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去离子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1
2018
... 基于双电层吸附理论的电容去离子(CDI)技术不需额外添加化学试剂,且施加电压相对较低,具有操作简便、节能、环境友好等优势,近年来逐渐得到关注.除海水淡化外,CDI技术在硬水软化、离子回收、重金属盐处理等多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笔者简述了CDI技术的发展历程,着重讨论了增强脱盐效果的途径,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CDI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电容去离子研究进展
1
2003
... CDI技术原理主要基于双电层吸附理论,包括吸附和脱附2个过程.吸附过程中,通过施加一定电压(一般低于2 V),在2个平行电极之间形成静电场,溶液中的离子流经时受电场力和浓度梯度的作用分别向电极迁移,吸附在电极材料表面形成双电层,达到去除离子的目的;当吸附的离子接近饱和时,去除电极间施加的电压或施加反向电压,离子脱附,实现电极再生〔2〕. ...
1
1960
... CDI技术至今已有60年发展历程,最早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俄克拉荷马大学的J. W. Blair等〔3〕和B. B. Arnold等〔4〕最早开展了当时称为“电化学脱盐”的实验研究,被认为是CDI的起始工作.之后,G. W. Murphy和D. D. Caudle分析了CDI脱盐的动力学过程,并建立一套描述该过程的数学模型〔5〕.1968年,G. W. Reid等〔6〕指出CDI装置的脱盐能力不会随运行时间而降低,具有商业应用价值,同时也证明CDI装置除可用于去除Na+和Cl-外,还可有效去除Ca2+、Mg2+、NO3-、SO42-等.但当时CDI的具体去除机理尚未明确.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A. M. Johnson等〔7〕研究了多孔碳电极的脱盐过程,通过建立模型分析,突破性提出CDI脱盐过程的实质是电极材料表面形成双电层吸附离子,这对于CDI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
Studies on the electrochemistry of carbon and chemically modified carbon surfaces
1
1961
... CDI技术至今已有60年发展历程,最早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俄克拉荷马大学的J. W. Blair等〔3〕和B. B. Arnold等〔4〕最早开展了当时称为“电化学脱盐”的实验研究,被认为是CDI的起始工作.之后,G. W. Murphy和D. D. Caudle分析了CDI脱盐的动力学过程,并建立一套描述该过程的数学模型〔5〕.1968年,G. W. Reid等〔6〕指出CDI装置的脱盐能力不会随运行时间而降低,具有商业应用价值,同时也证明CDI装置除可用于去除Na+和Cl-外,还可有效去除Ca2+、Mg2+、NO3-、SO42-等.但当时CDI的具体去除机理尚未明确.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A. M. Johnson等〔7〕研究了多孔碳电极的脱盐过程,通过建立模型分析,突破性提出CDI脱盐过程的实质是电极材料表面形成双电层吸附离子,这对于CDI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
Mathematical theory of electrochemical demineralization in flowing systems
1
1967
... CDI技术至今已有60年发展历程,最早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俄克拉荷马大学的J. W. Blair等〔3〕和B. B. Arnold等〔4〕最早开展了当时称为“电化学脱盐”的实验研究,被认为是CDI的起始工作.之后,G. W. Murphy和D. D. Caudle分析了CDI脱盐的动力学过程,并建立一套描述该过程的数学模型〔5〕.1968年,G. W. Reid等〔6〕指出CDI装置的脱盐能力不会随运行时间而降低,具有商业应用价值,同时也证明CDI装置除可用于去除Na+和Cl-外,还可有效去除Ca2+、Mg2+、NO3-、SO42-等.但当时CDI的具体去除机理尚未明确.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A. M. Johnson等〔7〕研究了多孔碳电极的脱盐过程,通过建立模型分析,突破性提出CDI脱盐过程的实质是电极材料表面形成双电层吸附离子,这对于CDI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
1
1968
... CDI技术至今已有60年发展历程,最早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俄克拉荷马大学的J. W. Blair等〔3〕和B. B. Arnold等〔4〕最早开展了当时称为“电化学脱盐”的实验研究,被认为是CDI的起始工作.之后,G. W. Murphy和D. D. Caudle分析了CDI脱盐的动力学过程,并建立一套描述该过程的数学模型〔5〕.1968年,G. W. Reid等〔6〕指出CDI装置的脱盐能力不会随运行时间而降低,具有商业应用价值,同时也证明CDI装置除可用于去除Na+和Cl-外,还可有效去除Ca2+、Mg2+、NO3-、SO42-等.但当时CDI的具体去除机理尚未明确.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A. M. Johnson等〔7〕研究了多孔碳电极的脱盐过程,通过建立模型分析,突破性提出CDI脱盐过程的实质是电极材料表面形成双电层吸附离子,这对于CDI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
