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水处理, 2021, 41(11): 45-50 doi: 10.19965/j.cnki.iwt.2020-0888

专论与综述

密闭式空气冷却器应用现状和展望

田京雷,1,2, 刘金哲2, 李建新2, 张书廷,1

1. 天津大学, 天津 300354

2. 河钢集团钢研总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3

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 of closed air cooler

TIAN Jinglei,1,2, LIU Jinzhe2, LI Jianxin2, ZHANG Shuting,1

1.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354, China

2. HBIS Group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hijiazhuang 050023, China

通讯作者: 张书廷, 教授, 博士生导师。E-mail: stzhang@tju.edu.cn

收稿日期: 2021-08-4  

基金资助: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6YFC0400405

Received: 2021-08-4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田京雷(1984-),硕士E-mail:tianjinglei@hbisco.com , E-mail:tianjinglei@hbisco.com

Abstract

In the fields of electric power, metallurgy, chemical industry and other industries,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is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process, in which open cooling tower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form at present. However, the large evaporation loss of open cooling tower makes the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process one of the key water consumption units in industry. With the increasingly severe situation of national water resources, the water-saving requirement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trict, therefore, closed air cooler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and developed because of its advantages of water saving and high efficiency. The closed air coolers currently used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dry type, wet type and dry wet combination. The structure, principle and 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atter two types of air coolers were emphatically analyzed. It was proposed that the evaporative air cooler greatly improved the heat exchange efficiency by making full use of the phase change latent heat of water, and had the most development potential.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base tube shape suitable for water film forming, increasing the water film heat exchange and using hydrophilic coating to maximize water film evaporation heat transfer, meanwhile, control the evaporation scaling is an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 to further improve the heat transfer capacity and stability of air cooler in the future.

Keywords: air cooler ; circulating cooling water ; water film evaporation ; scaling

PDF (0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田京雷, 刘金哲, 李建新, 张书廷. 密闭式空气冷却器应用现状和展望. 工业水处理[J], 2021, 41(11): 45-50 doi:10.19965/j.cnki.iwt.2020-0888

TIAN Jinglei. Application status and prospect of closed air cooler. 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J], 2021, 41(11): 45-50 doi:10.19965/j.cnki.iwt.2020-0888

近年来,随着我国水资源形势的愈加紧张,工业节水政策密集出台,仅2019年,国家先后发布《国家节水行动计划》、《京津冀工业节水行动计划》、《18项工业用水定额》等多项工业节水政策,倒逼高耗水工业提高用水效率。循环冷却水水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80%左右,循环冷却水取水量占工业取水总量的30%~40%1,是最主要的耗水单元之一,密闭式循环冷却系统以其节水、高效的特点,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空气冷却器在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根据循环冷却水是否与大气接触,将空冷器分为开放式和密闭式两种。开放式空冷器主要通过循环冷却水本身的蒸发吸收热量,然后由空气将热量带出,从而实现冷却的目的,循环水的蒸发损失量较大,约为循环水量的1%~2%2,同时蒸发导致循环水浓缩,水质变差,排污水量损失大。而密闭式空气冷却器是将循环水在密闭的换热管束内循环,通过换热管束与空气进行间接换热,避免了循环水的直接蒸发,水损失量大幅降低。

密闭式空气冷却器(以下简称空冷器)根据其结构和运行方式不同可分为干式空冷器、湿式空冷器和干湿联合空冷器三大类,通过对不同空冷器的特点和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探讨,为企业对空冷器的选择和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1 密闭式空冷器的分类和特点

1.1 干式空冷器

干式空冷器单纯地依靠空气进行冷却,不使用喷淋水。其主要结构包括风机、管束、密封箱。在风机的作用下,冷空气穿过换热管束,通过管束的管壁与其内部流动的待冷介质进行间接换热。该空冷器理论上无需耗水,管束基本没有结垢的问题,水处理药剂费用和运行维护费用低。

