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处理中单线态氧生成方式的研究进展
 | 
		
		| 王孝文, 王允东, 朱紫燕, 金龙, 李娟红, 刘忻 | 
			
			| Research progress of pathways of the production of singlet oxygen in water treatment
 | 
		
		| Xiaowen WANG, Yundong WANG, Ziyan ZHU, Long JIN, Juanhong LI, Xin LIU | 
	
		|  | 
	
		| 表1 单线态氧生成途径的对比 
 | 
	
		| Table 1 Comparison of singlet oxygen generation pathways 
 | 
	
		|  | 
	
		| | 生成途径 | 适用场景 | 优缺点 | 参考文献 | 
|---|
 | 光促生成1O2 | MOFs基光催化 | 使用绿色能源光,但需要光敏剂且需要对传统的光敏剂改良才会有更高的1O2产率;光能利用率需进一步提高 | 〔9〕 |  | 通过中间体生成1O2 | 通过O2·-生成1O2 | 催化PMS、H2O2 | 是生成单线态氧的主要方式,但Haber-Weiss反应严重减缓了1O2的产率 | 〔17〕 |  | 通过SO5·-生成1O2 | 催化PMS | 避免了Haber-Weiss反应速率慢的弊端,但体系中并存的SO4·-会将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铵根氧化成具有“三致”毒性的硝基副产物 | 〔24〕 |  | 通过·OH生成1O2 | 酸性Fenton、碱性H2O2等 | 现阶段通过·OH生成1O2的量在整个氧化体系里都是微乎其微,·OH一般不是生成单线态氧的主要中间产物 | 〔30〕 |  | 在催化材料 中构造特殊结构生成1O2 | 氧空位缺陷 | 部分可构造氧空位的催化材料 | 氧空位独特的电子结构不仅可以直接生成1O2,而且可以加速电子传导从而生成更多的1O2,但需要刻意构造氧空位,且构造氧空位需要特定的材料 | 〔31〕 |  | 掺杂金属颗粒 | 部分有孔径或有层状结构的材料 | 一般掺杂金属颗粒更加简便,选择性更广,但一些金属的成本略贵(如Pd、Co等)、回用率不高 | 〔34〕 |  | 限域效应 | 部分有孔径或有层状结构的材料 | 限域效应对催化剂要求不高(一般用Fe基),无需输入能量,回用率高,但能够通过限域效应直接生成1O2的研究还在进一步探索 | 〔38〕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