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水处理, 2019, 39(11): 7-11 doi: 10.11894/iwt.2018-0965

专论与综述

燃煤耦合污泥燃烧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

张全斌,1, 周琼芳2, 梁婕3

Co-combustion of coal and sludge technology and its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coal-fired power plant

Zhang Quanbin,1, Zhou Qiongfang2, Liang Jie3

收稿日期: 2019-09-20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147907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1679082

Received: 2019-09-20  

Fund supporte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147907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51679082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张全斌(1974-),硕士,教授级高工电话:13588721791,E-mail:zqb0111@163.com , E-mail:zqb0111@163.com

摘要

燃煤耦合污泥燃烧具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清洁高效和处置彻底等特点,是一种投资小、建设周期短、运行成本低、能源综合利用效率高的污泥处置方法。通过锅炉着火性能、锅炉燃烧稳定性、锅炉燃烧效率、锅炉受热面磨损、制粉系统、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指标以及粉煤灰品质等方面的研究分析,燃煤耦合污泥燃烧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工程实践验证,具有重要的工程推广价值。

关键词: 燃煤电厂 ; 污泥 ; 处理处置 ; 掺烧 ; 干化

Abstract

Co-combustion of coal and sludge technolog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duction, harmlessness, resource utilization, clean and high efficiency and thorough disposal. This sludge disposal method exhibits advantages with low investment, short construction period, low operation cost and high energy utilization. It is proved that co-combustion of coal and sludge technology is feasib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boiler ignition performance, boiler combustion stability, boiler combustion efficiency, boiler heating surface wear, power plant pulverizing system, flue gas emission and fly ash quality. Co-combustion of coal and sludge technology has been verified by engineering practice and shows great prospects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Keywords: coal-fired power plant ; sludge ; treatment & disposal ; co-combustion ; drying

PDF (0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张全斌, 周琼芳, 梁婕. 燃煤耦合污泥燃烧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 工业水处理[J], 2019, 39(11): 7-11 doi:10.11894/iwt.2018-0965

Zhang Quanbin. Co-combustion of coal and sludge technology and its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coal-fired power plant. 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J], 2019, 39(11): 7-11 doi:10.11894/iwt.2018-0965

污泥是指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在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沉淀物质,它主要由固态残渣和水构成,具有高水分、高挥发分与低热值的特点。污泥含有大量重金属、病原体和持久性有机物等有毒有害物质,若处理处置不当会造成地下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威胁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

随着我国城镇污水处理率的提高,污水处理厂污泥产量也逐年增加。根据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2016年末我国城市污水日处理量已经达到1.48亿t,比2015年增加了5.6%。按每1万t污水平均产生1.5 t干污泥量折算,2016年产生含水率80%的污泥约4 000万t。

目前,污泥处理处置问题日益成为关注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为了响应国家污泥处理处置“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环保政策,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日新月异,得到了快速发展。

1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现状

污泥处理处置分为污泥处理和污泥处置。污泥处理是指污泥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的过程,处理多采取浓缩脱水、消化发酵等方法;污泥处置是指对处理后污泥进行消纳的过程,一般采用土地利用、建材利用、填埋及焚烧等4种方法1-2,各种污泥处置方法(污泥含水率80%)的主要特点见表1

表1   污泥处置方法技术特点比较

项目优点缺点资源利用效率及能耗建设成本/(万元·t-1运行成本/(元·t-1
土地利用建设成本极低,运行成本低,污泥有机成分得到充分利用地下水、土壤存在重金属污染风险效率较高
能耗较低
80~150
建材利用建设成本较低建材产品质量存在二次污染风险效率低
能耗高
8~10200~300
填埋简单易行、处理率高,距离填埋场近的情况下运行成本最低进入填埋场前需要脱水处理,污泥形成渗滤液,存在污染地下水的风险无效率
能耗低
10~2580~120
焚烧减量化程度最高,无害化程度最彻底,余热可利用处理设施投资大,运行费用较高效率低
能耗高
30~50170~250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目前,我国污泥处置方法主要以填埋为主,占比超过65%,浙江省由于土地资源限制,污泥处置则以焚烧方式居多,污泥处理处置流程、方法及2015年浙江省污泥处置方法占比情况见图1

