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EndNote)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联系我们
编委会
第七届编委会
第二届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引
投稿指南
写作指南
出版伦理
相关下载
开放获取
订阅指南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4年, 第3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4-06-20
专论与综述
试验研究
油气田水处理
分析与监测
工程实例
经验交流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Select
曝气生物滤池脱氮技术的研究进展
王靖雯, 徐洪斌, 马浩亮, 董亚丽
2014,34(6): 1-5.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01
摘要 (
)
PDF (
)
曝气生物滤池(BAF)有着良好的脱氮效果,近年来曝气生物滤池与新型脱氮理论的结合成为研究的热点。详细阐述了传统脱氮理论与新型脱氮理论在曝气生物滤池中的应用,并介绍了其影响因素。对曝气生物滤池的脱氮前景进行了展望,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将新型脱氮理论运用于曝气生物滤池,对于开发低耗高效的脱氮工艺是个非常好的思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Select
FNA在污水生物脱氮除磷中的抑制效应
李璐, 马娟, 宋相蕊
2014,34(6): 5-9.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05
摘要 (
)
PDF (
)
亚硝酸盐作为生物硝化和反硝化的中间产物,存在于污水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中。探讨了亚硝酸盐的质子化产物游离亚硝酸(FNA)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综述了亚硝酸盐及FNA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抑制效应的研究进展,概述了FNA在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中可能的抑制机理,讨论了如何有效控制污水处理过程中FNA的抑制作用,并对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Select
基于数学优化算法的多杂质用水网络优化综述
周枫, 徐宏勇, 蔡兰坤
2014,34(6): 10-13.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10
摘要 (
)
PDF (
)
基于超结构的多杂质用水网络优化模型具有维数高、非线性和非凸性等特点,是目前节水技术研究的难点之一,数学优化算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工具。介绍了数学优化算法中的经典数学规划法、智能算法和智能混合算法解决多杂质水网络优化问题的研究进展。智能混合算法通用性高,较其他算法具有更强的全局和局部寻优能力,更适用于多杂质水网络的优化。开发智能混合算法,综合考虑换热网络和着眼企业现场条件是今后水网络优化研究的重点。
Select
中国海油炼化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综述
王琼
2014,34(6): 14-16,28.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14
摘要 (
)
PDF (
)
随着国家对节水减排的要求日益严格,有关污水深度处理和回用技术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研究领域。中国海油总公司炼化企业根据自身污水的性质特点,开发应用了有针对性的污水处理与回用工艺。对炼化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主要工艺进行了介绍,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试验研究
Select
椰壳活性炭的制备及吸附酸性大红GR染料动力学
蒋柏泉, 曾芳, 曾庆芳, 陈建新, 刘玉德
2014,34(6): 17-20.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17
摘要 (
)
PDF (
)
采用椰壳制备活性炭吸附处理酸性大红GR染料废水。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确定了椰壳活性炭制备的最优工艺参数:液固比为3.1 mL/g,磷酸质量分数为66%,活化时间为2.5 h,活化温度为602℃,此条件下制备的活性炭对酸性大红GR染料的吸附容量为1682 mg/g。以Design-expert7.0软件建立的工艺参数模型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SEM显示,制备的活性炭具有均匀的纳米级微孔结构。制备的活性炭对酸性大红GR染料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Select
电子受体和碳源对氧化沟活性污泥反硝化除磷的影响
唐玉朝, 伍昌年, 凌琪, 李冰露, 聂红燕, 潘法康, 黄健
2014,34(6): 21-24.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21
摘要 (
)
PDF (
)
研究了电子受体和碳源对活性污泥反硝化除磷的影响。亚硝酸盐和硝酸盐都可以作为电子受体在缺氧的条件下实现对磷的吸收,但其吸磷效率比氧低。较高的亚硝酸盐浓度会严重抑制污泥的活性,当一次加入NO
2
-
质量浓度为46 mg/L时,反硝化吸收磷不能发生;而分4次加入(每次11.5 mg/L),吸磷量可达到19.5 mg/L。电子受体浓度为0.24 mmol/L时,吸收的P和加入的N的物质的量比:NO