干式空冷器仅依靠空气显热进行冷却,换热量小,冷却效率很低,且受环境干球温度的限制。一般情况下,当设计冷却器出水温度高于环境最高温度15 ℃以上时,才具有较好的经济性,适于缺水严重地区和低温地区采用3,可实现良好的节水节能效果,且可有效避免湿空冷的结垢和腐蚀等问题4-5

1.2 湿式空冷器

湿式空冷器是在干式空冷器的基础上,增加喷淋装置,通过水的显热和蒸发潜热强化传热效果的一种冷却器形式。根据喷淋方式以及布水结构的不同,将湿空冷器又分为增湿型空冷器、淋水式空冷器和水膜蒸发型空冷器6,不同类型空冷器的主要特点如表 1所示7-13

表1   不同湿式空冷器的特点

Table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wel air coolers

空冷器名称主要原理优点不足适用性
增湿型空冷器通过喷淋装置,对进入空冷器的空气进行加湿,使空气接近饱和,温度下降接近其湿球温度,从而增大空气与空冷器管束的换热温差结构简单,适宜干空冷的升级改造,投资费用较低;管束基本不存在结垢问题,可处理较高温度的循环水换热效率低,占地面积较大适用于干球温度与湿球温度相差大的低温低湿地区
淋水式空冷器通过喷淋装置,向管束或翅片表面淋水,淋水量大,利用水显热和部分蒸发潜热,强化传热效率结构简单,喷淋水易控制,换热效率较干空冷可提高1倍管束表面存在一定的结垢腐蚀倾向,换热效率提升小适用于中温中湿的气候环境地区
水膜蒸发式空冷器通过淋水装置,在管束表面或翅片表面布置一层薄水膜,通过风机使气流掠过水膜,强化水膜蒸发传热利用水膜蒸发潜热,在湿空冷器中具有最高的换热效率,设备紧凑,占地面积小水膜成型对喷淋设备和水质要求高,管束表面易结垢,在处理较高温度的循环水时,结垢倾向更加明显适用于高温低中等湿度地区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湿式空冷器根据喷淋水和空气流向的不同分为逆流式和顺流式两种方式。逆流式是指喷淋水自上而下,而空气自下而上流动形成逆流,该方式结构简单,应用广泛,但存在由于逆气流在基管下部形成了干区问题,影响水膜布置,降低了湿式冷却的有效换热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换热效果。顺流式是指空气与喷淋水均由上而下运行,该方式一般需要采用U型风道,占地相对较大,但解决了逆流换热带来的干区问题,布水更加稳定,换热效率有所提升,典型的形式是填料预冷式空气冷却器。

湿式空冷器在运行模式上,可根据外界气象条件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冷却模式,在低温时可仅运行纯空冷模式,仅通过空气冷却即可满足冷却负荷需求,无需耗水。在高温环境时,开启喷淋布水运行湿式冷却模式,强化传热,起到削峰的目的14。在我国北方地区,湿式冷却模式一般仅夏季运行,水的蒸发损耗可大幅降低。

图1

图1   湿式空气冷却器

1—风机;2—密封箱;3—换热管束;4—集水槽;5—喷淋水循环泵;6—喷淋管;7—收水器;8—填料

Fig.1   Wet air cooler


图2

图2   湿式空气冷却器的运行控制示意

Fig.2   Schematic diagram for wet air cooler running control


1.3 干湿联合空冷器

干湿联合空冷器是将干式空冷器和湿式空冷器以一定形式进行组合,从而实现二者优势互补的一种冷却器。根据组合方式的不同,将干湿联合空冷器分为分建式和组合式两种。

分建式的空冷器将干式空冷器和湿式空冷器作为单独的冷却构筑物独立运行或串联运行。分建式空冷器主要见于电厂凝汽系统,通常是在干式空冷器的基础上,增加湿式空冷系统,当环境温度较高,干式空冷器无法满足凝汽要求时,启用湿式冷却系统,将一部分乏汽通入表面凝汽器,利用循环水冷却冷凝,循环水升温后经过湿式冷却塔散热降温15-17。分建式系统中设备众多,占地面积大,管路复杂,适用于在干式空冷基础上的削峰改造。

