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水处理, 2019, 39(7): 53-56 doi: 10.11894/iwt.2018-0614

试验研究

MABFT工艺处理高盐分散染料废水的试验研究

王忠泉,, 王坤

Experiment study of MABFT in treatment of high salt disperse dye wastewater

Wang Zhongquan,, Wang Kun

收稿日期: 2019-04-26  

基金资助: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创业资金专项项目.  2018-2-MS004

Received: 2019-04-26  

Fund supported: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创业资金专项项目.  2018-2-MS004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王忠泉(1985-),助理研究员E-mail:wzhquan@126.com , E-mail:wzhquan@126.com

摘要

采用MABFT工艺对高盐分散染料废水进行生化处理试验研究,考察其对高含盐量(总盐质量分数≥ 1%)进水的生化处理能力、效果及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连续4个月的实验驯化和运行,当进水中总盐质量浓度稳定在18 000~22 000 mg/L,COD ≤ 2 000 mg/L时,出水COD能稳定维持在500 mg/L以下,满足纳管标准,为后续工程提供了数据参考。

关键词: 高盐 ; 高密度曝气生物流化床 ; 分散染料废水

Abstract

The biochemical treatment experiment of high salt disperse dye wastewater was carried out with MABFT process, and the biochemical treatment ability, effect and stability of high salinity (total salt mass fraction ≥ 1%) influent were investigated.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luent COD could be stably maintained below 500 mg/L when the total salt concentration in the influent was stable at 18 000-22 000 mg/L and the COD ≤ 2 000 mg/L through continuous domestication and operation for 4 months, which met the NMS standard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projects.

Keywords: high salt ; high density aeration biological fluid tank(MABFT) ; disperse dyes wastewater

PDF (0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王忠泉, 王坤. MABFT工艺处理高盐分散染料废水的试验研究. 工业水处理[J], 2019, 39(7): 53-56 doi:10.11894/iwt.2018-0614

Wang Zhongquan. Experiment study of MABFT in treatment of high salt disperse dye wastewater. 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J], 2019, 39(7): 53-56 doi:10.11894/iwt.2018-0614

近年来分散染料行业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被广泛关注。分散染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水,含有大量难降解有机物,如乙萘酚、苯胺、氯苯、三聚氯氰和乙二胺等10余种高毒性污染物,具有高盐(总盐质量分数≥1%)、高有机、高特征污染物、毒性强、难降解等特点1。该类废水能否得到有效治理已经关系到分散染料行业的正常发展。

目前,分散染料废水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物理法、生物法、化学氧化法和物化-生物联合法等2-4。这类废水成分复杂,含盐较高,污染严重,必须有效处理后才能排放。由于该类废水水量较大,采用其他处理方法成本较高,生化处理仍是首选主体方法。而废水中有毒有机物较多,可生化性极差,普通的活性污泥法已无法满足现行严格的工业废水处理排放标准,常采用复杂的多级物化-生化组合工艺对工业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包括混凝-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法、铁碳微电解-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法、电解絮凝-生物炭滤池法、微电解-膜过滤法5、物化预处理-曝气生物流化床(ABFT)等,各工艺均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ABFT是近年来兴起的专门针对高氨氮废水处理的工艺6,高密度曝气生物反应器(MABFT)6-7工艺是煤科院在ABFT工艺基础上改进的针对化工废水处理的工艺,其利用曝气生物流化床及专用生态膜填料,通过串联式模块设计及梯度设置,为微生物提供不同的生长环境,确保菌种的数量、浓度与活性。本研究采用MABFT工艺对高盐分散染料废水进行生化处理试验研究,考察其处理效果,并通过效果对比筛选出最佳运行参数,为企业后续工程化废水处理以及纳管排放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用水

实验用水取自杭州某化工企业原污水处理站调节池。车间分散染料滤饼、木质素、MF分散剂等产品生产废水(含苯胺、氯化镁、氯化钠等)经脱盐脱氨蒸发后和低浓度废水(含漂洗水、设备清洗废水、车间地面冲洗水、初期雨水、生活污水和循环系统更换水等)完全混合后统一进入调节池,主要水质:COD≤2 000 mg/L、氨氮≤300 mg/L、苯胺≤200 mg/L、总盐质量浓度≤20 000 mg/L,具有成分复杂、高含盐量、污染物浓度高且结构稳定难生物降解等特点。实验进水量为300 L/d。