2
-
为1.7,NO
3
-
为4.7。在低的碳源浓度下,碳源可以促进反硝化磷吸收;碳源浓度过高,系统形成厌氧环境,磷反而被释放。
Select
水质稳定剂阻垢性能评价方法对比研究
刘奥灏, 李国忠, 钱晓斌, 张剑峰, 廖书全, 于萍, 罗运柏
2014,34(6): 25-28.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25
摘要 (
)
PDF (
)
采用碳酸钙沉积法、鼓泡法、极限碳酸盐硬度法、浊度法、电导率法5种阻垢性能评价方法评价了PBTCA等8种水质稳定剂在模拟水中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碳酸钙沉积法和鼓泡法适用于对大量药剂进行初步筛选,鼓泡法相对耗时较长;极限碳酸盐硬度法准确度和重现性较好,适用于对最终投入冷却水系统使用的药剂进行性能评价;浊度法和电导率法试验快捷方便,可用于快速区分阻垢性能差异明显的药剂,且后者的准确度和重现性均好于前者。
Select
低温溶剂热法制备BiOBr纳米球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陈西良, 李党生
2014,34(6): 29-3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29
摘要 (
)
PDF (
)
采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辅助溶剂热法,在120℃下合成了溴氧化铋(BiOBr)纳米片组装的微结构。研究表明,合成的BiOBr形状规则,尺寸均匀,并具有良好的结晶性;PVP的加入可使晶体的生长方向得到有效调控,尺寸显著降低。利用合成的BiOBr在紫外光照下降解甲基橙(MO),反应35 min降解率即可达90%以上;循环使用5次后,降解率仍在90%以上,表明BiOBr产品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Select
移动式微电解技术处理化工染料废水研究
韩严和, 陈家庆
2014,34(6): 33-35.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33
摘要 (
)
PDF (
)
采用移动式铁炭微电解技术对染料废水进行预处理,以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染料废水初始COD约为2000 mg/L,铁炭比为1:1,pH为3.0,停留时间为30 min,并进行适量曝气的条件下, COD去除率可达到45%左右,色度去除率达到99%以上,废水可生化性提高将近4~5倍,且该装置能连续运行40 d以上。利用移动技术解决了固定床的板结问题。移动式铁炭微电解技术可作为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的预处理技术。
Select
磁性Fe
3
O
4
/壳聚糖复合微球处理造纸废水实验研究
张万友, 米天朋, 庞香蕊, 李文国, 张兰河, 刘建华
2014,34(6): 36-39.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36
摘要 (
)
PDF (
)
为了提高对造纸废水的处理效果,采用磁性Fe
3
O
4
/壳聚糖复合微球作为絮凝剂对其进行处理。将水解法制备的Fe
3
O
4
微粒分散于壳聚糖溶液中,制备成磁性Fe
3
O
4
/壳聚糖复合微球,考察了其投加量、pH、搅拌速度及沉降时间对造纸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8,搅拌速度为120 r/min,复合微球投加量为6 mg/L,沉降时间为8 h的条件下,当进水COD为2549.41 mg/L时, COD去除率可达到83.38%。
Select
有机磷水处理药剂生产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李肖琳, 谢陈鑫, 秦微, 赵慧, 滕厚开, 张艳芳
2014,34(6): 39-4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39
摘要 (
)
PDF (
)
有机磷水处理药剂生产废水的可生化性差、成分复杂、总磷浓度高,其总磷主要由有机磷类化合物组成,较难处理。尝试采用一级化学除磷—光电催化氧化—二级化学除磷组合工艺处理该废水。实验结果表明:废水经该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TP分别可达到50、0.5 mg/L,达到《天津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12/356—2008)的一级排放标准。一级化学除磷—光电催化氧化—二级化学除磷组合工艺可有效地处理有机磷水处理药剂生产废水。
Select
镁剂烟气脱硫废水用于废水脱氮除磷技术研究
王建华, 赵丹, 董延茂, 刘阳, 王玉东, 张素佳
2014,34(6): 43-45,86.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43
摘要 (
)
PDF (
)
将含有2 g/L镁离子的镁剂烟气脱硫废水用于废水脱氮除磷,探讨了影响废水脱氮除磷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对NH
3
-N为578 mg/L、PO
4
3-
-P为1352 mg/L的废水,当
n
(Mg
2+
):
n
(NH
4+
):
n
(PO
4
3-
)=2:1:1.6,pH=9.5,反应时间为10 min,搅拌转速为300 r/min时,氨氮去除率可达到80%,磷酸盐去除率达到91.5%。脱氮除磷的产物磷酸铵镁(MAP)可以用做缓释肥等。将镁剂烟气脱硫废水用于废水脱氮除磷,可达到以废治废的目的,该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Select
呼吸速率评价臭氧氧化对酵母废水可生化性的改变
代琳琳, 荆降龙, 宋英豪, 林秀军, 朱民
2014,34(6): 46-49.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46
摘要 (
)
PDF (
)
