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n3O4-MnOOH复合材料催化过硫酸氢钾降解罗丹明B
1.
2.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 using potassium peroxymonosulfate catalyzed by Mn3O4-MnOOH binary composites
1.
2.
收稿日期: 2022-12-15
基金资助: |
|
Received: 2022-12-15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徐啸(1986—),博士,讲师E-mail:
刘杰,博士,副教授E-mail:
关键词: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徐啸, 刘杰, YUN Jiayin, 彭伟, 左梅梅, 丁昭霞, 胡家兴.
XU Xiao.
高级氧化技术是处理水中难降解染料的最佳方法之一〔3-5〕。锰氧化物由于在地壳中广泛分布易获取,且具有低毒性、多价态的物理化学性质而作为高级氧化技术非均相类Fenton反应催化剂被广泛应用,其中MnOOH和Mn3O4由于形态稳定、容易制备等优点受到广泛研究〔6-7〕。然而,研究表明,采用单一的催化材料作为高级氧化技术中的催化剂往往效率不高,需要附加光照、加热、超声等多种手段加快反应速率,因而增加了额外成本与操作难度,而多种催化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可以充分发挥各组分特点和活性,取得更好的协同催化效果〔8-10〕。此外,相对于不同元素混合制备的材料,同一种元素不同价态混合制备的材料可能具有更好的催化效果〔11-12〕。基于此,本研究以H2O2部分氧化Mn(OH)2制备二元复合催化剂Mn3O4-MnOOH,之后将其用于催化过硫酸氢钾氧化降解水中染料罗丹明B,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复合材料催化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其催化机理,以期为染料降解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材料
氯化锰,上海国药试剂公司;氢氧化钠,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过硫酸氢钾,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罗丹明B,成都科龙化工试剂厂。以上药品均为分析纯。溶液的配制均采用超纯水。
1.2 实验仪器
DR6000紫外分光光度计,美国哈希公司;Quanta 250FEG扫描电子显微镜,美国FEI公司;JEM-2100F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电子公司;XRD6100 X射线衍射仪,日本岛津株式会社。
1.3 实验方法
1.3.1 Mn3O4-MnOOH复合材料的制备
碱性条件下以H2O2为氧化剂通过部分氧化Mn(OH)2制备复合材料,具体制备过程为:将1.78 g的MnCl2·4H2O溶解于70 mL去离子水中,加热至90 ℃后向溶液中加入4.5 mL浓度为5 mol/L的NaOH溶液;继续搅拌10 min后,向溶液中加入80 mmol的H2O2,继续搅拌2 h。待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离心分离,使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反复洗涤所得固体以去除所附着的未反应离子,之后将所得固体烘干后得到最终产物Mn3O4-MnOOH复合材料。
1.3.2 催化降解实验
在25 ℃条件下,配制100 mL罗丹明B溶液置于烧杯中,再加入过硫酸氢钾和制备的Mn3O4-MnOOH复合材料,搅拌下进行反应,每隔5 min取样1次,经0.45 μm滤膜过滤后检测溶液吸光度确定溶液中罗丹明B浓度。每组实验均进行3次以上,以确保数据准确。
1.3.3 分析方法
分别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透射电镜(TEM)对材料的晶型结构、表面元素价态、表观形貌进行分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溶液中罗丹明B的浓度进行测定;采用自由基猝灭实验和电子自旋共振(ESR)检测反应体系中的活性含氧基团。
2 结果与讨论
2.1 材料表征
2.1.1 晶型分析
采用X射线衍射仪对材料的晶型结构进行表征,衍射角2θ的测试范围为10°~80°,所得谱图见图1。
图1
图1
制备的Mn3O4-MnOOH复合材料的XRD
Fig. 1
XRD pattern of the prepared Mn3O4-MnOOH composite
2.1.2 表面元素价态分析
X射线光电子能谱能够确认所制备材料的元素价态,进而进一步确认所制备材料的组成。所制备复合材料的XPS见图2。
图2
2.1.3 表观形貌分析
为进一步确认材料的表观特征,借助透射电镜观察了所制备Mn3O4-MnOOH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结果见图3。
图3
透射电镜图表明制备的复合材料中明显存在Mn3O4晶体与无晶体结构的MnOOH,与XRD谱图的结果一致,且清晰地显示了Mn3O4-MnOOH复合材料的核壳式结构。
2.2 Mn3O4-MnOOH复合材料催化效能研究
2.2.1 不同催化体系的催化效能评价
为验证复合材料的催化效能,考察初始pH=4.0,KHSO5投加浓度0.325 0 mmol/L时,在不投加催化剂、仅投加0.1 g/L Mn3O4、仅投加0.1 g/L MnOOH、投加0.1 g/L Mn3O4-MnOOH复合材料条件下各体系对溶液中50 mg/L的罗丹明B的降解效果,结果见图4。
图4
图4
不同催化体系催化KHSO5去除水中罗丹明B的效能
Fig. 4
Removal efficiency of Rhodamine B in water by KHSO5 catalyzed by different catalytic systems