1.2 实验用水中母液来源

厂区内高浓度母液废水前预处理工艺见图1。本中试试验通过考察MABFT工艺对混合预处理后的高盐染料废水的处理效果来确定较优工艺参数。

图1

图1   厂区高浓度母液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1.3 实验装置及材料

试验所用的MABFT反应器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图2   中试流程

1—进水箱;2—提升泵;3—液体流量计;4—兼氧区;5—高负荷区;6—中负荷区;7—低负荷区;8—沉淀池;9—气泵;10—气体流量计;11—曝气头;12—出水口。


高密度曝气生物反应器(MABFT)为聚丙烯(PP)材质长方体容器,有效容积200 L,内含载体填料、提升泵、回流泵、曝气泵(由流量计控制气量,控制气水比为20:1)、恒温加热棒等。生物载体填料针对高盐、高浓度有机化工废水特点而研发,投配体积比为25%,填料适用pH在3~10,适用温度为12~ 35 ℃,填料比表面积大,MLSS可达到6 000~20 000 mg/L,BOD5的容积负荷为4~8 kg/(m3·d)。

生化污泥取自附近化工厂区污水处理站好氧池混合液沉淀后污泥。进水前经过配水调试以及菌种的活化培养,通过显微镜对活性泥团和微生物菌体的观察计量以及进出水的数据检测,当微生物菌体成倍增加同时出水达标,则认为MABFT挂膜成功,继续进行后续实验。

1.4 测定方法

COD测定采用国标快速法测定,总含盐量测定采用重量法,所有数据均为平行取样测定值的平均值。

2 结果与讨论

2.1 进水负荷的提升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高盐废水对生化处理极为不利,废水中盐浓度的波动对生化处理影响较大。盐浓度越高,污泥驯化时间越长,对微生物的破坏也越大,影响处理效果,因此试验通过水量的缓步提升来考察生化处理效果,结果见图3

图3

图3   负荷提升阶段进出水COD


2.1.1 进水负荷为40%的处理效果分析

前期挂膜驯化完成后,经5 d的20%负荷间歇性进水对生物菌种做适应性驯化,并对装置内废水进行置换,通过观察,污泥性状无不良变化,沉降性较好,因此试验初期按40%的负荷即60 L/d的水量开始连续进水,原水一次取样配制后待用,确保盐质量浓度在18 000~22 000 mg/L范围内,COD维持在1 500 mg/L(添加葡萄糖调配)。

跟踪运行观察一周后,发现污泥沉降效果较好,出水较清,MABFT系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达87%,效果良好,且出水COD稳定在300 mg/L以内。

图3可以看出,MABFT工艺对高含盐量的分散染料废水处理效果较好,运行中SV30在30%~40%,沉降效果较好,污泥性状无明显恶化现象,因此10 d后进一步提高进水负荷,并观察系统的处理效果。

2.1.2 进水负荷为60%的处理效果分析

图3所测数据,当进水负荷提升到60%,即HRT为27 h时,MABFT系统对高盐废水的处理也能达到平均COD去除率80%以上的效果,出水COD稳定控制在300 mg/L以下。同时较40%负荷时的处理效果有所降低,说明随着盐度的增加系统内部分非耐盐和低耐盐生物逐渐被淘汰,处理效率有一定下降。同样,Y. Liu等8通过对活性污泥的16S rRNA及FISH分析,研究了污泥中的种群多样性变化,结果显示:除了少量的新类群出现外,变形杆菌和黄杆菌占93%左右。A. Uygur等9研究了废水COD、NH4+-N、PO43--P的去除率随盐浓度提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度不同程度地影响高盐废水的处理效果,PO43--P的去除率降低幅度较大。同时,盐度的增加破坏了活性污泥内原有的群落结构,污泥性能变差。

2.1.3 进水负荷为90%的处理效果

进水负荷60%条件下稳定运行6 d后,进一步提升负荷至90%。根据图3结果分析,进水负荷为90%的前5 d,出水COD在400~600 mg/L的范围内波动较大,去除率在50%~67%,较60%负荷时下降较大。这与盐度的进一步增加有关,当盐度达到较高水平时,仅有少数的高耐盐菌和嗜盐菌能够存活,生物系统的代谢处理功能显著降低,这从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可知。王淑莹等10研究表明,无机盐改变了絮凝体的形态和结构,随着盐度的升高,污泥指数降低,污泥的沉降速度加快。继续运行10 d后,出水COD开始逐渐下降,污泥沉降指数开始回升,分析认为应该是高耐盐菌和嗜盐菌群逐渐成为优势菌群。

2.1.4 满负荷条件下MABFT运行效果分析

随着35 d负荷提升阶段的驯化,系统内已驯化出具有高降解活性的耐盐污泥,驯化后的活性污泥能较好地抵御高盐度的冲击负荷,但满负荷条件下的运行仍未进行,设计标准也未达到。因此,接下来将系统进水负荷提升到满负荷,通过连续驯化处理,考察验证工艺对高盐分散染料废水的处理效率以及运行稳定性。

