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水处理, 2021, 41(4): 93-96 doi: 10.11894/iwt.2020-0679

试验研究

强化厌氧池放磷环境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翟德华,1, 李廷梅2, 彭赵旭,1, 娄天宇1, 姜昆1, 王锋1

Effect of enhancing phosphorus release environment of anaerobic tank on phosphorus removal

Zhai Dehua,1, Li Tingmei2, Peng Zhaoxu,1, Lou Tianyu1, Jiang Kun1, Wang Feng1

通讯作者: 彭赵旭, 副教授, E-mail: pzx@zzu.edu.cn

收稿日期: 2021-02-28  

基金资助: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  2015ZX07204-002
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  20B560018
河南科技智库调研自选课题.  HNKJZK-2020-03C
郑州大学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  202010459114

Received: 2021-02-28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翟德华(1999-),本科电话:17398952636,E-mail:1029484365@qq.com , E-mail:1029484365@qq.com

Abstract

In order to enhance phosphorus release environment of anaerobic tank to improve phosphorus removal efficiency,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with hydrolysis acidification+improved oxidation ditch+advanced treatment process was taken to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phosphorus removal before and after the modification of backwashing syst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naerobic environment could be improved by reflowing the backwashing wastewater to the front of the advanced treatment unit, increasing the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 of the anaerobic zone. After the modification the average ORP of anaerobic tank decreased from -116.75 mV to -333.82 mV, the TP concentration at the end of anaerobic tank and TP removal rate of water plant increased from 9.24 mg/L and 69.54% to 13.32 mg/L and 75.47%, respectively. The TP removal efficiency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daily amount of sludge discharged, but it had little relationship with carbon source surplus.

Keywords: backwashing wastewater ; anaerobic tank ; phosphorous removal

PDF (0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翟德华, 李廷梅, 彭赵旭, 娄天宇, 姜昆, 王锋. 强化厌氧池放磷环境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工业水处理[J], 2021, 41(4): 93-96 doi:10.11894/iwt.2020-0679

Zhai Dehua. Effect of enhancing phosphorus release environment of anaerobic tank on phosphorus removal. 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J], 2021, 41(4): 93-96 doi:10.11894/iwt.2020-0679

水环境中的营养盐会引起藻类增长。与氮相比,磷更易引发富营养化。随着我国水环境整治加强,污水处理厂普遍提标到一级A标准(GB 18918—2016),有地区要求部分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Ⅳ类标准。

生物除磷是目前最经济的除磷方式。如想保证除磷效果,在厌氧段必须充分放磷,但实际运行中很多因素会破坏厌氧放磷环境,如水力停留时间过短1、进水中碳磷比偏低2、回流污泥混合液中硝酸盐的抑制等3。因此,为使出水TP稳定达标,常在生物单元后增设深度处理。目前国内以高密度沉淀池+滤池的组合工艺居多,一般滤池反冲洗水回流到水厂进水端。反冲洗废水溶解氧高、流量变化大,理论上对厌氧池的放磷环境存在冲击。将反冲洗废水回流点调整至深度处理前是否会改善生物除磷效果,目前还鲜有报道。笔者以改变反冲洗废水回流位置为主要手段,考察强化厌氧池放磷环境的除磷情况,以期为优化反冲洗回流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厂概况

试验在河南省某污水处理厂进行。该厂设计规模为15万m3/d,处理当地县城生活污水,以及产业集聚区的工业废水(造纸和制药)。进水水质如表 1所示。

表1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

项目COD/(mg·L-1TN/(mg·L-1NH4+-N/(mg·L-1TP/(mg·L-1
设计进水250~45025.00~45.0020.00~35.001.00~4.00
实际进水100~97624.80~59.909.78~48.841.18~6.00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污水处理厂采用前置水解酸化+改良氧化沟+深度处理工艺。其中水解酸化池上升流速为1.1 m/h,水力停留时间为6 h,平均污泥质量浓度为8 000 mg/L。改良型氧化沟有效水深6.5 m,厌氧/缺氧/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1、2.7、12 h,平均污泥质量浓度为3 000~4 000 mg/L。高密度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为42 min,V型滤池滤速10 m/h。工艺流程如图 1所示。

图1

图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1.2 改造方案

为提升生物单元除磷效果,制定以下改造方案:(1)改变反冲洗废水回流位置。将反冲洗废水管道的终端由水厂进水端调整到深度处理系统前,从根本上避免反冲洗过程对厌氧池的影响。(2)增加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将二沉池回流污泥管道终端从氧化沟厌氧池前端延伸至水解酸化池前端,将水解酸化池与厌氧池变成统一的厌氧区,为生物放磷创造充足时间。(3)优化沉砂池曝气方式。将曝气沉砂池曝气方式由连续式改为间歇式,降低其出水溶解氧浓度。