图1

图1   污泥处理处置方法及浙江省污泥处置方法占比(2015年)


与其他处置方法相比,焚烧处置方法具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清洁高效和处置彻底等特点,污泥焚烧后体积仅为常规机械脱水污泥体积的10%左右。燃煤耦合污泥燃烧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焚烧处置方法,其基于已有燃煤电厂的煤粉锅炉和除尘、脱硫和脱硝等烟气净化装置,既能减少新建污泥焚烧设施的建设费用,同时可充分利用污泥的热值进行发电和供热,具有投资小、建设周期短、运行成本低等显著优势3-4,燃煤耦合污泥燃烧技术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鼓励燃煤耦合污泥燃烧技术的研究应用,国家能源局和环境保护部(生态环境部)先后于2017年11月和2018年6月,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改试点工作的通知》(国能发电力〔2017〕75号)和《关于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技改试点项目建设的通知》(国能发电力〔2018〕53号),鼓励污泥产生量大,土地利用困难或空间有限的地区布局燃煤耦合污泥发电项目。

2 燃煤耦合污泥燃烧技术研究

燃煤耦合污泥燃烧技术主要包含焚烧、污泥干化、烟气净化和热量回收利用等系统,利用燃煤电厂低品质乏汽干化污泥,将干化后的污泥用于电厂燃煤锅炉焚烧,实现污泥的无害化处置5。燃煤耦合污泥燃烧特性比较复杂,国内科研机构对燃煤耦合污泥燃烧过程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进行燃烧机理分析,通过对污泥的干化特性、焚烧特性及污染物排放控制特性等方面研究6,认为选择合适的污泥含水率和掺烧比例,能够保证煤粉锅炉的正常运行7-8

燃煤耦合污泥燃烧技术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9-11:(1)污泥含水率,含水率过高会导致污泥热值过低,影响锅炉燃烧性能;(2)污泥掺烧比例,合理的掺烧比例能保证锅炉的安全运行且减低对设备和环境的影响;(3)有害气体对环境的影响,污泥中的N、S等元素在焚烧过程中产生SO2、NOx等有害气体,会增加电厂脱硫、脱硝系统的负担;(4)重金属迁移,污泥中的重金属会通过燃烧迁移至灰渣,影响综合利用;(5)针对不同来源的污泥应通过掺烧试验,制定有针对性的燃烧操作规程,确保锅炉运行安全。

为了研究分析耦合技术对煤粉锅炉运行的影响,利用某电厂300 MW燃煤锅炉掺烧含水率分别为20%、30%、40%的污泥进行耦合燃烧比较分析,3个工况污泥掺烧的质量分数为0.94%、1.07%、1.24%,混合后的入炉混合燃料分析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入炉混合燃料主要分析数据(收到基)

工况燃煤燃煤+污泥(20%)燃煤+污泥(30%)燃煤+污泥(40%)
Mar/%6.56.636.756.92
Aar/%28.1528.1928.1528.1
Var/%23.5323.6923.6623.62
FCar/%41.8241.4841.4341.35
Car/%56.0355.7855.755.6
Har/%3.483.483.483.47
Nar/%0.830.840.840.84
Sar/%0.360.370.370.37
Oar/%4.654.714.714.7
Qnet,ar/(J·g-121 74021 655.821 62421 581.3

注:Mar—收到基水分,Aar—收到基灰分,Var—收到基挥发分,FCar—收到基固定碳,Car—收到基碳元素,Har—收到基氢元素,Nar—收到基氮元素,Sar—收到基硫元素,Oar—收到基氧元素,Qnet,ar—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2.1 锅炉着火性能分析