采用呼吸速率法评价臭氧氧化对酵母废水可生化性的改变。以最大呼吸速率、微生物累计耗氧量等作为评价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臭氧投加量分别为50、200、300、400 mg/L下,废水中微生物的最大呼吸速率和累计耗氧量均较原水有所提高,微生物最大呼吸速率较原水分别提高了15.0%、44.7%、54.8%、98.3%,累计耗氧量分别提高了10.6%、23.0%、24.0%、10.1%
Select
三维电解法深度处理发酵制药废水
周俊, 胡小兵
2014,34(6): 49-5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49
摘要 (
)
PDF (
)
针对发酵制药废水二级生化出水的水质特点,在实验室水平下利用三维电解法对其进行了深度处理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考察了pH、电流密度、活性炭投加量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维电解的最佳反应条件:电解时间为40 min,电流密度为50 mA/cm
2
,pH为3,活性炭投加量为15 g/L。电解出水经活性污泥法处理后达到《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3—2008)的排放要求。
Select
大孔树脂处理含均三嗪类化合物工业废水的试验
王宝品, 肖辉, 李永广
2014,34(6): 53-55.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53
摘要 (
)
PDF (
)
采用大孔树脂吸附处理含均三嗪类化合物(以三聚氰酸为代表)工业废水,考察了大孔树脂对均三嗪类化合物的吸附去除效果以及活性氯对大孔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孔树脂可有效处理含均三嗪类化合物工业废水,处理后废水中的含氮化合物浓度可降低70%左右,且能利用碱洗和酸洗的方法对其进行解吸,解吸后吸附性能变化不大,可以重复使用。大孔树脂是处理该类废水的优良吸附剂之一。
Select
催化氧化处理磨矿含砷废水的工程试验
范荣桂, 董雪, 李美, 陈瑶, 董双双
2014,34(6): 56-58.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56
摘要 (
)
PDF (
)
磨矿工艺产生的废水中含有砷和COD等,不能直接进入氰化工艺阶段,需进行处理。分别采用活性炭静态吸附法和空气-活性炭催化氧化法对磨矿含砷废水进行了处理,研究了2种方法的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活性炭静态吸附法对水中总砷的吸附能力差,处理出水不能达标排放;而单一的空气-活性炭催化氧化法处理效果也不佳,但经酸化预处理后,处理出水中各污染物浓度均达到排放标准的要求。
Select
钙碱浓度对磺酸盐共聚物性能的影响
胡艳华, 冯婕, 郦和生
2014,34(6): 59-6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59
摘要 (
)
PDF (
)
通过静态容量瓶法研究了不同钙碱浓度条件下,磺酸盐共聚物AA/AMPS同时稳定Zn
2+
和PO
4
3-
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钙碱浓度对磺酸盐共聚物稳定PO
4
3-
和Zn
2+
性能的影响均较大。Ca
2+
介于400~600 mg/L为磺酸盐共聚物对PO
4
3-
稳定性的拐点,Ca
2+
介于600~800 mg/L为磺酸盐共聚物对Zn
2+
稳定性的拐点;当Ca
2+
浓度低于拐点时,磺酸盐共聚物对2种离子的稳定性均较好,且受钙碱浓度影响较小;当Ca
2+
浓度高于拐点时,磺酸盐共聚物对2种离子的稳定性均较差。由于磺酸盐共聚物对钙碱的稳定性能较差,实际应用时需单独投加阻碳酸钙垢性能较好的水处理剂。
Select
海水循环冷却的阻垢试验研究
田林, 王向明, 李俊文
2014,34(6): 62-65.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62
摘要 (
)
PDF (
)
为了解决珠海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海水循环水的结垢问题,分别进行了静态阻垢试验、杀菌灭藻剂和海生物杀生剂对阻垢性能影响试验、动态模拟试验、RO浓水对阻垢性能影响试验等,研究了海水阻垢分散剂 TS-636的阻垢性能。结果表明,按补充水量计,TS-636质量浓度为10~12 mg/L时,自然浓缩至3.0~3.5倍,污垢黏附速率<8.5 mg/(cm
2
·月),污垢热阻<1.0×10
-4
m
2
·K/W,能满足循环水浓缩倍数控制在2.0~2.5的要求。
Select
纳米MgO对微污染水中石油污染物降解性能研究
朱孟府, 靳松建, 邓橙, 宿红波, 陈平
2014,34(6): 65-68.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65
摘要 (
)
PDF (
)
以纳米MgO为催化剂,进行了微污染水中石油污染物的催化降解研究。结果表明,纳米MgO对微污染水中石油的催化降解效果与MgO投加量、pH、温度有关,随着MgO投加量、pH、温度的增加,石油降解率升高;在一定的条件下,降解率可达到90%以上。GC/MS分析显示,MgO的催化降解作用可使石油微污染水中有机物数量由61种减少为16种。纳米MgO是一种很好的水处理剂,可用于微污染水中石油污染物的去除。
油气田水处理
Select
O
3
/TiO
2
/Al
2
O
3
处理钻井废水的试验研究
杨德敏, 袁建梅
2014,34(6): 69-7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69
摘要 (
)
PDF (
)
试验采用改进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Al
2
O
3
为载体的TiO
2
多相催化剂,并以钻井废水COD为目标降解物,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臭氧浓度、pH和反应时间对O
3
/TiO
2
/Al
2
O
3
催化氧化去除COD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独O
3
、O
3
/TiO
2
处理工艺,O
3
/TiO
2
/Al
2
O
3
