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与“光伏+水务”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现状
1.
2.
3.
Application status of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and “photovoltaic + water”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1.
2.
3.
收稿日期: 2022-04-17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22-04-17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钱媛媛(1988—),博士E-mail:
杨雪晶,研究员电话:021-64251894,E-mail:
关键词: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钱媛媛, 王永杰, 杨雪晶.
QIAN Yuanyuan.
如今,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光伏产业中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且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分布式光伏发电可应用于多种领域,如可在农村、牧区、山区,以及发展中的大、中、小城市或商业区附近建造〔1〕。
2017年世界范围内的污水处理厂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1%~3%〔2〕;我国污水处理厂2014年的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0.26%〔3〕,2020年用电量为1.84×1010 kW·h,仍占比0.24%〔4-5〕,可见污水处理厂是能耗极大的公共设施。相对美国污水处理厂耗电量0.2 kW·h/m3来说,我国污水处理厂的耗电量高达0.29 kW·h/m3;并且我国污水处理厂的能耗主要是电耗,电费约占污水处理成本的50%~70%〔6〕,因而我国在污水处理能耗成本上还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7〕。此外,国家对污水的处理深度和出水水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使得污水处理厂降低能耗、节约成本的需求日益突出。除了能耗问题,环境问题也是不可忽视的,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EPA)统计数据,全球污水行业2015年排放的CH4和N2O共造成了6.3×108 t碳排放量,预计2030年将超过7×108 t,约占总CO2排放量的4.5%〔8〕。因此,在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的需求下,如何将光伏发电这种新能源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厂成为了近期污水处理的焦点话题。
“光伏+水务”可带来极高的效益。由于污水处理厂空间分布的优势,“光伏+水务”的成功融合能够极好地实现企业降本增效和拓展发展空间,不仅节约了能耗成本,还可以对环境做出有利贡献,促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不仅如此,“光伏+水务”还可为光伏产业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转型升级积累经验,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 国外光伏-污水厂技术沿革及现状
国外的光伏-污水处理厂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西部Milton市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太阳能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现已用于800个家庭的生活污水和2所工厂的生产污水处理。因为使用了新型能源技术,又大大减少了劳动力,这种污水处理系统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
美国污水处理所消耗的电力不容小觑,占美国总发电量的3%~4%,而在一些地区这一比例甚至达到20%~40%〔9〕。近十几年来,作为美国最大的供水和废水处理公司之一,华盛顿郊区卫生委员会(WSSC)一直在积极倡导在市政水务行业嵌入可持续能源,在2010年建立了2个独立的2 MW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并与Standard Solar(SSI)和Washington Gas Energy Systems,Inc.(WGES)合作,在位于马里兰州的Western Branch工厂和Seneca工厂开发了5 M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供能系统,该系统不仅安装了新的继电器防止电力回输到电网,而且采用了多种互连模式以保证符合当地的环境法规。该太阳能光伏系统可提供运营这2家工厂所需电力的12%~21%〔10〕。
图1
