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1.
2.
Research progress of municipal sludge resourc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1.
2.
收稿日期: 2022-10-01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22-10-01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李玉双(1978—),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E-mail:
魏建兵,博士,教授,E-mail:
关键词: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李玉双, 杨嘉鑫, 魏建兵, 刘佳昊, 侯永侠, 宋雪英, 陆庆轩.
LI Yushuang.
城市污泥的成分复杂,不仅含有氮、磷等营养物质,还含有大量有毒、有害及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物质,若不妥善处置,必然给环境带来威胁。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通过回收和再利用污泥中有价值的物质,不仅能解决污泥带来的环境风险问题,还能产生多重效益,已成为污泥处理处置的研究热点。笔者综述了城市污泥的组成和环境风险、传统的污泥处置方法,以及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重点介绍了污泥的农业利用、建材利用、沼气利用及生物炭利用等技术,并结合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情况对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1 城市污泥的组成与安全风险
城市污泥集中产生在污水处理厂的初沉池和二沉池,由多种微生物形成的菌胶团及其吸附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我国城市污泥的含氮量很高,碳氮比约为3∶100。此外,城市污泥含水率也很高,成分复杂多变,其中除含有大量有机质、氮、磷、钾等多种植物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外,还可能浓缩有汞(Hg)、铬(Cr)、铅(Pb)、镉(Cd)、铜(Cu)、锌(Zn)、砷(As)、镍(Ni)等重金属,多环芳烃(PAHs)、氯苯类化合物(CBs)、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直链烷基苯磺酸盐(LAS)、氯酚(CPs)、壬基酚、药物及个人护理品(PPCPs)等微量有机污染物以及少量的病原生物〔3-4〕。其中,部分污染物具有生物蓄积效应、“三致效应”等。
2 传统污泥处置方法
目前,传统污泥处置方法主要包括填埋、焚烧两大类。填埋法占用大量土地资源,选址要求较高,且极易引起地下水污染、空气污染以及病原菌扩散等二次污染问题,因而在国内外逐渐受到限制。英国的污泥填埋比例由1980年的27%下降到2005年的6%〔5〕;此外,我国发改委、住建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计划2023年基本实现垃圾零填埋。
焚烧处理可以快速有效实现污泥无害化、减量化,但污泥焚烧容易产生大量含有重金属、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英、呋喃等多种有毒物质的飞灰烟气,容易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且烟气处理的设施成本高、难度较大。目前,我国采用焚烧法处理的污泥比例不足3%〔6〕,可见焚烧处理方法还未在我国污泥处理处置中普及。
因此,这些传统污泥处置方法尚不能妥善处理和处置城市污泥,随着研究的深入,能够带来环境和经济双重效益的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逐渐受到青睐。
3 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
目前污泥资源的再利用已经成为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热点。按照应用领域的不同,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主要可分为农业利用、能源利用、建材利用和环保利用四类。
3.1 堆肥
3.2 能源利用
污泥的能源化利用是借助生物、物理或热化学方法,制得氢、生物柴油、沼气、微生物燃料电池等能源产品〔12〕,有利于解决我国能源紧缺问题。
3.2.1 氢、生物柴油、沼气
生物柴油的化学性质与商业柴油相似,因此需求量很大。原料成本是生物柴油商业化的主要障碍,而污泥正逐渐取代高成本的食用原料成为生物柴油的潜在原料。Fenfen ZHU等〔15〕测定了北京地区3个典型污水处理厂的5个污泥样品的脂质含量,发现细胞脂质高于54%,是生产生物柴油的良好资源。
污泥沼气利用技术通过厌氧消化分解污泥中的有机质,得到甲烷等可能源利用的气体。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重点是通过优化预处理技术和添加某些废弃物来提高甲烷产气率。邱春生等〔16〕对污泥进行低温热碱处理,产气量比未预处理污泥的提高了83.7%。S. ANHURADHA等〔17〕研究发现,蔬果废弃物和城市污泥厌氧共消化时的累积产气量较污泥单独厌氧消化高出28.53 L。另外,Yuansheng HU等〔18〕研究发现,投加33 g/L废铁屑(8 mm×3 mm×0.5 mm)后,污泥厌氧消化系统获得25.3%的甲烷增量,每年可节省184万元,减少CO2排量1 660 t,说明废铁屑与污泥协同厌氧消化可取得环境、经济和社会三重效益。
