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氧挡板式生物反应器去除氮素化合物的研究
Removal nitrogenous compounds by using an aerobic baffled bioreactor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20-07-24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20-07-24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胡新(1972-),高级工程师 。
以改性丝竹作为生物载体和缓释碳源构建了好氧挡板式生物膜反应器(ABBR),研究了其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氮素化合物的去除效果和特性。结果表明:当HRT为8 h时,TN和NO3--N去除率分别可达66.58%~75.23%和50.96%~66.43%。以丝竹为单一碳源,NO3--N去除速率达2.13 mg/(L·h)。相比于弹性立体填料,以改性丝竹作为生物载体可以获得较高的NO3--N去除率和较低的NO2--N积累率。
关键词:
An aerobic baffled biofilm reactor(ABBR) was developed with modified filamentous bamboo as biocarriers and slow released carbon source, the removal effec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itrogenous compounds from effluent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by which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oval rates of TN and NO3--N reached 66.58%-75.23% and 50.96%-66.43%, respectively, when HRT was 8 h. The removal rate of NO3--N was 2.13 mg/(L·h), when modified filamentous bamboo was used as single carbon source. Compared to elastic packing, the biological nitrogen removal system with filamentous bamboo could obtained higher NO3--N removal rate and lower NO2--N accumulation rate.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胡新, 鹿飞, 李修好, 江成, 陈丰照, 曹文平.
Hu Xin.
(1)以改性丝竹作为生物载体和缓释碳源构建生物膜脱氮反应器,研究该反应器对尾水中氮素化合物的去除效果和特性;
(2)对比研究改性丝竹(一种可生物降解材料)和弹性立体填料(一种不可生物降解材料)作为生物载体的脱氮特征。
1 材料与方法
1.1 反应器构建与生物膜培养
以改性丝竹作为生物载体和缓释碳源构建好氧挡板式生物膜反应器(ABBR),其总有效容积40 L,呈圆柱形(直径40 cm,高40 cm)。该反应器由挡板隔成左右各为20 L的区域,左侧为降流区,右侧为升流区。ABBR底部由小型充氧泵供气,空气通过微孔曝气盘扩散,左右两侧顶部水体DO介于3.5~4.5 mg/L。实验水温(19.0±3)℃。实验装置见图1。
图1
在ABBR的降流区和升流区内均填满改性丝竹。改性丝竹是将制作好的丝竹放入沸水中蒸煮1~2 h,以去除丝竹中水溶性内含物,防止引起二次污染,同时提高丝竹表面亲水性基团数量。丝竹是由多年生毛竹制作而成。改性丝竹尺寸15 mm ×1 mm×1 mm,截面呈长方形,孔隙率76.4%,比表面积214.8 m2/m3,密度1.72 g/cm3。
接种污泥取自某城市污水处理厂回流的好氧活性污泥,接种污泥MLSS为8 000 mg/L,接种量为15 L,加入到ABBR中使MLSS达到2 700 mg/L左右。经过7 d连续小水量挂膜,改性竹丝表面形成了较为明显的生物膜。将没有黏附到丝竹表面的活性污泥倒掉。
1.2 ABBR脱氮实验方法
污水塔中的尾水通过重力流流入ABBR的降流区,从ABBR的升流区顶部出水,水力停留时间为8 h。尾水取自某污水处理厂一级处理单元出水,该污水处理厂一级处理单元包括机械格栅、旋流沉砂和初次沉淀池等构筑物。尾水水质:COD 111~145 mg/L,BOD5 18.7~36.2 mg/L,NH4+-N 11.4~13.6 mg/L,NO3--N 6.7~8.2 mg/L,NO2--N 0.67~1.09 mg/L,TN 22.4~25.3 mg/L,SS 8~16.5 mg/L。连续监测进出水氮素化合物浓度变化,研究ABBR的脱氮效果和特性。
1.3 改性丝竹和弹性立体填料作为生物载体去除NO3--N的特性
使用2个250 mL烧瓶作为平行的反硝化反应器,烧瓶用橡胶塞密封,以保持缺氧条件。反应器中产生的气体通过安装在橡胶塞中的排气管排出,排气管口采用水封,隔绝空气但能导出氮气。实验开始前和取样后,用氩气吹脱2 min,使反应器中的DO维持在0.5 mg/L以下。每天换水1次,沉淀30 min后排出其中100%的水体。相同条件下(水温25 ℃、摇床摇速90 r/min)连续培养20 d,使改性丝竹和弹性立体填料上形成稳定的反硝化菌生物膜。
反应器A(系统A):10 g改性丝竹,150 mL合成废水,50 mL接种污泥。反应器B(系统B):若干克弹性立体填料,150 mL合成废水,50 mL接种污泥。合成废水:初始NO3--N 100 mg/L,pH 7.0,采用NaNO3和KH2PO4配制。对比研究系统A和系统B对NO3--N的去除特性和NO2--N的积累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计算系统A对NO3--N的去除速率。
