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水处理, 2019, 39(7): 61-65 doi: 10.11894/iwt.2018-0589

试验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改性咪唑啉磺酸盐季铵化反应条件

李俊莉,1,2, 张颖1,2, 李霁阳1,2, 任海晶1,2, 王晓晖1,2

Optimization of the quaternary ammonium reaction conditions of modified imidazoline sulfonate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Li Junli,1,2, Zhang Ying1,2, Li Jiyang1,2, Ren Haijing1,2, Wang Xiaohui1,2

收稿日期: 2019-04-9  

基金资助: 2017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7gY-171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基础研究项目.  ycsy2017JCYJ-A-07

Received: 2019-04-9  

Fund supported: 2017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2017gY-171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基础研究项目.  ycsy2017JCYJ-A-07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李俊莉(1972-),硕士,高工电话:029-85542630,E-mail:769604356@qq.com , E-mail:769604356@qq.com

摘要

以油酸咪唑啉中间体为原料,以2-溴乙基磺酸钠为季铵化试剂制备了咪唑啉磺酸盐。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响应面法优化了咪唑啉磺酸盐季铵化反应条件,用扫描电镜和X能谱仪分析了N80表面形貌及腐蚀产物元素。结果表明,在响应面法确定的最优咪唑啉磺酸盐季铵化反应条件下,合成的咪唑啉磺酸盐实测的缓蚀率与预测结果非常接近,说明预测模型准确可靠;以咪唑啉磺酸盐为主剂的IM-S缓蚀剂能够有效地抑制CO2腐蚀介质对N80钢片的腐蚀。

关键词: 响应面法 ; 咪唑啉磺酸盐 ; CO2腐蚀 ; 季铵化

Abstract

Imidazoline oleate intermediate used as raw material and sodium 2-bromoethyl sulfonate as quaternization reagent, imidazoline sulfonate was synthesized.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of imidazoline sulfonate quaternary ammonium were optimized by single factor analysis and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corrosion product elements of N80 were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and X-ray spectromet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osion inhibition rate measured by synthetic imidazoline sulfonate was very close to the predicted results under the optimal quaternary ammonium reaction of imidazoline sulfonate determined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prediction model was accurate and reliable.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IM-S corrosion inhibitor with imidazoline sulfonate as the main agent could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corrosion of N80 steel by CO2 corrosion medium.

Keywords: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 imidazoline sulfonate ; CO2 corrosion ; quaternary ammonium

PDF (0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李俊莉, 张颖, 李霁阳, 任海晶, 王晓晖. 响应面法优化改性咪唑啉磺酸盐季铵化反应条件. 工业水处理[J], 2019, 39(7): 61-65 doi:10.11894/iwt.2018-0589

Li Junli. Optimization of the quaternary ammonium reaction conditions of modified imidazoline sulfonate b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 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J], 2019, 39(7): 61-65 doi:10.11894/iwt.2018-0589

将CO2注入油层不仅封存了CO2,还可以大幅度提高油气田采收率,达到CO2减排和油藏高效开发的双赢目的。随着注CO2驱油工程在国内外的大力开展,CO2对注入系统、井下管柱、生产系统管网等低碳钢设备的腐蚀问题越来越突出。采用缓蚀剂技术来抑制油气田中普遍存在的CO2腐蚀具有投资低、用量少和无需改变原有设备和工艺流程等优势,在油气田中得到广泛应用1。试验发现,咪唑啉及其衍生物相容性好、热稳定性高、毒性低,能阻垢杀菌2-4,且与其他助剂复配后能很好地抑制CO2的腐蚀,属于环境友好型缓蚀剂。

但咪唑啉不溶于水,需要对其进行改性才能直接用于油田注水系统,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将其季铵化。文献〔5〕~〔8〕多是采用单因素法对咪唑啉季铵化反应条件中的原料配比、季铵化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种类、溶剂用量等进行优化。近年来,响应面法被频繁地用来确定各种反应物的剂量,使得响应达到最优值或预期值9-12,均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进一步进行优化,快速准确得到最优的咪唑啉磺酸盐季铵化反应条件,利用红外光谱对最优条件下制备的咪唑啉磺酸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扫描电镜和X能谱仪分析了其在现场地层采出水中对N80钢的缓蚀效果。

1 实验部分

1.1 主要仪器与试剂

主要仪器:BT224S型电子分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公司;HH-6A型电热恒温水浴锅,北京科伟公司;TFCZ 5-22.5/250型高温高压腐蚀测定仪,大连科贸公司;VERTEX7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德国BRUKER公司;Energy 350型X能谱仪,英国牛津公司;VEGA Ⅱ XMUINCA型扫描式电子显微镜,捷克Tescan公司。