图3

图3   电厂典型分建式干湿联合空冷器

1—汽轮发电机组;2—表面凝汽器;3—干式空冷器;4—湿式空冷器;5—凝结水箱

Fig.3   Typical independent dry-wet joint air cooler in power plant


组合式干湿联合空冷器是将空冷器的换热管束分为干空冷段和湿空冷段两部分,二者串联连接,湿空冷段设置喷淋装置。结构上,干空冷段和湿空冷段一般为上下结构,占地面积小。

图4

图4   典型组合式干湿联合空冷器

1—风机;2—密封箱;3—干空冷段管束;4—集水槽;5—喷淋水循环泵;6—喷淋管;7—收水器;8—湿空冷段管束

Fig.4   Typical combined dry-wet joint air cooler


循环冷却水的流向为干空冷段—湿空冷段,一方面干空冷段对循环水进行预冷,可降低湿空冷段的循环水温度,避免管束表面达到垢温,从而降低湿空冷段的结垢倾向18。另一方面可有效降低湿空冷段的蒸发强度,实现节水的目的。空气流向为湿空冷段—干空冷段,空气在湿空冷段存在一定的蒸发,吸热量大,但空气温升低,从而增大干空冷段的换热温差,提高整体换热效率。

由于喷淋位置位于干湿空冷管束之间,相较于湿式空冷的顶部喷淋,不存在喷淋区无效蒸发现象19,热量利用充分。另外,虽然空气经过湿空冷段后含湿量升高,但由于干空冷段的再加热,使得空冷器出口空气相对湿度反而降低,因此不会在风机出口形成白雾,具有良好的除雾消白的作用20。组合式干湿联合空冷器兼顾干式空冷器和湿式空冷器的优点,具有占地面积小、冷却效果好、环境适应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等优点,是目前应用和研究最为广泛的冷却器形式。

在运行模式上,与湿式空冷器相似,干湿联合空冷器可根据外界气温环境,实施纯空冷运行和干湿联合运行两种运行模式,同时根据地区气象条件和处理对象的不同,设置干空冷段和湿空冷段的最佳负荷比,可最大化地节水节能21-22

2 密闭式空气冷却器的研究方向

2.1 主要研究内容

密闭式空气冷却器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建立,经过多年的发展,相关的传热传质理论模型的研究已经逐渐发展成熟。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重点是在利用相关的传热传质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结构的优化。目前,由于干式空冷器对气温环境的敏感度高,换热效率较低,因此应用区域和应用领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湿式空冷器和干湿联合空冷器是应用最为普遍、研究最为广泛的冷却器形式,其中水膜蒸发空冷器也是国家重点推荐的节水技术装备。水膜的蒸发换热过程是整个湿式传热过程的控制阶段23,因此强化水膜换热被认为是提高湿式空冷器传热效率的重要途径。

水膜强化提升空冷器冷却能力的同时,伴随着因水膜温度升高和水膜蒸发,喷淋水中致硬离子析出,在管束表面沉积造成的表面结垢腐蚀等现象,是湿式空冷器应用面临的重要问题。

2.2 水膜强化研究

2.2.1 影响水膜布置的因素

水膜在管束表面的流动形态主要受到流动表面的形状、性质以及气流阻力影响。多数冷却器管束基管为圆形管,采用逆流布水的方式。当喷淋水到达光管表面后,在表面张力、重力、附着力等作用下,沿光管表面流动,继而形成一层连续的水膜。水膜覆盖率与喷淋强度、迎风面风速有直接关系。

当喷淋强度过小时,水滴在表面张力的作用下,会收缩成团,并在达到一定质量后,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光管表面流动,从而形成断续蠕动流。喷淋强度过大,水膜在光管底部形成边界分离层,从而形成干区。迎风面风速过大,则也有可能在光管底部形成飞溅区。以上因素均可能降低有效换热面积。