明显地提高了对废水COD的去除率,且碱性pH环境利于TiO
2
/Al
2
O
3
催化臭氧化反应的进行;在催化剂投加量为3.75 g/L,臭氧质量浓度为80 mg/L,pH 为9.4的条件下,反应25 min后,COD去除率可达92.35%,废水COD可从890 mg/L降至约68 mg/L,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
Select
破乳-混凝-三相分离工艺处理海上平台有机废水
刘键, 曹保久, 徐菲, 林文, 徐宝骑, 李凤娟
2014,34(6): 73-74,80.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73
摘要 (
)
PDF (
)
针对水质特点,采用破乳-混凝-三相分离组合工艺预处理海上某平台高浓度有机废水。工程处理量为30 m
3
/d。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SS、油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35012、13125、12 380 mg/L,色度平均为500倍时,该工艺对COD、SS、油、色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7.3%、99.4%、95.8%、94.6%,出水水质满足平台污水系统的进水要求。预处理工程吨水运行费用为36.9元。其撬装式的工艺设备适用于海上采油平台。
分析与监测
Select
基于电渗析离子转型的氨氮检测研究
王远, 杨慧中
2014,34(6): 75-77.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75
摘要 (
)
PDF (
)
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渗析离子转型的水质氨氮检测方法。该方法以电极测定法为基础,利用电渗析电解原理,通过离解去离子水生成强碱性电解水,再与待测水样混合进行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0.1~10 mg/L范围内的氨氮,相对标准偏差<4%,加标回收率在97%~105%,相对于国标法的偏差在4%以内,满足在线分析测试的要求。
工程实例
Select
A/A/O微曝氧化沟在寒冷地区处理含煤泥水城市污水的应用
李景杰
2014,34(6): 78-80.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78
摘要 (
)
PDF (
)
介绍了采用A/A/O微曝氧化沟工艺在北方寒冷地区处理含煤泥水城市污水的工程应用。实际运行情况表明,A/A/O微曝氧化沟工艺可强化除磷脱氮效果,在低温气候环境和进水变化的情况下,该工艺对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去除率,且运行稳定,达到设计目标要求。
Select
医药中间体生产废水处理工程实例
朱乐辉, 孟祥超, 蒋旭华, 江偲
2014,34(6): 81-83.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81
摘要 (
)
PDF (
)
江西某化工厂采用混凝—Fenton氧化—UASB—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处理医药中间体生产废水。对工艺选择的依据、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运行效果进行了介绍。运行结果表明,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经验交流
Select
东北地区中小型污水厂改良A
2
/O工艺的节能降耗
谢添, 董利鹏, 张芳, 高尚, 韩相奎, 丛建松
2014,34(6): 84-86.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84
摘要 (
)
PDF (
)
以东北地区典型中小城镇临江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工程为实例,归纳总结了该污水处理厂所采用的节能降耗措施,并结合运行结果,对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通过对污水提升泵、鼓风机和污泥脱水机进行自动控制,可明显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能耗。
Select
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深度处理中水回用于火电厂
张文耀
2014,34(6): 87-89.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87
摘要 (
)
PDF (
)
介绍了内蒙古市政污水处理厂二级生物处理后的中水的深度处理工艺(机械搅拌澄清池和曝气生物滤池的组合工艺)流程和进出水水质情况,分析了机械搅拌澄清池和曝气生物滤池的工艺特点。经深度处理后,出水COD、氨氮、总磷等水质指标均显著降低,完全符合回用要求,能够满足火电厂生产需要。实践表明,该处理工艺可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现状,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Select
废炭泥湿式空气再生(WAR)装置结构及安装调试
周健生
2014,34(6): 90-9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4.34(6).090
摘要 (
)
PDF (
)
利用中国石化安庆分公司污水处理场建设的湿式空气再生(WAR)装置,对粉末活性炭生化技术(PACT)处理石化污水产生的大量污泥和废活性炭进行再生。结果表明,经WAR装置再生的活性炭的吸附性能满足污水生化处理要求,再生活性炭和WAR装置产生的氧化废气可重返PACT系统使用,减少了氧化废气外排及新鲜活性炭用量。再生活性炭回用量达9010 kg/d,占生化处理粉末活性炭日用量的90.5%,降低了成本,实现了废水、废炭、废气的回收利用,避免了“三废”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