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颗粒是微生物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相互聚集形成的自聚集体。由于微生物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沉降速度快、无需载体、易于固液分离等许多优点,在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微生物颗粒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作者对近些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成果,从厌氧颗粒污泥、好氧颗粒污泥、菌丝球3个方面综述了微生物颗粒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颗粒的基本特性、微生物相,主要影响因素及其颗粒化过程。
水中高压脉冲放电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新型水处理技术,这是由于高压脉冲放电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放电过程中会产生许多有利于去除污染物的复杂的物理以及化学反应。作者介绍了一些基本原理,同时综述了近来国内外高压脉冲放电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发展状况,高压脉冲放电过程的催化强化去除污染物的机理以及灭菌去除污染物的效能。
作者介绍了国内合成香料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从化学法处理和物化—生化法处理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指出物化—生化法组合工艺将成为今后合成香料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和发展方向。
针对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中膜化学品使用的必要性,简介了国内外反渗透膜化学品(清洗剂、阻垢剂和杀生剂)的研究、生产和应用现状,分析了膜化学品的发展趋势和市场前景,提出在目前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事业的背景下,我国膜化学品的开发和应用研究应该同步跟进,从而促进我国膜技术和海水淡化产业的发展。
好氧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是生物膜法与膜分离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反应器,作者介绍了反应器的结构,对其水力特性、曝气充氧性能和总容积负荷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进水COD质量浓度400~6000mg/L,总COD容积负荷在0.7~8.3kg/(m3·d)范围内变动时,膜出水COD相对稳定,平均质量浓度在100mg/L以下。
研究了两性聚合物AANa-MATMC的合成和它的性能。首先合成阳离子聚合物AM-MATMC,其合成优化条件:n(AM)∶n(MATMC)=9∶1;温度55℃;引发剂的用量为单体总质量的0.05%;聚合时间为7h。阳离子聚合物AM-MATMC部分水解得到两性聚合物AANa-MATMC,部分水解条件是温度60℃,时间90min,n(碳酸钠)∶n(丙烯酰胺基团)=1∶8,产物的收率为98.2%。性能测试结果发现:经其处理过的污水的化学需氧量、透光率及污泥滤饼含水量等指标优于国内同类产品,与进口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比较其污泥滤饼含水量小,显示出优良的絮凝性能。
以硅酸钠、硫酸铝为原料制取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聚合硅酸硫酸铝(PASS),通过正交实验考察了SiO2的质量分数、pH及不同制备工艺对PASS稳定性和絮凝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絮凝效果的PASS制备条件:SiO2质量分数为1%,pH3,采用共聚法合成工艺。将自制的PASS用于饮用水原水处理,并与硫酸铝、聚合氯化铝进行比较,结果表明,PASS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处理后的水具有更低的残留铝含量,符合我国2001年9月1日颁布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饮用水标准。
实验室试验和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混凝剂预处理洗涤剂生产废水,其净化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单一型混凝剂PAC和PFS,且用量小,费用低,与生物接触氧化法联合处理洗涤剂生产废水,处理后水质清亮,COD、SS、pH值等污染物指标均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要求,是处理洗涤剂生产废水的一条有效途径。
分析了胜利油田注聚采出液含油污水处理现状,用有机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药剂进行多元复配制备除油剂,进行了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分离剂的试验。试验证明,有机阳离子型除油剂能够较好的解决胜利油田注聚采出液含油污水处理问题。
考察了进水pH、搅拌速率、铁铜比、支持电解质浓度、温度等因素对催化铁内电解法处理酸性大红GR废水脱色降解效果的影响。在最优反应条件下,酸性大红GR废水色度的去除率大于95%,CODCr的去除率为55%左右。催化铁内电解法对酸性大红GR废水的处理效率高,且有较宽的pH适应范围。
研究了用聚合氯化铝和聚丙烯酰胺复合絮凝剂处理造纸废水,考察了酸度、混凝剂加入量、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沉降时间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调节废液pH值在3~4之间,能够沉降废液中大部分悬浮物质,使废液CODCr明显降低;在搅拌速度为300r/min时,上层清液(废液调回至碱性)中加入PAC质量浓度300mg/L和PAM质量浓度15mg/L,可以将废液的CODCr值降到400mg/L左右。对絮凝后的废液用次氯酸钙进一步氧化处理,废液的CODCr值降到国家规定的造纸工业污水排放标准(150mg/L)。