加州福尼亚州的Hill Canyon污水厂(HCTP)长期以来以其精益的环境管理闻名于世,其污水处理设有三级处理装置,目前现场60%的耗电由一部500 kW的热电联产机和功率1 MW的太阳能光伏系统提供,该光伏系统于2007年初安装〔图2(a)〕,可抵消当前15%的电网购买电量〔13〕。Rancho California水务区(RCWD)的Santa Rosa再生水厂在2009年安装了功率1.1 MW的光伏系统,该系统取得了诸多积极的环境与经济效益,清洁能源占其总能耗的30%,可节省15.2万美元/a的成本。Ventura市的Moorpark再生水厂在2010年与AECOM和REC Solar合作,于2011年7月建成了功率可达1.13 MW的光伏太阳能系统,该太阳能光伏系统于2012年11月投入使用,并获得并行运行许可,目前能产生约2.234×106 kW·h/a的电力,大约能满足水处理设施75%的能源需求〔图2(b)〕〔14-15〕。
图2
图2
Hill Canyon污水厂(a)和Moorpark再生水厂(b)太阳能光伏系统
Fig. 2
Solar photovoltaic system of Hill Canyon wastewater plant(a) and Moorpark reclaimed water plant(b)
欧洲国家大约有19 074个污水处理厂,约从电网消耗2.474 7×1010 kW·h/a的电力,而且这些污水处理厂向大气排放了约2.47×107 t的CO2。因此,欧洲各国实现光伏发电驱动污水厂运行的潜力还很大,预计最高可降低22%~54%的电网电耗〔17〕。
国外的光伏-污水处理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历史较久。从近十几年的发展情况看,美国接入光伏发电系统的污水处理厂从开始时只为厂内贡献20%左右的电力到之后做到自给自足,太阳能光伏系统在污水厂供应的电量不断增加,在建设规模只有1~2 MW的情况下,基本可产生105~106 kW·h/a的电力。
2 国内光伏-污水厂的应用现状
图3
图3
北京良乡卫星城污水处理厂光伏系统(a)和台州污水处理厂光伏系统(b)
Fig. 3
Photovoltaic system of Beijing Liangxiang satellite city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a) and Taizhou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b)
扬州洁源排水公司在汤汪污水处理厂、六圩污水处理厂和扬州自来水公司第一水厂建设光伏项目,3个厂区作为光伏电站子系统共铺设了9.8×104 m2光伏板,总装机容量为9.7 MW,其中汤汪污水处理厂3.28 MW、六圩污水处理厂5.935 MW、自来水公司第一水厂0.485 MW〔23〕。天津滨海新区北塘污水处理厂光伏电站利用清水池、初沉池和生物池顶部空闲地带建设光伏发电设施,光伏组件安置在厂区现有构筑物的空闲顶板上,平均发电量约8.57×105 kW·h/a。济南的梅兰德水厂光伏发电项目是山东省首个柔性超大跨距式光伏支架电站示范工程,装机容量为300 kW,发电量为3.7×105 kW·h/a,预计在25 a的运营期内总发电量约8.07×106 kW·h;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减排369.54 t的CO2,寿命周期内节约标准煤约3 260 t,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
目前,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污水处理厂光伏项目当属由合肥金太阳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王小郢污水处理厂。该污水处理厂占用空间面积约1.1×105 m2,总容量为10.8 MW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工程在2018年正式并网发电,并网电压等级为10 kV,项目分2个并网点接至厂区内10 kV配电室,可提供约1.2×107 kW·h/a的绿色清洁电能,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3 936 t、减排CO2 11 965 t、降低碳粉尘3 264 t〔24〕。该项目所发电能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90%以上的电能可被污水处理厂就地消纳。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因享受电价优惠政策,每年可节省电费支出70万元以上。该项目通过在污水处理厂氧化沟和沉淀池上方空间布排光伏组件,不仅实现了空间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而且光伏板对污水池的遮挡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池内藻类的繁殖,增大了处理工艺的优化空间〔25〕。该项目还对氧化沟和沉淀池进行了有效封闭,污水厂环境焕然一新,其厂区面貌如图4所示〔26〕。
图4
河南郑州的马头岗污水处理厂自主研发的“光伏+水务”新模式已成为全亚洲“全流程智能自动控制+光伏能源回用”的典型代表。通过科学调控与细化管理,该污水厂处理水量达到84万t/d,超高容量太阳能光伏发电板总容量高达17 MW,可发电约1.9×107 kW·h/a,满足了该污水处理厂全年近四分之一的用电量,节能减排效果明显〔27〕。
虽然我国的光伏-污水厂建设起步较晚,但在发电量和建设规模上发展很快,发电量从2011年最初的8.085×105 kW·h/a发展到后来的107 kW·h/a的水平,建设总容量也发展到17 MW。然而,我国规模较大的光伏污水厂基本都位于东部沿海省份,西部的大型污水厂正处于发展阶段。西部高原上充沛的太阳能与“光伏+污水厂”的理念较为契合,将会有更大的推广价值,但污水处理有待进一步开发〔28〕。除此之外,分布在东部沿海对光伏系统抵御极端天气的能力有着一定的考验,近几年有研究对强台风情形下的光伏设施进行了强度设计和评估〔29-30〕,发现在对光伏板结构体型系数、构造措施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后,光伏设施受损程度有所降低。但鉴于2015年广东的光伏设施遭到台风破坏〔31〕,光伏系统结构强度的设计方法仍需进一步研究。
