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r the effect of electronic field, the water in the bipolar membrane is rapidly dissociated to produce H+ and OH-. This electrochemical property leads to the development of bipolar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BMED) as a new 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 This paper firstly gave a brief review on the basic operating principles of the BMED technology and summarized its development. Then the application and progress of the acid and alkali production, pollution control, coupled with other separation technologies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were reviewed and discussed. Finally, some problems were put forward together with the prospect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Sun Wenwen. Research progress of bipolar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technology. 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J], 2021, 41(5): 36-41 doi:10.11894/iwt.2020-0501
电渗析(ED),作为膜分离中发展较早的分离技术,是在电场作用下,以电势差为驱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对料液进行分离和提纯的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过程〔1〕。1956年,V. J. Frilette〔2〕发现在电渗析膜面上形成的钙镁垢是由膜面上的水解离造成的,从而首次提出利用双极膜(BPM)促进膜中水解离现象的想法。随着膜分离技术和膜材料的发展,出现了由阴阳离子交换层和中间界面催化层复合而成的双极膜材料〔3-4〕。其与传统电渗析结合构成的双极膜电渗析(BMED)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ED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5〕。
随着水解离机制理论研究的深入,双极膜的制备工艺也从简单到复杂,性能从差到优异。1950年,W. Juda〔18〕用离子交换树脂粉、高分子材料制备出离子交换膜,作为膜的正式发展开端。从1956年V. J. Frilette〔2〕提出双极膜概念到20世纪80年代,双极膜的制备采用将阴阳离子交换膜压制到一起的压制法,操作简便,但解离电压过高,无法用于商业化使用〔19〕。从20世纪80~90年代,通过在阴/阳离子交换膜上浇铸阳/阴离子层制备单片型双极膜,电流效率得到提高〔20〕,双极膜逐渐被使用,并向商业化方向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双极膜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带有中间催化层的“三明治”结构出现,使解离电压大幅度降低,双极膜性能得到快速的提升〔11〕。特别是近些年,研究者们致力于制备催化性能和亲水性能优异的双极膜中间层使界面区域电阻最小化〔21〕。
此外,Binglun Chen等〔38〕提出用双极膜选择性透析法(BMSED)处理反渗透浓缩卤水,选择性透析(SED)和BMED过程结合处理卤水,得到高纯度的酸碱并实现环保排放。S. S. Melnikov等〔39〕将BMED与电渗析浓缩器结合从Na2SO4中生产高浓度的H2SO4,用两级方案进行回收,提高电流效率,降低浓H2SO4中杂质盐离子浓度。Jiuyang Lin等〔40〕将超滤法与BMED工艺结合,从高盐纺织废水中提取染料,实现了酸碱的生产和纯水的再生。
在BMED的应用发展中,如果不对膜污染问题进行调控,则会成为BMED工业化过程中的瓶颈。膜污染的存在使BMED设备加速老化,膜电阻增加且导致能耗升高,经济效益降低。目前的污染类型可分为三类:无机污染、有机污染、生物污染。无机污染由Ca2+、Mg2+或者高价态金属离子因极化作用导致过饱和析出形成〔41〕。有机污染由有机物与膜官能团间的亲和作用、电荷间的静电作用、有机物间的几何作用形成沉积物造成〔42〕。另外随着生物技术与膜分离过程的耦合,细菌和微生物的生长使膜上的生物污染日益严重〔43〕。通过对膜污染影响因素进行调控以减轻膜污染程度:(1)对污染物进行改性,J. S. Park等〔44〕在原料液中加入不同电性的聚合物,使其与污染物结合,通过对Zeta电位值的控制减轻污染;(2)对膜表面进行改性,通过添加修饰成分(如纳米颗粒)改变膜的亲水性能、荷电性和粗糙度〔45〕;(3)提前对原料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氧化还原、沉淀反应等化学法减少离子浓度,也可通过前期的混凝、过滤等物理法处理〔43〕;(4)改变BMED运行中的操作条件,Y. W. Berkessa等〔46〕对进料液pH、原料液浓度、进料速度等因素进行探究,以缓解离子膜的污染。
Study of electrodialysis concentration process of inorganic acids and salts for the two-stage conversion of salts into acids utilizing bipolar electrodialysis