1.3 分析项目

COD、NH4+-N、NO2--N、NO3--N、PO43--P、TN、TP和MLSS等均采用标准方法测定4。DO、pH和ORP采用340i便携式溶解氧仪(德国WTW公司)现场检测。

2 结果与讨论

2.1 改造前后水厂运行情况

改造前后TP的去除情况如图 2所示。

图2

图2   改造前后TP的去除情况


图 2可见,改造前平均进、出水TP分别为2.31、0.67 mg/L,改造后当平均进水TP升到2.74 mg/L时,出水TP仍保持在0.67 mg/L,TP去除率由69.89%提升至77.38%。该污水处理厂以生物除磷为主、化学除磷为辅,在深度处理单元投加液态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65 mg/L左右)进行化学除磷。本次改造强化了生物除磷作用。

此外,改造前后系统出水的NH4+-N和TN均未受影响,出水NH4+-N和TN一直低于1.0、15.0 mg/L,均稳定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要求。

来水中的有机物浓度会直接影响脱氮除磷表现。有研究发现,碳氮比相同时,TP去除率会随进水COD的升高先增大再减小5。COD过低会影响厌氧释磷,过高则抑制好氧吸磷6。改造前后COD去除情况如图 3所示。

图3

图3   改造前后的COD去除情况


图 3可见,改造前平均进出水COD分别为206.43、41.83 mg/L,改造后当平均进水COD升至306.44 mg/L时,平均出水COD反而降至40.12 mg/L。可见改造后污水厂抗有机物冲击的能力增强,出水COD始终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要求。

2.2 改造后对厌氧环境的影响

V型滤池可有效降低SS、悬浮态COD、TP等,工艺改造前每3天反冲洗1次。反冲洗对出水TP的影响如图 4所示。

图4

图4   滤池反冲洗改造对出水TP的影响


图 4可见,30 d内共反冲洗10次,出水TP有6次下降、4次上升。其原因在于反冲洗虽能提高滤池的截留能力,但反冲洗时废水携带的溶解氧(气水反冲洗时引入)会回流至生化单元,破坏水解酸化池和氧化沟厌氧池的厌氧环境。该厂每次反冲洗水量在1万t左右,约占其日处理水量的7%。运行中发现反冲洗废水DO在7.04~9.12 mg/L,与常温下饱和DO接近。每次反冲洗废水回流后水解酸化池进水DO会升高0.44~0.56 mg/L,而工程上认为厌氧环境DO不宜高于0.50 mg/L。另外,改造前沉砂池连续曝气,水解酸化池进水DO高达3.0~4.0 mg/L,改为间歇曝气后DO降至2.5~3.0 mg/L。可见改造后有效降低进入厌氧区的DO,为放磷过程提供更多有机物。

ORP是衡量厌氧环境的重要参数,厌氧池平均ORP偏低时放磷速率较高7-8。污水厂改造前后ORP与TP去除率的关系如图 5所示。

图5

图5   ORP与TP去除率的关系


图 5中,ORP与TP呈较显著的负相关(-0.564)。改造前ORP平均值为-116.75 mV,受反冲洗废水回流影响,ORP常处于-100 mV以上,TP平均去除率为69.54%。有研究发现ORP<-100 mV时有助于放磷,ORP<-200 mV非常适合厌氧放磷9。污水厂改造后厌氧池ORP平均值为-333.82 mV,且系统稳定后一直保持在-400 mV以下。厌氧池末端平均TP由改造前的9.24 mg/L增至13.32 mg/L,TP平均去除率提升至75.47%。需指出的是,改造前后出水TN稳定(以NO3--N为主),回流污泥中NO3--N(13.0~15.0 mg/L)对厌氧环境的影响不变。但改造后水解酸化池和氧化沟厌氧池均可放磷,极大延长了放磷时间,改造措施有效强化了厌氧放磷环境。

2.3 其他因素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进水中80%~90%的磷会转移到污泥中,因此排泥对除磷至关重要。对改造前后的日排泥量和TP去除率进行拟合(日排泥量相同时,取该排泥量下的TP去除率平均值),发现两者相关系数高达0.94(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可见合理增加排泥量有助于提高除磷率。污泥龄过长时污泥絮体会因微生物进入衰亡期而破坏10-12。污水厂改造前后脱水污泥的日排放量一直在100 t左右(80%含水率),为强化脱氮效率提高了污泥龄,污泥龄在15~20 d。

