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水处理, 2020, 40(8): 65-68 doi: 10.11894/iwt.2019-0715

试验研究

微波诱导ClO2催化降解水中DBP反应机理的研究

曹向禹,, 田俊阳, 李维鑫

Reaction mechanism of dibutyl phthalate degradation in water by microwave-induced ClO2 catalytic oxidation

Cao Xiangyu,, Tian Junyang, Li Weixin

收稿日期: 2020-07-5  

基金资助: 黑龙江省教育厅基本科研业务费校地合作项目.  135309212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科技局科研项目.  SFGG-201917

Received: 2020-07-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曹向禹(1972—),工学博士,教授电话:18246696672,E-mail:cxy0720@126.com , E-mail:cxy0720@126.com

Abstract

With dibutyl phthalate as the research substrate, the reaction oxidation processes of microwave-induced ClO2 catalytic oxidation in water were studied by solid-phase 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PE-GC-MS),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UV-Vis) an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icrowave radiation method could improve DBP removals efficiently, compared with water bath method. The microwave-ClO2-catalyst oxidation process had high synergistic oxidation effect. The main intermediate phthalic acid(PA) was identified. Reaction pathways of dibutyl phthalate degradation by microwave-induced ClO2 catalytic oxidation were proposed. A single electron transfer reaction is produced firstly in DBP degradation by microwave-induced ClO2 catalytic oxidation system, followed by a free radical oxidation.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radicals formed in microwave-induced ClO2 catalytic oxidation reaction maintain the attack on the alkyl chain rather than the aromatic ring of DBP.

Keywords: microwave ; induction ; ClO2 ; dibutyl phthalate ; catalysis ; degradation

PDF (0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曹向禹, 田俊阳, 李维鑫. 微波诱导ClO2催化降解水中DBP反应机理的研究. 工业水处理[J], 2020, 40(8): 65-68 doi:10.11894/iwt.2019-0715

Cao Xiangyu. Reaction mechanism of dibutyl phthalate degradation in water by microwave-induced ClO2 catalytic oxidation. 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J], 2020, 40(8): 65-68 doi:10.11894/iwt.2019-0715

邻苯二甲酸酯(PAEs)作为性能优良且廉价的增塑剂广泛用于纺织印染领域,在其使用过程及处置后很容易被释放到环境中。研究表明,PAEs是一类生物内干扰素,属于环境激素类物质,在生物体内有极强的富集作用,可导致内分泌紊乱、生殖机能失常、生物繁殖能力下降和生殖器官畸形,具有“三致”作用1。PAEs十分稳定,广泛存在,对环境尤其水介质的污染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邻苯二甲酸酯(PAEs)中使用量较多的一种,已被多国列入水中优先控制污染物2

DBP的降解方法主要有吸附法3、生物降解法4、高级氧化法5等。其中,高级氧化技术尤其是微波诱导氧化法因处理效率高、二次污染较少,越来越受到青睐,成为最具前途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之一6。通过微波诱导作用,可促使反应产生高活性的自由基(如·OH)降解有机大分子污染物,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目前,有关微波与ClO2相结合的催化氧化法降解机理的报道尚少7

本研究以DBP水样为处理对象,探讨了微波诱导ClO2催化氧化的降解情况和作用机理,为去除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提供一定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导。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分析纯,北京化学试剂公司;ClO2(≥99%),保存于棕色瓶中;Fe2O3-CeO2/γ-Al2O3催化剂,沉淀-焙烧法自制。

JYBL-50型高纯ClO2发生器,山东安丘洁源环保公司;ZD-2型电位滴定仪,上海雷磁分析仪器厂;MC8S-3型微波超声波紫外实验仪,南京汇研微波系统工程公司;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LAM-4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美国珀金埃尔默公司;7890B-7000C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美国安捷伦公司。

1.2 实验方法

反应过程维持体系pH在6.5,温度(25±0.1)℃,溶液pH由pH-stat装置控制。

催化氧化反应在避光且恒温条件下进行。实验前用稀硫酸(不用稀盐酸,以免引入氯离子)或氢氧化钠溶液调整ClO2溶液和DBP溶液的pH。将适量ClO2和催化剂加入到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的DBP水溶液中,在微波反应器中于一定微波功率下辐照(或水浴加热磁力搅拌),氧化降解反应至规定时间后,加入过量0.05 mol/L的Na2S2O3溶液终止反应。

1.3 分析方法

ClO2的测定采用连续碘量法8

DBP测定采用HPLC法。具体操作:将反应后的溶液转移至100 mL分液漏斗中,用二氯甲烷萃取反应溶液3次,每次使用5 mL,收集萃取液,脱水、浓缩后,经0.45 μm HPLC专用过滤器过滤后进行测定。HPLC仪器条件:色谱柱为Agilent反相C18硅胶柱(4.6 mm×250 mm,5 μm),乙腈-水(体积比80:20)作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227 nm,流动相流速0.8 mL/min,进样量20 μL。

