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铵镁法处理好氧颗粒污泥破胞释磷废水的研究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phosphorus-containing wastewater coming out of the lysis of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by 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19-03-28
Received: 2019-03-28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吴娟(1994-),硕士研究生在读 。
针对目前国内利用磷酸铵镁(MAP)法回收废水中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浓度含磷废水这一现状,对好氧颗粒污泥破胞释磷后上清液含磷质量浓度为30~80 mg/L的废水,采用MAP法回收低浓度含磷废水中的氮、磷。研究了初始pH和温度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及MAP结晶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最适宜pH范围均为9.5~10.0,考虑到回收MAP晶体的纯度,初始pH为9.5可作为MAP结晶回收磷的控制条件。
关键词:
The current domestic study on the recovery of phosphorus from wastewater by 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 mainly focused on the high concentration phosphorus-containing wastewater. Considering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phosphorus in the supernatant of aerobic granular sludge lysate was up to 30-80 mg/L, MAP process was applied to treat low concentration phosphorus-containing wastewater. The effects of initial pH and temperature on the removal efficiencies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and on the crystallization of MAP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pH range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as 9.5-10.0. Taking the purity of recovered crystals of magnesium ammonium phosphate into account, pH=9.5 could be used as a control condition for the recovery.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吴娟, 暴瑞玲, 顾文卓, 徐坚.
Wu Juan.
笔者所在课题组通过模拟城市污水成功培养出好氧颗粒污泥,进水磷质量浓度为8~15 mg/L,除磷能力为80%左右,经多种条件下的破胞实验观测到,破胞后上清液含磷质量浓度为30~80 mg/L〔8〕,因此本研究在此浓度范围内设定不同的初始pH,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氮、磷的去除效果,探讨MAP法对中低浓度含磷废水中磷回收的可行性及初始pH和温度对回收效果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仪器:JJ-4C型数显六联电动升降搅拌器,苏州威尔实验用品有限公司; JENCO6175-3C型台式pH计、752N型分光光度计,上海仪电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101-1型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叶拓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NPE 218型扫描电子显微镜,美国FEI; D8 Advabce型X射线衍射仪,德国布鲁克; Spectrum 10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美国铂金埃尔默。
试剂:MgCl2·6H2O、KH2PO4、NH4Cl、NaOH溶液(2 mol/L), HCl溶液(1 mol/L)等,国药集团;以上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实验方法
取一定量废水于500 mL烧杯中,以MgCl2·6H2O、KH2PO4、NH4Cl分别为镁源、磷源、氮源,调节Mg、N、P的质量比,以NaOH和HCl调节pH,使用六联搅拌器进行搅拌并控制反应体系的温度。设置搅拌速率为200 r/min,搅拌时间为30 min,搅拌结束后静置1 h,分离上清液,经0.45 μm孔径微孔滤膜过滤,取滤液分析磷酸盐和氨氮的含量。沉淀在40 ℃下经48 h烘干,干燥器中冷却保存,用于分析沉淀物的组成。
1.3 分析方法
TP采用钼锑抗分光光度法测定; NH4+-N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 Mg2+采用EDTA滴定法测定。
沉淀产物经过冷却干燥处理后,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SEM)对目标产物进行组分及形态分析。实验中X射线衍射取扫描角度2θ为5°~80°,傅立叶红外光谱取测量范围为4 000~450 cm-1, SEM放大倍数为5万~30万倍。
2 结果与讨论
2.1 同一温度下不同初始pH对MAP结晶的影响
5 ℃下,初始pH对Mg2+、NH4+-N、PO43--P变化的影响见图1。