该污水厂的生化处理单元具有同步脱氮除磷功能,生物脱氮与除磷之间存在激烈的碳源竞争13-14。工程上认为,若要实现生物脱氮则进水碳氮比不宜低于5.0,若要实现生物除磷则进水碳磷比不宜低于17.0。此外,水中1 mg/L的DO需消耗1 mg/L的COD。以此计算进水中的碳源富余量(即实际COD与理论需求COD差值),考察碳源富余量与TP去除率间的关系,如图 6所示。

图6

图6   碳源富余量与TP去除率的关系


图 6可以发现两者相关性一般(相关系数0.13),这是因为进水碳源有限时,聚磷菌与反硝化菌竞争碳源时处于弱势地位14,导致除磷效果无法显著提高15。需注意的是,将反冲洗废水回流由水厂进水端调整到深度处理系统前,虽然改善了厌氧池放磷环境,但反洗废水中的悬浮物会对深度处理单元的高密度沉淀池形成冲击。实际运行中高密度沉淀池排泥压力增加,滤池反冲洗周期仍为3天1次。

3 结论

将反冲洗废水回流到深度处理进水端、增加厌氧区水力停留时间、优化曝气沉砂池的运行方式,可以有效强化厌氧池的放磷环境。改造后厌氧池平均ORP由-116.75 mV下降到-333.82 mV,厌氧池末端TP质量浓度由9.24 mg/L增至13.32 mg/L,TP去除率由69.54%提升至75.47%。增加排泥量是提高除磷效率的有效手段,污水厂日排泥量与TP去除率的相关系数高达0.94(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参考文献

刘伦, 袁林江.

A/O系统回流污泥磷的释放及好氧段对其的影响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9, 35 (21): 6- 10.

URL     [本文引用: 1]

阮文权, 邹华, 陈坚.

乙酸钠为碳源时进水COD和总磷对生物除磷的影响

[J]. 环境科学, 2002, 23 (3): 49- 52.

URL     [本文引用: 1]

冯成军, 冯仕训.

改良型倒置AAO工艺在某污水厂的应用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9, 35 (24): 62- 65.

URL     [本文引用: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4版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210- 285.

[本文引用: 1]

廖建胜, 林元昆, 吴亨, .

低碳源污水的奥贝尔氧化沟脱氮除磷影响因素分析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7, 33 (11): 27- 32.

URL     [本文引用: 1]

张园, 罗固源, 许晓毅, .

UCT工艺进水COD浓度与C/N对除磷效果的影响

[J]. 环境科学, 2010, 31 (8): 1846- 1850.

URL     [本文引用: 1]

Kim K S , Yoo J S , Kim S Y , 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ctric conductivity and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variations in an enhanced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process

[J]. Water Science & Technology, 2007, 55 (1/2): 203- 208.

URL     [本文引用: 1]

吕永涛, 徒彦, 吴浩伟, .

A2/O工艺中污泥聚集体内部除磷菌的原位活性研究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9, 35 (17): 31- 36.

URL     [本文引用: 1]

Lee W H , Seo Y W , Bishop P L .

Characteristics of a cobalt-based phosphate microelectrode for in situ monitoring of phosphate and its biological application

[J].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09, 137 (1): 121- 128.

URL     [本文引用: 1]

李冬, 刘博, 王文琪, .

污泥龄对除磷亚硝化颗粒系统的影响

[J]. 环境科学, 2019, 40 (11): 5048- 5056.

URL     [本文引用: 1]

Brdjanovic D , van Loosdrecht M C M , Hooijmans C M , et al.

Temperature effects on physiology of biological phosphorus removal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1997, 123 (2): 144- 153.

URL    

李恺, 孙宝盛, 范艳明, .

污泥停留时间(SRT)对除磷效果及酸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5, 23 (5): 643- 651.

URL     [本文引用: 1]

姚杰, 裘湛, 安莹, .

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潜力分析评价体系的应用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8, 34 (15): 79- 84.

URL     [本文引用: 1]

李子富, 云玉攀, 曾灏, .

城市污水处理厂化学强化生物除磷的试验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 (12): 3070- 3077.

URL     [本文引用: 2]

吴代顺, 桂丽娟, 侯红勋, .

COD、MLSS、pH及污泥驯化对脱氮除磷的影响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2, 28 (13): 117- 120.

URL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