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水处理, 2021, 41(6): 269-272 doi: 10.11894/iwt.2020-0576

经验交流

ABFT工艺在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李海燕,1, 刘晓奎2, 彭芳1, 张兴仁2, 张江涛1

Application of ABFT process in the treatment of circulating water drainage in a thermal power plant

Li Haiyan,1, Liu Xiaokui2, Peng Fang1, Zhang Xingren2, Zhang Jiangtao1

收稿日期: 2021-03-9  

Received: 2021-03-9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李海燕(1993-),硕士电话:18001192174,E-mail:lihaiyan@tpri.com.cn , E-mail:lihaiyan@tpri.com.cn

Abstract

To remove the organic matter and total nitrogen in the circulating water sewage and reduce the subsequent ozone-bioactive carbon unit processing load, so that the system effluent could reach the discharge standard, a power plant used ABFT technology to pretreatment the homogeneously adjusted circulating sewage. The debugging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the total nitrogen of the influent of the system was 10-30 mg/L and the COD of the influent was 60-100 mg/L, the average removal rate of total nitrogen and COD by the ABFT process was 55% and 36%, respectively. The effluent quality was stable, meeting the effluent requirements of ABFT unit, and reducing the subsequent unit treatment load. It also ensured that the final treatment of effluent could meet the discharge standards.

Keywords: aeration biological fluidized tank process ; circulating water drainage ; chemical oxygen demand ; total nitrogen ; standard discharge

PDF (0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李海燕, 刘晓奎, 彭芳, 张兴仁, 张江涛. ABFT工艺在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工业水处理[J], 2021, 41(6): 269-272 doi:10.11894/iwt.2020-0576

Li Haiyan. Application of ABFT process in the treatment of circulating water drainage in a thermal power plant. 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J], 2021, 41(6): 269-272 doi:10.11894/iwt.2020-0576

随着我国对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很多电厂因废水排放不达标迫切需要进行全厂废水处理系统升级改造1。火力发电厂湿冷机组循环水排污水总量大,占全厂废水总量的70%以上2,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改造是确保此类电厂废水达标排放的重要部分3。由于循环水经过浓缩处理后,其中的COD、总氮等污染物指标通常高于排放标准4,因此需要采取特定工艺降低污水中的污染物浓度,使循环水排污水能够满足地方排放要求。

1 工程概况

1.1 设计进出水水质及工艺流程

某电厂循环水排污水量为350 m3/h,循环水浓缩倍率在5.92左右,循环水补给水采用地表水,水质相对较好。经过浓缩后,循环水中总固体物质含量较高,COD为60~100 mg/L,TN为10~30 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二级排放标准。但由于该厂处理后废水对外排放的受纳水体为巢湖流域,当地环保部门要求其中主要污染物(COD、氨氮、总磷)指标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要求执行,其他污染物指标按照安徽省地方标准《巢湖流域城镇污水处理厂和工业行业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34/2710—2016)执行。表 1为循环水排污水处理系统进水及设计出水水质。

表1   循环水排污水水质

项目循环水排污水水质环保要求
pH6~96~9
COD/(mg·L-160~100≤30
BOD/(mg·L-110~25≤6
氨氮(以N计)/(mg·L-13~5<1.5
悬浮物/(mg·L-180<10
TN/(mg·L-110~30<5
TP/(mg·L-10.5<0.3

注:出水TN标准按照安徽省地方标准执行。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表 1可以看出,循环水排污水中的COD和TN等指标远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Ⅳ类水水质标准,而且循环水排污水B/C约为0.15~0.25,C/N为4~8.6,可生化性差。

由于悬浮物等指标可以通过过滤器等去除,循环水排污水系统达标排放的关键在于去除废水中的TN和COD等生化性指标。曝气生物流化池(ABFT)是生物膜法的一种,该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废水中的COD和TN5-7。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ABFT工艺具有容积负荷高、占地小、不需反冲洗、污泥产生量小、能耗低等特点8-9。经过试验论证后,某2×600 MW机组电厂决定采用“曝气生物流化池+混凝澄清+臭氧氧化+生物活性炭过滤+石英砂过滤”的工艺对循环水排污水进行处理。设计出力为400 m3/h,其中ABFT处理装置设计出力为2×200 m3/h,工艺流程见图 1

图1

图1   循环水排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首先,利用ABFT工艺对均质调节后的循环水排污水进行预处理,有效降低后续单元的处理负荷10;混凝澄清工艺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11;深度处理选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滤池,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进一步去除有机物12;系统末端设置石英砂过滤器去除泄漏的少量悬浮物和炭粉,使系统出水水质能够满足当地环保要求。

