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水滑石脱除溶液中Cl-的工艺条件研究
Process conditions of removing Cl- from solution with hydrotalcite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 2020-08-14
Received: 2020-08-14
在不同改性剂作用下,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板层阳离子的CO32-型类水滑石(LDHs),并经焙烧制备了层状双金属氧化物(LDO)。经筛选确定丙三醇改性Mg-Al-LDO为较适宜的Cl-脱除剂。以模拟废水中Cl-脱除量为评价指标,以丙三醇改性Mg-Al-LDO为脱氯剂,考察并确定了较适宜的Cl-脱除工艺条件,此条件下Cl-平均脱除量为40.218 mg/g,Cl-平均脱除率为75.41%。丙三醇改性Mg-Al-LDO 4次循环后的再生率为41.48%。丙三醇改性Mg-Al-LDO脱除Cl-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模型。结合XRD、FT-IR表征结果推测,LDO可脱除Cl-是由于其具有"记忆效应"。
关键词:
Different layer cation CO32--LDHs were prepared by co-precipitation method at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modifying agents, then it was prepared for layered double oxide(LDO) samples by calcination. Mg-Al-LDO modified with glycerol was selected as the more suitable removal agent for Cl-. Taking the removal amount of Cl- in the simulated wastewater as the main index, Mg-Al-LDO modified with glycerol as removal agent for Cl-, the process conditions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suitable condition was determined, under of which the average Cl- removal amount was 40.218 mg/g, the average Cl- removal rate was 75.41%. The regeneration rate of the sample was 41.48% after 4 cycles. The chloride removal process was consistent with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s model and Langmuir isotherm model. The results of XRD, FT-IR showed that removal of Cl- by LDO due to the 'memory effect'.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江晓, 杨保俊, 赵德先, 陈明阳, 王百年.
Jiang Xiao.
我国众多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Cl-废水,如食品、石油化工、制革、造纸等行业。水体中Cl-含量过高,不仅会对设备造成腐蚀,严重时会污染地下水资源。因此,高效脱除工业废水中的Cl-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去除废水中Cl-的方法主要有:分离法、沉淀法、氧化还原法、离子交换法等〔1〕。其中,离子交换法中的类水滑石法是处理含Cl-废水的一种重要方法。类水滑石(LDHs)是一种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其通式为〔M1-x2+Mx3+(OH)2〕x+(An-)x/n·mH2O〔2〕,其中,M2+是二价阳离子(Mg2+、Zn2+等),M3+是三价阳离子(Al3+、Fe3+等),An-为层间可交换的阴离子(CO32-、NO3-等),x在0.2~0.33之间。由于LDHs层间阴离子的可交换性,以及LDHs煅烧产物——层状双金属氧化物(LDO)结构的可重建性等,使得LDHs及其LDO具有较优异的阴离子(如F-,PO43-等)脱除性能,已成为废水脱氯技术研发的热点。