图5

图5   光管水膜成型的主要问题

Fig.5   Main problems of water film on the surface of circular tube


2.2.2 强化水膜布置的途径

根据上述对水膜布置影响因素的分析,选择合适的喷淋强度和迎风面风速是保证布膜稳定的首要因素,另外可从管型选择、表面亲水处理、增加水膜换热面积等方面对水膜布置进行强化。

(1)管型选择。对于圆形管布膜带来的干区和飞溅问题,朱冬生等24发明了一种交变曲面波纹盘管,可有效提高水膜在管壁表面的湍动,提高换热效率。赵志祥等25通过对椭圆管水膜布置数值模拟研究,认为椭圆管周向角0°~115°间的水膜分布较均匀,成膜性能较好,蒸发速度快,但其他部位水膜堆积较为严重,不利于传热传质。单思宇等26研究了扁形的基管水膜界面分布形态,结果表明,扁管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比圆管提升了9.04%,且随着风速及喷淋密度的增加其平均表面传热系数分别增加了5.68%和30.26%。

(2)增加水膜换热面积。翅片是换热器常用的换热强化元件,可有效提高换热管束的有效换热面积,在湿式冷却器中,可以作为水膜成型介质,增加水膜的成型面积,强化水膜汽化传热。但一般空冷器管束为水平放置,翅片表面与喷淋水方向平行,挂膜效果较差。王军等27-28开发了一种增膜板管束,通过沿管束纵向铅锤上下部安装增膜板,增大水膜成型面积,相较于光管水膜蒸发式空冷器,换热量提高了25%。

(3)表面亲水处理。表面亲水处理,特别是翅片亲水涂层处理,在暖通空调领域已经有多年的应用,其处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强化翅片表面亲水性,降低水滴在换热管表面的亲水角,一方面可使水蒸气凝聚而形成的水膜能够沿翅片表面快速舒展成膜,流出翅片外,防止在翅片间“搭桥”,影响散热,另一方面可起到秋冬抑霜的作用29。而在湿式空冷器方面,则利用这种亲水特性,降低水膜布置厚度,提高水膜布置稳定性和水膜更新速率,有效增强水膜传热传质效果。

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和天津大学联合研发了一种基于水膜冷削峰的高效干湿联合空冷器,通过应用亲水涂层翅片,管束斜向布置,解决了水平管束翅片不易挂膜和水膜厚度大的问题,提高了水膜稳定性,换热效率高,且与传统开放式冷却塔相比,节水90%以上。

2.3 结垢控制

2.3.1 结垢产生的原因

污垢与流体性质、壁温、流体与壁面的温度梯度、壁面材料等多种因素有关,且机理复杂,一般认为,结垢产生与流体性质、接触表面性质和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30-31

通常可采用Puckorius指数(PSI)来判断水的结垢腐蚀倾向,其计算式为:

(1)

式中:pHs——喷淋水饱和pH;

pHeq——喷淋水平衡pH。

PSI=6稳定;PSI<6结垢;PSI>6腐蚀。

对于湿式空冷器,喷淋水在换热界面形成水膜并与界面换热,一方面水膜温度升高,则pHs降低,另一方面水膜表面存在蒸发传质,喷淋水存在一定的浓缩,使硬度、碱度升高,则pHeq增大,二者共同作用则PSI指数减小,即结垢倾向越大。同时,管束表面粗糙,硬度析出时容易在表面沉积致使污垢不断生长变厚,同时吸附空气中的灰尘等杂质,而发生大面积结垢。

