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水处理, 2021, 41(5): 80-85 doi: 10.11894/iwt.2020-0777

试验研究

Fe浸渍污泥生物炭对含Cd(Ⅱ)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

周雅兰,1, 周冰2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Fe-impregnated sludge biochar for removing Cd(Ⅱ)-containing wastewater

Zhou Yalan,1, Zhou Bing2

收稿日期: 2021-03-12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120109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1703091

Received: 2021-03-12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周雅兰(1985-),硕士,讲师电话:15373815913,E-mail:czwqyz@126.com , E-mail:czwqyz@126.com

Abstract

Sludge biochar(BC) was prepared by pyrolysis of municipal sludge, and magnetic sludge biochar(MBC) was prepared by impregnating sludge biochar with FeCl3 solution. The removal ability of Cd(Ⅱ) in aqueous solution by BC and MBC was compared. The influence of the initial pH of the solution, adsorption time, temperature and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Cd(Ⅱ) on the Cd(Ⅱ) removal by biochar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C and MBC conformed to the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The Langmuir adsorption isotherm model could better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removing Cd(Ⅱ) by BC and MBC.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of initial pH 6.0 of the solution, 10 mg of biochar dosage, 25 mL of 10-150 mg/L Cd(Ⅱ) solution, 360 min of adsorp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 of 25℃, the maximum adsorption capacity of BC and MBC on Cd(Ⅱ) was 76.93 mg/g and 167.42 mg/g, respectively. After five adsorption-desorption experiments,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MBC remained above 90%, while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BC was about 55%, indicating that MBC had better ability to remove Cd(Ⅱ)-containing wastewater.

Keywords: sludge biochar ; impregnation ; magnetic sludge biochar ; Cd(Ⅱ) ; adsorption

PDF (0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周雅兰, 周冰. Fe浸渍污泥生物炭对含Cd(Ⅱ)废水的吸附性能研究. 工业水处理[J], 2021, 41(5): 80-85 doi:10.11894/iwt.2020-0777

Zhou Yalan. Adsorption performance of Fe-impregnated sludge biochar for removing Cd(Ⅱ)-containing wastewater. 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J], 2021, 41(5): 80-85 doi:10.11894/iwt.2020-0777

水体Cd(Ⅱ)污染是目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长期饮用被Cd(Ⅱ)污染的水会造成人体的肾脏和肝脏严重受损1。常规的处理方法包括化学沉淀法、电解法、膜分离法、吸附法等,由于吸附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及效率高等优点,近年来备受研究者的青睐2

生物炭是生物质材料在缺氧或者无氧的条件下,在不同温度下热解制备出的黑色固体炭材料。生物炭具有较多含氧官能团,例如羟基、羧基及酯基等,能够有效地增加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3;生物炭还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这能够提供较多的吸附位点;但是据研究者报道,生物炭本身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不高4。因此,不少学者通过改性来提高生物炭的吸附量。铁离子作为一种无毒无害且含量丰富的金属离子,在改性中被广泛利用且能够有效提高吸附剂对污染物的吸附量5

本研究以城市污泥为原料制备出污泥生物炭(BC),并通过Fe浸渍制备出磁性污泥生物炭(MBC)。考察溶液初始pH、吸附时间、共存离子、吸附温度以及Cd(Ⅱ)初始浓度等因素对BC和MBC去除Cd(Ⅱ)效果的影响,并通过FTIR分析MBC的去除机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生物炭及改性生物炭的制备

脱水的城市污泥取自石家庄某污水处理厂,取一定量的污泥在90 ℃的恒温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将烘干的干污泥通过研钵破碎后,过80目(0.177 mm)筛并收集过筛污泥粉末。称取一定量的污泥粉末置于坩埚中压实并盖紧坩埚盖,将坩埚在500 ℃的恒温马弗炉中热解3 h,取出坩埚得到的黑色固体为生物炭,记为BC。

磁性污泥生物炭的制备5:称取一定量的BC与FeCl3·6H2O固体按质量比1∶1加入到200 mL的溶液中,并采用0.1 mol/L NaOH溶液调节pH至11.0,再在80 ℃的恒温水浴锅中以150 r/min的转速搅拌2 h后,过滤并收集所得固体,在90 ℃的烘箱中干燥12 h后,所得固体记为MBC。