UV-Vis法扫描步长1 nm,试样用蒸馏水稀释10倍,以水为参比液,在200~350 nm进行紫外可见光谱测定。为避免硫代硫酸钠紫外吸收峰对产物测定结果的影响,未采用硫代硫酸钠作为终止剂,而是将反应至规定时间的试样用注射器迅速注入预先盛有0~5 ℃蒸馏水中稀释30倍,通过急剧降温和稀释的方法使反应瞬时中止。

SPE-GC-MS法。依次以甲醇、水清洗小柱以去除杂质,使反应终止后的水样通过小柱,流速控制在2~3 mL/min,抽干后用体积比为95:1的乙醚-甲醇洗脱,高纯氮气吹至1 mL以下,甲醇定容至1 mL待测。GC条件:HP-5 mS毛细质谱柱(30 m×0.25 mm×0.25 μm);柱升温程序:初温80 ℃保持1 min,20 ℃/min升至240 ℃,保持1 min,再以30 ℃/min升至280 ℃,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为250 ℃;载气(氦气)流速为1 mL/min;不分流-分流进样,不分流时间1 min,分流比为10:1;进样体积1 μL。MS条件:EI离子源(70 V),离子源温度250 ℃;接口温度260 ℃,溶剂延迟7.0 min。

2 结果与讨论

2.1 微波法和水浴法氧化降解水中DBP的工艺比较

分别对比了微波诱导、水浴加热和有无催化剂等不同组合工艺对DBP的处理效果。其中催化剂加入量4.0 g/L,ClO2投加量110 mg/L,分别在微波、55 ℃恒温水浴下处理100 mL初始质量浓度为30 mg/L的DBP水样,微波辐照功率300 W,时间8 min,水浴恒温时间20 min,溶液pH控制为6.5,实验结果如图 1所示。

图1

图1   不同氧化降解工艺中DBP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图 1可以看出,单独微波处理几乎不能氧化DBP,与ClO2的协同氧化作用较明显,尤其是引入催化剂后,辐射8 min时DBP降解率超过90%;与水浴加热法相比,微波体系的引入不仅明显缩短作用时间,可在室温下反应,DBP去除率比水浴加热法提高了近17%。说明微波-催化剂-ClO2的氧化体系处理DBP具有反应时间短、处理效果好、能耗低等优点;微波辐射不仅具有热效应,更重要的是存在非热效应,可使DBP在短时间内被降解,分析原因可能是催化剂表面存在强烈吸收微波能的金属点位,在微波辐照下会产生“微波热点”,DBP分子被吸附到这些“微波热点”附近时,在ClO2作用下被迅速氧化而降解。

2.2 催化氧化反应中间产物的鉴定

2.2.1 HPLC法

在微波诱导ClO2催化氧化DBP反应10 min后取样,用HPLC进行分析,结果如图 2所示。

图2

图2   微波诱导ClO2催化氧化反应10 min的DBP降解产物HPLC谱图


图 2可见,紫外检测器检测到一些峰,且所有中间产物的保留时间均小于DBP的保留时间(6.08 min),说明DBP被氧化降解成一系列中间产物,且中间产物比DBP有更大的极性,3.98 min处出现1个强特征峰,说明是个稳定的新物质。

2.2.2 UV-Vis法

DBP和微波诱导ClO2催化氧化反应主要中间产物的UV-Vis谱图如图 3所示。

图3

图3   DBP和微波诱导ClO2催化氧化反应主要中间产物的UV-Vis谱图


图 3可知,目标污染物DBP分别在277、227 nm处各有1个特征吸收峰,其中277 nm处为弱峰,227 nm处为强峰,这些吸收谱带均归属于芳环及其共轭羧基的特征峰。微波诱导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未出现新的吸收峰,只是277、227 nm处的峰有所改变,说明DBP得到一定程度的去除。图 3中,中间产物具有与DBP一样或相似的官能团结构,与HPLC谱图的测定结果吻合,有可能是保留时间为3.98 min的新物质,说明DBP的氧化降解应该不是进攻芳环。同时,随着微波辐射时间的延长,该中间产物也逐渐被消耗,进一步降解生成新的小分子产物。

2.2.3 GC-MS法

采用SPE-GC-MS技术对氧化反应过程进行监测,谱图结果显示在15.82 min处出现一较强的色谱峰,与NIST质谱检索图库的标准谱图进行对比发现15.82 min处的物质为邻苯二甲酸(PA),与HPLC谱图中的IP(3.98 min)相一致,说明该中间产物为邻苯二甲酸(PA),PA与DBP具有相同的芳环结构,与UV-Vis法的分析结果一致。

由于微波诱导氧化反应速率很快,为深入分析中间产物在氧化降解过程中的浓度变化,对微波诱导ClO2催化氧化DBP的工艺条件进行了调整:微波辐射功率采用100 W,辐射时间延长至20 min,催化剂用量1.5 g/L(平均分4次加入),其他条件不变,取样分析,结果如图 4所示。

