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了解不加酸调pH的碱性冷却水处理时国产阻垢剂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研究阻垢剂抑制冷却水中CaCO3析出能力的实验室方法——鼓泡法。实验表明,鼓泡法可以克服静态法及某些实验室方法中CO2对测定的干扰,使实验条件更接近于不加酸调pH的碱性冷却术处理时的充分暴气条件。用鼓泡法测得的钙离子浓度—时间曲线上有一水平段,它是阻垢剂存在时冷却水中钙离子的稳定浓度。本文用这个稳定浓度来表示阻垢剂的阻垢能力,讨论和比较了几种国产阻垢剂抑制CaCO3从冷却水中析出的性能以及国产阻垢剂HEDP和EDTMP在不同温度下抑止CaCO3从冷却水中析出的能力。
<正> 一、前言大规模工业发展的结果,水中Cl-将会不断地得到一定程度的积累。为此,工业用水将面临更高的Cl-含量。除此以外在沿海地区及各大河流的下游工业集中地区还会受到海潮倒灌和盐碱地的浅层地下水的渗透,Cl-的浓度势必更高;有的地区淡水供应只能面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只好直接取用回用水或海水。这样,研究金属尤其是应用量多面广的碳钢在含高浓度氯离子的水中的腐蚀规律,探索抑制碳钢在这些水中腐蚀的缓蚀剂系列将越来越具有它的实际意义和工业
<正> 一、引言自一九七五来以来,在我国的循环水化学处理中广泛地采用了磷系配方。它具有缓蚀性能好、药剂价廉易得、毒性小等优点。但是它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主要是易于水解成正磷酸盐,并在热的表面上产生正磷酸钙的沉积。水温、PH值、停留时间对它分解都有显著的影响。例如,六偏磷酸钠在60℃的水温、碱性pH的条件下,经60小时后,水解率可达50%以上。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常用的办法是加酸调节pH,这样,磷系配方就难以实现真正的碱性运行。由此,
<正> 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原水预处理凝聚剂通常是一般的无机铁盐和铝盐。它们用于原水化学预处理时,对水质变化幅度适应范围较窄、耗量大并且有效用量范围小。当实际投加量超限时会引起凝聚剂本身铁离子或铝离子后移,污染出水,危害后序处理。聚铁凝聚剂是一种盐基性高价铁大分子化合物,呈粘稠液态。其分子中具有多核络离子结构。它能与水以任意比例快速混溶,溶液中含有大量(Fe2(OH)3]3+、[Fe(H2O)6]3+,(Fe2(OH)20]4+等络合离子,故在原水混凝净化处理过程中直接提供出高效能聚合离
我国火电厂循环水处理以往多采用硫酸、炉烟、磷酸盐处理法。目前,不少地区硫酸供应紧张;炉烟处理尚存在一些问题,磷酸三钠稳定的极限碳酸盐硬度值不高(约5毫克当量/升)。以上情况说明,研究新型的水质稳定剂是很必要的。在使用新型水质稳定剂时,了解不同稳定剂对不同循环水质的稳定效果,对于指导工业处理有其重要意义。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正> 1978年为浙江桐乡化肥厂热电车间设计时,根据该厂水源水质(见表1)和利用变换,造气等工段的生产余热加热锅炉给水的特定条件及锅炉对给水的水质要求,设计了一套“贫H2SO4”、“逆再生”H+—Na+串联,中间用真空除气的锅炉给水处理系统。对高碱度负硬度水进行脱碱软化处理,并替代了原锅炉房的单级Na+交换软化系统。运行三年多来,实践证明不但操作容易掌握,而且经济合理,如在提高出水水质、降低给
<正> 一、引言硼氢化钠还原法应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的新工艺是在七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由于硼氢化钠具有优良的还原性,能将金属阳离子还原成金属单质,因而可用于控制污染和回收贵重金属等目的。硼氢化钠(NaBH4)是一种无毒无味的络合金属氢化物,纯品是一种白色结晶物质,比重为1.074,熔点505℃。这种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在真空条件下400℃以上才分解。作为一种离子型化合物,它不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但能溶于液氨和某些
<正> 一、前言现代工业的发展,拌随着纯净水消费量的急速增加和水污染的日益严重,促使需要发展新技术来净化用水和处理废水。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使用,对节约用水、强化水和废水处理过程有重要作用,已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工业生产中采用的高分子絮凝剂,按其原料加工情况可分为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化学改性絮凝剂和合成高分子絮凝剂,它们都是分子量很高的水溶性物质,能通过大分子的吸附架桥作用和表面电荷中和作用,使细分散的悬浮颗粒和胶体物聚集成大絮体,从
<正> 在水处理过程中,应用石灰的目的主要是利用它的碱性,例如在进行混凝处理时,用它来补充天然水中碱度的不足,在进行沉淀软化时,用它来使HCO3-转变成CO32-和补加OH-等。在沉淀软化过程中生成的沉淀物为CaCO3和Mg(OH)2以及在混凝过程中生成的Al(OH)3或Fe(OH)3,这只是表达了此种沉淀过程中的主要反应。实际上在沉淀物中还有共沉淀的化合物和吸附的物质等。由于这些附带的反应不好估算,因此对于加药量和处理后水质等问题,通常只能根据主要
