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协同生物法处理铅锌选矿废水的应用
1.
2.
Application of CO2 and biological synergistic treatment of lead-zinc mineral processing wastewater
1.
2.
收稿日期: 2022-07-07
Received: 2022-07-07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李星(1990—),工程师,硕士研究生电话:18711068115,E-mail:
关键词: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李星, 杨有才, 李绪忠, 王杰.
LI Xing.
选矿废水的处理目前多采用化学法,但各种化学药剂将影响处理后废水的回用,降低选矿回收率及品位。此外,化学法的处理成本较高,导致废水量极大的选矿厂无法承受。笔者对CO2协同生物法处理铅锌选矿废水进行介绍,整个处理过程不引入其他离子及药剂,处理后的水回用于选矿工艺而不影响选矿指标,可为选矿废水的生物处理及回用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1 工程概况
南方某铅锌矿集采矿、选矿于一体,依托品位高、储量大的矿山资源,成为国内主要的铅锌矿种生产基地。该选矿厂产生的选矿废水水量约27 911 m3/d,包含铅精矿工段、混精矿工段、锌精矿工段、锌尾矿工段及地沟废水。
1.1 设计水量与水质
根据选矿厂的实际运行水量并考虑一定余量,工程设计规模为30 000 m3/d。该选矿废水为含重金属的难降解有机废水,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铅、锌,有机物主要为选矿过程添加的各种选矿药剂。自然状态下,该废水的可生化性较低(B/C约0.20)。因铅锌选矿废水处理后回用指标尚无统一标准要求,根据前期试验结果结合生产实践,确定设计进、出水水质,如表1所示。
表1 设计进、出水水质
Table 1
项目 | pH | CODCr/(mg·L-1) | SS/(mg·L-1) | Pb2+/(mg·L-1) | Zn2+/(mg·L-1) |
---|---|---|---|---|---|
设计进水 | 10~12 | < 340 | < 200 | < 20 | < 5 |
设计出水 | 7.5~8 | < 40 | < 50 | < 0.2 | < 1 |
1.2 废水有机成分分析
该选矿废水主要含有的有机物包括:黄药、乙硫氮、二号浮选油、腐殖酸钠等〔3〕。其中,乙硫氮、黄药为小分子有机物,易生物降解,二号浮选油、腐殖酸钠为大分子有机物,难生物降解。此外,黄药、乙硫氮都是强碱条件下生产的药剂,在碱性条件下较稳定,在中性及酸性条件下自然分解,产生CO32-、HCO3-、HS-、CS3-等产物。鉴于选矿废水中存在大量有机物,选矿废水的生物处理成为可能。
2 工程设计
2.1 工艺流程
因场地紧张,且采用现有水池改造而成的均质调节池容积有限,为减少水质波动对生化系统的影响,该工程采用抗冲击负荷更强的DAT-IAT生化反应池。该反应池容积利用率高,无需建设二沉池,且能在单格反应池连续进水,节省占地,同时提高了后续运行管理的便利性。系统产生的底泥以无机污泥为主,为降低前期工程投资,该工程暂不建设污泥处理系统,仅预留建设用地,前期底泥用选厂现有尾砂输送系统输送至尾矿库。
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2.2 主要建(构)筑物及工艺参数
(1)均质调节池。均质调节池为利旧水池,尺寸(L×B×H)为35 m×45 m×4.2 m,有效容积约6 200 m3,调节时间约5 h。配进水泵3台,单泵性能:Q=625 m3/h,H=15 m,P=45 kW,n=1 450 r/min,2用1备,变频运行。
(2)pH调节槽。pH调节槽作为DAT-IAT池进水的预处理系统,是关键处理单元之一,其处理效果直接影响后续DAT-IAT池的运行情况。项目设计废水进水pH为10~12,含有一定量的铅、锌离子,用CO2调节废水pH至9,使铅、锌离子进入最佳沉淀pH进而生成碳酸铅、氢氧化铅、氢氧化锌等沉淀;同时,黄药、乙硫氮自然分解,废水的可生化性得以提高。
pH调节槽分2组并联运行,单组调节槽由2个D 8 000 mm×10 000 mm钢衬FRP搅拌槽串联而成,调节槽底部设CO2通气管,进出水均设置pH监测计,通过pH调节CO2通气量,控制调节槽出水pH为9。调节槽设搅拌系统,单槽搅拌功率30 kW。调节槽配套设置液态CO2储罐2个,单罐D 3 300 mm×15 000 mm,有效容积70 m3。