由图4可知,当溶液中未投加催化剂时,由于氧化剂KHSO5未经活化,对罗丹明B的氧化效率低,反应30 min仅达到3.6%的罗丹明B去除率;仅投加Mn3O4或MnOOH时,体系在反应30 min时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分别为16%、20.1%,说明单组分催化材料对KHSO5具有一定的活化能力,能够催化KHSO5在水中产生自由基,但其催化效率仍然较低;投加所制备的Mn3O4-MnOOH复合材料,反应30 min时,体系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为99.9%。相较于Mn3O4和MnOOH,Mn3O4-MnOOH复合材料的催化效能大幅度提升,说明在催化过程中复合材料中的Mn3O4和MnOOH之间存在协同催化效应,加速了自由基的生成,提升了材料的催化活性。
2.2.2 不同反应条件对染料降解的影响
在效能分析的基础上,为更好地发挥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对反应过程中的溶液pH、催化剂投加量、氧化剂投加量、污染物初始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考察不同反应条件对Mn3O4-MnOOH复合材料催化效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见图5。
图5
图5
不同反应条件对罗丹明B降解效果的影响
Fig.5
Effect of different reaction conditions on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
图5(a)所示为在催化剂Mn3O4-MnOOH复合材料投加质量浓度0.1 g/L、KHSO5投加浓度0.325 0 mmol/L、罗丹明B的初始质量浓度50 mg/L条件下,溶液pH对Mn3O4-MnOOH复合材料催化降解罗丹明B效能的影响。由图5(a)可知,在溶液pH=4.0和pH=7.0时体系对罗丹明B具有较好的去除率,但在溶液pH=10.0时罗丹明B去除率较低。这可能是因为SO4·-能够在弱酸性及中性条件下将OH-/H2O转化为·OH从而对罗丹明B进行高效降解。实验中测定了不同初始pH(4.0、7.0、10.0)条件下反应30 min后溶液的pH,其分别为3.98、4.25、8.84,即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pH呈现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SO4·-与水反应生成了H+。综上,Mn3O4-MnOOH复合材料可在弱酸性及中性条件下有效催化降解罗丹明B,实验条件下,pH=4.0时降解效果最好,因此,后续实验pH均设定为4.0。
图5(b)所示为在溶液初始pH=4.0、KHSO5投加浓度0.325 0 mmol/L、污染物初始质量浓度50 mg/L条件下,催化剂Mn3O4-MnOOH复合材料的投加量对其催化降解罗丹明B效能的影响。由图5(b)可知,随着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罗丹明B的去除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催化剂投加量增加使得溶液中活性含氧基团大量产生,从而推动了反应的快速进行。但过量投加可能导致催化剂团聚,不仅降低了活性位点数量,还导致其传质能力下降,与氧化剂的结合减少。同时,过量催化剂的投加导致体系在活化KHSO5的反应初期即产生了大量活性含氧基团,其与KHSO5之间发生了自猝灭反应而被消耗;此外,锰离子也可能消耗溶液中的活性含氧基团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影响污染物的去除。由图5(b)可以看出,当催化剂投加质量浓度超过0.1 g/L后,催化降解反应速率及罗丹明B去除率提升幅度较小。综合考虑污染物去除效果和反应经济性,后续实验选择催化剂投加质量浓度为0.1 g/L。
图5(c)所示为在溶液初始pH=4.0、催化剂Mn3O4-MnOOH复合材料投加质量浓度0.1 g/L、污染物初始质量浓度50 mg/L条件下,KHSO5投加量对Mn3O4-MnOOH复合材料催化降解罗丹明B效能的影响。由图5(c)可知,当氧化剂KHSO5投加浓度分别为0.162 5、0.325 0、0.650 0、0.975 0 mmol/L时,体系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分别为66.0%、92.8%、99.9%、99.9%,即随着氧化剂投加量的增加,染料的去除率不断上升直至接近100%。但由图5(c)还可知,当KHSO5投加浓度超过0.325 0 mmol/L后,其投加量继续增大1倍,染料在30 min内的去除率仅上升7.2%,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表明,随着氧化剂投加量的增加,溶液中过量的氧化剂与催化剂表面产生的活性基团可能发生自猝灭作用〔16〕。综合考虑降解效果及反应经济性,后续实验选择0.325 0 mmol/L为KHSO5最佳投加浓度。
图5(d)所示为在溶液初始pH=4.0、催化剂Mn3O4-MnOOH复合材料投加质量浓度0.1 g/L、KHSO5投加浓度0.325 0 mmol/L条件下,罗丹明B初始质量浓度对Mn3O4-MnOOH复合材料催化降解罗丹明B效能的影响。由图5(d)可知,罗丹明B的初始质量浓度为25、50、75、100 mg/L时,体系对其的去除率分别为99.9%、92.8%、79.3%、65.9%,即随着罗丹明B初始质量浓度的升高,体系对其的去除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可能是因为投入的催化剂与氧化剂的量没有发生变化,高负荷的污染物浓度必然导致其去除率的下降。为更好反映催化剂催化效果,选择污染物质量浓度为50 mg/L作为后续反应条件。
综合上述影响因素分析可知,Mn3O4-MnOOH复合材料催化降解罗丹明B适宜的反应条件为pH=4,催化剂投加质量浓度为0.1 g/L,KHSO5投加浓度为0.325 0 mmol/L,罗丹明B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该条件下,反应30 min后,罗丹明B去除率为92.8%。
2.3 Mn3O4-MnOOH复合材料催化机理研究
