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O-改良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研究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by A/O-improved constructed wetland combined process
收稿日期: 2022-07-21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22-07-21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甘雁飞(1992—),硕士E-mail:
徐波,教授级高工E-mail:
关键词: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甘雁飞, 周正兵, 徐波.
GAN Yanfei.
目前,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工艺一般有MBR、MBBR、稳定塘、A/O、人工湿地等。其中A/O工艺能够高效脱氮除磷,人工湿地工艺维护简单,2类工艺运行费用均较低〔3-4〕,其组合工艺已逐步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5〕。但传统人工湿地常见填料为砾石、卵石、沸石等,存在基质吸附不稳定、易堵塞、溶解氧和碳源不足等问题,对氮磷去除效果有限〔6〕。硫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中含有铁元素和硫元素,能够发生自养反硝化反应以强化湿地反硝化脱氮效果,而铁碳填料能够改变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激活和提高微生物活性,也有利于提高湿地对氮磷的去除效果〔7-9〕。基于此,笔者以江苏省泰州市某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采用硫铁矿/颗粒碳复合基质作为人工湿地填料,构建改良型人工湿地,研究A/O-改良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以期为其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提供参考。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介绍
江苏省泰州市拟实现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全域覆盖。泰州市海陵区某自然村有居民共计80户,约320人。经现场踏勘发现,该村部分居民家中安装了砖砌式化粪池,而大部分居民家中未安装化粪池,污水直排河道。对该村排放的生活污水抽样检测,其含有黑色悬浮物,表观浑浊,带有刺激性气味,污水pH=6.92~7.37,COD、NH3-N、TN、TP分别为(177.5~198.7)、(25.1~29.7)、(62.9~73.2)、(2.82~3.29) mg/L。
为解决该村污水散排问题,采取每户均安装1个隔油池和化粪池对日常生活污水进行预处理,预处理之后的污水通过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网集中收集至处理站点统一处理的措施。根据设计文件,按照每人每天60 L的用水量计算,需采用处理量为20 t/d的污水处理系统进行该自然村的污水处理,其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10〕。
1.2 工艺流程
图1
1.3 A/O-改良人工湿地组合工艺主要构筑物
A/O-改良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能力为20 t/d,依次由厌氧池、好氧池、二沉池和人工湿地等构筑物组成,具体见图2。
图2
图2
A/O-改良人工湿地组合工艺
Fig. 2
Schematic diagram of A/O-improved constructed wetland combined process
(1)厌氧池(A池)。采用玻璃钢材质,尺寸为2.0 m×1.9 m×1.9 m,有效深度为1.7 m。池中布置有组合填料,便于微生物附着。在厌氧环境下,微生物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并充分释磷。
(2)好氧池(O池)。采用玻璃钢材质,尺寸为2.0 m×1.9 m×1.9 m,有效深度为1.7 m。池中布置有悬浮填料,底部布置有微孔曝气装置。在好氧条件下,悬浮填料与污水充分混合接触,使得污泥活性增大,氨氮经硝化反应生成硝酸盐,同时完成系统内磷的吸收。
(3)二沉池。采用玻璃钢材质,由好氧池输出的固液混合物进入二沉池后进行固液分离,上清液进入人工湿地,部分污泥回流至厌氧池,剩余污泥从池底排出,实现生物除磷。
(4)人工湿地(上升垂直潜流人工湿地)。采用钢混结构,尺寸为4.2 m×1.9 m×1.6 m,有效深度为1.4 m。湿地从下往上依次设有均匀布水器,卵石基质填料20 cm,硫铁矿/颗粒碳复合基质填料60 cm,沸石基质填料40 cm,瓜子片基质填料20 cm,顶部瓜子片内种植鸢尾植物。废水经人工湿地处理后其污染物含量进一步降低,确保出水达标排放。
2 结果与讨论
该组合工艺系统自2021年6月1日开始调试,连续运行至2021年9月29日,共计120 d,每间隔15 d对进水、A/O出水和湿地出水分别取样检测其COD、NH3-N、TN和TP,分析污水处理效果〔12〕。
2.1 COD去除效果
农村生活污水可生化性较强,污水首先经过厌氧池进行消化预处理,然后进入好氧池通过悬浮填料上负载的大量好氧微生物吸收和代谢,去除大量有机物,再进入改良人工湿地,通过硫铁矿/颗粒碳复合基质填料的吸附、截留以及鸢尾植物和负载微生物的吸收作用,进一步去除剩余有机物,确保出水COD能够稳定达标排放〔13〕。
考察了A/O-改良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连续运行120 d对农村生活污水COD的沿程去除效果,结果见图3。
图3
