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一种能彻底破坏有机污染物结构的新型氧化技术,它在废水处理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作者对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工艺流程、反应器类型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膜生物反应器 (MBR)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废水处理工艺,作者阐述了膜生物反应器的应用类型、机理以及应用现状,并对膜生物反应器组合工艺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评价。
作者介绍了 2 -硫氰基甲基硫代苯并噻唑 (TCMTB)在工业水处理中用作杀菌灭藻剂的研究概况,并对其开发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扼要介绍了 U ASB反应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并从工艺的角度对该反应器进行了分析,即 UASB反应器是现有废水处理工艺成果与微生物细胞固定化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最后总结了 UASB反应器的应用特点及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近几十年来,混凝技术领域研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呈现出十分活跃的发展趋势,并面临着突破性进展的前沿。尤其是分形理论的研究给人们提供了全新的观念与手段来处理自然界中扑朔迷离的无序混乱现象和无规形态诸多难题。作者对分形理论在混凝技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以期推动混凝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利用正交法设计实验,研究超细滑石粉SFT( 1 250 目)代替PAM作助凝剂对再生纸造纸废水进行混凝处理。研究结果表明, SFT可以替代PAM,且PAC+ SFT方案的最佳组合方式为: pH 6. 5, PAC 300 mg /L, SFT3 mg / L。此时,浊度去除率为97%以上,色度去除率为87. 7%,沉降速度提高35%,处理废水用药品成本降低0. 104 6元/m3。
论述了荷电微孔滤膜对水中负电颜料达旦黄的吸附性能。实验证明,水的pH值在 .0~ 9.0之间,膜对达旦黄的吸附性能不受pH值的影响,但当pH值大于9.0时,其吸附性能减弱。水中氯化钠不影响膜的吸附性能。一般条件下,孔径为0.2μm的荷电微孔滤膜对达旦黄的吸附容量为10mg/cm3。这表明荷电微孔滤膜在工业废水处理中对负电颜料的分离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了不同基质对纳米 TiO2 光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甲基橙作为脱色对象,以脱色速率常数作为衡量光催化活性的标准,发现金属基质更有效,且对 TiO2 光催化活性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其中在镀锌白铁基质上的光催化效率最高。
通过电化学极化曲线实验,作者主要研究了钼酸盐系列缓蚀剂在自来水中对 A20碳钢的缓蚀情况。指出钼酸盐与正磷酸盐的复配可以达到低浓度、高缓蚀率的效果,而与锌盐之间则不存在协同效应。
为了研究低磷酸盐—低氢氧化钠水处理工艺下侵蚀性阴离子对碳钢的腐蚀,通过高压釜静态试验,计算在不同浓度下碳钢的腐蚀速度,测定溶液中总铁离子浓度以及对表面的 EPMA(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电子探针微量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 :高温下,Cl-、SO42-是引起碳钢腐蚀的主要原因。它们能阻碍膜的形成。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大,当 CCl- >0.4m g/L 时,碳钢的腐蚀速率明显增加,蚀孔增多,耐蚀性能降低。
就 S- 316 (氯化三氟乙烯 )和 CCl4(四氯化碳 )两种萃取剂在非分散红外测油法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通过对使用两种萃取剂 (S- 316和 CCl4)方法的线性、精密度、检出限及回收率的比较,结果表明,在测油仪标定满刻度 2~ 2 0 0 m g/L 范围内成线性,测量精度 1%左右,检出限为 0 .1m g/L,加标回收率达到 85 %以上。在严格控制萃取剂纯度和分析操作的条件下,使用两种萃取剂所得结果一致,完全满足现场测油的精度。但使用 CCl4的成本远低于 S- 316,在用非分散红外法测水中含油量中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环境监测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双室床调试中应注意控制好树脂和 EPS惰性白球的高度,最佳再生剂量可通过测定再生废液中残余酸 (碱 )度确定。运行中应按设计要求选用水源 ;阴床再生应先预热,再用 40℃热碱液再生 ;定期对树脂擦洗和活化,防止树脂污染,对已污染的树脂及早复苏。
介绍了 SER新型抗失水缓蚀阻垢剂的性能及其在集中供热三环系统中的应用情况,经过几年的改进和应用,该水处理剂的缓蚀阻垢效果均较理想,其技术经济指标完全可以满足集中供热三环系统管网保护的要求。
介绍了含钛高炉水淬渣比表面积大、吸附力强的特性,在此基础上对高炉煤气净化水系统进行改造,用含钛高炉水淬渣吸附高炉煤气净化水中的悬浮物从而使水得到净化处理,经处理后的水再返回高炉煤气净化系统循环使用,在投入很少资金的情况下,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用少量投资,改造老式D4.7m风机及砼塔内部构件,使塔内收水、配水、喷淋达到了最佳组合。改造后的冷却塔产生了较高的效率,单塔水处理能力由原300t/h提高到了500t/h,进出塔水温差由5~7℃提高到了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