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多元型高分子絮凝剂中的复合组分能充分发挥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因此具有许多优良性质,特别在处理重度工业污染废水方面效果显著,因此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作者着重叙述了多元型高分子絮凝剂的大致分类,以及它们在高色度工业污水(如印染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效果。并介绍了我国多元型高分子絮凝剂在处理印染废水方面的研究应用现状。
介绍了传统物理化学法和微生物法处理含汞废水的工艺及其机理,系统阐述了微生物法处理含汞废水的研究进展。生物强化技术是一种新兴而有效的生物处理技术,尤其是投菌活性污泥法,将从自然界中分离或人工构建的菌种添加到活性污泥中,以活性污泥为载体,构建稳定高效的微生物体系,以加强其抗毒性和处理效率。因此,投菌活性污泥法在含汞废水处理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范围和规模虽然不断增加,然而,膜污染严重阻碍了膜生物反应器技术的推广应用。作者从膜的性质、料液性质以及膜分离的操作条件三个方面分析了膜污染的成因和膜污染过程,系统论述了膜污染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另外还从改善膜本身的抗污染能力,变化混合液的特性,优化膜分离的操作条件和膜清洗四个方面介绍了膜污染的防治方法。
概述了海水作为循环冷却水的现状、特点。阐述了海水循环冷却过程中结垢、腐蚀以及海生物控制,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结垢控制、腐蚀控制以及海生物控制措施。最后论述了海水循环冷却处理技术的经济评价和环境评价。
研究了在UV/TiO2悬浮体系中光催化降解碱性品红。考察了碱性品红浓度、悬浮液pH值和外加无机盐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碱性品红质量浓度分别为20.0mg/L,30.0mg/L,40.0mg/L时,光照180min后,悬浮液中剩余的碱性品红质量浓度分别为1.8mg/L,2.3mg/L,3.4mg/L。pH=9.00时降解效果最好,当初始碱性品红质量浓度为30mg/L时,光照180min后,悬浮液中剩余的碱性品红质量浓度为0.8mg/L;pH=3.00的降解效果最差,光照180min后,悬浮液中剩余的碱性品红质量浓度为6.8mg/L;无机盐对降解效果有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对降解机理的探讨表明光催化反应发生在光催化剂表面。
采用碱处理剂(Na2CO3)并结合现代陶瓷微滤膜分离技术对四川彭山地区深井水(水中Ca2+质量浓度为250~400mg/L)进行处理,观测了不同压差、不同温度下通量的变化,并采用超声波对污染后的陶瓷膜进行了清洗。结果表明,加入碱处理剂(Na2CO3)能有效降低深井水的硬度,合适的温度和较高的压差有利于提高通量,用超声波对污染后的陶瓷微滤膜清洗效果显著。
采用合成的纳米TiO2作为催化剂,以甲基橙超声降解反应为模型,研究了各种因素对TiO2催化超声降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纳米TiO2催化剂作用下超声降解甲基橙的效果非常明显。纳米TiO2催化剂用量在1.0~1.5g/L之间,超声波频率25kHz,输出功率50W,pH为3.0时,甲基橙水溶液初始质量浓度20mg/L的条件下,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80min左右基本可全部降解,降解率为98.6%,COD的去除率达到了99.0%。因此,纳米TiO2催化超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以稠油采出污水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分析各种除硅方法的利弊,确定了添加镁剂的化学除硅方法。通过条件实验确定了最佳除硅配方,处理后的污水可达到热采锅炉用水标准。
针对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活性染料废水会产生大量剩余污泥的难题,作者采用了F2/A生物处理技术,讨论了工艺条件等对COD去除率的影响,证明该工艺在保证废水处理效率的同时,大大减少了系统中剩余污泥的排放量。
作者对大分子有机磷酸PAPEMP的阻垢、缓蚀性能进行了研究。上海石化地区工业耗水量大,工业水中钙离子、总碱度、氯离子等均偏高,在这样的水质条件下,要提高浓缩倍数,必须开发、应用高效的水处理药剂。为此,上海石化腈纶事业部对应用PAPEMP提高浓缩倍数进行了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试验表明PAPEMP在同类阻垢剂中具有较好的阻垢、缓蚀性能,钙离子容忍度大大提高。
针对DAT-IAT工艺在除磷方面存在的局限性,采用在工艺前端设置厌氧反应器的措施来强化DAT-IAT工艺的除磷功能。首次采用该工艺处理含磷废水,考察了回流比、运行周期、pH值、进水COD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磷去除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反应条件。
在传统的一体式气-液-固三相内环流反应器的基础上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新型分段式可调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用于处理对苯二甲酸实际生产废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初步构建了该反应器的动力学模型,并对该动力学模型进行了分析。
作者利用三维电极电化学方法进行了去除印染废水COD和色度的实验研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经三维电极处理10min后,COD去除率达89.03%,色度去除率达99.43%,印染废水经处理后能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Ⅰ级要求。为印染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对本实验室分离筛选的优良油脂分解菌株——假丝酵母WZFF.G-284的各种微生物学和生化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于高含油废水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在以高浓度食用色拉油作为唯一碳源、添加适当无机盐的实际工业废水开放处理体系中,该菌株生长繁殖力强,能迅速形成优势菌群,分解油脂。该菌株除菌体细胞具有高强乳化作用能力外,还可合成乳化性能强的生物乳化剂达21.5g/L,同时生产68.3U/mL的高稳定性胞外脂肪酶。该微生物净化处理技术可以在高负荷下持续稳定运转,对油脂、COD和BOD的降解速度快,去除率均在95%以上,分解效果显著。
