荷
同时脱氮除磷时操作复杂
池容较大,滗水设施的可靠性对水质影响大
设计过程复杂,维护要求高,运行对自动控制依赖性强
氧化沟可同时脱氮除磷
构造形式多种多样,运行灵活
低负荷、长泥龄及水力停留时间长
占地面积大
污泥易沉积,易产生浮泥和漂泥等
好氧和缺氧区设计不完善,导致单沟好氧和缺氧区分布不合理,影响脱氮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A2/O由厌氧、缺氧和好氧单元组成,能对有机物进行有效矿化,对N和P进行脱除;氧化沟通过曝气设备驱动沟渠中的活性污泥和污水混合液循环流动,起到曝气充氧、推流和混合等作用,以去除污染物16;SBR流态上属于完全混合式,但污染物随时间的推移而被降解,流程由进水、反应、沉淀、出水和闲置过程组成。A2/O应用最为广泛,其排放的污泥中含大量聚磷菌,比一般好氧活性污泥系统对磷的去除率高,而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优先选择的工艺分别是氧化沟和SBR工艺17。研究表明,A2/O工艺缺氧池内存在反硝化除磷作用,对PO43--P的去除率高达86.4%,除磷潜力较大;而前置预缺氧池内的反硝化作用明显,对NO3--N的去除率高达81.2%18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存在对碳源的竞争、脱氮菌与除磷菌对溶解氧的竞争和不同功能菌在污泥龄方面的矛盾等19,致使工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经常出现脱氮除磷效率低的现象。对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有利于工艺改进,对工艺稳定运行、提高脱氮除磷效率有重要意义。

3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的问题

3.1 进水水质水量多变、碳源不足

由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组成的城镇污水水质水量变化较大,这与雨水和工业废水的比例、排放特点、排水体制、用水和生活习惯、社会经济水平、城镇管网系统、季节以及气象条件等有关。我国用污水处理率来评价污水处理水平,但污水处理率仅考虑了污水处理设施进水处理的水量,忽略了雨污合流、地下水混入、抽取河水处理等原因导致的污染物收集水平不足,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普遍偏低,进水水质存在季节性波动20。污水处理中BOD5/TN>4时可满足脱氮效果,而50%的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工艺反硝化碳源不足21。反硝化过程中大量异养菌以有机碳为电子供体将NO3--N转化为N2,碳源不足将影响脱氮效率;进水碳源过低(BOD5/TP<17),除磷效率降低,即便是碳源满足除磷要求,反硝化碳源不足,大量存在的NO3--N将抑制生物除磷。

3.2 不同菌属微生物的相互竞争

对于生物脱氮除磷工艺,氧气主要用于异养微生物脱碳和自养微生物氮素的硝化作用,异养微生物与硝化细菌存在对氧的竞争。污水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机械曝气或鼓风曝气,曝气量不足会降低硝化效率;碳源主要消耗在反硝化脱氮、厌氧释磷以及满足异养微生物自身生长代谢,其中厌氧释磷和反硝化脱氮在碳源消耗中占有较大比重22,反硝化脱氮和厌氧释磷对碳源存在竞争,碳源大量被反硝化利用则影响除磷效率,若被厌氧释磷大量利用则影响脱氮效率。污水脱氮除磷过程中不同菌属还存在污泥龄(SRT)的竞争,SRT决定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世代时间长于污泥龄的微生物在污泥中不能成为优势菌种。SRT短的活性污泥分解有机物能力较强,但凝聚沉降性能较差;SRT长的活性污泥分解代谢能力较差,凝聚沉降性能较好23。硝化细菌生长极其缓慢,SRT越长,有机负荷越低,越易成为优势菌,硝化效果越好;一定条件下,PAOs的SRT越短,有机负荷越高,除磷越好。