Desalting by means of porous carbon electrodes
1
1971
... CDI技术至今已有60年发展历程,最早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俄克拉荷马大学的J. W. Blair等〔3〕和B. B. Arnold等〔4〕最早开展了当时称为“电化学脱盐”的实验研究,被认为是CDI的起始工作.之后,G. W. Murphy和D. D. Caudle分析了CDI脱盐的动力学过程,并建立一套描述该过程的数学模型〔5〕.1968年,G. W. Reid等〔6〕指出CDI装置的脱盐能力不会随运行时间而降低,具有商业应用价值,同时也证明CDI装置除可用于去除Na+和Cl-外,还可有效去除Ca2+、Mg2+、NO3-、SO42-等.但当时CDI的具体去除机理尚未明确.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A. M. Johnson等〔7〕研究了多孔碳电极的脱盐过程,通过建立模型分析,突破性提出CDI脱盐过程的实质是电极材料表面形成双电层吸附离子,这对于CDI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of NaCl and NaNO3 solutions with carbon aerogel electrodes
1
1996
... 受当时材料和技术等诸多因素的限制,CDI装置脱盐效率非常低,达不到实用化要求,因此并未引起太多关注.此后一段时间CDI技术的研究进展迟缓,一直没有突破性成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6年,美国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的J. C. Farmer等〔8-9〕研究CDI对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情况,并首次将碳气凝胶用于CDI.碳气凝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大幅提高了CDI的脱盐效果.碳气凝胶的成功应用使CDI表现出巨大潜力,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重新关注这项技术.随后金属氧化物复合的多孔碳材料、纳米碳材料、有序介孔碳材料等在CDI的应用研究相继涌现〔10-12〕,CDI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
Elecrosorption of chromium ions on carbon aerogel electrodes as a means of remediating ground water
2
1997
... 受当时材料和技术等诸多因素的限制,CDI装置脱盐效率非常低,达不到实用化要求,因此并未引起太多关注.此后一段时间CDI技术的研究进展迟缓,一直没有突破性成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6年,美国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的J. C. Farmer等〔8-9〕研究CDI对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情况,并首次将碳气凝胶用于CDI.碳气凝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大幅提高了CDI的脱盐效果.碳气凝胶的成功应用使CDI表现出巨大潜力,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重新关注这项技术.随后金属氧化物复合的多孔碳材料、纳米碳材料、有序介孔碳材料等在CDI的应用研究相继涌现〔10-12〕,CDI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
... 碳材料电极的CDI脱盐能力
| 项目 | 脱盐容量/(mg·g-1) | 溶液质量浓度/(mg·L-1) | 电极电压/V | 文献 |
| 碳气凝胶 | 2.9 | 500 | 1.2 | 〔9〕 |
| 活性炭 | 10.5 | 292 | 1.2 | 〔15〕 |
| 多壁碳纳米管 | 1.7 | 3 000 | 1.2 | 〔10〕 |
| 有序介孔碳 | 0.68 | 25 | 1.2 | 〔10〕 |
| 石墨烯 | 1.8 | 25 | 2.0 | 〔16〕 |
| 两阶段活化的活性炭 | 9.72 | 29.2 | 1.0 | 〔19〕 |
| 多孔碳球 | 5.81 | 500 | 1.2 | 〔23〕 |
| 氮掺杂的多孔碳球 | 13.71 | 500 | 1.2 | 〔23〕 |
| 活性炭布 | 5.8 | 165 | 1.2 | 〔26〕 |
| 活性炭布/ZnO纳米颗粒 | 8.5 | 165 | 1.2 | 〔26〕 |
| 活性炭/TiO2 | 17 | 584 | 1.2 | 〔19〕 |
2.2 装置构型传统CDI装置的结构如图 3(a)所示,由一组平行电极组成.当电极间施加电压形成静电场时,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力驱使下向带相反电性的电极移动,形成双电层吸附在电极材料表面,使溶液得到脱盐处理.传统装置的脱盐效果除受到电极材料的限制外,还存在吸附和脱附间歇运行、共离子效应干扰、碳材料电极氧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根本上是由装置构型决定的,很难通过碳材料改性解决,因此只能对装置构型进行改良.膜电容去离子技术(MCDI)、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技术(FCDI)、混合电容去离子技术(HCDI)等新型技术是CDI装置构型改良比较成功的代表. ...