1.2 批量吸附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考察溶液初始pH(2.0~8.0)和不同浓度(0~50 mg/L)阳离子(Ca2+、Zn2+、Cu2+和Pb2+)对生物炭去除Cd(Ⅱ)效果的影响。将10 mg的生物炭和25 mL 10 mg/L的Cd(Ⅱ)溶液加入到50 mL的锥形瓶中,并采用0.1 mol/L HNO3和NaOH溶液调节pH,并将调节pH后的锥形瓶在20 ℃、150 r/min的恒温摇床中吸附360 min。

动力学试验:称取10 mg生物炭和25 mL 10 mg/L的Cd(Ⅱ)溶液加入到50 mL锥形瓶中。将其置于20 ℃、150 r/min的恒温摇床中,分别于5、10、20、30、60、90、120、180、240、300、360、480 min后取出锥形瓶,考察吸附时间对生物炭去除Cd(Ⅱ)效果的影响。

等温吸附试验:称取10 mg的生物炭和量取25 mL不同质量浓度(10~150 mg/L)的Cd(Ⅱ)溶液加入到50 mL的锥形瓶中,并将锥形瓶置于不同温度(15、25、35 ℃)转速为150 r/min的恒温摇床中吸附360 min,考察不同吸附温度和Cd(Ⅱ)初始质量浓度对生物炭去除Cd(Ⅱ)的影响。

上述每组试验重复3次,以平均值为测定值并计算标准差。吸附达到平衡后的溶液采用0.22 μm进行过滤,收集滤液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6300型,日本岛津)测定过滤液中Cd(Ⅱ)的浓度,并计算去除率和吸附量。

1.3 表征分析

通过V-Sorb 2800TP型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北京金埃谱科技有限公司),利用N2吸附-脱附等温线法分析BC和MBC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利用D8X型X衍射分析仪(德国布鲁克)分析污泥和生物炭晶型结构及物象组成;利用SUPRA4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德国蔡司)观察BC和MBC的表面结构;利用Zetasizer3000HS型Zate电位仪(英国马尔文公司)分析BC和MBC的零电势点;吸附前后的MBC通过Nicolet-46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仪(美国赛默飞公司)分析官能团特征变化。Cd(Ⅱ)在水溶液pH为2.0~8.5的物种分布通过软件visual MINTEQ3.1进行模拟。

1.4 吸附解吸试验

在25 ℃、溶液pH为6.0以及生物炭投加量为10 mg的条件下,对25 mL 10 mg/L的Cd(Ⅱ)溶液吸附360 min后,离心、过滤,收集生物炭,并将其加入到0.1 mol/L的HCl中振荡脱附2 h。之后将其过滤,用蒸馏水洗至中性,60 ℃恒温干燥后重复上述过程,计算每次吸附试验后的Cd(Ⅱ)去除率。

1.5 释放金属离子的测定

取25 ℃条件下,不同浓度的Cd(Ⅱ)被MBC吸附后的过滤溶液10 mL,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Ca2+、Mg2+、Na+和K+的释放量,同时设置空白组以消除MBC表面金属离子的影响。

2 结果与讨论

2.1 生物炭的特征分析

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变化见表 1

表1   BC和MBC的表面特性分析

吸附剂比表面积/(m2·g-1孔体积/(cm3·g-1孔径/nm
BC106.780.246.34
MBC82.390.184.72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表 1可知,经过Fe浸渍后,比表面积从106.78 m2/g下降到82.39 m2/g,孔体积也从0.24 cm3/g下降到0.18 cm3/g,此外孔径从6.34 nm下降到4.72 nm,推测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Fe占据BC的表面和孔道造成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孔径的降低6-7

BC和MBC的SEM见图 1

图1

图1   BC(a)和MBC(b)的SEM


图 1可知,BC的表面光滑,存在大量的孔道;在MBC的表面出现很多颗粒物质,这些颗粒物质不仅占据了生物炭的表面,而且还占据了孔道,导致MBC的比表面积、孔体积及孔径减少。

BC和MBC的XRD见图 2

图2

图2   BC和MBC的XRD


图 2可知,BC主要存在SiO2(2θ分别为26.3°、36.5°、50.6°)和CaCO3(2θ=29.4°)2种物质3,还存在少量的Fe2O3(2θ=30.20°)。然而经过Fe浸渍后,MBC在2θ分别为30.20°、35.50°、43.24°处出现了较强Fe2O3的衍射峰6,说明Fe浸渍有效地增加了其铁氧化物的含量,推测Fe2O3的引入有利于MBC更好地去除溶液中的Cd(Ⅱ)。

2.1 溶液初始pH对生物炭去除Cd(Ⅱ)效果的影响

在温度为25 ℃,生物炭投加量为10 mg,25 mL 10 mg/L的Cd(Ⅱ)溶液,吸附时间为360 min的条件下,考察溶液初始pH对生物炭去除Cd(Ⅱ)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 2