3.3 工艺条件影响生物活性

工艺条件如温度、DO、污泥负荷、污泥回流比等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种类及活性影响较大,特别是低温对生物脱氮除磷酶活有重大影响。反应器内DO越高越有利于硝化,而反硝化需在较低的DO浓度下进行;同一系统中,当DO浓度较好满足硝化时,反硝化受到抑制,过高或过低的DO均会降低系统对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出水氨氮、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受污泥负荷的影响较大,随着污泥负荷的增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污泥回流比过低会降低反应器内的污泥浓度,使硝化菌数量减少,硝化效果变差;污泥回流比过高会加大污泥耗氧量,导致过多污泥在反应器中沉积,影响泥水分离和出水水质23。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生物酶促反应,温度过高使酶变性失活,导致脱氮除磷微生物代谢下降甚至死亡,温度过低使酶促反应降低。温度5~30 ℃内对硝化的影响遵循阿伦尼乌斯公式,温度越低硝化速率越慢24。低温可以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使其吸附能力和代谢能力受到影响,污水处理效率降低,污泥沉降性能降低25。低温是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除磷效率降低的重要原因。

3.4 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调控困难、恢复缓慢,是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运行的问题之一。一般情况下,将SVI>150 mL/g的活性污泥定义为污泥膨胀,SVI均值>150 mL/g时划分为膨胀期,SVI均值<100 mL/g时划分为非膨胀期26。研究表明,低溶解氧浓度、低负荷(F/M)、高BOD/N和高BOD/P、高硫化物浓度、低温等条件都有可能引起不同丝状菌的过度生长,约有95%的污泥膨胀现象与丝状菌有关,优势菌有诺卡氏菌(Nocardiaform)、微丝菌(Microthrix parvicella)和放线菌(Actinomycetes)等27-29。污泥膨胀后,污泥絮体的结构比正常絮体松散,体积增大,含水率增高,不易沉淀,出水污泥含量增高,导致回流污泥量和生化反应池内污泥量减少,中后期会伴随大量生物泡沫产生,难以保持正常的生化处理性能,SVI达到300 mL/g以上时会造成大量活性污泥流失,导致出水浑浊,SS含量较高,出水水质较差,从而严重影响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30

3.5 生物泡沫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中,泡沫多是由丝状菌过度增殖造成,常在污泥膨胀发生后出现,形成和稳定需要气泡、表面活性物质和疏水性颗粒3个必备条件31-33。研究表明,泡沫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除丝状菌外,还有大量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影响生物泡沫形成的因素主要有温度、营养物质、pH、溶解氧和SRT等33。其危害在于30:生物泡沫一般有一定黏性,大量活性污泥会随其一起漂浮在生物反应池表面,形成漂浮泡沫层,泡沫层会阻碍氧气进入生化反应池的混合液中,降低活性污泥的溶解氧含量;泡沫浮渣层影响二沉池泥水分离过程,导致出水水质恶化;生物泡沫飘落到工作通道上,影响设备巡检和维修;可能存在病原微生物,具有随风传播的风险。

4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调控措施

4.1 调整工艺运行条件

温度、DO、回流比和碳氮比等工艺运行条件对微生物有重要影响,调整工艺运行条件可改变脱氮除磷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从而改变其菌群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和活性。研究表明,COD/TKN < 10时,总氮去除率随碳氮比的增大而增加;COD/TP增大,总磷去除率提高,但当COD/TP > 60时,去除率提高缓慢;混合液回流比<3时,对总磷总氮的去除均有影响;温度对脱氮的影响比除磷显著,<15 ℃氮去除率明显下降,8~10 ℃时仍有较好的除磷效果,较低的温度有利于PAOs的富集;温度在10~15 ℃之间时(进水TN高于30 mg/L),增加混合液回流和DO可以提高脱氮效果,高于15 ℃时(进水TN低于30 mg/L),无需混合液回流即可实现良好的脱氮效果34

依据污水处理的实际情况应及时对工艺运行条件进行调整,保持高效的生物脱氮除磷效率。值得高度重视的是低温引起的污水脱硝效率低、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等问题。可以适当提高污水HRT和DO含量,增大污泥回流比以及提高污泥SRT,以应对低温的不利影响。