NaCl adsorption in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4
2005
... 受当时材料和技术等诸多因素的限制,CDI装置脱盐效率非常低,达不到实用化要求,因此并未引起太多关注.此后一段时间CDI技术的研究进展迟缓,一直没有突破性成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6年,美国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的J. C. Farmer等〔8-9〕研究CDI对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情况,并首次将碳气凝胶用于CDI.碳气凝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大幅提高了CDI的脱盐效果.碳气凝胶的成功应用使CDI表现出巨大潜力,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重新关注这项技术.随后金属氧化物复合的多孔碳材料、纳米碳材料、有序介孔碳材料等在CDI的应用研究相继涌现〔10-12〕,CDI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
... 碳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孔状结构复杂且稳定,很好地满足了CDI电极材料的综合要求,因此活性炭(AC)、碳气凝胶(CA)、碳纳米管(CNTs)、石墨烯(Graphene)等碳材料都被用作CDI电极〔10, 14-16〕.但单纯的碳材料脱盐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实用化要求,因此研究者开始尝试采用不同方法改进碳材料性能,提高CDI脱盐能力. ...
... 碳材料电极的CDI脱盐能力
| 项目 | 脱盐容量/(mg·g-1) | 溶液质量浓度/(mg·L-1) | 电极电压/V | 文献 |
| 碳气凝胶 | 2.9 | 500 | 1.2 | 〔9〕 |
| 活性炭 | 10.5 | 292 | 1.2 | 〔15〕 |
| 多壁碳纳米管 | 1.7 | 3 000 | 1.2 | 〔10〕 |
| 有序介孔碳 | 0.68 | 25 | 1.2 | 〔10〕 |
| 石墨烯 | 1.8 | 25 | 2.0 | 〔16〕 |
| 两阶段活化的活性炭 | 9.72 | 29.2 | 1.0 | 〔19〕 |
| 多孔碳球 | 5.81 | 500 | 1.2 | 〔23〕 |
| 氮掺杂的多孔碳球 | 13.71 | 500 | 1.2 | 〔23〕 |
| 活性炭布 | 5.8 | 165 | 1.2 | 〔26〕 |
| 活性炭布/ZnO纳米颗粒 | 8.5 | 165 | 1.2 | 〔26〕 |
| 活性炭/TiO2 | 17 | 584 | 1.2 | 〔19〕 |
2.2 装置构型传统CDI装置的结构如图 3(a)所示,由一组平行电极组成.当电极间施加电压形成静电场时,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力驱使下向带相反电性的电极移动,形成双电层吸附在电极材料表面,使溶液得到脱盐处理.传统装置的脱盐效果除受到电极材料的限制外,还存在吸附和脱附间歇运行、共离子效应干扰、碳材料电极氧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根本上是由装置构型决定的,很难通过碳材料改性解决,因此只能对装置构型进行改良.膜电容去离子技术(MCDI)、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技术(FCDI)、混合电容去离子技术(HCDI)等新型技术是CDI装置构型改良比较成功的代表. ...