合成了改性甲醛-双氰胺系列脱色絮凝剂T5,该絮凝剂合成条件简单,成本较同系列的产品低,每吨为3400元左右。T5用于处理印染废水效果好,脱色率和CODCr去除率均较高,污泥体积小。T5与Al2(SO4)3复配使用效果更佳,脱色率达96.8%,CODCr去除率最高可达91.5%;出水CODCr和色度达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沸石在强化A/O生物脱氮效果的同时改善了污泥的脱水性能。含沸石污泥的比阻随沸石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当沸石质量浓度在4g/L时,污泥脱水后体积变化梯度大。综合比较表明,含沸石污泥不投加混凝剂而直接脱水是适宜的。
阐述了次氯酸钠氧化法(浊度法)测定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浓度的反应机理,研究了聚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次氯酸钠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对吸光度值的影响,针对大庆油田杏二中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含有碱和表面活性剂、pH值高、黏度大、富集硫化物和亚硫酸根等特点,提出采用过硫酸铵-浊度法检测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聚丙烯酰胺浓度。
研究了用MPT光谱仪测量水中多种金属离子的方法。考察了载气流量、工作气流量、微波功率等对Na、Mg、Ca、Cu、Fe、Sn、Pb、Ag等8种金属元素发射强度的影响。得到了测量不同金属离子的最佳工作条件,进而得出了在最佳条件下测量8种金属离子的工作曲线、检出限、精密度(RSD小于5%)、回收率(90%~101%)等。该仪器分析方法分析速度快、检出限低、操作简便,可定性、定量检测环境水、过程水中溶解的金属离子。
滤池的反冲洗对其运行效果有着直接、重要的影响。通过东北地区不同规模水厂的生产运行监测和生产试验,从常规水处理系统运行优化角度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探讨了滤池反冲洗的控制模式。指出受东北地区水源水质特点影响,在水厂主要可变费用中反冲洗水费所占的比例很小,而且滤池反冲洗水浊度是有规律变化的,反冲洗历时主要受原水水温的影响,在同一原水水温下反冲洗过程曲线变化趋势是相同的。因此,推荐建立原水水温-反冲洗历时关系,以此确定一种简单直观的时间模式控制滤池反冲洗。
通过对通用充氧曝气搅拌机的功能进行分析,采用形态学矩阵法,在对现有其他曝气设备比较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可以提供有效多功能的污水生化处理用的新型充氧曝气搅拌机。重点阐述这种新型搅拌机的设计方案,结构特点,工作过程及材料的选择,同时利用目标成本对其经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从节能和环保角度提出一种新型水处理设备的设计方案,对小城镇污水处理设备向新高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庆石化公司化肥厂年排放工艺冷凝液和尿素水解水约1.3×106m3,其主要污染物为低浓度甲醇。在小试和中试研究的基础上,作者提出采用固定化生物活性炭处理低浓度甲醇废水并回用的工艺路线,并完成了设计和加工。工程运行表明,该系统可将混合液的COD质量浓度由40mg/L降至12mg/L以下,对甲醇的去除率达到93.6%~100%,其出水水质可以满足锅炉脱盐水系统进水的水质要求。
随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不断增加,居住人口逐年增多,加之高层建筑市政管线压力不足,需二次供水设施,以便提供安全的生活饮用水。为此对区内2000—2004年的二次供水现状进行了分析。
济钢高速发展的生产经营形势,需要加快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进程,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120t转炉除尘水处理项目总承包工作的成功实例,分析了总承包模式的特点,总结了实施运作的经验,证明只要转变观念,开拓思路,管理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就能促进济钢的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并能改善环境质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为济钢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创建清洁生产工厂、节水型企业创造有利条件。
针对兖矿鲁南化肥厂循环水系统夏季因菌藻黏泥带来的问题,详细介绍了近两年循环水系统杀菌灭藻黏泥剥离方案的实施及其取得的效果。
采用SBR工艺对河北某合成氨厂污水进行达标处理。经工程效益分析,该项目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工程建设是必要的、可行的。
目前菏泽发电厂废水处理系统的处理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出水不能再利用,作者通过长期观察分析发现,该废水处理系统存在的设计安装不合理,部分设备不匹配等问题,是导致电厂废水系统长期不能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设备改造和技术革新,解决了长期困扰的难题。
介绍了锅炉及采暖系统在停备用期间,采用湿法保养的步骤和防腐除垢效果。
牛仔布生产产生的浆染废水中CODCr和色度都较高,目前该类废水所采用的常规处理工艺为混凝—水解酸化—好氧工艺。介绍了采用聚合硅酸硫酸铝(PASS)为混凝剂的混凝—好氧工艺处理浆染废水情况,表明该工艺具有投药量少、脱色效率高、污泥量少、无需水解酸化处理、易于操作管理等优点。作者对常规浆染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改造,并在广东某浆染厂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实际应用。
本钢冷轧厂含酸碱废水处理系统经过多年运行,设备严重老化,同时工艺设计不能满足目前生产要求,使含酸碱废水,排放不达标,为此对含酸碱废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