锌盐作为阴极缓蚀剂在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应用,在国内是近几年的事。5W-182,沧-2 S204等循环水处理的药剂配方皆含有锌盐。锌盐单独用于循环冷却水处理的情况很少,大都与其他药剂复合使用。例如,膦酸盐+锌,铬酸盐+锌;木质素+锌及聚磷酸盐+锌等。国外曾称它为循环冷却水处理申的“万能药剂”而广为使用。然而,根据我们的试验研究及生产应用中证明,任何良好的药剂配方,都有着一定条件下的应用范围,不能盲目使用。本文就锌盐在循环冷却水处理中的作用及其使用的局限性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正> 地下水水质较好,水温低、分布普遍、易于开采,所以很多工业用水,尤其是中小型厂矿用水大多选择地下水作为水源。但是,在地下水中通常含有过量的铁质,这种水具有铁腥味,很难饮用;且具有颜色,使与之接触的器皿物品变黄等,给人类生活带来很大不便。从工业用水看,水中铁质能在锅炉和冷却器内结垢,使其热交换效率降低,甚至使这些设备报废。在离子交换工艺中,水中的铁质能使离子交换树脂中毒失效。含铁水在造纸、食品、印染工业中严重地影响产品的质量。所以民用和工业用水对水中含铁浓度有一定要求,使用含铁地下水水源必
<正> 1.清洗预膜剂OWT—299 美国纳尔科(Nalco)公司在1980年开发了一种磷系的NALPREP-Ⅲ型清洗预膜剂(即OWT-299)其优点是: 1)清洗预膜可以联用,简化了处理过程和缩短了处理时间; 2)可降低预膜剂的浓度,只需400—500ppm; 3)PH适用范围广,不用加酸或加碱调整PH值; 4)可清洗去大量的油和可乳化的碳氢化物; 5)腐蚀率很低,使用时最大腐蚀率为1mpy,一般为0.5mpy以下; 6)对硅酸铁—铝(污泥)有良好的分散
<正> 在当前各工业企业广泛开展循环冷却水水质处理的情况下,“污垢热阻”、“污垢系数”等术语经常在各种书籍、文章和资料中出现。但对于该术语的解释和运用非常混乱,现举例如下: 1.由同济大学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给水工程”(1980年9月第一版)一书中:“……污垢热阻为热交换器传热面由于水垢沉积使传热系数下降,从而使热阻增加的量称为污垢热阻,又称污垢系数”。这里把“污垢热阻”和“污垢系数”等同起来。
磷酸盐处理是广泛采用的工业锅炉给水炉内处理方法之一,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最初是用来控制积垢,目前在中、高压锅炉中主要用作碱性缓蚀剂。一方面使炉水具有一定碱性,防止酸性腐蚀;另一方面又限制炉水的游离氢氧化钠含量,防止碱性腐蚀。为控制游离碱含量,目前一般是测定炉水的甲基橙或酚酞碱度。对中、高压锅炉来说,由于水质较纯,炉水碱度主要决定于加入的磷酸盐。当磷酸盐含量低、炉水碱度较小时,由于测定碱度时的指示剂误差增大,将会对磷酸盐处理的控制造成困难。作者通过计算和在大型锅炉上的试验证明,采用磷酸盐处理时控制炉水的Na+/po43-摩尔比(用R值表示)比按照炉水碱度的控制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SiO2含量是高参数蒸汽动力设备水、汽品质重要控制指标之一。提高分析准确度、减少测定误差,对设备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在溶硅分析中、目前国內外多采用钼兰(1,2,4酸还原)分光光度法,只是试剂加入量有所不同。我们对下面三种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1.美国ASTM D859—68水和废水中硅的标准试验方法B(以下简称美法)。在“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SS—6—2—78(全硅的测定)中,除氢氟酸及其掩敝剂外,其他试剂用量与美法基本相同,只是将1.5毫升草酸改为2毫升。2.水电部西安热工研究所推荐的方法,已编入1978年水电部颁发的“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编号是SS—6—3—78(以下简称西安法)。3.日本东洋公司为30万吨乙烯装置提供的水质分析方法(以下简称日法)。此法和ASTM一样,只是将掩敝剂草酸1.5毫升改为10%酒石酸10毫升,并以6N硫酸代替1:1盐酸。在全硅分析方法中,除经典的重要法外(但不适用于微量分析),在国外还有碳酸钠熔融转化法、碱煮法和氟化物转化法。我们用的是氢氟酸转化法,与“火力发电厂水、汽试验方法”SS—6—2—78基本相同。目前国内运用此法准确测定全硅还不普遍,西安热工所曾用重量法证明了毫克/升级分析中氢氟酸转化法的可靠性,本文除列举了一种新的方法证明其在微量分析中的可靠性外,并且对微量硅分析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
<正> 7.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各种原水因为受杂质的影响,在使用上受到限制,不经处理是不能使用的。水中悬浮物、胶体等可用凝聚、澄清、过滤等方法处理,对于溶解性物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使用离子交换、蒸馏、反渗透等方法。这里仅略述离子交换的处理方法。离子交换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离子交换剂,以一种无害离子取代水中有害的离子;对于去矿物质或去离子,也仅是以H~+取代水中阳离子,以OH-取代阴离子,而H+和OH-最后结合成为水,以达到净化的目的。水中所含离子,可以写成以下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