2.3.2 结垢控制方法

结垢控制方法主要从源头、过程和末端三方面考虑。

结垢的主要成分来源于循环水中的Ca、Mg、Si等致垢离子,因此可考虑采用软水或脱盐水进行喷淋。经过软化或脱盐后,水中的致垢离子含量大幅降低,从而控制结垢物质来源。当前,双膜法脱盐水制备工艺已经发展成熟,且已经广泛应用,制水成本明显降低,湿式空冷器喷淋水消耗量小,采用软水或脱盐水喷淋能提高设备寿命,降低除垢维护成本,从长远看,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过程控制是指在运行过程中,通过采用抑垢技术达到防止污垢沉积的作用。对高温循环水进行预冷,降低湿式空冷器的进水温度可有效降低空冷器的结垢倾向,循环水温度不宜高于80 ℃33。目前研究的结垢抑制技术有高频电磁法、低压电子法、超声法等,可减缓垢粒的聚集增长33,但技术成熟度较低,还需进一步的应用研究。通过增加表面涂层,提高表面光滑度,防止垢粒在表面附着,也是一种有效的抑垢手段,应用较为广泛,但还是存在涂层寿命短、耐腐蚀性和耐高温老化能力不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末端处理是指结垢层的去除,一般采用化学清洗的方法。首先对垢层进行化学分析,确定结垢类型。对于碳酸盐垢,通常采用盐酸配方清洗;硅酸盐垢可采用氢氟酸配方清洗。清洗过程包括高压水清洗—酸洗—高压水冲洗—钝化、预膜。末端处理操作复杂,需要使用大量的酸碱药剂,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如清洗不当,还可能会造成管束腐蚀加剧,应尽量避免过于频繁的清洗。

3 结语

冶金、电力、化工等工业领域中,循环冷却水应用非常广泛,循环冷却水系统是重点的共性耗水单元之一。密闭式空气冷却器是实现工业节水的重要技术手段,随着国家水资源形势的愈加严峻,该技术也加速发展应用。相对于干式空冷器,湿式空冷器冷却能力强,环境适应性好,应用更为广泛,其中水膜蒸发型湿式空冷器具有最高的换热效率,如何实现高效布膜,提高水膜传热传质是当前该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对技术应用过程中出现的结垢等问题关注不足,但这是影响设备长寿、造成换热效率衰减的不可忽视重要因素。对于密闭式空气冷却器的研究,应结合高效换热材料的研发、防腐防垢亲水涂层的发展,借助CFD等模拟手段,对结构和流体不断优化,实现换热效率和设备寿命的突破。

参考文献

KNEBEL D E .

Evaporative condensing minimizes system power requirements

[J]. Heating Piping & Air Conditioning, 1997, 69 (4): 492154.

[本文引用: 1]

田京雷, 刘金哲.

典型循环冷却水系统节水技术研究

[J]. 河北冶金, 2018, (8): 42- 44.

URL     [本文引用: 1]

张学亮, 崔靖梓, 冯光, .

直接空冷器在低温环境下的应用

[J]. 化工进展, 2013, 32 (S1): 25- 30.

URL     [本文引用: 1]

郝瑞强.

空气冷却器在聚酯装置中的应用及节能效果

[J]. 合成纤维工业, 2016, 39 (2): 64- 66.

DOI:10.3969/j.issn.1001-0041.2016.02.016      [本文引用: 1]

张巧玲, 赵淑珍, 周丁, .

空气冷却器在凝结水回收冷却系统中的应用

[J]. 石油化工设备, 2019, 48 (2): 52- 55.

DOI:10.3969/j.issn.1000-7466.2019.02.011      [本文引用: 1]

姜学军. 湿式空冷器的研制[D]. 东营: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0.

[本文引用: 1]

郭俊峰.

湿式空气冷却器浅谈

[J]. 石油化工设备, 2019, 48 (1): 52- 60.

DOI:10.3969/j.issn.1000-7466.2019.01.010      [本文引用: 1]

武士坤, 王浚.

天然气回收装置空冷器的加湿改造

[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4, 23 (3): 52.

DOI:10.3969/j.issn.1006-6896.2004.03.047     

王松岭, 赵文升, 宋立琴, .

直接空冷机组喷雾增湿系统的研究

[J]. 动力工程, 2008, 28 (5): 722- 726.

DOI:10.3321/j.issn:1000-6761.2008.05.012     

XUAN Y M , XIAO F , NIU X F , et 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evaporative cooling in China: A review(Ⅰ)-Research

[J].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012, 16 (5): 3535- 3546.

