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造纸废水的试验研究
Advanced treatment paper⁃making wastewater by catalytic ozonation
收稿日期: 2021-11-16
Received: 2021-11-16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刘婉岑(1996—),硕士电话:19800360335,E⁃mail:
张玉芬,博士,高工电话:13439213907,E⁃mail:
关键词: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刘婉岑, 宋堃铭, 张玉芬.
LIU Wancen.
受国家环保政策影响,某造纸厂废纸供应发生较大变化,进口废纸使用量不断缩减,国内废纸使用量不断上升,并使用了部分替代纤维原料(如木粉、木纤维),造成纸机排放的污水成分发生较大变化,存在较多不可分解或难分解的污染物,使得现有污水处理系统的出水难以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
本研究考察了催化剂装填量、空速、臭氧投加量对出水COD的影响;在最优催化剂装填量和空速下,考察双氧水投加对臭氧催化氧化的增强效果,为造纸废水的深度处理提供了参考。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进水水质
实验采用的造纸废水取自广东省东莞市某造纸厂内污水处理厂。IC塔出水经过缺氧和MBBR的生物处理工艺后由二沉池出水。生化出水的COD为189.13 mg/L、总氮为14.45 mg/L、氨氮为2.32 mg/L、pH为7.89,废水呈黄色。生化出水经过混凝和砂滤后,进入臭氧催化氧化单元。实验在常温下进行。本次中试试验使用了A型催化剂和B型催化剂2种催化剂。其中A型催化剂的载体为氧化铝、B型催化剂的载体为活性炭,2种催化剂的活性组分都是过渡金属等。
1.2 实验装置
臭氧中试装置工艺流程见图1。
图 1
由图1可知,臭氧催化氧化中试装置的主要流程为:缓冲罐—砂滤罐—射流器—臭氧反应器—出水。其中缓冲罐起到均匀水质的作用,砂滤罐可有效去除进水中的悬浮物(SS),射流器通过产生微气泡,更好地实现气水混合以提高臭氧的溶解度。实验采用青岛国林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CF-G-2-300G型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的工作压力通过调节O2钢瓶减压阀、管路上的微调阀、放空闸阀的开度来实现。其中臭氧流量和功率决定臭氧浓度。本次实验所用臭氧反应器为1个直径0.6 m、总高度2 m的不锈钢材质的反应器A和1个直径0.2 m、总高度2.3 m的PVC材质的反应器B,产生的尾气经尾气破坏器处理。
1.3 实验设计
(1)单独使用反应器A,探究A型催化剂装填量和空速对COD去除的影响;(2)单独使用反应器A,在催化剂装填量和空速一定时,探究臭氧投加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3)将反应器A与反应器B联用,探究臭氧催化氧化和O3/H2O2催化氧化对造纸废水中COD的去除效果。
1.4 分析方法
COD采用哈希仪器(DR3900)测定,总氮(TN)及氨氮(NH4+-N)由连华试剂测定。臭氧投加量由臭氧浓度、进水流量决定,臭氧投加量则可根据
式中:A——臭氧投加量,g/t;
C——臭氧质量浓度,mg/L;
Vg——臭氧体积流速,m3/h;
VL——处理水量,m3/h。
2 结果与讨论
2.1 催化剂装填量的选择
在进水流量为0.5 m3/h,臭氧投加量为150 g/t的条件下考察反应器A在催化剂装填量分别为68、136、180 L下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装填量的增加,COD去除率也逐渐增加,O3∶ΔCOD分别为2.22、1.76、2.67。后期反应器A中催化剂装填高度为0.24 m时,COD去除率在30%左右,这可能是因为实验后期,造纸废水的生化出水,先经过高密沉淀池-砂滤罐后,再进入到臭氧反应器,进水的COD降低而造成的。为了降低投资成本,在后续实验过程中,反应器A装填了0.24 m的A型催化剂,催化剂的装填体积为68 L。
2.2 空速的选择
保持臭氧流量(0.6 m3/h)和臭氧质量浓度(120.0 mg/L)一定时,考察空速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速分别为3.98、7.37、12.53 h-1下,臭氧催化氧化对COD的去除率分别为33.85%、42.12%、37.41%,臭氧出水的COD分别为86、79、85 mg/L,O3∶ΔCOD分别为6.57、2.40、1.69。空速为7 h-1时的COD去除效果最好,此时O3∶ΔCOD为2.40。空速越高,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催化剂处理的水量越多,催化剂的用量就越少、投资成本就越低。
2.3 臭氧投加量的选择
图 2
由图2可知,臭氧投加量为70 g/t时的COD总去除率较低(45%)。当臭氧投加量≥120 g/t时,COD总去除率高于50%。可以发现,空速一定时,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COD总去除率增加,但是反应器A的COD去除率基本不变,这表明臭氧投加量为120 g/t时,已达到反应器A的COD去除的峰值,增大臭氧投加量,反应器A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30%左右,反应器B对COD的去除率稳定在22%左右。可以发现,臭氧投加量分别为120、140、160 g/t时,对COD的去除效果差别并不明显,因为自由基链反应过程包括链反应的开始、链反应的传递和链反应的终止,可能最低臭氧投加量(120 g/t)就足以诱发自由基链反应发生,所以再增加臭氧投加量对反应过程没有影响,即对COD的去除效果差别并不明显。臭氧投加量为180 g/t时,臭氧出水的COD可达到要求(48 mg/L),此时O3∶ΔCOD为2.75。
反应器A和反应器B联用时的IC进水、二沉池出水、反应器A出水和反应器B出水见图3。
图 3