... 〔
10〕
| 石墨烯 | 1.8 | 25 | 2.0 | 〔16〕 |
| 两阶段活化的活性炭 | 9.72 | 29.2 | 1.0 | 〔19〕 |
| 多孔碳球 | 5.81 | 500 | 1.2 | 〔23〕 |
| 氮掺杂的多孔碳球 | 13.71 | 500 | 1.2 | 〔23〕 |
| 活性炭布 | 5.8 | 165 | 1.2 | 〔26〕 |
| 活性炭布/ZnO纳米颗粒 | 8.5 | 165 | 1.2 | 〔26〕 |
| 活性炭/TiO2 | 17 | 584 | 1.2 | 〔19〕 |
2.2 装置构型传统CDI装置的结构如图 3(a)所示,由一组平行电极组成.当电极间施加电压形成静电场时,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力驱使下向带相反电性的电极移动,形成双电层吸附在电极材料表面,使溶液得到脱盐处理.传统装置的脱盐效果除受到电极材料的限制外,还存在吸附和脱附间歇运行、共离子效应干扰、碳材料电极氧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根本上是由装置构型决定的,很难通过碳材料改性解决,因此只能对装置构型进行改良.膜电容去离子技术(MCDI)、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技术(FCDI)、混合电容去离子技术(HCDI)等新型技术是CDI装置构型改良比较成功的代表. ...
Preparation and desalination performance of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0
2006
Carbon materials for chemical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1
2011
... 受当时材料和技术等诸多因素的限制,CDI装置脱盐效率非常低,达不到实用化要求,因此并未引起太多关注.此后一段时间CDI技术的研究进展迟缓,一直没有突破性成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6年,美国Lawrence 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的J. C. Farmer等〔8-9〕研究CDI对含重金属离子废水的处理情况,并首次将碳气凝胶用于CDI.碳气凝胶具有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大幅提高了CDI的脱盐效果.碳气凝胶的成功应用使CDI表现出巨大潜力,越来越多研究者开始重新关注这项技术.随后金属氧化物复合的多孔碳材料、纳米碳材料、有序介孔碳材料等在CDI的应用研究相继涌现〔10-12〕,CDI技术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
Review o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desalination by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1
2013
... CDI电极一般由集流体和电极材料2部分组成,其中电极材料是影响脱盐效率的关键因素.由已有理论基础和实验研究可知,理想的CDI电极材料需具备以下特性〔13〕:(1)具有较大的可用于双电层吸附的比表面积;(2)具有合适的孔径结构分布,方便离子快速迁移;(3)具有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可重复循环使用;(4)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较高的电流效率;(5)价廉易得,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
Carbon electrodes for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1
2017
... 碳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孔状结构复杂且稳定,很好地满足了CDI电极材料的综合要求,因此活性炭(AC)、碳气凝胶(CA)、碳纳米管(CNTs)、石墨烯(Graphene)等碳材料都被用作CDI电极〔10, 14-16〕.但单纯的碳材料脱盐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实用化要求,因此研究者开始尝试采用不同方法改进碳材料性能,提高CDI脱盐能力. ...