主要试剂:二乙烯三胺、十八碳烯酸、2-溴乙基磺酸钠(QS)、甲醇、表活剂均为工业品,无水乙醇、六亚甲基四胺、异丙醇和二甲苯等均为分析纯。

1.2 缓蚀剂合成

以二甲苯作为携水剂,将十八碳烯酸、二乙烯三胺以物质的量比1:1.05加入到装有冷凝管、温度计、搅拌器、分水器的四口烧瓶中,开始加热,待温度升到140 ℃时开始回流,反应2 h后再逐渐升温,待分出的水体积达到理论产水值后,结束反应。使用旋转蒸发器减压蒸出溶剂得深棕色黏稠状咪唑啉中间体(IM),备用;将一定量的咪唑啉中间体和少量异丙醇加入到三口烧瓶中,水浴加热至60 ℃时分3次加入2-溴乙基磺酸钠,加完后继续反应3 ~5 h,得红棕色咪唑啉磺酸盐。具体反应过程:

以上述合成的咪唑啉磺酸盐为主剂,加入定量的甲醇和少量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即得到浅棕色的缓蚀剂IM-S。

1.3 缓蚀性能评价方法

1.3.1 腐蚀介质

采用现场地层采出水,其水质(单位mg/L):Ca2+ 407.66、Mg2+ 106.68、HCO3- 883.81、Cl- 14 534.5、SO42- 267.64、Na++K+ 9 221.64、总矿化度25 421.93。考虑到实验条件与液态CO2/滑溜水压裂条件的一致性,实验时通入一定压力的CO2

1.3.2 评价方法

先向高温高压腐蚀测定仪中加入空白或加有200 mg/L IM-S缓蚀剂的腐蚀介质3 L,然后通1 h N2除氧,接着再通入CO2稳定至5 MPa,设计搅拌器转速为100 r/min,温度为60 ℃,时间为72 h时取出N80(50 mm×10 mm×3 mm)试片,经酸洗液和无水乙醇处理后冷风吹干称重。每组实验平均测定两个试片,测定结果均以缓蚀率表示。

1.4 合成产物表征

用VERTEX70型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提纯后咪唑啉磺酸盐进行分子结构表征。

2 结果与讨论

2.1 单因素法实验结果

在咪唑啉磺酸盐的合成反应条件中,咪唑啉中间体与季铵化试剂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是其主要影响因素13。本实验在合成咪唑啉中间体的基础上,以水溶性和缓蚀率为指标,采用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固定其他因素的单因素法来初步确定反应条件。

2.1.1 季铵化试剂加量

季铵化试剂加量直接影响咪唑啉季铵盐的水溶性14。实验中固定其他反应条件,仅考察咪唑啉中间体与季铵化试剂2-溴乙基磺酸钠的物质的量比为1:1.2、1:1.5、1:1.8时,合成产物的水溶性(20%)和缓蚀性能。由实验结果可知,在物质的量比为1:1.2时,20%合成产物为乳白色半透明均匀溶液,缓蚀率为67.42%;物质的量比为1:1.5、1:1.8时,20%合成产物为橙色透明均匀溶液,缓蚀率为86.52%、75.61%,合成产物的水溶性较好,缓蚀率较高。所以实验中将咪唑啉中间体与2-溴乙基磺酸钠的物质的量比控制在1:1.5左右较为理想。

2.1.2 季铵化反应时间

实验固定其他反应条件,仅考察季铵化反应时间为2、4、6 h时,合成产物的水溶性(20%)和缓蚀性能。由实验结果可知,在季铵化反应时间为2、4、6 h时,20%合成产物均为透明均匀溶液,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合成产物的颜色由无色—橙色—深橙色逐渐加深,缓蚀率分别为59.24%、86.52%、89.24%。季铵化反应时间太短反应不完全,太长会浪费资源9,因此季铵化反应时间控制在4 h时为宜。

2.1.3 季铵化反应温度

季铵化程度和缓蚀效果直接与季铵化反应的温度有关。实验固定其他反应条件,仅考察季铵化反应温度为50、60、70 ℃时,合成产物的水溶性(20%)和缓蚀性能。由实验结果可知,在季铵化反应温度为50、60、70 ℃时,20%合成产物均为透明均匀溶液,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合成产物的颜色由无色—橙色—深橙色逐渐加深,缓蚀率分别为72.27%、86.52%、84.09%。季铵化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对反应有利,但反应温度太低或太高时,均会使季铵化程度降低,缓蚀效果均不好,因此季铵化反应温度宜控制在60 ℃左右。