安徽某腈纶生产企业在溶剂循环使用过程中,由于聚合反应工序氯酸钠的添加、纺丝工序用工业水带入Cl-等缘故,近年来循环溶剂中的Cl-一直保持在800~1 000 mg/L,已经造成设备和管道的严重腐蚀。对此,本研究在不同改性剂作用下,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不同板层阳离子的CO32-型类水滑石(LDHs),并经焙烧制备了LDO。以自制的800 mg/L NaCl溶液为模拟含Cl-废水,以废水中Cl-的脱除量为评价指标,筛选并确定出较适宜的Cl-脱除剂,并进一步考察了其对Cl-的脱除效果及再生循环使用性能。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试剂:Mg(NO3)2·6H2O、Cu(NO3)2·3H2O、C2H5OH、Ni(NO3)2·6H2O、Zn(NO3)2·6H2O、Al(NO3)3·9H2O、NaOH、Na2CO3、NaCl、AgNO3、(CH2OH)2、(C6H11NO4)n、K2CrO4、HO(CH2CH2O)nH、(C6H10O5)n、C3H8O3,均为分析纯,使用前未经任何处理。
仪器:CP214电子天平,奥豪斯仪器(常州)有限公司;HH-2数显恒温水浴锅、CJJ-931四联加热磁力搅拌器,常州国宇仪器制造有限公司;DHG-9076A电热鼓风干燥箱,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QM-3SP4行星式球磨机,南京大学仪器厂;PHS-3E型pH计,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KSL-1700X-A2马弗炉,合肥科晶材料技术有限公司;D/MAX2500型X射线衍射仪,日本理学公司;Nicolet 670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美国尼高力仪器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LDHs、LDO的制备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CO32-型LDHs。取0.24 mol的Mg(NO3)2·6H2O、Cu(NO3)2·3H2O、Ni(NO3)2·6H2O、Zn(NO3)2·6H2O分别与0.08 mol的Al(NO3)3·9H2O溶于200 mL去离子水中,得盐溶液A。取0.16 mol的Na2CO3与0.68 mol的NaOH溶于200 mL去离子水中,得碱溶液B。在65 ℃水浴恒温剧烈搅拌下,将盐溶液A和碱溶液B混合于水溶液(不加入改性剂或分别加入质量分数6%左右的淀粉、聚乙二醇、壳聚糖或体积分数15 %的乙醇、乙二醇、丙三醇改性剂)中,再用碱溶液B调节体系pH至约10,搅拌晶化4 h。70 ℃下陈化24 h,抽滤、洗涤、烘干、研磨,制得系列LDHs样品。
将计量的LDHs样品放入坩埚并置于马弗炉中,在确定的温度下焙烧一定时间,即制得相应的LDO样品。
1.2.2 Cl-脱除实验
取100 mL 800 mg/L的Cl-溶液于250 mL烧杯中,加入计量脱氯剂,在25 ℃下搅拌反应一定时间。过滤、洗涤,将滤液定容至250 mL容量瓶中,用硝酸银滴定法(GB/T 11896—1989)测定滤液中Cl-浓度。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Cl-脱除量、脱除率。
1.2.3 脱氯剂再生和重复使用实验
将脱除Cl-后的LDO置于0.1 mol/L解吸液Na2CO3中,常温下搅拌解吸4 h。过滤、洗涤、干燥,再将所得样品放入坩埚并置于马弗炉中,于500 ℃下焙烧4 h,即得到再生后的LDO。按1.2.2所述步骤进行循环Cl-脱除实验。
2 结果与讨论
2.1 脱氯剂的筛选
在溶液初始pH为7,脱氯剂投加量为7.5 g/L,脱除时间为4 h的条件下,分别考察不同板层阳离子(Mg2+、Zn2+、Cu2+、Ni2+)、不同改性剂(聚乙二醇、壳聚糖、乙醇、乙二醇、淀粉、丙三醇)下制备的LDHs及LDO(焙烧温度500 ℃、焙烧时间4 h)对Cl-的脱除效果,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改性剂条件下制备的不同板层阳离子LDHs及LDO的脱氯性能
金属种类 | LDHs脱氯量/(mg·g-1) | LDO脱氯量/(mg·g-1) |
Ni-Al | 1.751 | 12.364 |
Cu-Al | 2.968 | 14.932 |
Zn-Al | 3.741 | 16.224 |
Mg-Al | 3.856 | 48.113 |
Mg-Al(聚乙二醇) | 3.231 | 42.858 |
Mg-Al(壳聚糖) | 3.149 | 46.162 |
Mg-Al(乙醇) | 3.822 | 52.281 |
Mg-Al(乙二醇) | 3.932 | 51.228 |
Mg-Al(淀粉) | 2.902 | 45.150 |
Mg-Al(丙三醇) | 4.233 | 53.994 |
由表1可以看出,不同改性剂条件下制备的不同板层阳离子LDHs的Cl-脱除量均较小,而LDO的Cl-脱除量远大于其相应的LDHs,其中丙三醇改性Mg-Al-LDO对Cl-的脱除量最大,可达53.994 mg/g。后续实验中选择丙三醇改性Mg-Al-LDO作为脱氯剂。
2.2 丙三醇改性Mg-Al-LDO脱除Cl-工艺条件
2.2.1 焙烧温度对Cl-脱除量的影响