由于污泥挥发分的含量较高,其空气干燥基着火温度一般在300~400 ℃,比锅炉燃煤的着火温度低,尽管污泥干化后的含水率仍然较高,入炉后存在再干化过程,但是污泥掺入量小,对煤粉锅炉的着火性能影响很小。童敏等6, 12研究发现,若污泥掺烧质量分数不超过6%,煤粉锅炉炉膛出口受热面的热力工况基本不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改善锅炉着火性能和燃料燃尽性能。

2.2 锅炉燃烧稳定性分析

煤粉掺入污泥后,混合燃料的含水率将有所增加,影响炉内火焰的温度水平,若火焰温度下降太多,将影响燃烧的稳定性。张成等3, 12-13研究发现,当污泥掺烧质量分数不超过10%,锅炉炉膛温度与燃煤工况大致相同,燃烧稳定性无不良影响。本研究燃煤、燃煤+污泥(20%)、燃煤+污泥(30%)、燃煤+污泥(40%)等4个工况下炉膛出口温度分别为1 965.50、1 964.42、1 963.87、1 962.95 ℃。可以看出,燃煤掺入污泥后,炉膛温度随污泥含水率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当掺入含水率40%的污泥时,炉膛理论燃烧温度也仅下降2.55 ℃,对炉内燃烧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2.3 锅炉烟气流量

随着污泥含水率的增大,锅炉烟气流量同步增加,理论烟气流量数据见表3

表3   不同工况下锅炉烟气流量

项目燃煤燃煤+污泥(20%)燃煤+污泥(30%)燃煤+污泥(40%)
燃料消耗量/(t·h-1138.60139.14139.34139.62
烟气比容/(Nm3·kg-16.166.146.146.13
烟气流量/(104Nm3·h-185.4485.4885.5185.56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表3可以发现,由于燃料特性的变化,掺烧污泥后锅炉烟气量有一定增加,但是幅度较小,其中40%含水率工况的烟气流量增加1 200 m3/h,增幅仅为0.14%。

2.4 锅炉燃烧效率

随着污泥掺烧质量分数的增大,锅炉热效率逐渐降低。研究发现,当污泥掺烧质量分数不大于5%时,锅炉热效率下降轻微,基本可以忽略不计12, 14-15;当污泥掺烧质量分数大于10%时,锅炉排烟温度明显升高,排烟热损失增大,锅炉燃烧效率下降明显16-17

掺烧测试表明,掺烧污泥后锅炉运行参数的影响小,锅炉炉膛出口烟温变化甚微,烟气流量变化不大(见表3),掺入污泥后锅炉各项运行参数与燃煤工况基本相同。

2.5 锅炉烟气组分特性及酸露点

燃煤掺烧干化污泥后,入炉燃料组分特性发生变化,烟气成分也随之产生相应的变化,对于锅炉受热面影响较大的是H2O和SO2,两者变化均会对烟气酸露点带来影响。由于污泥中含水率及硫分含量较高,掺烧污泥后H2O从7.34%升高到7.43%,SO2由808.58 mg/Nm3升高到825.40 mg/Nm3,增加约2.08%。烟气成分浓度变化情况见表4,烟气酸露点采用式(1)所示的A.G.Okkes公式计算,计算结果见表5

(1)

表4   不同工况下锅炉烟气组分特性值

项目燃煤燃煤+污泥(20%)燃煤+污泥(30%)燃煤+污泥(40%)
H2O/%7.347.397.417.43
SO2/(g·Nm-3808.58825.81825.63825.40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表5   烟气酸露点计算值

项目燃煤燃煤+污泥(20%)燃煤+污泥(30%)燃煤+污泥(40%)
PH2O/Pa7 414.937 461.537 480.947 506.79
PSO3/Pa0.630.650.650.65
烟气酸露点/℃125.64125.89125.92125.96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式中:tsld——烟气的酸露点温度,℃;

PH2OPSO3——烟气中H2O和SO3的气体分压,Pa。

总体而言,由于烟气中H2O和SO2组分浓度升高,导致烟气酸露点温度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足1 ℃,影响甚微。