综合以上单因素分析,在咪唑啉中间体与季铵化试剂的物质的量比为1:1.5、反应时间为4 h、反应温度为60 ℃时,以合成产物为主剂的缓蚀剂缓蚀效果最优。

2.2 响应面法优化实验结果

2.2.1 反应条件设计及模型方程的建立

响应面分析法是利用合理的实验设计方法并通过实验得到一定数据,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来拟合因素与响应值之间的函数关系,通过对回归方程的分析来寻求最优工艺参数,解决多变量问题的一种统计方法。本实验根据单因素优化实验结果,以主要影响因素咪唑啉中间体(IM)与季铵化试剂(QS)的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RH)、反应温度(RT)为因素,以对N80钢片的缓蚀率为响应值进行box- behnken实验设计,其因素水平编码及实验方案设计与测定结果分别见表1表2

表1   响应面法的因素水平编码

因素水平
-101
An(IM):n(QS)〕1:1.41:1.51:1.6
B(RH)/h3.54.04.5
C(RT)/℃556065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表2   响应面法的实验方案设计及测定结果

序号ABC缓蚀率/%
110-188.48
200090.15
311090.76
4-1-1075.15
500085.15
600086.97
7-10178.03
80-1183.48
9-10-171.82
100-1-176.52
1100087.58
1201-183.94
1310189.70
1411078.64
1501181.82
16-1-1066.06
1700086.36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利用Design-Expert7.1.6软件对上述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分析,得到咪唑啉磺酸盐季铵化反应条件与缓蚀率之间的回归方程:

其方差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方差分析

方差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P显著性
模型778.77986.5338.90< 0.000 1显著
A399.311399.31179.51< 0.000 1显著
B9.6619.664.340.075 7
C18.82118.828.460.022 7显著
AB112.471112.4750.560.000 2显著
AC6.2316.232.800.138 3
BC20.61120.619.270.018 7显著
A285.68185.6838.520.000 4显著
B2108.591108.5948.820.000 2显著
C22.2012.200.990.352 7
残差15.5772.22
失拟误差1.7730.590.170.910 5不显著
纯误差13.8043.45
总和794.3516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表3可知,模型方差分析中的F值为38.9,其噪音出现的几率仅为0.01%,表明该回归方程显著;方差分析中失拟误差的F值为0.17,说明该回归方程的失拟误差相对于纯误差不显著,可以利用该回归方程来拟合所有实验点,并可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对比,其结果准确可信。回归方程的拟合度、校正拟合度和预测拟合度分别为0.980 4、0.955 2、0.937 2,信噪比为21.623,故各因素与缓蚀率之值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可通过该模型来确定咪唑啉磺酸盐季铵化反应条件。响应面影响因素的回归方程效果见图1

图1

图1   相互作用关系


图1可知,在n(QS):n(IM)、RH和RT这3个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中,对于缓蚀率来说,n(QS):n(IM)和RT交互作用最大,表现为曲线较陡,RH和RT次之,n(QS):n(IM)和RH最小,表现为曲线较平滑。

2.2.2 反应条件优化及验证结果

综合考虑采油成本、防腐蚀效果和缓蚀剂加注量等多方面综合因素,通过软件对回归方程计算,由响应面法确定了咪唑啉磺酸盐季铵化反应最优条件:n(QS):n(IM)=1.51:1、RH=4.43 h、RT=55.67 ℃,此时,预期的缓蚀率达到85.83%。

为了验证实际测量结果与预测结果一致性,实验在最优条件下合成了3组咪唑啉磺酸盐,在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得的η分别为86.82%、85.76%、86.21%,较预测值非常接近,由此说明,利用响应面法得到的最优的咪唑啉磺酸盐季铵化反应条件准确可靠。

2.3 分子结构表征

利用VERTEX70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合成的咪唑啉磺酸盐进行分子结构表征,结果见图2

图2

图2   咪唑啉磺酸盐的红外光谱


图2所示,2 922 cm-1和2 854 cm-1处的特征峰分别为亚甲基基团的不对称拉伸振动峰和对称拉伸振动峰,1 457cm-1处的特征峰为甲基的不对称拉伸振动峰,说明目标分子中存在CH2和CH3;在1 645 cm-1和1 101cm-1处的强烈振动属典型的咪唑啉环上的C=N伸缩振动峰和C—N伸缩振动峰,说明合成化合物中有咪唑啉环的存在;同时红外谱图1 700 cm-1处没有出现C=O强的特征吸收峰,说明原料中的酰胺已经完全环化;综上可以确认所合成化合物为咪唑啉季铵盐。

2.4 电镜扫描

参照1.3.2的评价方法,将实验后的N80钢片取出后用蒸馏水冲洗,干燥处理后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可以看出,空白腐蚀介质中的N80钢片表面腐蚀结垢现象较为严重,附着有明显的垢样及较大面积的坑蚀及裂纹,均匀腐蚀和局部腐蚀现象严重;加有200 mg/L IM-S的腐蚀介质中的N80钢片表面可见完整、均匀的机械打磨痕迹,虽附着有少量的垢样,但未见明显点蚀、坑蚀及其他腐蚀现象。