[J].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2019, 235, 116198.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extile wastewater: A hybrid tight ultrafiltration/bipolar-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process for resource recovery and zero liquid discharge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organic fouling and mitigation in salt valorization process from high salinity textile wastewater by bipolar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 电渗析(ED),作为膜分离中发展较早的分离技术,是在电场作用下,以电势差为驱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对料液进行分离和提纯的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过程〔1〕.1956年,V. J. Frilette〔2〕发现在电渗析膜面上形成的钙镁垢是由膜面上的水解离造成的,从而首次提出利用双极膜(BPM)促进膜中水解离现象的想法.随着膜分离技术和膜材料的发展,出现了由阴阳离子交换层和中间界面催化层复合而成的双极膜材料〔3-4〕.其与传统电渗析结合构成的双极膜电渗析(BMED)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ED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5〕. ...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bipolar ion exchange membranes
2
1956
... 电渗析(ED),作为膜分离中发展较早的分离技术,是在电场作用下,以电势差为驱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对料液进行分离和提纯的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过程〔1〕.1956年,V. J. Frilette〔2〕发现在电渗析膜面上形成的钙镁垢是由膜面上的水解离造成的,从而首次提出利用双极膜(BPM)促进膜中水解离现象的想法.随着膜分离技术和膜材料的发展,出现了由阴阳离子交换层和中间界面催化层复合而成的双极膜材料〔3-4〕.其与传统电渗析结合构成的双极膜电渗析(BMED)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ED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5〕. ...
... 随着水解离机制理论研究的深入,双极膜的制备工艺也从简单到复杂,性能从差到优异.1950年,W. Juda〔18〕用离子交换树脂粉、高分子材料制备出离子交换膜,作为膜的正式发展开端.从1956年V. J. Frilette〔2〕提出双极膜概念到20世纪80年代,双极膜的制备采用将阴阳离子交换膜压制到一起的压制法,操作简便,但解离电压过高,无法用于商业化使用〔19〕.从20世纪80~90年代,通过在阴/阳离子交换膜上浇铸阳/阴离子层制备单片型双极膜,电流效率得到提高〔20〕,双极膜逐渐被使用,并向商业化方向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双极膜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带有中间催化层的“三明治”结构出现,使解离电压大幅度降低,双极膜性能得到快速的提升〔11〕.特别是近些年,研究者们致力于制备催化性能和亲水性能优异的双极膜中间层使界面区域电阻最小化〔21〕. ...
双极膜-新的工业革命
1
2000
... 电渗析(ED),作为膜分离中发展较早的分离技术,是在电场作用下,以电势差为驱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对料液进行分离和提纯的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过程〔1〕.1956年,V. J. Frilette〔2〕发现在电渗析膜面上形成的钙镁垢是由膜面上的水解离造成的,从而首次提出利用双极膜(BPM)促进膜中水解离现象的想法.随着膜分离技术和膜材料的发展,出现了由阴阳离子交换层和中间界面催化层复合而成的双极膜材料〔3-4〕.其与传统电渗析结合构成的双极膜电渗析(BMED)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ED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5〕. ...
3
... 电渗析(ED),作为膜分离中发展较早的分离技术,是在电场作用下,以电势差为驱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对料液进行分离和提纯的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过程〔1〕.1956年,V. J. Frilette〔2〕发现在电渗析膜面上形成的钙镁垢是由膜面上的水解离造成的,从而首次提出利用双极膜(BPM)促进膜中水解离现象的想法.随着膜分离技术和膜材料的发展,出现了由阴阳离子交换层和中间界面催化层复合而成的双极膜材料〔3-4〕.其与传统电渗析结合构成的双极膜电渗析(BMED)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ED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5〕. ...