2.6 锅炉受热面磨损分析

锅炉对流受热面磨损量计算见式(2)。

(2)

式中:δ——受热面磨损量,g/m2

α——磨损相关系数,s2/m2

μ——飞灰质量浓度,g/m3

ω——烟气流速,m/s;

τ——时间,s。

根据式(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锅炉对流受热面的磨损量与烟气中飞灰质量浓度和烟气流速正相关,即磨损量与飞灰质量浓度和烟气流速的3次方成正比。以锅炉低温省煤器为例,其磨损量变化率测算数据见表6

表6   锅炉低温省煤器磨损量变化率测算值

项目燃煤燃煤+污泥(20%)燃煤+污泥(30%)燃煤+污泥(40%)
飞灰质量浓度/(g·Nm-324.5924.7124.7124.70
烟气流速/(m·s-17.907.907.917.91
变化率/%-0.490.870.83

新窗口打开| 下载CSV


测算结果显示,掺烧污泥后烟气飞灰浓度增加造成受热面磨损量增加,但影响程度非常小。同理,芮新红等12通过含水率85%的污泥掺烧测试发现,若污泥掺烧质量分数不超过6%,锅炉受热面磨损增加测算值不超过4%。

2.7 电厂制粉系统的影响

经试验研究发现,含水率40%的干化污泥容易造成磨煤机进口管堵塞,影响煤粉锅炉的正常运行;含水率30%的干化污泥具有一定的硬度,形态呈颗粒状,有利于磨煤机的研磨;而含水率为20%的干化污泥,污泥中水分主要为毛细水,形态呈粉末状,容易漂浮在空中产生自燃,不利于污泥的输送。鉴于含水率30%的干化污泥具有均匀的混合特性及粒度分布,以及良好的可研磨性,因此推荐含水率30%的干化污泥作为燃烧耦合对象。此结论与王雪等18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2.8 烟气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通过干化污泥掺烧试验,锅炉NOx排放质量浓度呈上下波动,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且影响不大5-6, 19-21;SO2的排放质量浓度与入炉污泥含硫质量分数线性相关5-6, 21,根据表4数据统计,掺烧污泥后烟气的SO2由808.58 mg/Nm3升高到825.40 mg/Nm3,增加约2.08%;由于煤粉锅炉燃烧温度高,炉膛温度接近2 000 ℃,杜绝了污泥燃烧过程中二英的生成14-15;大气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浓度方面无显著影响,符合排放标准19

燃煤电厂现有的除尘、脱硫、脱硝设施可以保证燃煤耦合污泥燃烧的烟气达标排放。

2.9 粉煤灰品质的影响

燃煤耦合污泥燃烧后的飞灰成分试验分析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法(XRF)22,对3组灰渣样品测试结果显示,污泥耦合燃烧的灰渣金属氧化物含量与电厂燃煤的粉煤灰成分类似。另外,灰渣重金属成分未见明显变化5, 21,依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 5085—2007)对飞灰进行鉴别,不属于危险废弃物,不影响粉煤灰的综合利用23

3 污泥干化技术选择

污泥经机械脱水装置处理后含水率一般为75%~80%,高含水率污泥直接焚烧需要消耗大量的辅助燃料,且维持高含水率污泥的燃烧比较困难,燃烧的稳定性差;污泥高含水率致使焚烧后烟气量大幅增加,增大后续尾气处理负荷;高含水率使污泥体积庞大,增加了污泥运输、存储的难度。从运行成本和设备可靠性等方面考虑,多采用污泥干化后焚烧技术。

污泥干化的水分去除包括蒸发过程和扩散过程,干化技术主要有热干化、太阳能干化、微波加热干化、超声波干化及生物干化等,其中热干化技术应用最广泛。污泥热干化技术根据热介质与污泥的接触方式又可分为直接热干化和间接热干化9,直接热干化技术容易造成热源的二次污染17,故工程推荐采用间接干化方式。