4.2 改造工艺结构

不同水质特征会影响脱氮技术的选择,进水碳氮比较高(碳氮比为6~10)时适合传统硝化反硝化,处于中等水平(碳氮比为3)时适宜短程硝化反硝化,当碳氮比较低时(<1)时适合主流厌氧氨氧化13。针对污水碳氮比的实际情况,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在调整工艺运行条件脱氮除磷受限的情况下,对工艺结构/组成进行优化是优先选择。倒置A2/O工艺、改良A2/O工艺和MSBR工艺等在低碳源条件下可为反硝化和释放磷过程合理分配碳源,提高脱氮除磷效率35;分段进水可解决碳源竞争问题22;倒置A2/O-MBR处理体系可解决不同微生物SRT的矛盾,通过生物膜固定硝化细菌,以满足硝化细菌生理所需的较长SRT,不会阻碍反硝化细菌与聚磷菌的正常生长22。研究表明,两点进水倒置A2/O-MBR系统对COD、NH3-N有较高的去除率,出水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膜对COD和TP有直接截留作用,系统出水几乎没有固体损失,可以精确控制污泥龄,有利于世代周期较长的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生长36

城镇污水进水SS达到400 mg/L以上时应设置初沉池37;水质水量变化大需加强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设置调节池;难降解有机物浓度高应设置水解酸化池;若需要可考虑在原生物处理段后增加曝气生物滤池、反硝化滤池等设施。邢台市某污水处理厂原采用CASS处理工艺,因工业废水混入未达到设计处理效果,采用水解酸化+CASS进行技术改造后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标准38

4.3 强化生物脱氮除磷

污水生物脱氮除磷过程中,当调整工艺运行条件或改造工艺结构/组成来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其生物活性而无法满足污水处理需求时,可采用强化措施。强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补充碳源。依据工艺特点可补充甲醇、葡萄糖、乙酸和乙酸钠等。秋冬季节,因低温对微生物活性影响,污水处理一般投加碳源较多,随着温度的升高,碳源投加量应适当减少。(2)投加填料。填料可促进生成稳定的生物膜,控制环境条件使异养菌不断向生物膜外迁移,而世代周期较长且产率系数较低的自养微生物如硝化菌则逐渐向生物膜内层迁移,不同微生物种群在生物膜上呈现功能分区,如SBBR。研究表明,BOD5/TN≥5时,SBBR反应器中的异养硝化菌得到优势富集,促进了系统对氨氮的去除,系统具有较高的硝化、同步脱氮及除磷速率,出水COD、NH4+-N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水体标准,PO43-、TN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水体标准39。(3)添加化学除磷药剂。投加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铁、硫酸铝、三氯化铁和聚合氯化铝铁等进行化学除磷使总磷稳定达标。(4)使用生物选择器。在曝气池的前端设置厌氧和好氧选择器,抑制某些丝状细菌的生长,可防止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发生。(5)添加高效微生物。这类微生物一般是从环境中驯化筛选培养得到,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并可改变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生物群落结构。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复合菌株Delftia sp.YH01+Acidovorax sp.YH02可强化好氧SBR脱氮,NO3--N、TN和COD去除率分别提高了12.1%、9.2%、9.4%40。添加高效微生物尚难以工程化,但应用潜力巨大。

5 结论与展望

受污水碳源不足、运行条件、污泥膨胀、生物泡沫以及基质竞争等影响,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时常出现脱氮除磷无法满足排放要求。针对上述问题,可通过调整工艺运行条件、改造工艺结构和强化生物脱氮除磷达到提高脱氮除磷的目的。对于低碳源的城镇污水,调整DO、pH、SRT、HRT、回流比和污泥浓度一定要结合水质和气象的季节性变化,特别是温度变化;工艺A2/O-MBR或投加填料形成生物膜可促进微生物的功能分区,改造工艺设置调节池、初沉池或水解酸化池要结合污水进水水质,多点进水和补充碳源可解决碳源竞争;对于将实施更加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宜采用多种调控措施耦合联合。基于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未来可从以下方面进行研究:(1)利用工程手段调控群落结构和污染物浓度构建优化控制的高效工艺;(2)微生物活性和生态关系与废水处理、污泥性能间的作用机制分析;(3)低温条件下多模式耦合联用脱氮除磷研究;(4)开发处理低碳氮比的城镇污水处理新工艺;(5)高效微生物强化脱氮除磷研究。

参考文献

Liu Xiaokun , Ma Xiaoyuan , Dong Ke , et al.

