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BR+微纳米曝气技术在马厂减河治理中的应用
1.
2.
Application of MABR and micro-nano aeration technology in Machangjian river regulation
1.
2.
收稿日期: 2022-10-25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22-10-25
关键词: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梁静波, 岳会发, 杨振奇, 杜儒林, 孙长江.
LIANG Jingbo.
微纳米曝气技术通过水泵加压,使曝气头内部的曝气石高速旋转,在离心力作用下内部形成负压区;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负压区,在容器内分为周边液体带和中心气体带,高速旋转均匀分割成直径为5~30 μm的微纳米气泡。由于气泡细小,不受空气在水中溶解度的影响,且不受温度、压力等外部条件限制,可在水体中长时间停留,具有良好的气浮效果。
天津市马厂减河的水环境治理中应用了以上组合技术,即MABR作为主要处理工艺,微纳米曝气为辅助处理工艺。与常规水处理技术相比,该组合技术具有技术、工程、成本方面的优势,以及运行管理优势,特别适于河道、湖泊等流域治理。
1 材料与方法
1.1 河道概况
该河道上口宽约42~50 m,底宽约12 m,河底高程-2.7 m,由于河坡度很缓,河道上、下游设有节制闸,水体平时流动速度小,污染物及营养物质发生沉积,水体基本丧失自净能力,水质恶化。水中的溶解氧、COD、氨氮(NH3-N)、总磷分别为1.68(1.42)、64(78)、3.38(4.41)、0.43(0.52) mg/L(括号内数字为最大允许超标值)。该河道水质劣于地表水Ⅴ类,主要超标项目为COD,主要超标月份为每年的3月—9月。
1.2 试验材料
MABR包括曝气膜组件和生物膜,去除污染物的主要功能层是附着生长在曝气膜表面的生物膜。将膜组件安装于河道内,布设供气管道并安装配套风机设备,以保证膜系统氧的供应。膜组件为中空纤维帘式膜组件,尺寸为2 140 mm×210 mm,膜丝有效长度为2 000 mm,有效膜表面积≥3.5 m2,单件干膜气体通量≥0.5 m3/h,膜壳材质为UPVC,膜壳接口尺寸(内接)25 mm,膜材质为复合高分子材料,膜结构为均质复合膜(非涂层),膜丝内径300~450 μm,膜丝外径700~850 μm,膜丝平均断裂拉伸强度≥25 N,工作气压0.005~0.085 MPa,适应温度-15~45 ℃、pH在3~13。
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主要由发生装置、微纳米曝气头及连接管件组成。每台设备气水流量为6 m3/h,服务面积为1 500 m2。微纳米曝气设备规格:服务面积≥1 500 m2、尺寸D 1 000 mm×1 400 mm、功率0.8 kW、气水流量≥6 m3/h。
1.3 系统布置
在该河道泵站及闸门、支流支渠汇入口、排污口、雨洪排口等共12 处设置强化耦合生物膜组件,同时在7处重点污染河段各布设微纳米曝气设备。其中,河道治理段总长度1 800 m,MABR膜组件160组。根据河道宽度选择顺水流或垂直水流放置。膜组件供气采用沉水风机(3.3 m3/min,50 kPa,5.5 kW)。工程使用的水质净化设备包括:MABR组件160组、曝气管12套、鼓风机24台(12用12备)、微纳米曝气设备7台、电控系统12套。
图1
图2
1.4 采样及检测方法
运行期间从河道下游断面采集水样,每周采样1次,持续24周,共采集24个样品。溶解氧采用电化学探头法(GB 11913—1989)现场测定,COD采用重铬酸盐法(GB 11914—1989)测定,氨氮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GB 7479—1987)测定,总磷采用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 11893—1989)测定。检测结果与河道治理前上年度同期水样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2 结果与讨论
2.1 对COD的净化效果
工程正式运行后,COD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见图3。
图3
如图3所示,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COD逐渐下降,其中第1周至第6周COD下降速率较快,约2周内MABR膜组件已形成生物膜,吸收效果逐渐增加,6周内COD降解率为27.5%;第7周开始COD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且由于MABR膜组件上的生物量趋于稳定,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河道水中的COD也基本稳定,平均值为33.92 mg/L。以上结果表明,应用MABR+微纳米曝气组合技术运行7周后,可使河道内COD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并能稳定达标。
2.2 DO变化情况
工程正式运行后DO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由图4可见,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DO逐渐上升,其中第1周至第5周DO增速较快,主要原因是微纳米曝气设备的投入使用可快速增加DO;从第6周开始DO可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并随运行时间的延长而基本稳定,平均值为2.21 mg/L。MABR+微纳米曝气组合技术运行6周后可使河道内DO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并稳定达标。
2.3 对NH3-N的净化效果
工程正式运行后NH3-N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见图5。
图5