图 3
IC塔进水(1)、生化池出水(2)、反应器A出水(3)、反应器B出水(4)
Fig.3
Influent of IC reactor (1), effluent of biochemical pond (2), effluent of reactor A (3), effluent of reactor B (4)
由图3可知,IC塔进水中的杂质较多,经过生化处理后,生化池出水的色度仍然较高,经过臭氧反应器处理后,对造纸废水的色度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由于臭氧投加量为70 g/t时,臭氧单元的出水COD未达标,因此考虑通过投加双氧水进行臭氧氧化的性能强化。
2.4 双氧水对臭氧单元的强化效果
造纸废水经过反应器A(装填有68 L的A型催化剂)和反应器B(装填有60 L的B型催化剂)处理。在空速为7 h-1,臭氧投加量为70 g/t的条件下,探究不同H2O2、O3物质的量比对臭氧单元COD去除的强化效果,结果见图4。
图 4
图 4
H2O2、O3物质的量比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
Fig.4
Effect of molar ratio of H2O2、O3 on COD removal
由图4可知,臭氧单元的COD去除率在45%~55%之间波动,O3∶ΔCOD为1.2~2.4。H2O2、O3物质的量比分别为0.25、0.5、0.75时,COD的总去除率优于未添加双氧水的空白对照。可以发现,H2O2、O3物质的量比为0.5时,COD去除率为51.85%,此时O3∶ΔCOD降低为1.2,臭氧出水COD为50 mg/L。在H2O2、O3物质的量比>1.0时COD去除率降低。当H2O2、O3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5和2.0时,臭氧单元对COD的去除效果低于H2O2、O3物质的量比为0时。这是由于一定的浓度范围内的双氧水可以促进臭氧产生高浓度的·OH,但是双氧水浓度过高时,双氧水及其生成的中间体会消耗·OH〔11〕,降低了·OH的浓度,COD去除率降低。
3 结论
造纸废水进水水质波动较大,本次实验发现反应器A与反应器B联用,在空速为7 h-1、臭氧投加量为180 g/t时,臭氧出水的COD可达到要求,此时O3∶ΔCOD为2.75。在此基础上,投加双氧水,结果表明,臭氧与双氧水协同处理的效果更好,在空速为7 h-1,臭氧投加量为70 g/t,H2O2、O3物质的量比为0.5时,臭氧出水的COD可达到要求,此时O3∶ΔCOD为1.2。
参考文献
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化学镀镍废水
[J].
Treatment of electroless nickel⁃plating wastewater by ozone catalytic oxidation
[J].
Al2O3负载ZnO催化臭氧氧化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
[J].
Catalytic ozonation treatment of papermaking wastewater by Al2O3 loaded with ZnO
[J].
臭氧氧化深度处理造纸废水以及过程优化
[J].
Advanced treatment of papermaking wastewater by ozonation and process optimization
[J].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造纸废水的性能
[J].
Advanced treatment of paper⁃making wastewater by heterogeneous catalytic ozonation
[J].
O3/H2O2高级氧化技术对实验室有机废水处理研究
[J].
Study on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with O3/H2O2 for laboratory organic wastewater treatment
[J].
O3/H2O2降解垃圾渗滤液浓缩液的氧化特性及光谱解析
[J].
Decomposition of organics in concentrated landfill leachate with ozone/hydrogen peroxide system: Oxid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troscopic analyses
[J].
O3/H2O2+混凝法深度处理制浆造纸废水的试验研究
[D].
The experimental study on advanced treatment of pulp and paper wastewater based on ozone⁃hydrogen peroxide and coagulation
[D].
臭氧催化氧化耦合MBR深度处理垃圾渗滤液试验
[J].
Experiment study on ozone catalytic oxidation coupled with MBR for advanced treatm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J].
O3/H2O2降解水中致嗅物质2-MIB的效能与机理
[J].
Efficiency and mechanism of degradation of 2-MIB by O3/H2O2 in water
[J].
O3/H2O2与O3/Mn氧化工艺去除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对比研究
[J].
Comparative study on O3/H2O2 and O3/Mn processes for removal of refractory organics in water
[J].
Landfill leachate treatment with ozone and ozone/hydrogen peroxide systems
[J]. J.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