3 污水处理厂光伏嵌入的关键技术与创新
除了在大型合流式市政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光伏系统还可以与农村分散式小型污水处理设施、新型地埋式污水处理厂结合,相关工程也已投入建设。与此同时,在分布更广的涉水用能情景,如河道修复、近海渔牧、园林和梯田补水等,光伏与水务还有着更广阔的协同空间。下面将对光伏和水务结合过程的具体关键技术和技术创新进行总结。
3.1 非晶柔性薄膜电池组件
作为太阳能光伏系统中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性组件,太阳能电池一直是近些年研究的热点。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32〕,虽然其光电转换效率还是低于多晶硅材料,但其成本较低且适用于大面积连续生产,很契合污水处理厂的特点。非晶硅可以在不锈钢或者塑料衬底上制备极其轻薄的太阳能电池的特点使其很适合与墙面结合;为了更好地实现光伏与建筑物的一体化,研究者们改进了非晶薄膜电池,将衬底换为柔性材料,柔性的薄膜电池组件可以直接黏附于建筑物的屋面金属板或者防水卷材等,而不需要额外安装支架系统。董磊〔33〕发现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质量相较于晶体硅产品轻很多,柔性屋顶光伏系统的全部设备包括组件、汇流箱、线槽、线缆等,总质量仅为4.9 kg/m2,而晶体硅屋顶光伏系统的全部设备总质量达25 kg/m2。
柔性薄膜电池组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和一些悬索结构相结合。言穆昀〔34〕介绍了北京市郊某污水处理厂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该处理厂综合生化池处理系统中的澄清池上方采用索膜结构铺设了非晶柔性薄膜电池组件作为顶棚材料,形成了一种跨度很大的空间结构,改善了污水处理能力,并更好地实现了光伏发电。
3.2 钢结构支架
支架支撑结构及其材料在光伏建筑一体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其设计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污水处理厂中的光伏占地。多晶硅组件实施的难点主要是支架以及支架地基的设计,原因主要是多晶硅组件的结构形式不能影响到正常的污水处理以及尽量减少占地面积。为了防止防水系统被破坏,大多数污水厂采用在屋顶混凝土块配重和预埋件的方法,但是太阳能电站大多又采用地锚法和直埋法〔35〕来保证电站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一些常见的与多晶硅组件结合的钢结构有倾斜方阵式、幕墙框式、外挂式和平卧式钢结构等〔36〕,其中较为普遍和简易的是倾斜方阵式钢结构支架,但是这种结构迎风面较大、承受载荷大、容易毁坏,而且安装时很容易破坏屋顶的防水系统。2017年华电水务提出的避震抗沉光伏阵列基础〔37〕采用若干个螺旋钢桩将光伏支架固定,这种结构既可保证光伏组件不会破坏原有市政水厂的管线及建筑结构,且抗震、抗风性能良好。可靠的钢结构支撑可以为处理厂省下较多的后期维修费用,但这种结构只可用于地面,而难以与建筑屋顶结合。因此,仍需开发新型的与太阳能多晶硅组件连接的钢结构支架形式,并辅以更适合的支架地基设计。
3.3 柔性支架
太阳能光伏柔性支架是为了在横向悬挂或斜拉的钢索上安装光伏板,钢索两端由刚性支撑连接,柔性支架可以与多晶硅组件或非晶柔性薄膜太阳能组件相结合。光伏柔性支架由柔性系统和支架系统组成,其中柔性系统由预应力悬索、稳定索、组件固定夹具、光伏组件等构成;支架系统由基础(包括独立基础、桩基础)、钢立柱、钢梁、支撑体系(包括斜拉索、斜支撑)等构成〔41〕。这种柔性支架结构可以跨越复杂的地形,在污水处理厂中可以有效解决支架的占地问题且有着很好的强度。
许多研究针对柔性支架提出了一些改进。2018年江苏印加新能源公开了一种柔性光伏支架〔42〕,该支架采用跨度很大的结构对光伏组件设置固定装置,且支撑柱可转动以减少受风时产生的应力,2根立柱之间设置若干根拉线,实现了轻量化和跨度大的目标。2018年东南大学的朱明亮团队分别对柔性支架中的稳定索进行了改进,提出了3种固定方式,分别为索桁式〔43〕、斜拉式〔44〕、悬吊式〔45〕。索桁式和斜拉式柔性光伏支架单元竖向刚度较高,避免了光伏组件在风荷载作用下的振动,可用于大跨度的情形,而且由于构件采用装配化,结构整体质量较轻,便于储存和运输,并能够实现多次反复拆装使用。悬吊式柔性支架的稳定索既设有横向又设有竖向,通过竖向索的调节,可以实现对光照角度的实时跟踪,提高发电效率,并且可与其他临时结构相结合以实现多种功能。在实际应用中,2019年沧州市运东污水处理厂在其氧化沟和厌氧池上方安装了柔性光伏支架结构,其支撑结构为螺旋式钢桩,并在上方拉有钢缆形成的框架网以铺设光伏组件,有效解决了光伏设施的占地问题。
柔性支架的使用很好地解决了光伏组件对大面积占地的需求,而且可以有效跨越复杂地形,但是其安装和维修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3.4 接入方案与设计
分布式光伏发电有2种形式,分别为上网以及离网,离网为自发自用,上网则是接入电网,也称并网。分布式并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光伏组件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由光伏组件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成直流电能,可通过控制器将直流电能直接供给用户直流负载,也可将直流电经并网逆变器输出交流电供给本地交流负载,多余的交流电能输送给电网〔46〕。分布式光伏发电应遵循“因地制宜、清洁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原则,并充分利用当地太阳能资源替代和减少化石能源消费,所以需要开发更新型的并网技术,以保证电路的稳定和有效分配。