2.3.1 自由基猝灭剂对染料去除率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猝灭实验确认了该催化氧化体系中可能存在的活性含氧基团的种类及其发挥的作用〔17〕。所采用猝灭剂为乙醇、叔丁醇、苯醌、糠醇〔18-20〕。乙醇能够猝灭 ·OH和SO4•-,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6~7.7)×107、9.7×108 L/(mol·s);叔丁醇具有猝灭·OH的能力,反应速率常数为(3.8~7.6)×108 L/(mol·s);糠醇能够与·OH和1O2发生反应,从而将其猝灭,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1.5×1010、1.2×108 L/(mol·s)。1O2通常由O2·-产生,苯醌能够猝灭O2·-,其反应速率常数为2.9×109 L/(mol·s)。猝灭实验的反应条件为:初始pH 4.0、Mn3O4-MnOOH投加质量浓度0.1 g/L、KHSO5投加浓度0.325 0 mmol/L、罗丹明B初始质量浓度50 mg/L、反应时间30 min,乙醇、叔丁醇、糠醇、苯醌与KHSO5的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 000∶1、1 000∶1、100∶1、150∶1。猝灭实验结果见图6。
图6
图6
不同猝灭剂作用下罗丹明B的去除效果
Fig. 6
Removal of Rhodamine B by different quenching agents
由图6可知,未投加猝灭剂时,体系对罗丹明B的去除率为92.8%;当投加乙醇和叔丁醇后,罗丹明B的去除率分别下降至68.4%和84.9%,结合2种醇猝灭的自由基种类分析可知,Mn3O4-MnOOH复合材料催化KHSO5过程中产生了·OH和SO4·-,且SO4·-对罗丹明B的去除贡献较大;当向溶液中投加糠醇时,罗丹明B的去除率下降至50%,结合向体系投加醇猝灭剂时的表现,可知Mn3O4-MnOOH/KHSO5体系中存在1O2,且1O2是反应中的主要活性含氧基团;当向溶液中投加苯醌后,罗丹明B的去除率也受到抑制,说明1O2是由O2·-反应产生的。
综合上述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出Mn3O4-MnOOH复合材料催化KHSO5降解罗丹明B过程中主要存在的活性含氧基团为1O2和SO4·-,此外还含有少量的 ·OH。
2.3.2 催化反应体系中自由基的测定
为进一步确认催化反应中的活性含氧基团,采用ESR方法测定反应过程中存在的自由基,结果见图7。
图7
2.3.3 Mn3O4-MnOOH复合材料活化KHSO5分解机理
Mn3O4-MnOOH复合材料中的≡Mn2+和≡Mn3+在含有KHSO5的溶液中,会与HSO5-反应,生成SO4·-和SO5·-。由文献〔23〕可知,Mn3+更容易发生歧化反应,且低价态组合≡Mn2+/≡Mn3+相比高价态组合≡Mn3+/≡Mn4+具有更高的氧化还原电势,因此电子转移速度更快,对污染物的降解效率更高。由于复合材料中Mn3+居多,促进了反应(2)的进行,产生的SO5·-的量较多,从而进一步通过式(1)~
2.4 Mn3O4-MnOOH复合材料的催化稳定性
为考察Mn3O4-MnOOH复合材料的稳定性,测定了催化反应后催化剂的XRD谱图,并与反应前催化剂的XRD谱图进行对比,结果见图8。
图8
图8
反应前后催化剂XRD图谱对比
Fig. 8
Comparison of XRD patterns of catalyst before and after reaction
由图8可知,反应前后催化剂谱图各衍射峰的位置和区间基本没有变化,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采用多次重复实验继续验证其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重复实验5次,染料去除率分别为92.8%、92.7%、92%、91.5%、91.4%,连续实验后罗丹明B的去除率仅下降1.4%。进一步开展ICP实验测定Mn的浸出率,其仅为0.11%。上述结果表明,Mn3O4-MnOOH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3 结论
(1)Mn3O4-MnOOH复合材料能够高效催化KHSO5降解水中罗丹明B,具有比单一Mn3O4或MnOOH更好的催化效能,证实了复合材料的2种组成物质具有协同催化作用。
(2)考察了溶液初始pH、催化剂投加量、氧化剂投加量、污染物初始浓度等不同影响因素对Mn3O4-MnOOH复合材料催化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n3O4-MnOOH复合材料可在弱酸及中性条件下有效催化降解罗丹明B;随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罗丹明B的去除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适当的催化剂投加量下染料去除率最好,过量投加后,效能提升有限,且可能发生催化剂团聚及自由基猝灭,影响罗丹明B的去除效果;随着KHSO5投加量的增加,染料的去除率不断上升直至接近100%,但适当的KHSO5投加量可兼顾到技术的经济性;污染物初始浓度对催化效能影响较大,较高的初始浓度会降低其去除率。综合各因素的影响,得到反应适宜的条件为pH=4,Mn3O4-MnOOH投加质量浓度为0.1 g/L,KHSO5投加浓度为0.325 0 mmol/L,罗丹明B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该条件下,反应30 min后,罗丹明B的去除率为92.8%。
(3)Mn3O4-MnOOH复合材料催化KHSO5分解所得的活性含氧基团有1O2、SO4·-、·OH,其中1O2和SO4·-对罗丹明B的降解起主要作用。
(4)通过反应前后催化剂XRD谱图的对比和重复实验可知,Mn3O4-MnOOH复合材料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利用性,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印染废水治理技术进展
[J].
Technology progress of dye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J].
纺织工业产排污特征与水污染治理技术进展
[J].
Production and pollution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ress in the water pollution treatment technologies of the textile industry
[J].
