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中微藻的生物絮凝采收技术及展望
|
孟倩雅,马桂霞,母锐敏,祁峰,朱兆亮
|
Bioflocculation harvesting technology and prospect of microalgae in wastewater
|
Qianya MENG,Guixia MA,Ruimin MU,Feng QI,Zhaoliang ZHU
|
|
表2 传统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的特点
|
Table 2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inorganic and organic flocculants
|
|
无机絮凝剂 | 特点 |
---|
氯化物(如铁和铝) | 利用电荷中和机制进行絮凝,其携带的阳离子电荷可有效中和微藻表面负电荷〔17〕。但残留的物质(铁和铝)会污染水环境,产生不可生物降解的副产物〔18〕,影响下游工艺 | 硫酸铝(明矾) | 具有较高的絮凝效率,但其本身是一种致癌物质〔17〕;与其他絮凝方法相比,使用明矾收获的生物量及饱和脂肪酸含量上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19〕,脂质含量略低于离心获得的脂质含量〔20〕 | 聚合氯化铝(PAC) | 残留的铝离子严重影响产甲烷菌活性,导致脱水藻液厌氧消化过程的甲烷产量仅为潜力值的60%左右〔6〕 | 有机絮凝剂 | 特点 | 壳聚糖 | 可生物降解、可再生,但会改变藻类处理水的化学组成。且采收微藻需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用量较大,需调整pH,成本昂贵〔21〕 | 聚丙烯酰胺 | 絮凝效率较低,絮凝效果不理想〔22〕 | 纤维素纳米衍生物 | 絮凝效率略高于壳聚糖〔23〕,不会对生物质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24〕 | 阳离子氯化萘(CNCs) | 可在低剂量下发生絮凝,但形成的絮状物小且稳定悬浮,最大收获效率较低〔2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