典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消纳模式为“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电网调节”,这种方式不仅能充分利用清洁能源实现自给自足,还可以得到政策补贴以弥补光伏系统的安装费用,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分布式光伏发电接入电网需要一定的规范标准且需要一些创新的方式。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并网过程中,光伏发电系统依照接入点数量可分成2种,分别为单点接入系统和多点接入系统;依照接入点电压等级可分成2大类,10 kV及以上为高压接入系统,三相380 V及单相220 V为低压接入系统〔47〕。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有关规范要求,光伏发电系统需要采用10 kV电压等级接入企业配电网并设置不低于2个并网点,以满足单个并网点光伏装机容量不高于6 MW的要求〔48〕。2015年海天水务公布的一项专利〔49〕中设计了一种用于工业污水处理的光伏装置,主要包括控制电路、直流输出端、交流输出端、逆变器;太阳能电池阵列板设有光电感应器,可以根据环境的光照强度自动调整,以保证发电的稳定;而控制电路可将转化后的电能通过直流输出端直接用于设备使用,也可以通过逆变器输出交流电以接入电网,这种能够自动调整的电路更适合光伏发电接入电网。王少波等〔50-51〕介绍了光伏发电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实际应用,接入方式都创新地采用了监控测量系统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并实时调整以便更协调地接入电网。
因为光伏发电的特殊性,接入电网的方案需要进一步设计创新才能使运行效果最佳化。
3.5 储能技术
光伏能源的嵌入需要考虑到日照波动与季节变化的影响以及污水厂的连续工作性,单纯的光伏发电接入容易造成供配电系统的不稳定,因此储能系统的建设也相当重要。在光伏板接入污水厂后首先需要储能设备将发出的电能充入储能电池,由储能系统为污水厂供电。无储能设备和有储能设备的光伏-污水系统见图5。
图5
图5
无储能设备(a)和有储能设备(b)的光伏-污水系统
Fig. 5
Photovoltaic sewage system without energy storage equipment(a) and with energy storage equipment(b)
单纯的没有配备储能设备的光伏发电系统存在两个方面的缺陷:一是受气象、季节、光照强度的变化影响,光伏发电的出力不稳定;二是污水厂的工作性质使其难以在夜晚做到光伏发电来支撑处理工艺的能耗,所以这种形式的光伏-污水厂增加了污水厂配电系统的管理难度,且节能较少。接入储能设备的光伏-污水系统采用新兴的锂电池储能系统〔52〕,储能系统由锂电池、储能变流器(PCS)、电池管理系统(BMS)以及监控主机等组成,光伏发电产生的电能通过PCS总线储存在蓄电池中,并通过监控主机和BMS调控,这样可减少电力波动对供电系统的冲击,从而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并减少系统损耗。
储能系统需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以便将光伏发电系统产生的电能存储,并在用电负荷高峰时释放。保证电网系统有效运转,区域的用电需求才能真正得到有效满足〔53〕。储能系统可以引入智能系统或开发智能控制手段,根据污水厂内的用电情况进行供配电的调节。2017年孙振宇等〔54〕建立数学模型对光照和气候变化条件下的光伏发电量进行了模拟计算,该模型包括逆变器等接入方案中的关键参数,通过对春夏秋冬4个典型日进行光伏出力计算,得出全天各时段单个光伏电池的发电量并确定所需光伏电池数,并与对应时段的用电量相比较,从而确定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最佳装机容量,这种数学模型预测的方法很有借鉴价值。不仅如此,很多企业采用了超级电容器加蓄电池的组合方式,还可以搭载变转器和光伏阵列等其他电子元件〔55〕,通过降低整体网流的谐波含量缓解功率波动的问题,并能够真正地调整并网的电流。
3.6 与风电、市电、热泵等结合的多能互补方案
图6
图6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利用系统
Fig. 6
Multi energy complementary comprehensive energy utilization system
一些企业也提出了太阳能与市电、风电相结合的方案。北京博大水务接连提出了光伏电与市电协同供电的污水处理系统〔59〕、双膜法再生水处理系统〔60〕和SBR污水处理系统〔61〕,这3种多能协同的系统都包括了分布式光伏矩阵、智能控制系统、光伏储能系统、低压配电系统以及不同的水处理系统;分布式光伏矩阵上安装有环境监测系统,配合智能控制系统可以简便高效地实现白天黑夜不同运行条件下对市电和太阳能的切换和调控,最大限度地利用光伏电供电,并将处理后的污水二次利用,保证光伏发电的发电效率。2020年湖北金宝马环保提出了一种风能和太阳能互补供电的污水处理系统〔62〕,该系统包括供电装置、污水处理装置和水泵,太阳能光伏与风力发电机都为污水水泵供电以驱动污水进入厌氧池等处理池;通过供电互补控制器调控2种能量,弥补了阴雨天光伏发电的困难,保证了新能源接入的污水厂运行更加稳定。