图2

图2   溶液初始pH对生物炭去除Cd(Ⅱ)效果的影响


图 2可知,pH为2.0时,BC和MBC对Cd(Ⅱ)的去除率分别为11.64%和24.80%;pH增加到6.0时,BC和MBC对Cd(Ⅱ)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7.44%和96.79%,pH增加到8.0时,BC和MBC对Cd(Ⅱ)的去除率分别下降到72.99%和90.73%。pH较低时,2种生物炭对Cd(Ⅱ)的去除率均较低,这是因为大量的H+占据吸附剂表面,并使其质子化带正电。

不同pH下Cd(Ⅱ)的物种分布和Zeta电位分析见图 3

图3

图3   不同pH下Cd(Ⅱ)的物种分布和Zeta电位分析


图 3可知,在pH<6.0时,Cd(Ⅱ)在水溶液中的物种分布主要为Cd2+,这就使其与吸附剂出现静电排斥力,减少了吸附剂对Cd2+的吸附;随着溶液初始pH高于BC(pHpzc=5.48)和MBC(pHpzc=5.20)的零电势点,吸附剂逐渐去质子化,使得吸附剂表面带负电并同时增加对Cd2+的去除;当溶液pH高于6时,Cd(Ⅱ)水解产生Cd(OH)42-,这种阴离子会造成去除率下降8。综合上述分析,BC和MBC去除Cd(Ⅱ)的机理包括静电吸引,同时后续试验溶液初始pH确定为6.0。

2.2 吸附时间对BC和MBC去除Cd(Ⅱ)的影响

在温度为25 ℃,生物炭投加量为10 mg,Cd(Ⅱ)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的溶液25 mL,溶液初始pH为6.0的条件下,考察吸附时间对生物炭去除Cd(Ⅱ)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 4

图4

图4   生物炭对Cd(Ⅱ)的吸附动力学(a)和颗粒内扩散模型(b)


图 4可知,在BC和MBC去除Cd(Ⅱ)的过程中,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快速吸附阶段,在5~120 min内,BC和MBC对Cd(Ⅱ)的吸附量分别从1.34、8.66 mg/g快速增加到14.76、22.17 mg/g;第二阶段为缓慢吸附阶段,在120~300 min内,BC和MBC对Cd(Ⅱ)的吸附量分别从14.76、22.17 mg/g缓慢增加到17.59、24.00 mg/g;第三阶段为吸附平衡阶段,在吸附240 min之后,吸附基本上达到吸附平衡。在吸附初始阶段吸附较快,是由于吸附剂表面存在大量的吸附位点,随着吸附时间的增加表面吸附位点减少导致吸附量增加变缓最后达到平衡9。此外MBC对Cd(Ⅱ)的吸附量一直高于BC,推测是因为引入了铁氧化物的原因。

为了进一步了解BC和MBC去除Cd(Ⅱ)的吸附过程,采用了拟一级动力学方程、拟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内扩散模型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见表 2

表2   动力学拟合参数

吸附剂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颗粒内扩散模型
qe/(mg·g-1k1/min-1R2qe/(mg·g-1k2/(g·mg-1·min-1R2kd1/(mg·m-1·min-0.5)C1R2kd2/(mg·m-1·min-0.5)C2R2
BC17.050.0230.91219.650.0010.9931.3010.300.9340.22813.570.903
MBC22.900.0540.89524.760.0030.9741.4066.600.9520.03123.510.948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表 2可知,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BC和MBC的吸附过程,说明2种生物炭对Cd(Ⅱ)的吸附过程属于化学吸附。通过颗粒内扩散模型可知,吸附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Cd(Ⅱ)从液膜扩散到BC和MBC的表面;第二个阶段为Cd(Ⅱ)从吸附剂表面扩散到吸附剂的颗粒内10kd1kd2C1C2说明液膜扩散阶段在吸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1

