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水处理, 2020, 40(8): 7-10 doi: 10.11894/iwt.2019-0876

专论与综述

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周勇,1,2, 郭靖1,2, 梁家豪3, 姜梁妍3, 陈春茂,3

Research processes on the treatment technologies of alkali/surfactant/polymer(ASP) flooding oily wastewater

Zhou Yong,1,2, Guo Jing1,2, Liang Jiahao3, Jiang Liangyan3, Chen Chunmao,3

通讯作者: 陈春茂, 博士, 副研究员。电话:010-89735022, E-mail:chunmaochan@163.com

收稿日期: 2020-06-20  

基金资助: 中石化科技重大项目.  P18022

Received: 2020-06-2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周勇(1980-),高级工程师E-mail:zhouyong.xbsj@sinopec.com , E-mail:zhouyong.xbsj@sinopec.com

Abstract

Compared with water flooding and polymer flooding, alkali/surfactant/polymer(ASP) flooding had higher flooding efficiency, which was considered as a development trend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ASP flooding oily wastewater contained complex compounds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viscosity, high emulsification and strong colloidal stability. It was of difficulty for the treatment of ASP flooding oily wastewater, which had limited the application of ASP flooding technology. In this paper, the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SP flooding oily wastewater were described and the treatment technologies were reviewed, and some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were also put forward. It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the research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ASP flooding oily wastewater.

Keywords: alkali/surfactant/polymer flooding ;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 oily wastewater ; wastewater treatment

PDF (0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周勇, 郭靖, 梁家豪, 姜梁妍, 陈春茂. 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工业水处理[J], 2020, 40(8): 7-10 doi:10.11894/iwt.2019-0876

Zhou Yong. Research processes on the treatment technologies of alkali/surfactant/polymer(ASP) flooding oily wastewater. 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J], 2020, 40(8): 7-10 doi:10.11894/iwt.2019-0876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驱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三次采油新技术。其实质是利用化学碱与原油中的有机酸反应生成具有表面活性的石油酸皂,石油酸皂与外加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降低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原油产量1。与水驱相比,三元复合驱的采收率可提高20%以上2。三元复合驱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已成功应用于胜利、大庆、辽河、新疆等油田1

三元复合驱油田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污水,这类污水成分复杂,具有黏度大、乳化程度高、稳定性强的特点,难以处理3。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的处理与处置是制约三元复合驱技术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实现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的高效处理,是目前油田环保及三元复合驱技术进一步大规模应用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

笔者简述了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的水质特性,对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该类污水处理技术的研发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1 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的水质特点

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成分复杂,含有乳化油、悬浮固体和多种化学药剂(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4。根据三元复合体系的不同,可将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分为强碱(NaOH)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和弱碱(Na2CO3)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其水质特性见表 1

表1   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水质特性

项目弱碱三元复合驱污水3, 5强碱三元复合驱污水6
矿化度/(mg·L-16 000~7 0008 474~15 632
pH8~109~12
聚合物/(mg·L-1700~900400~1 200
表面活性剂/(mg·L-150~8048~107
油水界面张力/(mN·m-11.6560.173
黏度/(mPa·s-12~33.8~6.3
Zeta电位/mV-30~-50>-30
石油类/(mg·L-1200~300150~500
油珠粒径/μm4.48~5.5<20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表 1可以看出,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具有以下特点:(1)油珠粒径小,污水黏度大;(2)静电斥力高,界面张力低,乳化程度高,胶体分散系稳定;(3)含油量、矿化度和聚合物质量浓度高。从水质基本特性和分离特性分析,强碱三元驱含油污水的处理难度高于弱碱三元驱含油污水。

2 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2.1 油水分离技术

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含有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乳化程度高,油水分离困难。破乳技术可显著降低油滴的稳定性,提高重力沉降和气浮除油效果。目前,应用于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的破乳剂以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反相破乳剂为主。Shubo Deng等7测试了170种水溶性破乳剂和30种油溶性破乳剂对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的破乳效果,发现只有少量破乳剂对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有破乳效果,其中DODY68破乳效果最佳,可使出水中的油降至100 mg/L以下。同时指出,油溶性破乳剂的破乳效果优于水溶性破乳剂。斯绍雄等8对比了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型非离子破乳剂(AP型)、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十八醇醚非离子破乳剂(SP型)、氧乙烯聚氧丙烯聚醚型二段型非离子破乳剂(AE型)对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破乳效果,发现AP型破乳剂的破乳效果最佳。表 2总结了不同类型破乳剂对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的破乳效果。现有破乳剂普遍存在药剂投加量大、费用高、加药量难以控制等问题,需加大新型破乳剂的筛选和研发力度。王存英等15提出采用微波破乳—双旋流气浮工艺,可去除污水中99.18%的总油。此外,污水降黏可提高油珠的上浮速度和粒径,增强油水分离效果。杨敬杰等16采用三元采出水掺混聚驱采出水(掺混比70%)降低污水黏度,提高油水分离效果,结果表明,掺混比70%条件下静沉8 h,污水含油可降至100 mg/L以下,该研究为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除油技术提供一种新思路。