1.4 分析方法
定期采集样品,采集后2 h内进行检测。分析前先通过0.45 μm膜过滤,然后取滤液进行测定。利用PIC-10A离子色谱分析仪(青岛普仁仪器有限公司)测定氮含量(包括NH4+-N、NO3--N、NO2--N)。采用国标法测定TN、BOD、COD和SS浓度。用Oxi300i pH和溶氧仪(德国WTW)测定pH、DO和水温。
2 结果与讨论
2.1 脱氮效果
构建的ABBR对尾水中氮的去除效果如图2所示。
图2
由图2可知,进水TN为22.4~25.3 mg/L,出水TN为5.87~7.95 mg/L,TN去除率为66.58%~75.23%(平均值为68.85%)。对于NH4+-N、NO3--N、NO2--N,进水分别为11.4~13.6、6.7~8.2、0.67~1.09 mg/L,出水分别为4.23~5.91、1.14~1.76、0.09~0.13 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50.96%~66.43%(平均值58.29%)、50.96%~66.43%(平均值58.29%)、85.30%~87.79%(平均值为86.43%)。实验结果表明,最终出水TN和NH4+-N远远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限值(分别为15 mg/L和8 mg/L)。
2.2 其他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构建的ABBR处理尾水,当进水COD为111~145 mg/L(平均值为125 mg/L)时,出水COD为14~29 mg/L(平均值为20.3 mg/L),COD去除率为78.95%~88.89%(平均值83.94%),出水COD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水体标准。另外,经处理后,平均DO由进水的3.85 mg/L提高到5.78 mg/L。可见,尾水经深度处理后,出水COD进一步降低,DO则升高,将其排放到受纳水体后将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健康的生态系统,改善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2.3 改性丝竹和弹性立体填料作为生物载体去除NO3--N的特性
不同填料反硝化系统对NO3--N的去除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由图3可知,系统A对NO3--N的去除效果明显,处理3 d后,NO3--N接近0。采用改性丝竹作为生物载体,其中的竹纤维能分解释放出电子供体,主要是低分子有机酸,可补充缺氧反硝化过程中所需碳源。而系统B对NO3--N的去除率则不高,原因是该系统无法提供连续可用的碳源用于反硝化过程。由图3还可以看出,在处理的前2天,系统B出现NO3--N升高的现象,到第3天NO3--N才出现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在碳源缺乏的情况下,老化的接种污泥细胞壁出现破裂,释放出一定量的含氮有机物,含氮有机物在缺氧条件经过水解、脱氨和硝化等过程转化NO3--N,以致出现NO3--N不降反升的现象。此外,系统A和系统B的最终出水NO2--N分别为0.16、0.86 mg/L,即每去除1 g NO3--N会产生NO2--N积累量分别为1.40、6.52 mg,系统B对NO2--N的积累量是系统A的4.66倍。碳源不足是导致NO2--N积累的主要根源之一。可见,相比于系统B,系统A具有较高的NO3--N去除率和较低的NO2--N积累量。经计算,系统A的NO3--N去除速率达2.13 mg/(L·h)。
3 结论
(1)以改性丝竹作为生物载体和缓释碳源构建ABBR,并用其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结果表明,当HRT=8 h时,TN去除率为66.58%~75.23%(平均值为68.85%),NH4+-N、NO3--N和NO2--N去除率分别为50.96%~66.43%(平均值58.29%)、50.96%~66.43%(平均值58.29%)、85.30%~87.79%(平均值为86.43%),最终出水TN和NH4+-N远远低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限值。以改性丝竹作为生物载体,在其表面能形成较厚的生物膜,而较厚的生物膜会因传质问题使其内部产生厌氧环境,厌氧环境又促进了竹纤维素等高分子有机物的微生物发酵过程,而通过发酵形成的低分子有机物又通过传质作用释放到尾水反硝化脱氮系统中,最终促进了脱氮效果〔14〕。因此,在溶解氧浓度较高的尾水脱氮过程中,仍然表现出较高的脱氮效果。
(2)相比于弹性立体填料,改性丝竹填料反硝化系统具有明显的NO3--N去除优势,以及更低的NO2--N积累量。改性丝竹填料反硝化系统对NO3--N去除速率达2.13 mg/(L·h)。
参考文献
Microbial community analysis of groundwater related to the denitrification in Ryukyu limestone aquifer
[J].DOI:10.5917/jagh.57.153 [本文引用: 1]
Performance of heterotrophic partial denitrification under feast-famine condition of electron donor:A case study using acetate as external carbon source
[J].DOI:10.1016/j.biortech.2012.12.108 [本文引用: 1]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