由图3可知,进水COD为177.5~198.7 mg/L,平均188.5 mg/L,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在进水COD波动的情况下,A/O-改良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COD总去除率先逐渐上升,至运行第105天后保持稳定,达83%左右,说明该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其中A/O工艺、改良人工湿地工艺在120 d考察周期结束时对COD的去除率分别能达到66%和49%左右,并且A/O工艺和组合工艺对COD的去除呈现相似的趋势,这说明COD的去除主要是以A/O工艺为主,以改良人工湿地工艺为辅。此外,由图3还可以看出,当系统运行至第75天时,改良人工湿地出水COD降至49.1 mg/L,已经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COD≤50 mg/L),此后COD随时间延长继续下降,直至运行到第105天后开始趋于稳定,此时改良人工湿地出水COD为30.1 mg/L。
2.2 NH3-N去除效果
考察A/O-改良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连续运行120 d对农村生活污水NH3-N的沿程去除效果,结果见图4。
图4
由图4可知,进水NH3-N为25.1~29.7 mg/L,平均28.3 mg/L,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NH3-N总去除率先明显上升,至第60天后上升趋势变得较为平缓,在120 d考察周期结束时NH3-N总去除率达到86%左右。A/O工艺对NH3-N的去除情况与组合工艺对NH3-N的去除情况相似,也呈现出随运行时间延长NH3-N去除率逐渐上升的趋势,运行至第120天时对NH3-N的去除率达到81%左右,此时A/O工艺出水NH3-N为5.5 mg/L。改良人工湿地工艺对NH3-N去除率在30%左右上下波动,运行至第120天时为29%左右,此时出水NH3-N为3.9 mg/L。A/O工艺和组合工艺对NH3-N的去除呈现相似趋势,说明NH3-N的去除主要是以A/O工艺为主,以改良人工湿地工艺为辅。当运行至第60天时,A/O-改良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出水NH3-N趋于稳定,均值为4.8 mg/L,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NH3-N≤5(8) mg/L〕。
2.3 TN去除效果
考察A/O-改良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连续运行120 d对农村生活污水TN的沿程去除效果,结果见图5。
图5
由图5可知,进水TN为62.9~73.2 mg/L,平均67.4 mg/L,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在进水TN波动的情况下,A/O-改良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对TN的总去除率先逐渐上升,运行至第75天后达到83%,此后保持稳定,这说明该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运行过程中,A/O工艺对TN的去除率呈缓慢上升趋势,运行至第105天后TN去除率保持稳定,达到17%。改良人工湿地工艺对TN的去除情况和组合工艺对TN去除情况较为类似,TN去除率最高达80%,这说明TN的去除主要是以改良人工湿地工艺为主,以A/O工艺为辅。当运行至第75天时,改良人工湿地出水TN趋于稳定,为11.8 mg/L,达到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TN≤15 mg/L)。
2.4 TP去除效果
考察A/O-改良人工湿地组合工艺连续运行120 d对农村生活污水TP的沿程去除效果,结果见图6。
图6
A/O工艺厌氧池内部布置有组合填料,能为聚磷菌提供良好的生长载体,将磷充分释放,然后在好氧条件下发挥好氧吸磷作用,合成聚磷酸盐从而将磷转移至污泥中,通过排放含磷剩余污泥达到部分除磷的效果,但其出水依然无法满足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A/O出水进入改良人工湿地后,湿地内硫铁矿能够产生游离态铁离子,游离态铁离子与磷酸盐形成磷酸铁沉淀,颗粒碳和其他填料基质能够吸附除磷,鸢尾根系能够吸收除磷,最终使得出水TP能够稳定达标排放。需要注意的是,为防止植物吸收的磷再度释放到水体中,需要对种植植物进行定期收割〔18〕。
3 效益分析
3.1 建设费用
A/O-改良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系统建设费用主要包括隔油池、化粪池、管网、A/O设备和人工湿地的建设成本。其中居民每户安装1个隔油池和化粪池,隔油池建设费用约为120元/个,化粪池建设费用约为1 800元/个,以80户计算,费用约为153 600元;管网建设长度为400 m,单价约为400元/m,费用约为160 000元;A/O设备建设费用约12 000元/座,人工湿地建设费用约8 100元/座。以上得出总建设费用约为333 700元。
3.2 运行费用
该工艺系统无需投加药剂,运行费用主要包括运行电费和日常运维人员工资。按照平均每周1次的频率对该工艺的进水流量和运行电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平均电耗为0.44 kW·h/m3,按照当地电费缴纳标准0.53元/(kW·h)计算,则运行电费为0.23元/m3。研究表明,一般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的平均运行电费分别为0.27、0.29元/m3〔19〕,很明显A/O-改良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系统运行电费更低。另外,日常运维人员费用约为0.6元/m3。综上所述,运行总费用约为0.83元/m3。
3.3 社会效益
A/O-改良人工湿地组合工艺的投入运行,彻底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随处乱排现象的发生,营造了良好的人文居住环境,且经过处理的污水就近排放至河道,不会再造成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环境效益。
4 结论