2.3 吸附等温线

在初始溶液pH为6.0,生物炭投加量为10 mg及吸附时间为360 min的条件下,研究Cd(Ⅱ)的初始质量浓度及吸附温度对BC和MBC去除的影响,结果见图 5

图5

图5   BC(a)和MBC(b)的吸附等温线


图 5可知,随着初始溶液的增加,BC和MBC对Cd(Ⅱ)的吸附量先逐渐增加而后趋于饱和11

通过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见表 3

表3   BC和MBC对Cd(Ⅱ)的吸附等温模型拟合参数

吸附剂T/℃LangmuirFreundlich
qmax/(mg·g-1KLR2KFnR2
BC1562.840.2220.99315.642.3640.897
2576.930.1870.98816.442.9850.946
3593.920.1480.97121.063.1810.924
MBC15150.350.2020.96724.362.4400.934
25167.420.3370.98133.232.7510.942
35178.400.3390.95344.702.9450.920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表 3可知,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更契合BC和MBC吸附Cd(Ⅱ)的过程,反映吸附为单层吸附11。此外,随着温度的升高,BC和MBC对Cd(Ⅱ)的吸附量逐渐增加,说明升温能有效地提高2种生物炭的吸附量12。在25 ℃的条件下,MBC(167.42 mg/g)的最大吸附量高于BC(76.93 mg/g),说明引入Fe2O3能有效地提高MBC对Cd(Ⅱ)的吸附量。

2.4 金属离子对去除Cd(Ⅱ)效果的影响

在溶液初始pH为6.0,生物炭投加量为10 mg,Cd(Ⅱ)质量浓度为10 mg/L,吸附时间为360 min,温度为25 ℃的条件下,考察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对不同种类金属离子去除Cd(Ⅱ)效果的影响,结果见图 6

图6

图6   不同金属离子浓度和种类对BC和MBC去除Cd(Ⅱ)效果的影响


图 6可知,随着Cu2+、Zn2+、Ca2+、Pb2+浓度的增加,BC和MBC的去除率也随之减少,推测原因是这些离子与Cd(Ⅱ)产生了竞争吸附导致其去除率下降13。其中Pb2+对Cd(Ⅱ)去除率的影响最大,推测是BC和MBC在去除过程中会优先去除水溶液中的Pb2+。此外MBC受到共存离子的影响小于BC,推测原因是MBC具有更多的吸附位点。

2.5 MBC去除Cd(Ⅱ)的机理分析

为了进一步证实MBC去除Cd(Ⅱ)的机理,采用FTIR技术对MBC吸附Cd(Ⅱ)前后进行官能团分析,结果见图 7

图7

图7   吸附Cd(Ⅱ)前后MBC的FTIR


图 7可知,吸附前,波长为3 368 cm-1处的吸收峰被认为是—OH峰1,在吸附后—OH偏移至3 362 cm-1处并出现了减弱,说明MBC中的—OH官能团参与吸附Cd(Ⅱ)的过程。在吸附前的FTIR光谱中,1 625 cm-1和1 398 cm-1处振动峰被分别认为是C=O和C—O的振动峰3;吸附后C=O和C—O振动峰都出现了减弱和偏移,分别偏移至1 622 cm-1和1 394 cm-1。在MBC中波长为1 034 cm-1处的振动峰为Si—O峰12,吸附前后Si—O振动峰也出现了减弱。在振动峰为505 cm-1处被认定为Fe—O基团,说明MBC中成功引入了大量的Fe—O基团,推测这也就是造成了MBC对Cd(Ⅱ)吸附量增加的原因;在吸附后Fe—O基团偏移至511 cm-1处并出现了减弱5, 9。通过上述FTIR分析表明,MBC中的—OH、C=O、C—O、Si—O以及Fe—O基团都参与了Cd(Ⅱ)的吸附。

为了进一步证实MBC去除Cd(Ⅱ)的过程中是否存在离子交换作用14-15,通过测定溶液中释放出来的Na+、K+、Ca2+、Mg2+等离子的浓度来证实吸附过程中是否存在离子交换作用,结果见图 8

图8

图8   Cd(Ⅱ)质量浓度对金属离子释放量的影响


图 8可知,随着Cd(Ⅱ)初始质量浓度的增加,Na+、K+、Ca2+及Mg2+4种离子释放的浓度也随着增加,说明MBC在吸附过程中这些离子通过离子交换为Cd(Ⅱ)的去除提供吸附位点;其中Ca2+浓度的释放量最多,这也可能是由于MBC中本身的Ca2+含量较高造成的。

2.6 吸附解吸试验

在溶液初始pH为6.0,生物炭投加量为10 mg,Cd(Ⅱ)质量浓度为10 mg/L,吸附时间为360 min,温度为25 ℃的条件下,考察BC和MBC经过5次吸附解吸试验结果,经过5次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BC对Cd(Ⅱ)的去除率从80%左右下降到55.68%,而MBC对Cd(Ⅱ)的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说明Fe浸渍后的生物炭具有更好的去除率和再生能力,MBC具有更好地应用于去除水溶液中Cd(Ⅱ)的潜力。