如图5所示,第1周至第8周NH3-N下降速率较快,从第9周开始NH3-N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并随运行时间的增长,NH3-N基本稳定,平均为1.88 mg/L。结果表明,该组合技术运行9周可使河道内NH3-N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并稳定达标。
2.4 对TP的净化效果
工程正式运行后TP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见图6。
图6
图6中,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TP逐渐下降,第1周至第6周TP降速较快,第7周开始TP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此后TP保持稳定,平均为0.37 mg/L。该组合技术运行7周后可使河道内TP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并稳定达标。
2.5 稳定运行后净化效果分析
采用MABR+微纳米曝气组合技术对该河道进行治理后,DO、COD、NH3-N、TP分别在运行6、7、9、7周后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限值,稳定运行后净化效果见表1。
表1 稳定运行后净化效果分析
Table 1
项目 | 治理前/(mg·L-1) | 治理稳定后/(mg·L-1) | 去除(增长)率/% |
---|---|---|---|
DO | 1.68 | 2.21 | 31.55 |
COD | 64 | 33.92 | 47.00 |
NH3-N | 3.38 | 1.88 | 44.38 |
TP | 0.43 | 0.37 | 13.95 |
由表1可见,该组合技术对COD、NH3-N、TP的去除率为47.00%、44.38%、13.95%,DO可增加31.55%。综上,该组合技术所需试运行期为6~8周,此阶段MABR膜组件上的生物量达到一定规模,同时通过微纳米曝气设备可进一步改善河道溶解氧含量,使生物量增长速率加快,缩短试运行期。稳定运行后河道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Ⅴ类标准要求。
3 结论与展望
为消除劣Ⅴ类河道水体,工程应用MABR+微纳米曝气组合技术。6~8周后该组合技术能稳定运行较长时间,且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治理过程中可改善河道水的溶解氧含量,一定程度上削减COD、NH3-N、TP,使河道水质总体达到Ⅴ类水体标准。该项组合技术的应用为类似中小河道水质净化的工程项目提供了技术模式和实践经验。
对于该项组合技术,可进一步研究及优化应用运行条件,可从曝气量优化、曝气时段优化、不同流速下膜组件布置优化等方面考虑,在保证水质的条件下进一步降低运行成本,提升运行的稳定性。同时,河道治理与净化技术的运用,仅仅是城市水体治理的一种手段,还需通过管理手段、智慧化手段等综合治理,方可达到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文化、水景观、水生态、水管理、水经济的治理目标。
参考文献
MABR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上的应用
[J].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on rural domestic wastewater by MABR
[J].
未来污水处理工艺发展的若干方向、规律及应用
[J].
The sirections,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of future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development
[J].
MABR与微生物菌剂联用治理小型黑臭河道的效果
[J].
Study on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a small black and odorous river by MABR and microbial inoculant
[J].
MABR用于城市景观河道水体修复的研究
[J].
Study on MABR application in city river bioremediation
[J].
无泡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
[J].
Researches and application of membrane-aerated biofilm reactor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J].
膜曝气生物膜-生态浮床组合装置开发及其水体净化效果研究
[J].
Study on development of membrane aeration biofilm reactor and eco-floating bed integrated assembly and its water purification effect
[J].
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处理受污染河道水体实验研究
[J].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polluted river by MABR
[J].
2种超滤膜在膜-粉末炭生物反应器中处理沉后水的对比研究
[J].
Research between two ultrafiltration membranes for treatment of effluent from sedimentation tank in MABR process
[J].
MABR用于上海城市河道水生态修复的初步研究
[J].
Preliminary study on MABR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urban river water in Shanghai J]
基于MABR的市政污水处理强化脱氮中试研究
[J].
Pilot study on enhanced nitrogen removal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based on MABR
[J].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