根据不同原料生产的聚合氯化铝的外观,质量分数为0.6%水不溶物的状况,参照聚合氯化铝国家标准GB15892—1995的分析步骤,结合对样品的实际检测情况,提出用“室温放置法”,分析聚合氯化铝的盐基度,以便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
运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同时分离测定了水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乙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丁苄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五种邻苯二甲酸酯的标准混合物。结果表明,30min内五种邻苯二甲酸酯得到了较好的分离。以峰面积定量,在质量浓度为4~50mg/L的范围内,邻苯二甲酸酯的标准曲线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相对标准偏差在0.98%~6.16%。运用该法对塑料工业废水中邻苯二甲酸丁苄酯的含量进行测定,加标试验回收率在104.8%~108.9%之间。
通过阻垢分散剂对灰水中碳酸钙微晶体的螯合、吸附作用,在灰水输送系统引入异种晶核,达到了减少,防止灰水输送管道结垢的目的。天津第一热电厂灰水输送系统采用津宏化工厂阻垢分散剂后,消除了灰水输送管道结垢堵塞状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根据含氰废水生物脱氮装置的运行实践,分析了生物脱氮反应中废水的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的特点和原理。在进行生物脱氮技术改造后,氨氮排放由改造前的零合格率达到氨氮合格率在95%以上。
介绍了微碱性循环处理技术的开发原理,该方法具有独特的树脂配比和床层结构,使得发电机冷却水通过离子交换后含有微量的氢氧化钠,各项水质指标大大优于电力行业标准DL/T801—2002,有效地防止了发电机定子铜线棒的腐蚀。介绍了该技术在新余发电厂200MW机组和井冈山华能发电厂300MW机组上的应用情况。
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物化-生物滤池技术处理毛纺废水,经过近半年的运行表明,效果稳定,CODCr、BOD5、SS、色度的去除率均在90%左右,出水各项污染指标达到排放标准。
对中州分公司热电厂原来采用的离子交换制取除盐水系统存在问题进行了概述,对原水水质、新老锅炉对除盐水系统的水质要求进行了探讨,论述了反渗透技术的工艺原理和工艺流程,结合中州分公司目前的实际,详细说明了反渗透除盐水系统的应用经验,分析了反渗透除盐水系统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今后的改进设想。
城市生活垃圾填埋是目前国内主要的垃圾处理手段,填埋产生的渗沥液达标排放是关系地方生态环境、卫生安全的关键之一,结合国内实际,分析了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沥液的处理情况及垃圾渗沥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改性硅藻土污水处理剂处理渗沥液的新工艺。
工艺介质泄漏是影响循环水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障碍。济南炼油厂利用有机物与氯的化学反应,采用余氯法对系统泄漏进行排查,同时辅以适当的监测与漏后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效减少了泄漏造成的危害。
介绍了保定肉联厂废水处理及处理水回用工程设计,该厂废水采用水解酸化-气浮-SBR法处理,处理后的排水指标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并且部分排水直接回用,低质低用。处理废水成本为0.55元/t,回用水成本为0.65元/t,远远低于城市自来水价格,每年节省的水费不仅可以补偿污水处理运行费用,还可创造4.5万元的经济效益。
介绍了UASB+接触氧化工艺在洗米废水治理上的应用。该工艺自2001年12月投产至今处理效果稳定。监测数据表明,该工艺成熟可靠,出水能够达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一级标准。并且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针对油田污水回注系统存在严重的腐蚀现象,对水质的腐蚀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投资少、工艺简单、见效快的水质化学处理工艺,有效地控制了注水系统的腐蚀问题,减少了大量维修和腐蚀造成的损失,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电镀废水处理中心以离子交换车载移动处理装置为核心,包括移动处理单元和废水处理车间两部分,能为企业提供工业重金属废水的现场处理后集中处置的社会化综合服务,实现了工业废水的分散处理与集中处理相结合的互补模式。该处理中心的实际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其离子交换车载移动处理装置在现场处理的出水水质较好,整个中心的运行稳定可靠,充分显示了离子交换树脂法集中处理大流量工业废水的优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较显著。
国内钢铁企业供水管网管理落后,自动化程度不高,缺乏管网信息化管理平台。随着对管网安全性和成本核算要求的不断提高,供水管网的管理问题日趋突出。作者通过对钢铁企业供水管网的信息管理和应用的研究,设计并开发了供水管网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使用AutoCAD建立管网模型和地形图系统,通过SQLServer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经过实际应用,证明该系统可以大大丰富供水管网系统的管理功能,提高管理效率。对钢铁企业和其他相关行业,提高供水管网的管理水平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