3 结论

(1)经过Fe浸渍后,比表面积、孔径和孔体积都出现了减小,此外在MBC的表面出现很多颗粒状物质。

(2)BC和MBC对Cd(Ⅱ)的吸附过程复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化学吸附;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其吸附过程,属于单层吸附。在溶液初始pH为6.0,生物炭投加量为10 mg,Cd(Ⅱ)质量浓度为10 mg/L的溶液25 mL,吸附时间为360 min,温度为25 ℃的最佳条件下,BC和MBC对Cd(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6.93 mg/g和167.42 mg/g,说明Fe浸渍BC有效地提高了吸附量。此外,Cu2+、Zn2+、Ca2+及Pb2+等金属离子对去除起到了抑制作用。

(3)MBC对Cd(Ⅱ)的去除机理,包括Cd(Ⅱ)与MBC中的—OH、C=O、C—O、Si—O以及Fe—O等基团的络合,MBC中的Na+、K+、Ca2+及Mg2+等离子通过离子交换为去除Cd(Ⅱ)提供吸附位点及Cd(Ⅱ)与MBC之间的静电吸引等。

(4)经过5次吸附解吸试验表明:BC对Cd(Ⅱ)的去除率下降到55%左右,而MBC保持在90%以上,因此MBC具有更好应用于去除水溶液中Cd(Ⅱ)的潜力。

参考文献

郜礼阳, 邓金环, 唐国强, .

不同温度桉树叶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特性及机制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8, 38 (3): 1001- 1009.

DOI:10.3969/j.issn.1000-6923.2018.03.025      [本文引用: 2]

邓金环, 郜礼阳, 周皖婉, .

不同温度制备香根草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特性与机制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7 (2): 340- 349.

URL     [本文引用: 1]

郑凯琪, 王俊超, 刘姝彤, .

不同热解温度污泥生物炭对Pb2+, Cd2+的吸附特性

[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 10 (12): 7277- 7282.

DOI:10.12030/j.cjee.201507083      [本文引用: 3]

徐楠楠, 林大松, 徐应明, .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Cd2+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4, 33 (5): 958- 964.

URL     [本文引用: 1]

吴明山, 马建锋, 杨淑敏, .

磁性生物炭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J]. 功能材料, 2016, 47 (7): 7028- 7033.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6.07.006      [本文引用: 3]

李钰婷, 金磊, 黄圣淇, .

磁性生物质炭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J]. 山东化工, 2019, 48 (16): 127- 132.

DOI:10.3969/j.issn.1008-021X.2019.16.052      [本文引用: 2]

马锋锋, 赵保卫, 刁静茹.

小麦秸秆生物炭对水中Cd2+的吸附特性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 (2): 551- 559.

URL     [本文引用: 1]

Zhang Huiyan , Yue Xiupeng , Li Fe , et al.

Preparation of rice straw-derived biochar for efficient cadmium removal by modification of oxygen-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8, 631/632, 795- 802.

DOI:10.1016/j.scitotenv.2018.03.071      [本文引用: 1]

陈坦, 周泽宇, 孟瑞红, .

改性污泥基生物炭的性质与重金属吸附效果

[J]. 环境科学, 2019, 40 (4): 1842- 1848.

URL     [本文引用: 2]

戴亮, 任珺, 陶玲, .

不同热解温度下污泥基生物炭的性质及对Cd2+的吸附特性

[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 11 (7): 4029- 4035.

URL     [本文引用: 1]

李瑞月, 陈德, 李恋卿, .

不同作物秸秆生物炭对溶液中Pb2+、Cd2+的吸附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5, (5): 1001- 1008.

URL     [本文引用: 3]

Chen Tan , Zhou Zeyu , Han Rong , et al.

Adsorption of cadmium by biochar derived from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Impact factors and adsorption mechanism

[J]. Chemosphere, 2015, 134, 286- 293.

DOI:10.1016/j.chemosphere.2015.04.052      [本文引用: 2]

胡学玉, 陈窈君, 张沙沙, .

磁性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水体中Cd的去除作用及回收利用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34 (19): 208- 218.

DOI:10.11975/j.issn.1002-6819.2018.19.027      [本文引用: 1]

Chen Tan , Zhang Yaxin , Wang Hongtao , et al.

Influence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 on characteristics and heavy metal adsorptive performance of biochar derived from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J]. Bioresour. Technol., 2014, 164, 47- 54.

DOI:10.1016/j.biortech.2014.04.048      [本文引用: 1]

王耀, 梅向阳, 段正洋, .

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

[J]. 材料导报, 2017, 31 (19): 135- 143.

URL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