采用X能谱仪对N80钢片表面的元素进行分析,结果分别见图3表4

图3

图3   N80钢片EDS谱图


表4   N80钢片的表面元素分析结果

元素质量分数/%
COPSMnFe
空白腐蚀介质3.7640.620.630.6354.36
加有200 mg/L IM-S腐蚀介质3.137.340.480.332.3186.42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结合图3表4可知,空白腐蚀介质中的N80钢片表面含有C、O、Fe等元素,推测腐蚀产物可能为FeCO3或Fe2O3,且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4.32%,含量较低,腐蚀较为严重;加有200 mg/L IM-S的腐蚀介质中的N80钢片表面含有C、O、S、Fe等元素,推测腐蚀产物可能为少量FeCO3或Fe2O3,其中的S元素可能为吸附在N80表面的咪唑啉磺酸盐中的硫元素,且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6.42%,含量较高,腐蚀较轻。由此可见,以咪唑啉磺酸盐为主剂的IM-S缓蚀剂分子可在N80钢表面形成稳定的吸附层,能够有效地抑制腐蚀介质对N80钢片的腐蚀。

3 结论

(1)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咪唑啉磺酸盐季铵化反应条件,确定了季铵化反应的最优条件:n(QS):n(IM)=1.51:1、RH=4.43 h、RT=55.67 ℃,预期的缓蚀率达到85.83%;同样实验条件下测得的缓蚀率分别为86.82%、85.76%、86.21%,较预测值非常接近。

(2)在一定CO2压力的现场地层采出水中,空白腐蚀介质中的N80钢片表面腐蚀结垢现象较为严重,腐蚀产物可能为FeCO3或Fe2O3,Fe元素的质量分数比较低;加有200 mg/L IM-S的腐蚀介质中的N80钢片表面可见完整、均匀的机械打磨的痕迹,腐蚀较轻,腐蚀产物可能为少量FeCO3或Fe2O3,Fe元素的质量分数比较高;说明以咪唑啉磺酸盐为主剂的IM-S缓蚀剂分子可在N80钢表面形成稳定的吸附层,能够有效地抑制腐蚀介质对N80钢片的腐蚀。

参考文献

任呈强, 白真权.

油田缓蚀剂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2, 3 (10): 33- 37.

DOI:10.3969/j.issn.1009-8348.2002.10.010      [本文引用: 1]

王彬.油气田用抑制CO2腐蚀的咪唑啉类缓蚀剂的缓蚀行为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1.

URL     [本文引用: 1]

殷德宏, 战征, 汤立春, .

咪唑啉型油田缓蚀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J]. 辽宁化工, 2009, 38 (5): 322- 324.

DOI:10.3969/j.issn.1004-0935.2009.05.011     

万雷鸣, 陈振宇, 王峰, .

咪唑啉磺酸盐对碳钢CO2腐蚀的缓蚀作用

[J]. 腐蚀与防护, 2010, 31 (1): 110- 112.

URL     [本文引用: 1]

燕音, 刘瑞泉, 王献群, .

咪唑啉季铵盐对Q235钢在盐酸溶液中的缓蚀性能

[J].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2008, 28 (5): 291- 295.

DOI:10.3969/j.issn.1005-4537.2008.05.007      [本文引用: 1]

于会华.咪唑啉磷酸酯类缓蚀剂的制备及其缓蚀性能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 2010.

URL    

郭睿, 张春生, 包亮, .

新型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与应用

[J]. 应用化学, 2008, 25 (4): 494- 498.

URL    

周小虎.抗CO2腐蚀双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及其缓蚀性能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 2006.

URL     [本文引用: 1]

王永菲, 王成国.

响应面法的理论与应用

[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14 (3): 236- 240.

URL     [本文引用: 2]

李磊, 晁群芳, 方新湘, .

响应面法优化油藏微生物激活剂配方

[J]. 石油钻采工艺, 2012, 34 (2): 89- 91.

DOI:10.3969/j.issn.1000-7393.2012.02.024     

范峥, 乔玉龙, 赵建军, .

以响应面法优化产水气井复配缓蚀剂

[J]. 材料保护, 2014, 47 (11): 15- 19.

URL    

郭睿, 李晓芳, 唐宏科, .

响应面法优化松香基咪唑啉合成工艺及缓蚀性能研究

[J]. 日用化学工业, 2016, (12): 684- 689.

URL     [本文引用: 1]

李邦.

水溶性咪唑啉季铵盐型缓蚀剂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J]. 精细石油化工, 2005, (4): 44- 46.

DOI:10.3969/j.issn.1003-9384.2005.04.013      [本文引用: 1]

李志元, 王素芳, 林蓓, .

水溶性咪唑啉缓蚀剂的合成及缓蚀性能评价

[J]. 工业水处理, 2015, 35 (2): 83- 85.

URL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