4 燃煤耦合污泥燃烧的工程应用实践

某电厂2×300 MW燃煤机组耦合污泥发电项目设计日处理污泥200 t,污泥含水率75%,采用蒸汽间接热干化技术,干化后污泥含水率30%,干化污泥焚烧处理量为71.4 t/d,入炉污泥量占锅炉燃料总质量的1.07%。其中自然干燥后的污泥主要成分:C、H、O、N、S、Cl元素分别为33.49%、4.57%、13.13%、2.50%、1.20%、0.406%,低位发热量为15 149 J/g。

工程每台锅炉配套建设1台圆盘式污泥干化机,干化能力100 t/d,干化燃烧工艺系统流程见图2

图2

图2   燃煤耦合污泥干化燃烧工艺流程


项目总投资5 196万元,年运行7 920 h,污泥(含水率75%,下同)处理成本155.84元/t,煤炭替代收入72.29元/t,政府污泥处置补贴270元/t,每年经济效益1 230万元,4.2年即可为电厂收回投资成本。

2018年10月燃煤耦合污泥发电项目投运,各项运行数据满足设计技术要求,结果符合预期。工程投运后,锅炉烟气量增加0.08%,锅炉炉膛温度和排烟温度基本无变化,锅炉热效率变化不明显,锅炉尾部烟气污染物排放满足排放指标,其中SO2排放增加约2%,NOx排放基本不变,二英排放小于0.01 ng I-TEQ/m3。粉煤灰成分与一般煤粉锅炉粉煤灰类似,粉煤灰品质满足《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的要求,可以进行综合利用。

5 结论和建议

(1)燃煤耦合污泥燃烧技术符合国家燃煤发电清洁生产和污泥处置“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环保政策要求,耦合技术可以有效提升现役燃煤机组发电负荷,压减燃煤使用量,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耦合技术将是污泥处置的主要发展方向。

(2)燃煤耦合污泥燃烧技术具有清洁、高效、彻底的特点,基于大型燃煤机组高效热力循环系统优势,采用间接污泥热干化技术,既利用电厂低品质蒸汽作为干化热源,又可以利用电厂原有的烟气污染物处理设备,节省投资和运行成本。工程实践证明,燃煤耦合污泥技术对锅炉燃烧稳定性和热效率影响较小,NOx、SO2及二英等污染物排放指标满足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粉煤灰满足综合利用要求,燃煤耦合污泥燃烧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3)如何整合现有处理处置技术,实现低成本燃煤耦合污泥发电,建立完整的燃煤耦合污泥发电技术标准、规范,提高污泥干化效率和掺烧比例,降低系统能耗,将是今后燃煤耦合污泥燃烧技术研究的重点。

(4)鉴于燃煤耦合污泥燃烧对锅炉设备产生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有关锅炉效率、受热面磨损腐蚀以及污染物排放数据的监测和污泥掺烧比例的调整将是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这些数据的积累对燃煤耦合污泥燃烧技术的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朱泽华.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置

[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5, 33 (2): 27- 29.

DOI:10.3969/j.issn.1008-9500.2015.02.015      [本文引用: 1]

李雄伟, 李俊, 李冲, .

我国污泥处理处置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J]. 中国给水排水, 2016, 32 (16): 26- 30.

URL     [本文引用: 1]

张成, 朱天宇, 殷立宝, .

100 MW燃煤锅炉污泥掺烧试验与数值模拟

[J]. 燃烧科学与技术, 2015, 21 (2): 114- 123.

URL     [本文引用: 2]

郭名女, 唐强, 李建雄, .

城镇污水厂污泥与煤混烧发电的技术经济分析

[J]. 中国给水排水, 2008, 24 (16): 22- 25.

DOI:10.3321/j.issn:1000-4602.2008.16.005      [本文引用: 1]

李锷.

300 MW等级燃煤电站锅炉污泥掺烧的试验研究

[J]. 电力与能源, 2015, 36 (4): 574- 576.