在焙烧时间为4 h,溶液初始pH为7,LDO投加量为7.5 g/L,脱除时间为4 h的条件下,考察不同焙烧温度下制备的丙三醇改性Mg-Al-LDO对Cl-的脱除效果,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从图1可以看出,当焙烧温度<500 ℃时,制备的LDO的Cl-脱除量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当焙烧温度为500 ℃时,LDO的Cl-脱除量达到最大;当焙烧温度>500 ℃时,LDO的Cl-脱除量随焙烧温度的升高反而下降。这可能是由于焙烧温度过高,会使LDO转变成尖晶石(MgAl2O4)结构,导致Cl-脱除量降低。适宜的焙烧温度为500 ℃。
2.2.2 焙烧时间对Cl-脱除量的影响
在焙烧温度为500 ℃,溶液初始pH为7,LDO投加量为7.5 g/L,脱除时间为4 h的条件下,考察不同焙烧时间下制备的丙三醇改性Mg-Al-LDO对Cl-的脱除效果,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从图2可以看出,当焙烧时间<4 h时,制备的LDO的Cl-脱除量随焙烧时间的增加而快速提高;当焙烧时间为4 h时,LDO的Cl-脱除量达53.994 mg/g;当焙烧时间>4 h时,随焙烧时间的延长,LDO的Cl-脱除量几乎不变。综合考虑,适宜的焙烧时间为4 h。后续采用焙烧温度为500 ℃、焙烧时间为4 h条件下制备的丙三醇改性Mg-Al-LDO进行实验。
2.2.3 脱除时间对Cl-脱除量的影响
在溶液初始pH为7,LDO投加量为7.5 g/L的条件下,考察脱除时间对Cl-脱除量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由图3可以看出,当脱除时间<360 min时,随着脱除时间的延长,Cl-脱除量不断增加;当脱除时间为360 min时,Cl-脱除量达到56.238 mg/g;当脱除时间>360 min时,随脱除时间的延长,Cl-脱除量几乎无变化。较适宜的脱除时间为6 h。
2.2.4 溶液初始pH对Cl-脱除量的影响
在LDO投加量为7.5 g/L,脱除时间为6 h的条件下,考察溶液初始pH对Cl-脱除量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2.2.5 LDO投加量对Cl-脱除量的影响
在脱除时间为6 h,溶液初始pH为5的条件下,考察LDO投加量对Cl-脱除量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2.2.6 重复实验
通过上述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较适宜的脱氯工艺条件:焙烧温度500 ℃,焙烧时间4 h,Cl-初始质量浓度800 mg/L,脱除温度25 ℃,脱除时间6 h,溶液初始pH为5,丙三醇改性Mg-Al-LDO投加量15 g/L。在此条件下,进行了3次重复实验,结果见表2。
表2 优化工艺条件下的3次重复实验结果
实验序号 | 1 | 2 | 3 | 平均值 |
Cl-脱除量/(mg·g-1) | 40.185 | 40.993 | 39.476 | 40.218 |
Cl-脱除率/% | 75.35 | 76.86 | 74.02 | 75.41 |
2.3 脱除特性研究
2.3.1 吸附动力学
表3 吸附动力学模型拟合参数
C0/(mg·L-1) | 准一级动力学方程 | 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 |||||
qe/(mg·g-1) | k1/min-1 | R2 | qe/(mg·g-1) | k2/(g·mg-1·min-1) | R2 | ||
800 | 55.034 | 0.016 19 | 0.985 4 | 65.811 | 0.000 272 | 0.998 95 |
由表3可以看出,丙三醇改性Mg-Al-LDO脱除溶液中Cl-的过程能较好地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脱除过程存在吸附活性中心与溶液中Cl-的化学键合。
2.3.2 等温吸附
表4 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参数
Langmuir方程 | Freundlich方程 | |||||
qm/(mg·g-1) | KL/(L·mg-1) | R2 | KF | 1/n | R2 | |
118.103 | 0.001 02 | 0.993 8 | 1.775 2 | 0.504 95 | 0.993 6 |
由表4可知,2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描述丙三醇改性Mg-Al-LDO对溶液中Cl-的脱除,其中,Langmuir模型拟合程度更高,说明脱除过程存在均匀的单层吸附。
2.4 脱氯剂的再生和循环使用
对脱氯后的丙三醇改性Mg-Al-LDO进行再生和循环使用实验。结果表明,第1次使用后的再生率为84.56%,第2次使用后的再生率为69.37%,第3次使用后的再生率为54.95%,第4次使用后的再生率为41.48%。可见,随着再生次数的增加,LDO再生率逐渐下降。这可能是随着多次解吸,LDO质量发生了损失,同时随着多次焙烧,部分LDO转变成尖晶石(MgAl2O4)结构。但经4次再生循环后,其仍具有40%以上的再生率,这表明丙三醇改性Mg-Al-LDO具有良好的再生能力,可多次再生循环使用,由此降低了脱氯工艺的操作成本。
2.5 脱氯剂表征
2.5.1 XRD分析
图6为脱氯前Mg-Al-LDHs、丙三醇改性Mg- Al-LDHs、丙三醇改性Mg-Al-LDO以及脱氯后丙三醇改性Mg-Al-LDO样品的XRD表征结果。
