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多数油田废水经处理后直接用于回注,其控制指标是含油量和悬浮物,主要利用“二段”和“三段”治理工艺进行净化。随着国内大部分油田进入三次采油期,废水的产生量增多,一部分废水需排放到地表水体中。相应地对外排废水的CODCr指标提出了要求,过去的回注用水处理工艺无法满足需要,这就给很多油田的外排废水处理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作者针对油田废水中CODCr的去除,介绍了国内研究单位主要采用的生物处理、混凝沉淀、电化学等几个方法的研究情况。
电化学方法处理含染料废水已引起广泛的关注。作者综述了电化学方法处理含染料废水的现状与进展,介绍了内电解法、电凝聚电气浮法和电催化氧化法的研究现状,并对各种方法进行了评述,展望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膜生物反应器与传统好氧生物处理方法相比所存在的优势,以期为好氧生物处理方法的改进提供有益参考。
火电厂磷酸盐水化学工况从最初的协调磷酸盐处理到最后的平衡磷酸盐处理、低磷酸盐处理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从高磷酸盐处理到低磷酸盐处理的一个发展过程。作者对磷酸盐暂时消失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实质进行了探讨,并介绍了为避免磷酸盐暂时消失现象发生而提出的几种方法,讨论了不同磷酸盐处理的原理、控制指标及实用效果,对各种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平衡磷酸盐处理 (或超低磷酸盐处理 )是首选的炉水处理方式。
分析了油田管道硫酸盐还原菌 (SRB)周期生长,投加杀菌剂不易根除的原因。在室内模拟管线条件下,研究了杀菌剂对溶液和生物膜中SRB灭菌作用的影响。通过微生物生长曲线和杀菌剂加药周期研究,找出合适的加药方式,为油田注水杀菌剂加入提供理论依据。
在UV作用下,铁—柠檬酸、铁—草酸、铁—酒石酸、铁—丁二酸能使对硫磷降解,铁—柠檬酸、铁—草酸的作用较铁—酒石酸、铁—丁二酸好。pH2.0~3.0时,铁—柠檬酸、铁—酒石酸、铁—丁二酸对对硫磷的光解作用较好;pH4.0时,铁—草酸对对硫磷的光解作用最好。铁与羧酸的摩尔试验表明,n(Fe3+)∶n(柠檬酸 ) <,n(Fe3+)∶n(草酸 ) <0.1时,降解效果好;而n(铁 )∶n(酒石酸 )与n(Fe3+)∶n(丁二酸 )的值越大越利于降解。
为解决锌盐稳定性、避免聚磷酸盐因水解而形成磷酸钙垢,采用正交试验法得出新型复合配方XG -0 1,并对其进行了动态模拟试验评价及应用效果考察。
以水为溶剂,将马来酸酐、次磷酸或它的盐,按一定物质的量比加入反应溶液中,并且滴加引发剂进行反应,所制成的齐聚物经过预膜试验发现有膜下腐蚀,加入亚磷酸进行膦化便可解决上述问题。所制成的新型齐聚物具有高密度支链膦酸基官能团,该产品经过阻垢、预膜、缓蚀测定后,认为可作为水处理的阻垢缓蚀剂。
活性染料废水组成复杂、色度深,作者利用新型的高分子絮凝剂———聚磷硫酸铁对多组分活性染料废水进行处理,讨论了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并与常用的絮凝剂———聚合硫酸铁进行了对比。
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焦磷钨酸钛的最佳合成条件,对合成产品进行了离子交换性能评价和微观结构表征。研究表明,焦磷钨酸钛是具有一定晶化趋势的无定形物质,具有较大的离子交换容量和分配系数,以及较好的动力学交换性能,这些性能在酸性介质中又尤为突出。因此,作为一种优良的多功能基离子交换材料,焦磷钨酸钛将在水处理等工业领域发挥巨大的作用。
针对现场实际,结合国内外有关资料对目前循环水硫酸盐还原菌检测方法与控制指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合理化建议。
介绍了循环水系统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国内外水稳药剂的切换过程,及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国家水处理中心所提供的新水稳配方,在富岛公司使用时的监测效果。
首次采用超声波处理技术对蒸汽锅炉在静止状态下除垢,并探索其使用条件。
介绍了临涣煤矸石热电厂自调试以来机械过滤器出水水质恶化的现象,分析了出水水质恶化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对策。
介绍了有机溴类杀菌剂在实验室的杀菌情况及现场工业应用情况,试验表明 :有机溴杀菌剂在实验室对异养菌、铁细菌和硫酸盐还原菌的杀菌力强,72h能保持高的杀菌率;杀菌速度快,无论是实验室还是现场,4h内均能达到 10 0 %的杀菌率;它能有效的杀灭藻类,对活性污泥无影响。但在含有机磷酸盐的循环水系统中,有机溴杀菌剂会降低循环水的总磷值,影响正常加药。
针对郑州热电厂五期补给水处理一级除盐系统酸碱耗大、自用水率高、出力严重不足等问题,对现场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
介绍了大庆炼化公司循环冷却水系统采用改进配方TS-219及对pH值进行控制的碱性运行方案,对高碱中硬型补充水在高浓缩倍数下运行进行了试验研究。
根据多年来对造纸厂废水治理的研究结果,认为造纸厂若能采用先进的废水治理技术,并使处理后的废水回用于生产,不仅能减少广州市水资源的污染、促进经济发展,还能减少排污费及生产用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