URL     [本文引用: 4]

童敏, 封羽涛, 罗永浩.

城市污泥掺煤混烧特性及污染物排放研究

[J]. 环境工程, 2018, 36 (3): 133- 137.

URL     [本文引用: 4]

李洋洋, 金宜英, 聂永丰.

污泥与煤混烧动力学及常规污染物排放分析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 (3): 604- 609.

URL     [本文引用: 1]

楼波, 王芳, 彭晓君.

煤粉炉内掺混废水污泥燃烧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8 (10): 153- 156.

URL     [本文引用: 1]

闻哲, 王波, 冯荣, .

城镇污泥干化焚烧处置技术与工艺简介

[J]. 热能动力工程, 2016, 31 (9): 1- 8.

URL     [本文引用: 2]

吴浪, 李畅.

掺烧污泥对电厂锅炉的影响

[J]. 锅炉制造, 2014, (5): 14- 17.

DOI:10.3969/j.issn.1674-1005.2014.05.003     

朱志斌, 夏翔鸣, 徐宏, .

煤粉锅炉掺烧污泥后的数值模拟

[J]. 锅炉技术, 2013, 44 (2): 33- 37.

DOI:10.3969/j.issn.1672-4763.2013.02.008      [本文引用: 1]

芮新红, 周强泰, 张宁生, .

煤粉锅炉掺污泥燃烧的计算和分析

[J]. 江苏电机工程, 2003, 22 (6): 24- 26.

URL     [本文引用: 4]

朱天宇, 殷立宝, 张成, .

掺烧不同种类污泥锅炉的燃烧特性

[J]. 热力发电, 2015, 44 (6): 1- 9.

DOI:10.3969/j.issn.1002-3364.2015.06.001      [本文引用: 1]

曹通, 殷立宝, 方立军, .

煤粉锅炉协同处置工业污泥现场试验

[J]. 热力发电, 2016, 45 (2): 86- 90.

DOI:10.3969/j.issn.1002-3364.2016.02.086      [本文引用: 2]

张成, 王丹, 夏季, .

煤粉掺烧干化污泥的燃烧特性及能效分析

[J]. 热能动力工程, 2012, 27 (3): 383- 387.

URL     [本文引用: 2]

马睿, 王波.

污泥掺烧对燃煤电站锅炉热效率的影响

[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34 (2): 200- 204.

URL     [本文引用: 1]

徐齐胜, 殷立宝, 马晓茜, .

燃煤电站工业污泥掺烧技术的全生命周期费用(LCC)分析

[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 10 (2): 858- 866.

URL     [本文引用: 2]

王雪, 李多松.

污泥掺烧技术在煤粉炉上应用的试验研究

[J]. 电力环境保护, 2007, 23 (2): 61- 62.

DOI:10.3969/j.issn.1674-8069.2007.02.017      [本文引用: 1]

刘政艳, 郑新梅, 章严韬.

燃煤电厂掺烧市政污泥工程大气污染分析

[J]. 环境影响评价, 2017, 39 (6): 54- 58.

URL     [本文引用: 2]

殷立宝, 徐齐胜, 胡志锋, .

四角切圆燃煤锅炉掺烧印染污泥燃烧与NOx排放特性的数值模拟

[J]. 动力工程学报, 2015, 35 (3): 178- 184.

URL    

陈翀.

300 MW燃煤锅炉协同处置干化污泥的试验研究

[J]. 能源工程, 2014, (3): 62- 66.

DOI:10.3969/j.issn.1004-3950.2014.03.014      [本文引用: 3]

余维佳, 陈衍婷, 徐玲玲, .

电厂污泥掺烧过程中元素迁移特性研究

[J]. 生态环境学报, 2017, 26 (1): 153- 157.

URL     [本文引用: 1]

吴高强, 施晓亮, 顾红波, .

燃煤热电厂掺烧城镇污泥的飞灰属性鉴别研究

[J]. 环境工程, 2015, 33 (2): 113- 116.

URL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