1.2 ABFT单元设计

1.2.1 ABFT单元设计指标

表 2为ABFT单元设计进出水水质。

表2   ABFT设计进出水水质

项目TN/(mg·L-1COD/(mg·L-1
进水10~3060~100
出水<10<50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1.2.2 ABFT反应池

ABFT反应池按2列共8格设置,单格尺寸6.3 m×6.3 m×8.0 m,2列并联运行。ABFT池总有效容积为2 200 m3,总水力停留时间为5.5 h。图 2为该电厂使用的ABFT池构造示意。

图2

图2   ABFT池结构示意

1—进水区;2—上格栅板;3—中格栅板;4—下格栅板;5—填料;6—曝气管;7—清水区;8—出水区。


图 2可以看出,ABFT池分为4个区域,包括缓冲配水区、生物载体区、曝气区和清水区。来水通过配水槽均匀配水后进入ABFT池,水流从上至下、从左至右呈S型流经生物载体区,附着在载体上的微生物通过吸附、氧化等作用对来水进行净化,最后通过出水区进入下一单元。

该过程中曝气的作用有3点:(1)提高水中溶解氧浓度,供给微生物内源呼吸所需要的氧气;(2)通过曝气,使微生物载体在ABFT池中呈流化状态;(3)通过曝气可直接将载体表面脱落的生物膜吹落,随水流进入下级澄清池。

1.2.3 NC-5ppi填料载体

ABFT池内部填料采用硝化菌专用载体(NC),型号为NC-5ppi。NC-5ppi填料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一种微生物载体,选用高分子合成泡沫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容积负荷高、孔隙率高的特点;切割尺寸为50 mm×50 mm×50 mm,能够有效切割气泡,将微生物代谢产物从表面吹落;采用穿孔曝气,氧气利用率可以达到15%。

2 系统调试与运行

2.1 总氮去除效果分析

调试初期,系统运行负荷为50%时,ABFT池进水流量为200 m3/h,调试至第4天,系统开始满负荷运行,ABFT池进水流量为400 m3/h。调试期间,每天定时向ABFT池中投加Nitrobacteria-Ⅱ型菌种100 kg,连续投加10 d,最终ABFT池中菌种投加总量为1 000 kg。调试期间,进水水温维持在18~20 ℃,均质调节池后的来水pH维持在7.7~8.4,系统进水水温和pH都能较好地适应菌种的生长。经过ABFT单元后,由于硝化作用消耗了碱度,导致出水pH稍有降低,降低后的pH仍维持在7.2~8.4,对菌种的生长繁殖基本不产生影响。

调试运行期间,系统对TN的去除效果如图 3所示。

图3

图3   总氮去除效果分析


图 3可以看出,调试运行的前7天,来水TN波动较大,同时由于此时微生物接种数量不够,导致总排放口出水TN偶尔超标。在满负荷连续运行期间,ABFT单元进水TN为10~30 mg/L,出水TN基本维持在10 mg/L以下,排放口最终出水TN基本稳定在5 mg/L以下,ABFT单元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为55%。总体而言,ABFT工艺有着良好的抗总氮负荷的能力,其出水TN满足ABFT单元出水要求,从而使系统最终出水TN满足排放要求。

2.2 COD去除效果分析

ABFT池进水COD有2个来源,一个是进水中的COD,另一个是投加的碳源。由于原水BOD5较低,导致进入ABFT池中的碳氮比不足,为满足脱氮需求,需要向ABFT池中投加碳源(乙酸钠)。一般认为,BOD5与总凯氏氮(TKN)之比大于4,才可达到理想的脱氮效果13

调试运行期间,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如图 4所示。

图4

图4   COD去除效果分析


图 4可以看出,调试初期,ABFT单元进水COD在75 mg/L左右,经检测进水BOD5为10 mg/L左右(BOD5/TKN≈1<4),之后连续2 d向进水中投加碳源,ABFT单元进水COD迅速升高至120~130 mg/L,ABFT出水COD在50~60 mg/L,排放口出水COD在20 mg/L以下。调试后期,ABFT单元中的BOD5/TKN基本维持在4左右,能够满足微生物代谢所需碳源,不再继续向ABFT中投加碳源。满负荷连续运行期间,ABFT单元进水COD在60~100 mg/L,出水COD能够稳定在50 mg/L以下,排放口出水COD能基本稳定在20 mg/L以下,ABFT单元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35%左右。可见,ABFT工艺在去除总氮过程中,对COD也有一定的去除能力,能降低后续处理单元负荷,使系统出水满足排放要求。