... 电渗析(ED),作为膜分离中发展较早的分离技术,是在电场作用下,以电势差为驱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对料液进行分离和提纯的一种高效、环保的分离过程〔1〕.1956年,V. J. Frilette〔2〕发现在电渗析膜面上形成的钙镁垢是由膜面上的水解离造成的,从而首次提出利用双极膜(BPM)促进膜中水解离现象的想法.随着膜分离技术和膜材料的发展,出现了由阴阳离子交换层和中间界面催化层复合而成的双极膜材料〔3-4〕.其与传统电渗析结合构成的双极膜电渗析(BMED)技术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了ED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5〕. ...
Selectrodialysis with bipolar membrane for the reclamation of concentrated brine from RO plant
1
2018
... 此外,Binglun Chen等〔38〕提出用双极膜选择性透析法(BMSED)处理反渗透浓缩卤水,选择性透析(SED)和BMED过程结合处理卤水,得到高纯度的酸碱并实现环保排放.S. S. Melnikov等〔39〕将BMED与电渗析浓缩器结合从Na2SO4中生产高浓度的H2SO4,用两级方案进行回收,提高电流效率,降低浓H2SO4中杂质盐离子浓度.Jiuyang Lin等〔40〕将超滤法与BMED工艺结合,从高盐纺织废水中提取染料,实现了酸碱的生产和纯水的再生. ...
Study of electrodialysis concentration process of inorganic acids and salts for the two-stage conversion of salts into acids utilizing bipolar electrodialysis
1
2019
... 此外,Binglun Chen等〔38〕提出用双极膜选择性透析法(BMSED)处理反渗透浓缩卤水,选择性透析(SED)和BMED过程结合处理卤水,得到高纯度的酸碱并实现环保排放.S. S. Melnikov等〔39〕将BMED与电渗析浓缩器结合从Na2SO4中生产高浓度的H2SO4,用两级方案进行回收,提高电流效率,降低浓H2SO4中杂质盐离子浓度.Jiuyang Lin等〔40〕将超滤法与BMED工艺结合,从高盐纺织废水中提取染料,实现了酸碱的生产和纯水的再生. ...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textile wastewater: A hybrid tight ultrafiltration/bipolar-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process for resource recovery and zero liquid discharge
1
2019
... 此外,Binglun Chen等〔38〕提出用双极膜选择性透析法(BMSED)处理反渗透浓缩卤水,选择性透析(SED)和BMED过程结合处理卤水,得到高纯度的酸碱并实现环保排放.S. S. Melnikov等〔39〕将BMED与电渗析浓缩器结合从Na2SO4中生产高浓度的H2SO4,用两级方案进行回收,提高电流效率,降低浓H2SO4中杂质盐离子浓度.Jiuyang Lin等〔40〕将超滤法与BMED工艺结合,从高盐纺织废水中提取染料,实现了酸碱的生产和纯水的再生. ...
电渗析中的膜污染及其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1
2007
... 在BMED的应用发展中,如果不对膜污染问题进行调控,则会成为BMED工业化过程中的瓶颈.膜污染的存在使BMED设备加速老化,膜电阻增加且导致能耗升高,经济效益降低.目前的污染类型可分为三类:无机污染、有机污染、生物污染.无机污染由Ca2+、Mg2+或者高价态金属离子因极化作用导致过饱和析出形成〔41〕.有机污染由有机物与膜官能团间的亲和作用、电荷间的静电作用、有机物间的几何作用形成沉积物造成〔42〕.另外随着生物技术与膜分离过程的耦合,细菌和微生物的生长使膜上的生物污染日益严重〔43〕.通过对膜污染影响因素进行调控以减轻膜污染程度:(1)对污染物进行改性,J. S. Park等〔44〕在原料液中加入不同电性的聚合物,使其与污染物结合,通过对Zeta电位值的控制减轻污染;(2)对膜表面进行改性,通过添加修饰成分(如纳米颗粒)改变膜的亲水性能、荷电性和粗糙度〔45〕;(3)提前对原料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氧化还原、沉淀反应等化学法减少离子浓度,也可通过前期的混凝、过滤等物理法处理〔43〕;(4)改变BMED运行中的操作条件,Y. W. Berkessa等〔46〕对进料液pH、原料液浓度、进料速度等因素进行探究,以缓解离子膜的污染. ...