综上,污泥氢气利用、生物柴油利用是近几年的新兴技术,还处于技术研发阶段,而污泥沼气利用技术已经过大量研究,初步具备成为成熟产业的条件。
3.2.2 微生物燃料电池
3.3 建材利用
3.3.1 水泥
3.3.2 砖块
3.3.3 陶粒
我国北京、重庆、上海、沈阳等地均进行过相应的生产性研究,但其投入运行面临着一定挑战,如污泥的物理化学性质易变,有机物含量相对较高,将增加建材的孔隙率和吸水率,对产品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3.4 环保利用
污泥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可通过化学改性和高温碳化制得环保材料。目前污泥经环保利用得到的产品主要有污泥制生物炭、可降解塑料、生物絮凝剂等。
3.4.1 生物炭
生物炭吸附因易操作、效果好,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然而,商品生物炭的原料主要为煤和木材等,大规模应用受到限制。采用城市污泥热解制备的生物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和表面官能团,以及较大的比表面积,去除废水中的抗生素、重金属离子、有机污染物、染料时效果显著〔29〕。
王超前等〔35〕提出污泥微波诱导协同热解制备生物炭的技术思路,该技术不仅固化重金属效果、固碳效果及孔隙结构更好,且与常规热解60 min的制炭工艺相比,节能省时一半以上,为低能耗高效制备优质生物炭的实际应用奠定了基础。
Zedong LU等〔36〕对生物炭吸附性能主要由微孔和部分中孔孔容积决定的传统认识进行了补充,通过生物炭过滤器245 d的平行运行,并基于宏基因组学和宏蛋白质组学的分析,提出生物炭微孔和微米级大孔的孔容积是决定生物炭吸附性能和生物再生作用的重要指标。这一研究为给水处理中生物炭的合理选择和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方向。
3.4.2 可降解塑料
3.4.3 生物絮凝剂
城市污泥中的微生物含有大量多醣、蛋白质、纤维素等成分,其具有絮凝活性,可用来制备生物絮凝剂。利用污泥制生物絮凝剂,不但可解决生物絮凝剂成本高的问题,还能实现污泥资源化利用。王聪等〔39〕探究了超声波法、碱解法和冻融法制得的生物絮凝剂的性能,发现碱解法制备的絮凝剂絮凝率可达97.89%,且絮凝活性最高,在相同能耗下絮凝剂产量最多。
综上,污泥环保利用既能实现污泥资源化的目标,又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4 总结和展望
城市污泥的处置方法及其工艺多种多样。此前,我国大多城市主要采取填埋和焚烧的处置方式,而由于填埋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面临二次污染问题,已被逐步摒弃。焚烧处理虽然具有很好的减量化、无害化效益,但白白损失其中的可利用资源。因此,大力发展污泥的资源化处置技术,促进城市污泥等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这对于我国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
污泥堆肥是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目前常用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尽管相关国家已多次提高污泥堆肥作为有机肥应用的污染控制标准,但由于存在潜在的长期污染风险而一直备受争议。污泥虽不能作为有机肥直接施用,但我国存在大量土壤荒漠化严重的地区、植物营养元素贫乏的矿山环境等,大量污泥营养土正好可满足其环境生态修复的需要。
污泥建材化利用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新技术,能在达到污泥减量化的同时减缓黏土资源的消耗。虽然该技术存在材料强度低、稳定性差的问题,但随着相关技术与工艺研究的深入,未来将成为污泥资源化利用的主流方向之一。
污泥的能源化利用可回收氢气、生物柴油、沼气等生物质能以及电能,减少污水处理厂能耗,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污泥处置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其中除污泥沼气利用技术发展历史较长、技术相对成熟,可实现工程应用外,其他技术尚存在产量偏低、残渣处理过程易造成污染等诸多关键问题和工程技术问题,其商业化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污泥环保利用制成的生物炭、生物絮凝剂等环保材料,可作为净化水体的吸附和絮凝材料,形成“以废治废”的生态链,而制成的可降解塑料可以代替传统塑料,减少“白色污染”。其中,污泥生物炭利用技术在园林绿化、作物种植〔40〕、水污染和气体污染治理方面具有可观效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
综上所述,污泥堆肥技术、污泥建材利用技术、污泥沼气利用技术及污泥生物炭利用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望成为未来污泥资源化利用的主流方向。未来在提升相关产品产量和性能的同时,还应着重处理制作过程产生的残渣或有毒有害气体,规范污泥处理行业标准,避免二次污染。并加大相关资源化设备优化的研发力度,降低投资及运营成本,使污泥资源化利用真正达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城市污泥的特性及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J].
