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旗毛纺织厂的废水,水质复杂多变,有机物含量高,色度大,BOD为115~160mg/1,COD500~700mg/1,色度500~700倍(稀释倍数)。通常,对于这种废水首先需用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将COD、BOD的含量大幅度降低,然后再用其它方法进一步处理。
在我国地下水除铁技术中,曝气—自然氧化和曝气—接触氧化的除铁方法被广泛采用。自然氧化除铁法是使含铁地下水与空气接触,待水中的亚铁离子氧化、水解并形成高铁沉淀物后,再将铁质沉淀物由水中分离出去。
近几年来,我国在控制水污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有些水域和城市的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是,从全国范围看水污染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并且有继续发展的趋势。这是需要很好研究解决的问题。
七十年代以来,冷却水的化学处理技术有了重要发展。本文对这些发展不做全面的评述,而是针对我国工业冷却水化学处理的实况,仅就化学药剂和监测技术两方面,评价国外某些可供借鉴和有待我们开发的技术。
一、冷却水处理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近年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发展较为迅速,究其原因如下: 1.冷却水处理与当前节约能源,尤其是节约用水有着直接关系。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用水量随之急剧增加。
中国铁道材料委员会首届水处理学术报告会议于8月在烟台市召开,代表共100余名大会宣读论文共70篇。会议确定蒸汽机车用水处理方针是“炉内炉外相结合,重点改善不良用水,降低机车给水排盐量”。
多元醇磷酸酯对水中碳酸钙垢与硫酸钙垢的形成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铬酸钙、氢氧化锌等沉淀的形成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无论水质或其它化学分析所使用的药剂除溶液形式外,也有固体粉状。对于重量要求精确的,需以精密天平称量;重量要求在一定范围的,则估量加入。
我厂循环冷却水自投入运行以来,在四年多的生产实践中,我们通过探索和总结,菌藻监控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逐步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厂具体情况的控制方案,因而基本上解决了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菌藻危害问题。
一、高梯度磁分离HGMS(或过滤HGMF)技术高梯度磁分离(过滤)技术采用强磁场(10—100KG)、高梯度(1KG/μ)的理论,用较小的功率获得很大的捕获力(比常规磁分离大108倍[1]借以分离(或捕获)很微小的颗粒,而常规磁分离技术不能分离的弱磁性及顺磁性元素达55种之多[2]。
江苏某厂一台SHL10—16/350—A型锅炉,自1980年元月投产后,能运行“基本正常”的时间很短,从6月至8月15日,过热器管就烧裂漏气达五次之多,根据该炉过热器壁温计算,如炉水和蒸气品质符合要求,过热器管在无垢状态下运行,即是运行负荷有所增加,也不致造成超温爆管。由于事故的反常性,又未立即了解它发生的特殊原因,加上“用户”和“制造厂”对信誉和损失严重(包括军需生产)的考虑,虽然多次接触,仍相继数次采用补焊或割断、闷堵等“临时应付”措施,致使爆管连续发生。
我厂的循环水系统是为从西德引进的丁辛醇装置和国内配套的合成气装置服务的。此系统于1982年4月17日开始化洗,4月23日正常保膜运行,前后共进行了七天时间。
聚马来酸酐是近几年国内外发展起来的一种耐高温新型水质稳定剂。目前国内已有相当一些单位和部门在试用。
燕山石油化学总公司于1978年底从日本引进了年产8万吨苯酚丙酮的大型成套化工生产装置。为装置配套的循环冷却水处理设施转引自日本栗田工业株式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