表2   不同类型破乳剂对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的破乳效果

破乳剂剂量/(mg·L-1处理时间/h含油量/(mg·L-1脱油率/%参考文献
酚胺醛树脂聚醚型DLA-6-1392.54
油溶性破乳剂DODY6810422079.57
水溶性破乳剂PA831110422028.27
非离子型破乳剂FB94160217988.19
反相破乳剂FM-3114411492.410
反相破乳剂ASPD-а51.52 92085.711
聚季铵盐反相破乳剂PRJ2800.32 00094.612
非离子破乳剂SP1013300.588597.313
破乳剂FD330300.551262.914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2 悬浮固体去除技术

悬浮固体是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达标回注的重要指标。驱油剂碱液的注入增强了地层的溶蚀作用,造成矿物微粒大量析出,这些悬浮物颗粒粒径小且不易下沉。同时,污水中的离子过饱和会降低固体颗粒的大小和聚合速率,导致悬浮固体去除困难17。投加水质稳定剂是去除污水悬浮固体的有效方法之一。常用的水质稳定剂有无机酸、无机混凝剂和有机混凝剂。表 3总结了不同水质稳定剂对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悬浮固体的去除效果。

表3   不同水质稳定剂对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悬浮固体的去除效果

水质稳定剂剂量/(mg·L-1SS/(mg·L-1SS去除率/%参考文献
WSBL-31010798.1317
WS10020.756368.2518
CF10023 03014995.7819
FX型絮凝剂32595.0020
PAFC1 00018.295.6921
NFH-ID1 20023.794.3921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成分复杂,水质稳定剂难以实现全部采出水的处理。水质稳定剂存在加药量大、药剂费用高和泥渣产量大的问题,需加大高效环保净水剂的开发。一些研究者采用物理手段实现了悬浮固体的高效去除。张雷等20指出,微絮凝(FX型絮凝剂)—过滤工艺可有效去除采出水的悬浮固体(去除率在95%以上),同时去除99%的油。

2.3 其他处理技术

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黏度高,石油类和悬浮固体去除困难,导致出水难以达标。污水脱稳降黏是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的关键。国内外学者开展了电化学技术、电催化法、高级氧化法和微生物法处理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的试验研究。郝东东22采用铁基催化剂催化臭氧降解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污水降黏率达57%以上。董秋璇等23采用二氧化氯氧化降解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在pH为6、二氧化氯质量浓度为40 mg/L、反应温度为55 ℃的条件下反应2 h,污水黏度降低92%以上,油和表面活性剂的去除率分别高于90%、34%。狄茂等24研究了电絮凝处理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的效能,发现在脉冲负载循环0.3、电流密度35 mA/cm2、脉冲频率3.0 kHz、电极距离1.0 cm、反应时间40 min的条件下,COD、油、浊度、悬浮固体和聚丙烯酰胺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3%、99.0%、98.8%、98.1%、94.3%。宋学峰等25用电絮凝催化氧化模块处理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装置出水悬浮固体和聚合物去除率达90%~95%,除油率达80%以上,污水黏度显著降低(降黏率70%~80%)。

由于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含有大量的碱、表面活性剂和难降解高聚物,污水可生化性较差,因此,采用生物法处理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潘春波26以PVC为生物填料构建A/O复合生物膜反应器处理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后出水黏度降低21.8%,油、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去除率分别为90%、78%、13.3%。赵秋实等27报道了一种BESI工艺(硫酸根为电子受体,以硫代谢为基础、有机碳源的梯度降解为核心的生物处理技术),可高效去除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的悬浮固体(90.6%)和油(98.7%)。一些研究表明,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底物,可产电压570 mV,同时可去除96.90%的表面活性剂28。虽然生物降解可实现油和悬浮固体的高效去除,但对高聚物的处理能力偏低。电化学法和高级氧化法降解聚合物能力强于微生物法,但高昂的处理费用限制了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因此,单一处理技术难以实现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的达标处理,多技术组合工艺的开发是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的重要方向。