(1)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9月29日共120 d的连续运行结果表明,A/O-改良人工湿地组合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运行稳定,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良好,出水COD、NH3-N、TN、TP均可稳定达到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2)该工艺系统总建设费用约为333 700元,前期一次性建设成本较高,但设备运行费用约为0.83元/m3,运行费用较低,同时其可有效解决农村生活污水乱排问题,社会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中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分析及评价
[J].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China’s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J].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专利研究进展
[J].
Research progress of rura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patented technology
[J].
农村污水现状及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J].
Research progress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rural sewage
[J].
人工湿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J].
Application and research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in rural wastewater treatment
[J].
A/O+铝污泥填料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
[J].
Effect of A/O+ aluminum sludge filled constructed wetland combined process on rural domestic sewage
[J].
A review on the sustainability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Design and operation
[J].
不同价态硫素强化人工湿地反硝化脱氮作用的研究
[J].
Enhancement of denitrification by different valence sulfur in constructed wetlands
[J].
1株铁基质自养反硝化菌的脱氮特性
[J].
Nitrate removal by a strain of nitrate-dependent Fe(Ⅱ)-oxidizing bacteria
[J].
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硫丹废水研究
[J].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endosulfan wastewater by iron-carbon micro-electrolysis coupled constructed wetland system
[J].
进水条件对小型一体化装置处理污水效果的影响
[J].
Effect of influent conditions on the sewage treatment effect by small integrated devices
[J].
A/O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处理污水的试验研究
[D].
Experimental study on A/O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constructed wetland combined proces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D].
农村分散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工程实例
[J].
Engineering project of integrated rural scattered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J].
复合人工湿地去除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
[J].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and nitrogen from wastewater by integrat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
[J].
黄铁矿强化人工湿地反硝化处理含氮废水的研究
[J].
Enhancement of denitrification by pyrite in constructed wetland for the treatment of nitrogen containing wastewater
[J].
Fate of mixed pesticides in an integrated recirculating constructed wetland(IRCW)
[J].
人工湿地除磷基质研究及同步脱氮除磷填料的开发
[D].
Study on phosphorus-removing substrates used for the constructed wetlands and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removing substrates
[D].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