(3)斜板沉淀池。废水调节pH后会产生碳酸铅、氢氧化锌等沉淀,此外还有随废水一同进入处理系统的矿渣,采用沉淀池进行渣水分离。因处理出水需回用去选矿,添加絮凝剂将影响选矿指标,故沉淀阶段不添加絮凝剂,通过降低沉淀池的负荷保证出水效果。斜板沉淀池分2组并联运行,单池尺寸(L×B×H)42 m×12 m×4.5 m,表面负荷1.60 m3/(m2·h)。沉淀池配刮吸泥机,跨度12 m,行驶速度1.12 m/min,用于排除池底沉淀。
(4)DAT-IAT池。DAT-IAT池是整个工艺的主体和核心,由连续曝气池(DAT池)和间歇曝气池(IAT池)串连而成。DAT池保持连续进水,并在整个反应周期连续曝气,其出水连续流入IAT池,IAT池在1个运行周期内分别完成曝气反应、沉淀、出水等工序。DAT池是生物反应系统的主反应池,绝大部分有机物在DAT池中被降解,池中水流呈完全混合态。IAT池连续进水,间断排水,且在反应工序进行曝气,强化处理效果。系统处理后出水和剩余活性污泥均由IAT池排出,从而保证稳定的处理效果。根据项目前期试验结果,预处理后废水总曝气时长≥8 h时,出水CODCr能稳定<40 mg/L。
设DAT-IAT池1座,分4格运行,尺寸(L×B×H)为50 m×48 m×6.5 m。单格DAT池有效容积1 875 m3,单格IAT池有效容积1 580 m3,总水力停留时间11.5 h。IAT池运行周期为曝气1.5 h、沉淀1 h、滗水1.5 h。池底设管式微孔曝气器进行充氧曝气,平均供气量8 036 m3/h。IAT设污泥回流泵,污泥回流比100%。
2.3 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
该工程总投资5 130.07万元,其中建设工程费用4 859.58万元。污水处理运行成本包含药剂费、电费、人工费及活性污泥送检费用。此外,为保证生化反应系统的污泥活性,每月需定期补充活性污泥。药剂费主要包括CO2(0.70元/t)和石灰(0.09元/t),处理吨水电费为0.72元,人工费折合为0.29元/t,日常送检费折合为0.22元/t,活性污泥补充成本约0.48元/t,吨水处理总运行成本为2.50元。
3 运行效果及对比
3.1 运行效果
该工程于2020年9月清水试车,2021年1月同选厂同步联调,出水基本稳定达标。水处理系统2021年1—8月的进出水数据如图2所示。
图2
由图2可见,出水CODCr基本稳定在20 mg/L,SS为18 mg/L,Pb2+为0.05 mg/L,Zn2+为0.47 mg/L,出水水质可满足原设计出水要求。处理后的出水回用于选厂选矿,能满足选矿浮选要求。
3.2 同类项目对比
将该工程的进出水水质均值与某采用混凝沉淀+活性炭吸附法处理铅锌选矿废水工程的年进出水水质均值进行对比,如图3所示。
图3
图3
同类项目进出水指标对比
Fig. 3
Comparison of inlet and outlet water quality with similar projects
由图3可知,该工程对CODCr、Pb2+、Zn2+的处理效果均优于采用普通物化法的对比工程。对比工程投加了絮凝剂且工艺后段用活性炭进行过滤,因此出水SS较优。鉴于SS并非影响处理后回用的关键因素,2种处理方法均能满足回用要求。对比工程采用活性炭吸附,运行过程有大量活性炭需要再生,处理成本高且不适于大规模水处理系统。
4 结论
(1)采用生物法处理铅锌选矿废水切实可行,出水CODCr稳定在20 mg/L,SS稳定在18 mg/L。
(2)生物法处理铅锌选矿废水的预处理方法是生物法成功运行的关键。CO2回调可在调节选矿废水pH的同时,有效去除废水中的铅锌离子,降低生物毒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且不引入其他离子,避免循环过程中出现离子富集从而影响选矿。
(3)与化学法处理相比,CO2协同生物法处理铅锌选矿废水的成本较低,经济效益明显。
参考文献
有色金属采选废水的来源、特征、危害及净化技术研究进展
[J].
Progress of the source, characteristic, damage and purification technique of non-ferrous metals mining and beneficiation wastewater
[J].
某钨钼铜多金属矿选矿废水处理及回用试验研究
[J].
Research on the treatment and reuse of the dressing wastewater from tungsten and molybdenum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J].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