2.4 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组合工艺

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水质复杂,需要多种组合工艺处理才能达标回注。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站主要采用沉降+过滤,典型代表工艺为“一级气浮沉降—二级气浮沉降—一级石英砂磁铁矿过滤—二级石英砂磁铁矿过滤”四段处理工艺,处理后出水可满足高渗透油层回注水质标准29。以大庆油田为例,北区试验站采用曝气沉降—高效油水分离—石英砂磁铁矿双层过滤—海绿石磁铁矿双层过滤组合工艺,南区试验区组合工艺为曝气沉降—横向流聚结气浮组合式沉降—石英砂磁铁矿双层过滤—海绿石磁铁矿双层过滤,2种工艺处理后出水均满足高渗透油层回注水标准。然而,当污水中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浓度增加时,为达到回注标准需要的投药量会成倍增加,高昂的处理成本限制了工艺的推广。针对沉降+过滤常规处理方式的出水稳定性差、难以达标的问题,宋雪峰等30提出气浮沉降—生化氧化—高级氧化—二级过滤四步组合工艺,可实现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的达标处理。Yang Liu等31提出了气浮沉降—横向流聚结—溶气气浮组合工艺,可实现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的高渗透油层回注标准,相比沉降+过滤工艺,该工艺可降低70%污泥量,耗电量和药剂用量降低60%。

目前,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工艺出水去向单一,只适于高渗透油层回注,不能回注中低渗透油层和驱油剂的配制,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还会加剧注采不平衡矛盾32。提高出水水质是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的重点。高芳等33提出预处理(pH调节)—混凝—酵母菌生物膜—砂滤—超滤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达到中渗透层注水标准,即油 < 0.5 mg/L,悬浮固体 < 1.0 mg/L,悬浮物颗粒粒径中值< 0.1 μm。张立伟34提出气浮—砂滤—电化学—陶瓷膜过滤—电渗析组合工艺,实现了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的高效处理,处理后出水达到注入、配制聚合物的标准。但这些工艺步骤过于繁琐,会增加投资和运营成本,不利于工程推广。因此,开发更经济高效的处理技术是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工艺研究的重要方向。

3 总结与展望

目前,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破乳、沉降、过滤、电絮凝、电催化氧化、高级氧化和生物降解。采用单一技术难以实现污水的达标排放,需多种技术组合。现有组合处理工艺存在步骤繁琐、处理时间长、工艺涉及多种化学药剂(如破乳剂和水质稳定剂)投加量大、处理成本高等问题。因此,下一步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发清洁、环境友好的三元驱油剂,从根源上控制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对环境的影响。

(2)目前对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的破乳和胶体脱稳机制仍不明确,矿场试验使用破乳剂和水质稳定剂存在用量大、成本高等问题,需加强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破乳和脱稳机理的研究,寻求高效低廉、环境友好的新型处理药剂。

(3)现阶段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处理出水去向单一,只能用于高渗透油层回注,不仅造成水资源的浪费,而且加剧了注采不平衡矛盾。今后应加大处理技术的研发和组合工艺的研究,提高出水水质(达到注入、配制聚合物或其他回用标准),力求寻找一种普遍适用性的处理技术。

参考文献

李华斌. 三元复合驱新进展及矿场试验[M]. 北京: 科学教育出版社, 2007: 15- 16.

[本文引用: 2]

程杰成, 廖广志, 杨振宇, .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综述

[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1, (2): 46- 49.

URL     [本文引用: 1]

陈忠喜, 魏利, 赵秋实, . 含油污水回注生物处理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用[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9: 15- 16.

[本文引用: 2]

毛致远, 王洪国, 徐秉钺, .

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剂合成及其表面化学性能研究

[J]. 化学世界, 2019, 60 (8): 497- 502.

URL     [本文引用: 2]

王迪, 贺凤云, 高晓亮.

弱碱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乳化特性研究

[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6, 35 (8): 36- 38.

URL     [本文引用: 1]

宋学峰, 吴越强, 许成君, .

强碱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处理工艺研究

[J].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9, 29 (3): 4- 8.

URL     [本文引用: 1]

Deng Shubo , Yu Gang , Jiang Zhanpeng , et al.

Destabilization of oil droplets in produced water from ASP flooding

[J]. Colloids and Surfaces A: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05, 252 (2/3): 113- 119.

URL     [本文引用: 3]

斯绍雄, 宫兆波, 严忠, .

新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液乳化及破乳影响因素

[J]. 油田化学, 2018, 35 (1): 139- 143.