除了风能、市电,更多种类新能源互补的运行方案还可以进一步开发。
3.7 融合光伏的水处理技术创新
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光伏,一些创新性融合光伏的水处理系统和技术被提出。其中较为普遍的是光伏/光热一体化装置,该系统的基本原理是将太阳能电池和太阳能光热装置集合成一个单元,光热装置中的液体流过太阳能电池起冷却作用的同时又可以维持较高的液体温度〔63〕,该方法既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又对液体起到了加热升温的作用,更好地实现了一些需要高温水处理的工艺。C. ZAMFIRESCU等〔64〕提出了一种光伏/光催化系统,该系统利用光伏作为光源进行光催化处理硫磺废水,同时电解该废水产生了氢气。M. E. ORUC等〔65〕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集光伏电池与电解水制氢反应器于一体的混合系统。可以发现,这些融合光伏的创新型水处理技术都与电解制氢有关,而氢气又可以替代反硝化工艺的碳源,所以该技术对于污水处理有着很重要的价值。Zhen WANG等〔66〕提出了一种光伏/光催化混合水处理系统,该系统将光催化反应器与光伏电池组成一个整体,实现了光伏发电与有机染料废水处理于一体;染料废水经离心泵在电池板上方循环流动,太阳光中的紫外光作为光源进行光催化降解有机废水,可见光与近红外光用于电池板的发电,循环废水吸收太阳光中的远红外光从而降低了电池温度,实现了太阳光全光谱的利用。然而,这些方法的发电量还有待提高,更有效率的创新性方案的开发还有很大的空间。此外,这些创新性的处理技术还停留于实验室阶段,在经济性上也还有一定的局限性,还需要大规模的实践才能推广。
光伏接入除了驱动具体的水处理工艺,还催生了智能控制系统的开发,即智能水务。智能水务是指采用各种在线监测设备对水厂内的水质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与调控,通过分析与处理海量水务信息来辅助决策建议,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水务系统的生产、运营和服务流程,从而达到“智慧”的状态。“光伏+水务”是把光伏发电过程中各种影响因素也加以监控与调整,形成与污水处理相结合的智能系统,这一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
光伏技术与污水处理厂结合在生态效益方面有很高的推广价值,而在经济性方面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因为一些技术还未发展成熟,目前主要在后期维修方面和国家政策补贴上有较好的经济效应,但经济性方面的特点仍是投资大、回收周期长。
4 光伏嵌入的激励政策
政府对于环保问题的重视日益增加,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宣布后,已经有发展基础的光伏产业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并且更好地带动“光伏+水务”的开发。我国对于光伏发电应用的激励政策自2009年开始,表1列举了近十几年来我国光伏技术与污水处理企业结合的相关政策。
表1 光伏技术与污水处理企业相结合的政策
Table 1
年份 | 政策名称 | 政策相关内容 |
---|---|---|
2009 | 《财政部 科技部 国家能源局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财建〔2009〕397号) | 启动“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和“金太阳示范工程”补贴 |
2012 | 《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国科发计〔2012〕198号) | 部署了光伏技术的重点研究方向和任务,包括关键技术与示范区建立 |
2013 | 《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 | 明确了光伏产业上网电价及补贴的来源 |
2014 | 《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国能新能〔2014〕406号) | 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加强工程标准和质量管理等,还包含了对碳交易的鼓励 |
2018 | 《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 (发改能源〔2018〕823号) | 明确了国家认可的规模管理范围的分布式光伏项目;标杆上网电价,分布式全额上网、余电上网补贴统一下降0.05元/(kW·h) |
2020 | 《关于完善长江经济带污水处理收费机制有关政策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20〕561号) | 鼓励污水处理企业综合利用场地空间,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模式建设光伏发电项目 |
2020 | 《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部令 第19号) | 宣布全国碳市场的第一个履约周期从2020年2月1日开始启动 |
5 展望