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经过13 d的监测观察,进水COD为1 500 mg/L时,出水COD在400~550 mg/L的范围内波动,波动幅度较小,且集中在500 mg/L左右,去除率在63.3%~73.3%,去除率较90%负荷条件下,已有10%左右的提高,但距目标值仍需提升。

图4

图4   满负荷条件下进出水COD


2.2 满负荷下MABFT工艺效果验证

图4数据结果所示,在维持pH、温度、曝气量等不变,进水100%满负荷的运行条件下,不再添加葡萄糖,进水COD配制为1 620 mg/L,进行满负荷效果验证,运行15 d后,数据如图5验证阶段1所示。出水COD由开始的600 mg/L以上逐渐下降到500 mg/L,然后维持在500 mg/L(上下不超过50 mg/L)的范围内波动,幅度较小,集中在500 mg/L左右,去除率在61.9%~74.9%,平均去除率67.1%。

图5

图5   满负荷条件下进出水COD


众所周知,耐盐菌的驯化周期较长,而高盐分散染料废水的复杂也加大了其难度,为考察工艺运行情况的稳定性,继续驯化运行15 d,进水COD配制为1 650 mg/L,数据如图5验证阶段2所示。出水COD一直维持在500 mg/L以下,从第7天开始,直至第15天下午,出水COD小幅上升,达到500 mg/L以上,主要是配制的原水用完,重新进原水过程中,反应器内填料被暂时取出用于查看填料内挂泥情况以及对填料上附着污泥进行显微分析等原因造成的。

M. F. Hamoda等11对活性污泥法处理含盐废水(10 g/L和30 g/L)的研究发现,在高盐环境中生物活性和有机物去除率均有所提高,TOC去除率在NaCl为0、10、30 g/L时分别为96.3%、98.9%、99.2%,他们认为在高盐环境中,微生物生长没有受到抑制,相反促进了一些嗜盐细菌的生长,使反应器内微生物浓度增加,降低了有机负荷,也提高了污泥的絮凝性。本试验未达到其去除效果,这是由于本试验废水是直接采用生产性废水,废水中所含的盐分种类、毒性物质以及中间产物繁多,对微生物的抑制性较强。

3 结论

通过以上试验,采用MABFT工艺对该厂的高盐分散染料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在进水COD为1 500~2 000 mg/L,盐质量浓度为18 000~22 000 mg/L时,本工艺对COD的去除率达80%以上;出水COD稳定在500 mg/L以下,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三级纳管标准,对后续工程应用有较好参考。

参考文献

程万里. 染料化学:附电子课件版[M]. 北京: 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0: 3- 4.

[本文引用: 1]

任南琪, 周显娇, 郭婉茜, .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J]. 化工学报, 2013, 64 (1): 84- 94.

DOI:10.3969/j.issn.0438-1157.2013.01.011      [本文引用: 1]

薛方亮, 张雁秋.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最新研究进展

[J].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7, (2): 26- 29.

DOI:10.3969/j.issn.1672-9900.2007.02.011     

马宏瑞, 任健, 王保和.

混凝-催化氧化-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的中试研究

[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 31 (11): 39- 43.

DOI:10.3969/j.issn.1001-3865.2009.11.011      [本文引用: 1]

刘恩华, 王家富, 魏飞.

管式超滤+纳滤技术处理分散染料废水中试研究

[J]. 水处理技术, 2015, 41 (2): 96- 99.

URL     [本文引用: 1]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CECS 2092006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曝气生物流化池设计规程[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8: 7-11.

[本文引用: 2]

梁康强, 杨健, 朱民, .

曝气生物流化床处理含酚废水研究

[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3, 36 (11): 158- 162.

URL     [本文引用: 1]

Liu Y , Zhang T , Fang H H P .

Microbial community analysis and performance of a phosphate-removing activated sludge

[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05, 96 (11): 1205- 1214.

DOI:10.1016/j.biortech.2004.11.003      [本文引用: 1]

Uygur A , Kargl F .

Salt inhibition on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from saline wastewater in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J]. 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 2004, 34 (3/4): 313- 318.

URL     [本文引用: 1]

王淑莹, 崔有为, 于德爽, .

无机盐对活性污泥沉降性的影响

[J]. 环境工程, 2003, 21 (5): 7- 9.

DOI:10.3969/j.issn.1000-8942.2003.05.001      [本文引用: 1]

Hamoda M F , Al-Attar I M S .

Effects of high sodi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s on activated sludge treatment

[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5, 31 (9): 61- 72.

DOI:10.2166/wst.1995.0345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