URL     [本文引用: 1]

李明, 杨敬一, 徐心茹, .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乳化稳定性及破乳的研究

[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9, 31 (4): 57- 60.

URL     [本文引用: 1]

吴迪, 孟祥春, 张瑞泉, .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的稳定性及其反相破乳剂的应用

[J]. 精细化工, 2001, (2): 86- 88.

URL     [本文引用: 1]

刘刚, 梁成浩, 张瑞泉.

弱碱型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稳定性及反相破乳剂的应用

[J].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006, (2): 140- 141.

URL     [本文引用: 1]

刘立新, 郝松松, 王学才, .

聚季铵盐反相破乳剂的合成及破乳性能研究

[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0, 41 (5): 70- 73.

URL     [本文引用: 1]

吴迪, 刘文杰, 赵凤玲, .

油水分离剂在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和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

[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5, 23 (9): 24- 30.

URL     [本文引用: 1]

李玉艳.

羧酸盐三元复合驱采出液破乳剂优选和应用

[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5, 34 (10): 38- 39.

URL     [本文引用: 1]

王存英, 张达志.

微波破乳-双旋流气浮处理含油污水试验

[J]. 环境工程, 2016, 34 (5): 1- 5.

URL     [本文引用: 1]

杨敬杰, 刘长莉, 魏利, .

三元采出水掺混比优化及静沉效果研究

[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 30 (3): 315- 318.

URL     [本文引用: 1]

杜丹, 吴迪, 陈忠喜, .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悬浮固体的控制方法

[J]. 化工环保, 2011, 31 (4): 346- 348.

URL     [本文引用: 2]

Cheng Jiecheng , Wu Di , Liu Wenjie , et al.

Field application of chelatants in the handling of ASP-flooding produced fluid

[J]. SPE Projects, Facilities & Construction, 2011, 6 (3): 115- 123.

URL     [本文引用: 1]

赵凤玲, 吴迪, 蔡徇, .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复合清水剂的研制及应用

[J].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2010, 18 (7): 45- 47.

URL     [本文引用: 1]

张雷, 李思强, 苗月.

采用微絮凝-过滤工艺处理油田采出水

[J]. 化工环保, 2010, 30 (2): 156- 158.

URL     [本文引用: 2]

单秀华.

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处理絮凝剂的筛选研究

[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22 (2): 102- 104.

URL     [本文引用: 2]

郝东东.铁基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能力及降低油田三元采出水黏度效果[D].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8.

URL     [本文引用: 1]

董秋璇, 牟海维, 刘超, .

二氧化氯在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的应用研究

[J]. 科学技术创新, 2017, (23): 73- 74.

URL     [本文引用: 1]

狄茂, 许成君, 赵树君, .

气浮/水解/接触氧化/砂滤处理三元复合驱采出水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6, 32 (6): 69- 70.

URL     [本文引用: 1]

宋学峰, 吴越强, 许成君, .

电化学在三元复合驱采出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J].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9, 29 (2): 18- 20.

URL     [本文引用: 1]

潘春波.三元采出液A/O工艺生物强化处理效能研究[D].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13.

URL     [本文引用: 1]

赵秋实, 徐洪君, 魏利, .

强碱三元采出水硫电子受体微生物系统工艺中试试验

[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8, 49 (2): 38- 43.

URL     [本文引用: 1]

郭东璞, 林永波, 李永峰.

不同类型油田采出水作为阳极底物对MFC电压的影响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 (2): 523- 526.

URL     [本文引用: 1]

张威, 黄斌, 王莹莹, .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J]. 化工环保, 2017, 37 (2): 152- 158.

URL     [本文引用: 1]

宋学峰, 吴越强, 许成君, .

强碱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处理工艺研究

[J]. 油气田环境保护, 2019, 29 (3): 4- 8.

URL     [本文引用: 1]

Liu Yang, Wang Zhihua, Zhuge Xianglong, et al. An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method for disposal of the ASP flooding produced water[C]//SPE Arctic and Extreme Environments Technical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 Moscow: Society of Petroleum Engineers, 2013.

[本文引用: 1]

刘国良, 马自俊, 赵振兴, .

三元复合驱采出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13, 44 (3): 1- 5.

URL     [本文引用: 1]

高芳, 刘东方, 张丽, .

混凝-酵母菌生物膜联合工艺处理三元驱采油废水

[J]. 环境工程学报, 2015, 9 (8): 3871- 3877.

URL     [本文引用: 1]

张立伟.三元复合驱含油污水"双膜"深度处理集成技术研究[D].长春: 吉林大学, 2017.

URL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