Review on effect of different type of dyes on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 for textile color removal
[J].
Novel trends in AOPs for textile wastewater treatment. Enhanced dye by-products removal by catalytic and synergistic actions
[J].
纺织印染废水毒性特征与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J].
Research progress on toxicity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technologies of textile dyeing wastewater
[J].
Polyol-made Mn3O4 nanocrystals as efficient Fenton-like catalysts
[J].
Manganese oxide nanorods as a robust Fenton-like catalyst at neutral pH:Crystal phase-dependent behavior
[J].
Magnetic recoverable MnFe2O4 and MnFe2O4-graphene hybrid as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of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 for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aqueous organic pollutants
[J].
Facile synthesis of Mn3O4-reduced graphene oxide hybrids for 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aqueous organics
[J].
Degradation of sulfamethazine using Fe3O4-Mn3O4/reduced graphene oxide hybrid as Fenton-like catalyst
[J].
Efficient removal of ciprofloxacin by peroxymonosulfate/Mn3O4-MnO2 catalytic oxidation system
[J].
Facile construction of Mn3O4-MnO2 hetero-nanorods/graphene nanocomposite for highly 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hydrogen peroxide
[J].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porous Mn3O4 nanoparticles with enhanced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for supercapacitors
[J].
Sonochemical synthesis of a Mn3O4/MnOOH nanocomposite for electrochemical energy storage
[J].
Mild aqueous synthesis of urchin-like MnO x hollow nanostructures and their properties for RhB degradation
[J].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 by Mn3O4/metal-organic framework for degradation of refractory aqueous organic pollutant rhodamine B
[J].
不同猝灭剂对SO4 ·-和·OH高级氧化体系的猝灭效果
[J].
Quenching effect of different quenchers on SO4 ·- and ·OH based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
[J].
Uncertainty and misinterpretation over identification,quantifi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reactive species generated in catalytic oxidation processes:A review
[J].
Activation of peroxymonosulfate by base:Implications for the degrada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J].
Singlet oxygen-dominated non-radical oxidation process for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bisphenol A under high salinity condition
[J].
Size-tailored porous spheres of manganese oxides for catalytic oxidation via peroxymonosulfate activation
[J].
Mn-based catalysts for sulfate radical-based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 review
[J].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pinel structured Mn3O4,Co3O4 and Fe3O4 nanoparticles in catalytic oxidation of phenolic contaminants in aqueous solutions
[J].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