光伏技术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具有显著的能源替代优势,普遍可节电20%~30%,是污水厂节省电费和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光伏技术节能减排效益出现了瓶颈,尽管有国家政策的激励,许多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还是因安装难度高、电费回收不稳定等问题遭遇了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在于光伏与构筑物衔接的亲和性不强、天气变化对光伏效用的影响较大、光伏发电替代传统电能的模式单一、光伏技术应用场景的潜力挖掘不够等。因此,“光伏+水务”模式的下一步开发和创新还需要从以下四方面重点突破:
(1)尽管污水处理厂占地大、布局扁平化、结合系统土地边界效应好,但其与光伏技术的结合关系实际更应看作是建筑光伏一体化的系统性问题,需要在非晶柔性薄膜电池组件、多晶组件钢结构支架、柔性支架等光伏技术主要构件上加强研究,从而达到光伏与构筑物的充分融合,获取更大的铺设规模。
(2)光伏储能系统需要对天气变化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即在光伏有效时间内的储能效用还需大幅提升。光伏储能系统可以引入合理模型和精准算法,根据污水厂用电情况调节供配电和计算最优电量储存量,在不同季节执行不同的光伏使用方案,从而达到光伏节能的最大化收益。此外,光伏系统的接入对极端天气的抵御能力和在全国各地的推广仍需进一步研究。
(3)在使用光伏发电的同时,风能、污水热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也可以同时接入污水处理厂,形成多能互补的系统。通过引入智能化的用能管理系统,根据污水厂用电情况进行科学调控和匹配,实现不同发电单元切换、总体电能输出稳定、能源替代比例进一步提高的目标。
(4)融合光伏的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节能减排与提质增效应双管齐下,如引入光伏/光催化系统、光伏/电解制氢/零碳反硝化系统等。
展望未来,随着上述技术问题的解决和突破,光伏技术在污水处理厂的铺设规模、装机容量和融合程度将会不断扩大。结合精细化管理和智能化控制,在当今“碳达峰、碳中和”的历史任务下,“光伏+水务”模式必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德国分布式电源的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J].
German experience in developing distributed power systems and lessons for China
[J].
面向未来污水处理技术应用研究现状及工程实践
[J].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of sewage treatment technology facing the future
[J].
污水处理厂能耗评估与优化现状
[J].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evaluation and optimization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J].
国家能源局:
11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
National Energy Administration: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November increased by
推进市政污水处理行业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J].
Promote the low-carbon transformation of municipal sewage treatment industry and facilitate the realization of emissi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ty
[J].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J].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J].
污水处理厂如何降低能耗分析
[J].
Analysis on 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of sewage treatment plant
[J].
我国城镇污水处理行业碳减排路径及潜力
[J].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path and potential of urban sewage treatment industry in China
[J].
Energy and water autarky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J].
Washington Suburban Sanitary Commission,Washington Gas Energy Systems and Standard Solar unveil fields of solar panels that will power two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EB/OL]. (
Solar power saves $500 k in annual energy costs
[J].
Production of custom-made recycled water for various reuse purposes:Lessons learned from one of the world’s largest recycling facilities
[J].