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nicipal sludge and its resource utilization technology
[J].
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途径及发展方向
[J].
Approaches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municipal sludge resource utilization
[J].
Occurrences and removal of 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 (PPCPs) in drinking water and water/sewage treatment plants:A review
[J].
中国城市污水处理工程污泥处置技术研究进展
[J].
Research progress on sludge treatment technology of urban sewage treatment project in China
[J].
污泥烧制陶粒的技术路径与控制因子研究
[D].
Characteristics and sintering technology of sewage sludge ceramsite
[D].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现状与技术研究
[J].
Present situation and technology of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in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plant
[J].
Can the application of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compost in the aided phytostabilization technique provide an effective waste management method?
[J].
污泥堆肥工艺及其应用前景
[J].
Sludge composting proces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J].
污泥处理处置现状分析与资源化利用研究
[J].
Analysis of sludge treatment and disposal status and study on resource utilization
[J].
Composted sewage sludge influences the microbiome and persistence of human pathogens in soil
[J].
The effects of compost incorporation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in urban soils-A concise review
[J].
污泥的能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J].
Research of energy utilization of sewage sludge
[J].
市政污泥的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综述
[J].
Review on disposal and resource utilization of municipal sludge
[J].
Enhanced 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sewage sludge by co-fermentation with forestry wastes
[J].
Lipid profiling in sewage sludge
[J].
预处理方式对剩余污泥水解及厌氧产甲烷性能的影响
[J].
Effects of different pretreatment of excess sludge on its hydrolysis and anaerobic methane production
[J].
Potentiality of fruit and vegetable waste by anaerobic co-digestion with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and biogas yield
[J].
Enhancing the CH4 yield of anaerobic digestion via endogenous CO2 fixation by exogenous H2
[J].
Enhancing th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and sludge reduction of sludge microbial fuel cell with graphene oxide an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J].
Iron and carbon granules added to anode enhanced the sludge decrement and electrical performance of sludge microbial fuel cell
[J].
Valorization of sewage sludge in the fabrication of 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A review
[J].
The utilization of lime-dried sludge as resource for producing cement
[J].
市政污泥和工业污泥资源化处置利用技术
[J].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disposal technology of municipal and industrial sludge
[J].
Utilisation of sludge waste from water treatment for ceramic products
[J].
Utilization of water treatment plant sludge in structural ceramics
[J].
以给水厂污泥制备新型陶粒及其性能优化
[J].
Preparation and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of ceramsites using waste sludge
[J].
城市河道污泥处置关于污泥制陶粒性能研究
[J].
Study on the performance of sludge ceramist in urban river sludge disposal
[J].
污泥基生物质炭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J].
Application of wasted sludge-based biochar in water treatment
[J].
软锰矿-污泥基活性炭对活性艳红X-3B的吸附特性研究
[J].
Study on dye adsorptive characteristics of activated carbons from pyrolusite-added sewage sludge
[J].
Effects of pyrolysis temperature,time and leaf litter and powder coal ash addition on sludge-derived adsorbents for nitrogen oxide
[J].
Preparation of the sludge activated carbon with domestic sludge mixed agricultural straw
[C].
Preparation and analysis of activated carbon from sewage sludge and corn stalk
[J].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chemical activation methods on properties of carbonaceous adsorbents obtained from cherry stones
[J].
基于微波诱导定向加热的污泥新型热解方法能耗分析
[J].
Energy consumption analysis of novel pyrolysis method of sewage sludge based on microwave-induced target-oriented heating
[J].
Effect of granular activated carbon pore-size distribution on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filter performance
[J].
Opinion:Why we need an international agreement on marine plastic pollution
[J].
Transient concentrations of NaCl affect the PHA accumulation in mixed microbial culture
[J].
剩余污泥制备生物絮凝剂及其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
[D].
Preparation of bioflocculant by remaining sludge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oilfield produced water treatment
[D].
One year residual effect of sewage sludge biochar as a soil amendment for maize in a Brazilian oxisol
[J].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