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物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祖新,杨玲娟,李羽翡,周佳,赵菲佚,焦成瑾
Research progress of cyanide detection technology
Xin Zu,Lingjuan Yang,Yufei Li,Jia Zhou,Feiyi Zhao,Chengjin Jiao
表1
表1
常见荧光分子探针工作原理及检出限
探针类型
工作原理
荧光探针分子
检出限
识别报告型
利用氢键反应选择性识别氰离子,在强荧光基团或生色基团上引入对于氰化物有很高亲和力的酰胺、硫胺或脲,从而使受体发生光学变化
偶氮苯基硫脲
3 mg/L
〔
37
〕
置换取代型
利用过渡金属离子与氰离子的强亲和性作用置换出配合物中的金属离子,使体系荧光恢复,荧光强度与CN-浓度正相关
香豆素-甘氨酸-甘氨酸-组氨酸
0.015 μmol/L
〔
38
〕
2-羟基苯基咪唑-联吡啶钌
0.18 μmol/L
〔
39
〕
偶氮基-硝基苯
1×10-9 mol/L
〔
40
〕
化学计量型
CN-作为反应底物按1:1的化学计量方式直接相互作用,与探针发生不可逆的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与探针荧光不同的物质,也称为去质子化过程
咔唑-苯并噻唑
4.6×10-8 mol/L
〔
41
〕
苯并烯二烯-吲哚盐
1×10-9 mol/L
〔
42
〕
n'-(5-(2,4-二氯-苯基)重氮酰)-2-羟基苯基苯基肼
6.4 μmol/L
〔
43
〕
亲核加成型
CN-与探针分子的不饱和键发生亲核加成反应后,呈现显著的吸收峰蓝移,产生强烈的荧光发射
吲哚离子化萘
0.5 μmol/L
〔
44
〕
萘酰亚胺偶氮苯
0.13 μmol/L
〔
45
〕
非对称苯硫嗪
3.2×10-9 mol/L
〔
46
〕
d-π-三苯胺
1.4×10-8 mol/L
〔
47
〕
贵金属纳簇型
具有独特光电性能的贵金属纳簇型荧光探针能快速响应氰离子(贵金属被CN-蚀掉),荧光强度明显猝灭
荧光银纳簇
1.2 μmol/L
〔
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