Investigating the origins of acute and long-term toxicity posed by municipal wastewater using fractionation

[J].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2020, 41 (18): 2350- 2359.

URL     [本文引用: 1]

曹特特, 王林, 李咏梅.

A2/O工艺低氧条件下的运行及其模拟

[J]. 环境科学, 2018, 39 (1): 219- 226.

[本文引用: 1]

李炳荣, 曹特特, 王林, .

低氧条件下A2/O工艺对城市污水脱氮处理的中试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39 (1): 134- 140.

URL     [本文引用: 1]

Zhou Yan , Oehmen A , Lim M , et al.

The role of nitrite and free nitrous acid(FNA)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J]. Water Research, 2011, 45 (15): 4672- 4682.

URL     [本文引用: 1]

李炳堂, 胡智泉, 刘冬啟, .

活性污泥中菌群多样性及其功能调控研究进展

[J]. 微生物学通报, 2019, 46 (8): 2009- 2019.

URL     [本文引用: 2]

Siripong S , Rittmann B E .

Diversity study of nitrifying bacteria in full-scale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J]. Water Research, 2007, 41 (5): 1110- 1120.

URL     [本文引用: 1]

彭永臻, 钱雯婷, 王琦, .

基于宏基因组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生物脱氮污泥菌群结构分析

[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9, 45 (1): 95- 102.

URL     [本文引用: 1]

肖晶晶, 郭萍, 霍炜洁, .

反硝化微生物在污水脱氮中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9, 32 (12): 97- 102.

URL     [本文引用: 1]

王朱珺, 王尚, 刘洋荧, .

宏基因组技术在氮循环功能微生物分子检测研究中的应用

[J]. 生物技术通报, 2018, 34 (1): 1- 14.

URL     [本文引用: 1]

田美, 刘汉湖, 申欣, .

百乐克(BIOLAK)活性污泥宏基因组的生物多样性及功能分析

[J]. 环境科学, 2015, 36 (5): 1739- 1748.

URL     [本文引用: 1]

陈伟.

城市污水生物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

[J]. 广州化工, 2018, 45 (13): 210- 203.

URL     [本文引用: 1]

Mion T , van Loosdrecht M C M , Heijnen J J .

Micro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of the 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ate removal process

[J]. Water Research, 1998, 32 (11): 3193- 3207.

[本文引用: 1]

陈珺.

未来污水处理工艺发展的若干方向、规律及应用

[J]. 给水排水, 2018, 44 (2): 129- 141.

URL     [本文引用: 2]

成官文. 水污染控制工程[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 116- 132.

[本文引用: 1]

郭昌梓, 程飞, 陈雪梅.

氧化沟的优缺点及发展应用型式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39 (23): 14288- 14291.

URL     [本文引用: 1]

曹刚. Orbal氧化沟流场数值模拟与优化[D].长沙: 湖南大学, 2016.

[本文引用: 1]

易建婷, 张成, 徐凤, .

全国投运城镇污水处理设施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J]. 环境化学, 2015, 34 (9): 1654- 1660.

URL     [本文引用: 1]

高洋, 程洁红, 戴界红.

城镇污水处理厂A2/O工艺脱氮除磷潜力的研究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7, 33 (7): 89- 93.

URL     [本文引用: 1]

袁梦飞, 于德爽, 巩秀珍, .

不同曝气量和好氧时间下SPNDPR系统处理低C/N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性能

[J]. 环境科学, 2019, 40 (3): 1382- 1389.