City of Thousand Oaks uses innovative power purchase agreements for renewable energy at its Hill Canyo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J].
REC Solar dedicates
Technical feasibility study for photovoltaic systems DC water blue plains advanced waste water treatment plant
[R].
NJ
[R].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energy use in urban wastewater treatment: A European-scale analysis
[J].
Energy-water nexus analysis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WWTPs) in China based on statistical methodologies
[J].
城市污水处理技术:走向低碳绿色
[J].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technology:Towards low carbon and green
[J].
污水厂碳中和运行潜力待挖掘
[N].
The potential of carbon-neutral operation of sewage plants remains to be tapped
[N].
北京良乡卫星城污水处理厂光电建筑示范
[J].
Demonstration of photoelectric construction of satellite city sewage treatment plant in Liangxiang,Beijing
[J].
台州市推进污水处理概念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J].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sewage treatment concept plant in Taizhou
[J].
太阳能发电在水处理行业中的创新应用
[J].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solar power generation in water treatment industry
[J].
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污水厂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
[EB/OL]. (
The largest single-scale sewage plant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project in the country is connected to the grid for power generation
[EB/OL]. (
高效藻类塘在水质净化中的研究进展
[J].
Research progress in high rate algal ponds for water purification
[J].
航拍下王小郢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N].
Aerial photography of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project of Wang Xiaoying sewage treatment plant
[N].
碳中和在污水处理厂的实践途径与应用进展
[J].
Practice approach and application progress of carbon neutrality in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J].
西部地区如何补上污水处理短板?
[N].
How to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of sewage treatment in the western region?
[N].
Environmental factors for non-uniform dynamic mechanical load test due to wind actions on photovoltaic modules
[J].
光伏电站支架系统结构抗台风设计实践
[J].
Design and practice of typhoon resistance for supporting bracket system of PV power station
[J].
“彩虹”台风灾害对太阳能光伏电站损毁性影响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J].
Analysis of the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Mujigae typhoon disaster on the damage of solar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s
[J].
太阳能光伏电池综述
[J].
The expatiates of the solar energy photovoltaic cell
[J].
柔性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与光伏建筑一体化
[J].
Flexible amorphous silicon thin film PV components and BIPV
[J].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J].
Application of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system in sewage treatment factory
[J].
我国太阳能光伏支架安装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J].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solar photovoltaic bracket installation in China
[J].
光伏钢结构集成体系研究及嵌入模块式光伏组件研发与应用
[D].
Research of photovoltaic steel structure integrated system and embedded modular PV module’s research & design and application
[D].
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的构建及优化研究
[J].
Study on constru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i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J].
耐候钢在光伏支架中的应用
[J].
Application of weathering steel in PV supporting brackets
[J].
太阳能光伏柔性支架体系研究
[J].
Study on solar photovoltaic flexible support system
[J].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前景
[J].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J].
50 MW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和接入电网系统设计
[D].
Design of 50 MW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power station and access grid system
[D].
光伏发电系统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实施研究
[J].
Application of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systems for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J].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某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
[J].
Application of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in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J].
光伏储能技术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的分析
[J].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photovoltaic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i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J].
储能技术在光伏并网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J].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of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in photovoltaic grid-connected system
[J].
污水处理厂分布式光伏的构建及优化
[J].
Constructing and optimizing distributed photovoltaic in sewage treatment plant
[J].
储能技术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应用
[J].
Application of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in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J].
污水处理厂多能互补的综合能源供应系统构建及经济性分析
[J].
Construction of multi-energy complementary integrated energy supply system for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nd its economic analysis
[J].
无蓄电池风-光能互补驱动生物反应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可行性
[J].
Feasibility of bioreactor driven by non-lead-acid battery wind-solar energy system for rural sewage treatment
[J].
污水处理综合利用项目能值分析兼论滨海地区模式
[D].
Emergy analysis of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project of wastewater treatment:Concurrently on coastal area model
[D].
Initial field performance of a hybrid CPV-T microconcentrator system
[J].
Assessment of a new integrated solar energy system for hydrogen production
[J].
Comprehensive energy analysis of a photovoltaic thermal water electrolyzer
[J].
Photovoltaic and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study of SOLWAT system for the degradation of methylene blue,acid red 26 and 4-Chlorophenol
[J].
光伏发电项目自愿减排量方法学研究
[D].
Research on methodology of voluntary emission reductions for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projects
[D].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