DOI:10.1016/j.rser.2012.01.052     

李想.

冷却水水质对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的影响

[J]. 通用机械, 2019, (7): 32- 34.

URL    

李卫军, 董晓强, 杨君.

蒸发式冷凝/冷却技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J]. 制冷与空调, 2010, 10 (1): 40- 44.

URL    

周明. 浅析蒸发式空气冷却器[J]. 2016(11): 38-40.

[本文引用: 1]

KIM M H , CHOI A S , JEONG J W .

Energy performance of an evaporative cooler assisted 100% outdoor air system in the heating season operation

[J]. Energy & Buildings, 2012, 49 (2): 402- 409.

URL     [本文引用: 1]

黎颖慧, 韦红旗, 王丽丽, .

干湿联合冷却系统模型及其变工况特性分析

[J]. 热力发电, 2014, 43 (4): 82- 86.

DOI:10.3969/j.issn.1002-3364.2014.04.082      [本文引用: 1]

王雪平.

干湿联合冷却系统在直接空冷机组电厂的应用

[J]. 华电技术, 2017, 39 (1): 56- 57.

DOI:10.3969/j.issn.1674-1951.2017.01.017     

黄钰琛. 合建式干湿联合冷却系统的传热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D]. 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7.

[本文引用: 1]

杨善让, 徐志明. 换热设备的污垢与对策[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5: 98- 118.

[本文引用: 1]

刘百强, 陈良才.

蒸发式冷凝器蒸发量的测量计算

[J]. 化工机械, 2014, 41 (3): 312- 315.

DOI:10.3969/j.issn.0254-6094.2014.03.012      [本文引用: 1]

郭小虎, 张小龙, 李军民, .

空气特性对湿烟羽治理技术的影响

[J].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9, 9 (5): 531- 537.

URL     [本文引用: 1]

杨锋, 路远明, 刘百强, .

组合式空冷器热负荷分配的优化分析

[J]. 石油化工设备, 2012, 41 (2): 20- 23.

URL     [本文引用: 1]

张学镭, 王博恒, 陈笑, .

干湿联合冷却系统的性能分析

[J]. 节能, 2018, 37 (8): 20- 25.

URL     [本文引用: 1]

唐广栋, 蒋翔, 沈家龙, .

蒸发式冷凝器管外水膜分布

[J]. 石油化工设备, 2006, 35 (4): 5- 9.

URL     [本文引用: 1]

朱冬生, 蒋翔. 交变曲面波纹盘管蒸发式冷凝器: 中国, 02227886.9[P]. 2003-06-25.

[本文引用: 1]

赵志祥, 蔡业彬, 张铱鈖.

倾斜管式蒸发冷凝器管外液膜的三维数值研究

[J]. 化工机械, 2017, 44 (3): 328- 333.

URL     [本文引用: 1]

单思宇, 谭宏博.

基于扁管的蒸发式冷凝器管外传热传质特性研究

[J]. 化工学报, 2019, 70 (S1): 69- 78.

URL     [本文引用: 1]

王军. 增膜型蒸发空冷器强化传热传质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9.

[本文引用: 1]

姜永永. 水膜蒸发式空冷器传热传质研究及设计程序开发[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本文引用: 1]

朱卫英.

亲水膜表面处理对空气冷却器运行能耗的影响

[J]. 广州化工, 2015, 43 (3): 152- 154.

URL     [本文引用: 1]

陈永昌, 马重芳, 邢晓凯, .

换热表面结垢过程及机理的实验研究

[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05, 31 (S1): 86- 89.

URL     [本文引用: 1]

张兵强, 李云, 徐志明.

CaCO3析晶污垢成垢过程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J]. 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28 (1): 49- 54.

URL     [本文引用: 1]

张骏. 预冷式蒸发空冷器传热性能的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18.

王永红.

换热设备污垢形成机理及防垢措施研究

[J]. 机械工程师, 2012, (12): 26- 28.

URL     [本文引用: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