URL     [本文引用: 1]

朱家亮, 蔡美芳, 贾滨洋, .

基于污染物受纳量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指标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39 (7): 3130- 3136.

URL     [本文引用: 1]

郭泓利, 李鑫玮, 任钦毅, .

全国典型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特征分析

[J]. 给水排水, 2018, 44 (6): 12- 15.

URL     [本文引用: 1]

李亚峰, 杨嗣靖, 于燿滏.

基于倒置A2/O工艺脱氮除磷存在问题的优化措施

[J]. 工业水处理, 2019, 39 (8): 15- 18.

URL     [本文引用: 3]

高剑平, 黄建峰, 张梁.

改良型Carrousel氧化沟同步脱氮影响因素分析及优化运行

[J]. 过程工程学报, 2017, 17 (1): 162- 169.

URL     [本文引用: 2]

Antoniou P , Hamilton J , Koopman B , et al.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pH on the effective maximum specific growth rate of nitrifying bacteria

[J]. Water Research, 1990, 24 (1): 97- 101.

URL     [本文引用: 1]

贲岳, 陈忠林, 徐贞贞, .

低温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耐冷菌的筛选及动力学研究

[J]. 环境科学, 2008, 29 (11): 3189- 3193.

URL     [本文引用: 1]

Palm J C , Jenkins D , Parker D S .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c loading, dissolved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sludge settleability in the completely-mixed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J]. Journal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Federation, 1980, 52 (19): 2484- 2506.

[本文引用: 1]

郝二成, 袁星, 阜崴.

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措施研究

[J]. 环境工程, 2017, 35 (7): 18- 22.

URL     [本文引用: 1]

邱勇, 刘垚.

微丝菌型污泥膨胀的工艺负荷调控方法

[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 11 (4): 2268- 2272.

URL    

Sezgin M , Jenkins D , Parker D S .

A unified theory of filamentous activated sludge bulking

[J]. Journal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Federation, 1978, 50 (2): 362- 381.

[本文引用: 1]

王萍, 余志晟.

污水处理厂污泥膨胀和污泥发泡的比较分析

[J]. 微生物学通报, 2019, 46 (8): 1971- 1981.

URL     [本文引用: 2]

于真真, 胡以松, 王晓昌.

A2/O-MBR工艺中生物泡沫现象原因及其影响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39 (3): 1034- 1042.

URL     [本文引用: 1]

Fryer M , Gray N F .

Foaming scum index(FSI)-a new tool for the assessment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ological mediated activated sludge foam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12, 110, 8- 19.

宋阳, 姜成英, 王爱杰, .

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生物泡沫研究进展

[J]. 微生物学通报, 2019, 46 (8): 1954- 1970.

URL     [本文引用: 2]

吴广华, 张耀斌, 全燮, .

温度及反硝化聚磷对SBMBBR脱氮除磷的影响

[J]. 环境科学, 2007, 28 (11): 2484- 2487.

URL     [本文引用: 1]

张辰, 谭学军.

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的有关问题

[J]. 中国给水排水, 2008, 24 (24): 23- 27.

URL     [本文引用: 1]

邹高龙.

倒置A2/O-MBR(平板膜)处理城市污水的中试研究

[J]. 环境工程学报, 2014, 8 (6): 2467- 2472.

URL     [本文引用: 1]

王阿华.

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若干问题探讨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0, 26 (2): 19- 22.

URL     [本文引用: 1]

韩晋科, 罗艳丽, 倪停亭, .

水解酸化/CASS工艺用于某城镇污水处理厂改造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8, 34 (4): 106- 109.

URL     [本文引用: 1]

范晓玮, 刘石虎, 孟红, .

C/N值对SBBR反应器深度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7, 33 (19): 37- 41.

URL     [本文引用: 1]

陈海升, 曹刚, 张迪, .

复合菌株YH01+YH02强化SBR好氧反硝化脱氮及菌群结构分析

[J]. 环境科学, 2018, 39 (4): 1773- 1781.

URL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