Organic fouling behavior of commercially available hydrocarbon-based anion-exchange membranes by various organic fouling substances
1
2012
... 在BMED的应用发展中,如果不对膜污染问题进行调控,则会成为BMED工业化过程中的瓶颈.膜污染的存在使BMED设备加速老化,膜电阻增加且导致能耗升高,经济效益降低.目前的污染类型可分为三类:无机污染、有机污染、生物污染.无机污染由Ca2+、Mg2+或者高价态金属离子因极化作用导致过饱和析出形成〔41〕.有机污染由有机物与膜官能团间的亲和作用、电荷间的静电作用、有机物间的几何作用形成沉积物造成〔42〕.另外随着生物技术与膜分离过程的耦合,细菌和微生物的生长使膜上的生物污染日益严重〔43〕.通过对膜污染影响因素进行调控以减轻膜污染程度:(1)对污染物进行改性,J. S. Park等〔44〕在原料液中加入不同电性的聚合物,使其与污染物结合,通过对Zeta电位值的控制减轻污染;(2)对膜表面进行改性,通过添加修饰成分(如纳米颗粒)改变膜的亲水性能、荷电性和粗糙度〔45〕;(3)提前对原料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氧化还原、沉淀反应等化学法减少离子浓度,也可通过前期的混凝、过滤等物理法处理〔43〕;(4)改变BMED运行中的操作条件,Y. W. Berkessa等〔46〕对进料液pH、原料液浓度、进料速度等因素进行探究,以缓解离子膜的污染. ...
2
... 在BMED的应用发展中,如果不对膜污染问题进行调控,则会成为BMED工业化过程中的瓶颈.膜污染的存在使BMED设备加速老化,膜电阻增加且导致能耗升高,经济效益降低.目前的污染类型可分为三类:无机污染、有机污染、生物污染.无机污染由Ca2+、Mg2+或者高价态金属离子因极化作用导致过饱和析出形成〔41〕.有机污染由有机物与膜官能团间的亲和作用、电荷间的静电作用、有机物间的几何作用形成沉积物造成〔42〕.另外随着生物技术与膜分离过程的耦合,细菌和微生物的生长使膜上的生物污染日益严重〔43〕.通过对膜污染影响因素进行调控以减轻膜污染程度:(1)对污染物进行改性,J. S. Park等〔44〕在原料液中加入不同电性的聚合物,使其与污染物结合,通过对Zeta电位值的控制减轻污染;(2)对膜表面进行改性,通过添加修饰成分(如纳米颗粒)改变膜的亲水性能、荷电性和粗糙度〔45〕;(3)提前对原料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氧化还原、沉淀反应等化学法减少离子浓度,也可通过前期的混凝、过滤等物理法处理〔43〕;(4)改变BMED运行中的操作条件,Y. W. Berkessa等〔46〕对进料液pH、原料液浓度、进料速度等因素进行探究,以缓解离子膜的污染. ...
... 〔43〕;(4)改变BMED运行中的操作条件,Y. W. Berkessa等〔46〕对进料液pH、原料液浓度、进料速度等因素进行探究,以缓解离子膜的污染. ...