2.3 ABFT单元加药量与曝气量分析

2.3.1 加药量

为满足微生物硝化作用所需能量,在来水BOD5/TKN<4时,需要向ABFT单元中投加碳源,使ABFT单元中碳氮比大致维持在4∶1,以实现对原水有机物和总氮的高效去除。当来水总氮>15 mg/L时,以来水总氮20 mg/L计,估算碳源投加量约为30 mg/L。

2.3.2 曝气量

ABFT单元的反洗需要维持一定的曝气强度,一般不应小于3 m3/(m2·h);此外,ABFT单元中要维持一定浓度的溶解氧(2~4 mg/L),保证微生物进行硝化反应所需的氧气。根据调试期间经验,曝气风机设定按每4 h开10 min考虑,瞬时风量值为20 m3/min,此时ABFT单元中的溶解氧维持在2~4 mg/L左右。

2.4 ABFT单元运行成本分析

运行过程中,ABFT单元产生的主要费用包括药剂费(主要为乙酸钠)和电费。满负荷运行中,乙酸钠的投加量按照30 mg/L考虑,则吨水药剂费为0.075元;电费单价为0.594 7元/(kh·W),吨水电费为0.007元,ABFT单元的吨水运行成本约为0.082元,ABFT单元整体运行成本较低。

3 结论

(1)ABFT工艺适用于电厂循环水排污水的预处理,对于B/C和C/N较低、较难生化处理的循环水排污水,其对TN的去除率较高,能达到55%左右,COD去除率能够稳定在36%左右。

(2)ABFT单元在运行初期需要投加菌种和碳源,随着菌种对水质的适应,生化指标的去除率逐渐提高。

(3)ABFT单元能够连续稳定运行,无需人工维护,运行成本主要体现在碳源的投加费用上,吨水运行成本约为0.082元,总体较低。

参考文献

高峰, 马欣.

催化氧化法处理循环水排污水

[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2, 35 (S2): 291- 293.

URL     [本文引用: 1]

李亚娟, 申建汛, 武忠全, .

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纳滤处理试验

[J]. 热力发电, 2016, 45 (12): 137- 142.

DOI:10.3969/j.issn.1002-3364.2016.12.137      [本文引用: 1]

康少鑫, 张彬彬, 孙军峰, .

电絮凝-高效澄清池联合技术在循环水排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J]. 热力发电, 2019, 48 (4): 104- 109.

URL     [本文引用: 1]

胡大龙, 许臻, 杨永, .

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回用处理工艺研究

[J]. 工业水处理, 2019, 39 (1): 33- 36.

URL     [本文引用: 1]

程材.

污水深度处理回用为电厂循环冷却水工程设计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3, 29 (24): 54- 56.

URL     [本文引用: 1]

王忠泉.

微电解/曝气生物流化床工艺处理高盐废水的研究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9, 35 (7): 81- 85.

URL    

周海滨, 张东明, 常燕.

深度脱氮技术在电厂中水回用中的应用

[J]. 工业水处理, 2011, 31 (3): 81- 84.

DOI:10.3969/j.issn.1005-829X.2011.03.023      [本文引用: 1]

王坤, 王忠泉, 秦树林, .

MBR与ABFT工艺处理精细化工废水的中试对比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7, 33 (19): 100- 103.

URL     [本文引用: 1]

戴昕, 安立超, 李辉军, .

缺氧-曝气生物流化床工艺处理合成氨工业氨氮废水中试研究

[J]. 环境工程学报, 2015, 9 (12): 5860- 5864.

DOI:10.12030/j.cjee.20151235      [本文引用: 1]

王忠泉, 王坤.

ABFT技术处理高氨氮印花废水实例

[J]. 上海环境科学, 2017, 36 (1): 41- 43.

[本文引用: 1]

杨运平, 李锐, 刘秀娟, .

火电厂石灰软化水质混凝澄清工艺对比分析

[J]. 环境工程, 2014, 32 (S1): 192- 194.

URL     [本文引用: 1]

李瑞瑞, 毛进, 李乐, .

中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高回收率回用工艺应用研究

[J]. 水处理技术, 2016, 42 (5): 100- 105.

URL     [本文引用: 1]

CECS149: 2003城市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处理设计规程[S].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