图6
图6
脱氯前Mg-Al-LDHs(a)、丙三醇改性Mg-Al-LDHs(b)、丙三醇改性Mg-Al-LDO(c)以及脱氯后丙三醇改性Mg-Al-LDO(d)样品的XRD图
由图6可以看出,脱氯前的Mg-Al-LDHs、丙三醇改性Mg-Al-LDHs样品在2θ为11.5°、23.1°、34.7°、39.1°、46.7°、60.6°、61.9°附近出现类水滑石特征衍射峰,分别对应于类水滑石的(003)、(006)、(009)、(015)、(018)、(110)、(113)晶面,说明改性剂丙三醇未改变LDHs的结构;且基线平稳,各衍射峰峰型尖锐对称,说明所制备的Mg-Al-LDHs、丙三醇改性Mg-Al-LDHs晶相单一,结晶度较好〔8〕。经500 ℃焙烧后的丙三醇改性Mg-Al-LDO对应的(003)、(006)等特征衍射峰消失,在2θ为43.1°、62.3°处出现镁铝混合氧化物的特征衍射峰,说明LDHs的层状结构被破坏,转变成镁铝氧化物〔9〕。脱氯后的丙三醇改性Mg-Al-LDO的(003)、(006)等特征衍射峰重新出现,但相应的衍射峰变宽,结晶度变差。分析认为:LDO具有特殊的记忆效应,Cl-进入层间,Cl-成为层间阴离子,LDO又变为原有LDHs的层状结构〔10〕。
2.5.2 FT-IR分析
图7为脱氯前丙三醇改性Mg-Al-LDHs、丙三醇改性Mg-Al-LDO以及脱氯后丙三醇改性Mg-Al-LDO样品的FT-IR图。
图7
由图7可以看出,脱氯前丙三醇改性Mg-Al-LDHs、脱氯后丙三醇改性Mg-Al-LDO分别在3 451、3 454 cm-1处出现了羟基的伸缩振动峰。丙三醇改性Mg-Al-LDHs在1 640 cm-1处对应于水分子的弯曲振动峰,在1 368 cm-1处为层间CO32-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峰〔11〕;经焙烧后,1 640 cm-1处的水分子的弯曲振动峰消失,3 451 cm-1处的羟基伸缩振动峰以及1 368 cm-1处的CO32-振动峰强度明显减弱,表明经高温焙烧后丙三醇改性Mg-Al-LDO样品的层板羟基以及层间结晶水脱水,层间大部分CO32-发生了分解。脱氯后丙三醇改性Mg-Al-LDO样品的CO32-振动峰从1 368 cm-1移到1 352 cm-1处,这可能是Cl-进入层间后与CO32-相互作用引起的〔12〕。
3 结论
(1)在不同改性剂作用下,采用简单的共沉淀法制备出具有不同板层阳离子的CO32-型LDHs及LDO。以废水中Cl-脱除量为评价指标,筛选并确定出丙三醇改性Mg-Al-LDO为较适宜的Cl-脱除剂。
(2)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较适宜的Cl-脱除工艺条件:焙烧温度500 ℃,焙烧时间4 h,Cl-初始质量浓度800 mg/L,脱除温度25 ℃,脱除时间6 h,溶液初始pH为5,LDO投加量15 g/L。此条件下重复实验结果显示,Cl-平均脱除量为40.218 mg/g,平均脱除率为75.41%。
(3)丙三醇改性Mg-Al-LDO脱除氯离子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4)在确定的优化再生工艺条件下,丙三醇改性Mg-Al-LDO经4次再生的再生率为41.48%。
(5)XRD、FT-IR表征结果表明,丙三醇改性Mg-Al-LDO脱除氯离子的过程存在结构记忆效应,氯离子进入层间,LDO恢复LDHs的层状结构。
参考文献
Removal efficiency of fluoride by novel Mg-Cr-C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 by batch process from water
[J].DOI:10.1016/S1001-0742(12)60146-6 [本文引用: 1]
Adsorption of fluoride on Mg/Fe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material prepared via hydrothermal process
[J].DOI:10.1039/C4RA16839A [本文引用: 1]
Adsorptive removal of fluoride using hierarchical flower-like calcined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J].
Synthesis of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for adsorptive removal of fluoride from water:A mechanistic and kinetic study
[J].
Nitrate removal from model aqueous solutions and real water by calcined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J].DOI:10.1016/j.clay.2017.10.033 [本文引用: 1]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