Fouling mitigation of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by zeta potential control
1
2003
... 在BMED的应用发展中,如果不对膜污染问题进行调控,则会成为BMED工业化过程中的瓶颈.膜污染的存在使BMED设备加速老化,膜电阻增加且导致能耗升高,经济效益降低.目前的污染类型可分为三类:无机污染、有机污染、生物污染.无机污染由Ca2+、Mg2+或者高价态金属离子因极化作用导致过饱和析出形成〔41〕.有机污染由有机物与膜官能团间的亲和作用、电荷间的静电作用、有机物间的几何作用形成沉积物造成〔42〕.另外随着生物技术与膜分离过程的耦合,细菌和微生物的生长使膜上的生物污染日益严重〔43〕.通过对膜污染影响因素进行调控以减轻膜污染程度:(1)对污染物进行改性,J. S. Park等〔44〕在原料液中加入不同电性的聚合物,使其与污染物结合,通过对Zeta电位值的控制减轻污染;(2)对膜表面进行改性,通过添加修饰成分(如纳米颗粒)改变膜的亲水性能、荷电性和粗糙度〔45〕;(3)提前对原料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氧化还原、沉淀反应等化学法减少离子浓度,也可通过前期的混凝、过滤等物理法处理〔43〕;(4)改变BMED运行中的操作条件,Y. W. Berkessa等〔46〕对进料液pH、原料液浓度、进料速度等因素进行探究,以缓解离子膜的污染. ...
Tmproved antifouling of anion-exchange membrane by polydopamine coating in electrodialysis process
1
2014
... 在BMED的应用发展中,如果不对膜污染问题进行调控,则会成为BMED工业化过程中的瓶颈.膜污染的存在使BMED设备加速老化,膜电阻增加且导致能耗升高,经济效益降低.目前的污染类型可分为三类:无机污染、有机污染、生物污染.无机污染由Ca2+、Mg2+或者高价态金属离子因极化作用导致过饱和析出形成〔41〕.有机污染由有机物与膜官能团间的亲和作用、电荷间的静电作用、有机物间的几何作用形成沉积物造成〔42〕.另外随着生物技术与膜分离过程的耦合,细菌和微生物的生长使膜上的生物污染日益严重〔43〕.通过对膜污染影响因素进行调控以减轻膜污染程度:(1)对污染物进行改性,J. S. Park等〔44〕在原料液中加入不同电性的聚合物,使其与污染物结合,通过对Zeta电位值的控制减轻污染;(2)对膜表面进行改性,通过添加修饰成分(如纳米颗粒)改变膜的亲水性能、荷电性和粗糙度〔45〕;(3)提前对原料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氧化还原、沉淀反应等化学法减少离子浓度,也可通过前期的混凝、过滤等物理法处理〔43〕;(4)改变BMED运行中的操作条件,Y. W. Berkessa等〔46〕对进料液pH、原料液浓度、进料速度等因素进行探究,以缓解离子膜的污染. ...
Anion exchange membrane organic fouling and mitigation in salt valorization process from high salinity textile wastewater by bipolar membrane electrodialysis
1
2019
... 在BMED的应用发展中,如果不对膜污染问题进行调控,则会成为BMED工业化过程中的瓶颈.膜污染的存在使BMED设备加速老化,膜电阻增加且导致能耗升高,经济效益降低.目前的污染类型可分为三类:无机污染、有机污染、生物污染.无机污染由Ca2+、Mg2+或者高价态金属离子因极化作用导致过饱和析出形成〔41〕.有机污染由有机物与膜官能团间的亲和作用、电荷间的静电作用、有机物间的几何作用形成沉积物造成〔42〕.另外随着生物技术与膜分离过程的耦合,细菌和微生物的生长使膜上的生物污染日益严重〔43〕.通过对膜污染影响因素进行调控以减轻膜污染程度:(1)对污染物进行改性,J. S. Park等〔44〕在原料液中加入不同电性的聚合物,使其与污染物结合,通过对Zeta电位值的控制减轻污染;(2)对膜表面进行改性,通过添加修饰成分(如纳米颗粒)改变膜的亲水性能、荷电性和粗糙度〔45〕;(3)提前对原料液进行预处理,通过氧化还原、沉淀反应等化学法减少离子浓度,也可通过前期的混凝、过滤等物理法处理〔43〕;(4)改变BMED运行中的操作条件,Y. W. Berkessa等〔46〕对进料液pH、原料液浓度、进料速度等因素进行探究,以缓解离子膜的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