图4

图4   微波诱导催化氧化反应过程DBP和PA随时间变化情况


图 4可知,随着DBP逐步被氧化降解,PA中间产物迅速生成,在10 min内达到最大值,随后PA被进一步降解成小分子,由HPLC谱图可知,在很短的保留时间内(0~3.0 min)生成了极性更强的物质。

因此,综合HPLC、UV-Vis及GC-MS分析结果,可以推测微波诱导ClO2催化氧化反应的中间产物为邻苯二甲酸(PA),邻苯二甲酸能进一步被氧化分解成更小的分子。

2.3 催化氧化反应机理探讨

根据2.2分析结果及文献〔9〕~〔11〕,推断微波诱导ClO2催化氧化DBP的反应途径如图 5所示。

图5

图5   微波诱导ClO2催化氧化DBP可能的反应途径


图 5可见,DBP被氧化降解倾向于发生在烷基链处,而不是芳环主结构。首先在微波诱导作用下,侧链酯基中的电子被ClO2夺取,发生1个或2个单电子的转移,同样遵循ClO2与大多数有机污染物反应的单电子转移(SET)机理,生成有机阳离子过渡物质2和3;然后微波诱导ClO2催化氧化作用,使体系产生大量氧化能力较强的羟基自由基(·OH),从而发生自由基氧化反应,侧链失去1~2个烷氧基,形成较稳定的产物邻苯二甲酸(PA),这中间应该会生成单邻苯二甲酸酯(MMP),但GC-MS并未检测出该物质,分析可能是此结构极不稳定的缘故;随着氧化降解反应的深入,邻苯二甲酸(PA)被氧化成苯甲酸,最终被进一步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综合以上分析认为,微波诱导ClO2催化氧化邻苯二甲酸酯类反应先进行的是单电子转移,再进行自由基的氧化反应,进攻位点为芳环侧链的酯基,而不是芳环。

3 结论

(1)微波辐照下催化剂表面可产生“微波热点”,在ClO2作用下能有效分解有机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丁酯,具有很好的微波-ClO2-催化剂协同氧化降解效应。

(2)采用SPE-GC-MS、UV-Vis及HPLC等方法,检测出中间产物邻苯二甲酸(PA),提出了微波诱导ClO2催化氧化水中DBP的反应途径,并指出微波诱导ClO2催化氧化DBP反应是先进行单电子转移,再进行自由基的氧化反应,进攻位点为芳环侧链酯基,而不是芳环。

参考文献

Benjamin S , Pradeep S , Josh M S , et al.

A monograph on the remediation of hazardous phthalates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5, 298, 58- 72.

DOI:10.1016/j.jhazmat.2015.05.004      [本文引用: 1]

Mankidy R , Wiseman S , Ma Hong , et al.

Biological impact of phthalates

[J]. Toxicology Letters, 2013, 217 (1): 50- 58.

URL     [本文引用: 1]

Gao Minling , Gong Xiaolei , Mengting , et al.

Effect of temperature and pH on the sorption of dibutyl phthalate on humic acid

[J]. Water, Air, & Soil Pollution, 2016, 227, 55.

URL     [本文引用: 1]

Kumar V , Maitra S .

Biodegradation of endocrine disruptor dibutyl phthalate(DBP) by a newly isolated Methylobacillus sp. V29b and the DBP degradation pathway

[J]. Biotech., 2016, 6 (2): 200.

URL     [本文引用: 1]

王军良, 徐超, 庄晓伟, .

水中邻苯二甲酸酯污染现状及高级氧化降解技术研究

[J]. 工业水处理, 2011, 31 (4): 5- 10.

DOI:10.3969/j.issn.1005-829X.2011.04.002      [本文引用: 1]

王哲明, 王进明, 臧传利, .

微波诱导催化氧化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J]. 水处理技术, 2010, 36 (7): 24- 28.

URL     [本文引用: 1]

徐丽萍, 张春雷, 赵联芳.

高级氧化技术降解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研究进展

[J]. 水处理技术, 2017, 43 (8): 17- 21.

URL     [本文引用: 1]

黄君礼. 二氧化氯分析技术[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 17

[本文引用: 1]

Chen Yiling , Ai Zhihui , Zhang Lizhi .

Enhanced decomposition of dimethyl phthalate via molecular oxygen activated by Fe@Fe2O3/AC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2, 235/236, 92- 100.

DOI:10.1016/j.jhazmat.2012.07.015      [本文引用: 1]

Yuan Baoling , Li Xiaoting , Li Kunlin , et al.

Degradation of dimethyl phthalate(DMP) in aqueous solution by UV/Si-FeOOH/H2O2

[J].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11, 379 (1/2/3): 157- 162.

URL    

Xu L J , Chu W , Graham N .

Sonophotolytic degradation of phthalate acid esters in water and wastewater:influence of compound properties and degradation mechanisms

[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5, 288, 43- 50.

DOI:10.1016/j.jhazmat.2015.02.023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