图1
由图1可知, NH4+-N、Mg2+、PO43--P的质量浓度减幅都随着初始pH的增大而增大。当初始pH < 9.0时, NH4+-N、Mg2+、PO43--P的浓度变化较小;当初始pH>9.0时, NH4+-N、Mg2+减少质量浓度和PO43--P去除率明显提高, PO43--P去除率在初始pH为10.0时达到最大值,大于95%,而Mg2+、NH4+-N减少质量浓度在初始pH为9.5时分别达到50、28 mg/L,而后增幅明显减小。
20 ℃下,初始pH对Mg2+、NH4+-N、PO43--P变化的影响见图2。
图2
由图2可知, NH4+-N减少质量浓度和PO43--P去除率曲线变化较为同步, Mg2+质量浓度变化幅度较小。当初始pH为7.5~8.0时, NH4+-N减少质量浓度和PO43--P去除率呈下降趋势, Mg2+减少质量浓度则出现微小的上升;当初始pH为8.0~9.0时, NH4+-N、Mg2+减少质量浓度和PO43--P去除率均随着初始pH的增大而增大;当初始pH为9.0~10.0时,随着初始pH的增大, NH4+-N减少质量浓度和PO43--P的去除率大幅提高, PO43--P去除率最高可达90%,而Mg2+减少质量浓度则开始降低。
30 ℃下,初始pH对Mg2+、NH4+-N、PO43--P变化的影响见图3。
图3
由图3可知,提高反应体系初始pH可以促进PO43--P的去除, PO43--P去除率最高可达90%以上,初始pH为9.0~10.0时为MAP法的高效反应区,平均PO43--P去除率为80%。考虑到初始pH较大时会有Mg3(PO4)2、Mg(OH)2等杂质沉淀生成,降低MAP的纯度,不利于MAP的回收再利用,在后续实验中选取初始pH为9.5作为pH的控制条件。
2.2 温度对MAP结晶的影响
不同温度下Mg2+、NH4+-N、PO43--P浓度变化见图4。
图4
考察5、20、30 ℃温度条件下反应前后pH的变化,结果表明, 3种温度条件下pH的变化趋势相似,随着初始pH的增大,反应结束后上清液中的终点pH先增大后减小。当初始pH为9.5时,终点pH和初始pH相比下降最多, pH减少值最大可达1.26,此时5 ℃pH变化值>20 ℃pH变化值>30 ℃pH变化值,结合5 ℃时NH4+-N、PO43+-P、Mg2+的浓度降低速率均达到最大值,推测反应体系的pH变化情况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体系的结晶效果,当反应前后pH变化较大时,结晶速率最快。实际应用中需要对反应体系中的pH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以期得到更高的磷回收率和更好的MAP结晶效果。
2.3 沉淀物分析
为验证以上分析结果,对初始磷质量浓度为60 mg/L,初始pH分别为9.5、10.0, Mg、P、N质量比为1.4:1:1,温度为5 ℃下生成的沉淀物,进行SEM、XRD、FTIR表征,分析沉淀物组成。
2种沉淀物的SEM见图5。
图5
为了定性分析2种沉淀物的组成及晶体化程度,分别对2种初始pH条件下生成的沉淀物进行XRD分析,结果见图6。
图6
由图6可知,对比分析发现, 2种初始pH条件下生成的沉淀物均在2θ分别为15.8°、20.8°、21.4°、31.9°处有相似度较高的特征峰,表明沉淀物中含有MgNH4PO4·6H2O物质,且纯度较高,与上清液检测分析结果及SEM表征结果相符。
初始pH分别为9.5、10.0时生成沉淀物的FTIR见图7。
图7
由图7可知,这2种沉淀物分别在3 130 cm-1和3 119 cm-1范围内有明显的结晶水特征峰,是由对称和非对称伸缩造成的振动峰;分别在1 641 cm-1和885 cm-1及1 644 cm-1和820 cm-1处有明显的H-O-H弯曲键的特征峰和水分子之间的氢键特征峰;分别在1 401 cm-1处有明显的NH4+面外N-H键变形振动的特征峰;分别在1 077 cm-1和572 cm-1及1 067 cm-1和572 cm-1处有明显的PO43-对称伸缩振动和面外变形振动的特征峰;此外初始pH为9.5的沉淀物在2 375 cm-1处有明显的H2O-PO43-之间的氢键特征峰。因此2种沉淀物所有的特征峰和MAP标准图谱基本吻合,表明沉淀物中含有MgNH4PO4·6H2O,且纯度较高,初始pH为9.5时的沉淀物具有明显的H2O-PO43-之间的氢键特征峰,表明初始pH为9.5的沉淀物纯度更高,与上清液检测分析结果相符,与SEM及XRD的表征结果相符。
3 结论
(1)从中低浓度的含磷废水中利用MAP结晶法回收磷,温度和pH之间没有明显的交互影响关系,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最佳初始pH没有显著差异。
(2)初始pH从9.5提高到10.0,沉淀粒径变小,斜方晶系表面掺杂着些许散落的团块状无定形晶体, MAP晶体所占比例下降。
(3)对于初始磷质量浓度为60 mg/L, Mg、P、N质量比为1.4:1:1的废水,适宜的反应条件为5 ℃的低温和初始pH为9.5,磷去除率可达83%,且生成的沉淀物中杂质较少, MAP纯度较高,更有利于MAP结晶的回收利用。
(4)反应体系的终点pH随初始pH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当初始pH为9.5时,终点pH减少值达到最大,反应前后的pH变化量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在低温、高pH条件下处理低浓度含磷废水的实际应用中,应加强对反应体系pH的实时监测和控制,以期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
Potential phosphorus recovery by struvite formation
[J].DOI:10.1016/S0043-1354(01)00391-8
磷酸铵镁法回收污泥上清液中磷元素的最优条件探究
[J].DOI:10.3969/j.issn.1006-8759.2015.04.010
磷酸铵镁法去除污水中磷的影响因素研究
[J].DOI:10.3969/j.issn.1002-1302.2011.03.199 [本文引用: 1]
海水MAP法去除N、P废水实验研究
[J].DOI:10.3969/j.issn.1673-1212.2011.07.020
鸟粪石沉淀法在汽油精炼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J].DOI:10.3969/j.issn.1005-829X.2009.03.016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