Charge efficiency: a functional tool to probe the double-layer structure inside of porous electrodes and application in the modeling of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1
2010
... 碳材料电极的CDI脱盐能力
| 项目 | 脱盐容量/(mg·g-1) | 溶液质量浓度/(mg·L-1) | 电极电压/V | 文献 |
| 碳气凝胶 | 2.9 | 500 | 1.2 | 〔9〕 |
| 活性炭 | 10.5 | 292 | 1.2 | 〔15〕 |
| 多壁碳纳米管 | 1.7 | 3 000 | 1.2 | 〔10〕 |
| 有序介孔碳 | 0.68 | 25 | 1.2 | 〔10〕 |
| 石墨烯 | 1.8 | 25 | 2.0 | 〔16〕 |
| 两阶段活化的活性炭 | 9.72 | 29.2 | 1.0 | 〔19〕 |
| 多孔碳球 | 5.81 | 500 | 1.2 | 〔23〕 |
| 氮掺杂的多孔碳球 | 13.71 | 500 | 1.2 | 〔23〕 |
| 活性炭布 | 5.8 | 165 | 1.2 | 〔26〕 |
| 活性炭布/ZnO纳米颗粒 | 8.5 | 165 | 1.2 | 〔26〕 |
| 活性炭/TiO2 | 17 | 584 | 1.2 | 〔19〕 |
2.2 装置构型传统CDI装置的结构如图 3(a)所示,由一组平行电极组成.当电极间施加电压形成静电场时,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力驱使下向带相反电性的电极移动,形成双电层吸附在电极材料表面,使溶液得到脱盐处理.传统装置的脱盐效果除受到电极材料的限制外,还存在吸附和脱附间歇运行、共离子效应干扰、碳材料电极氧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根本上是由装置构型决定的,很难通过碳材料改性解决,因此只能对装置构型进行改良.膜电容去离子技术(MCDI)、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技术(FCDI)、混合电容去离子技术(HCDI)等新型技术是CDI装置构型改良比较成功的代表. ...
Electrosorption behavior of graphene in NaCl solutions
2
2009
... 碳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孔状结构复杂且稳定,很好地满足了CDI电极材料的综合要求,因此活性炭(AC)、碳气凝胶(CA)、碳纳米管(CNTs)、石墨烯(Graphene)等碳材料都被用作CDI电极〔10, 14-16〕.但单纯的碳材料脱盐能力有限,难以满足实用化要求,因此研究者开始尝试采用不同方法改进碳材料性能,提高CDI脱盐能力. ...
... 碳材料电极的CDI脱盐能力
| 项目 | 脱盐容量/(mg·g-1) | 溶液质量浓度/(mg·L-1) | 电极电压/V | 文献 |
| 碳气凝胶 | 2.9 | 500 | 1.2 | 〔9〕 |
| 活性炭 | 10.5 | 292 | 1.2 | 〔15〕 |
| 多壁碳纳米管 | 1.7 | 3 000 | 1.2 | 〔10〕 |
| 有序介孔碳 | 0.68 | 25 | 1.2 | 〔10〕 |
| 石墨烯 | 1.8 | 25 | 2.0 | 〔16〕 |
| 两阶段活化的活性炭 | 9.72 | 29.2 | 1.0 | 〔19〕 |
| 多孔碳球 | 5.81 | 500 | 1.2 | 〔23〕 |
| 氮掺杂的多孔碳球 | 13.71 | 500 | 1.2 | 〔23〕 |
| 活性炭布 | 5.8 | 165 | 1.2 | 〔26〕 |
| 活性炭布/ZnO纳米颗粒 | 8.5 | 165 | 1.2 | 〔26〕 |
| 活性炭/TiO2 | 17 | 584 | 1.2 | 〔19〕 |
2.2 装置构型传统CDI装置的结构如图 3(a)所示,由一组平行电极组成.当电极间施加电压形成静电场时,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力驱使下向带相反电性的电极移动,形成双电层吸附在电极材料表面,使溶液得到脱盐处理.传统装置的脱盐效果除受到电极材料的限制外,还存在吸附和脱附间歇运行、共离子效应干扰、碳材料电极氧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根本上是由装置构型决定的,很难通过碳材料改性解决,因此只能对装置构型进行改良.膜电容去离子技术(MCDI)、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技术(FCDI)、混合电容去离子技术(HCDI)等新型技术是CDI装置构型改良比较成功的代表. ...
Desalination by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process using nitric acid-modified activated carbon as the electrodes
1
2014
... 硝酸、硫酸等酸处理是最常用的方法.Wei Huang等〔17〕用硝酸处理后的活性炭制作CDI电极,与处理前相比脱盐率提升了15%,且脱盐速率也有一定提高.Rui Niu等〔18〕比较了普通活性炭(AC)和硫酸处理活性炭(FAC)对不同浓度盐溶液的脱盐能力,发现无论何种浓度,硫酸处理的活性炭均具有更高的脱盐能力. ...
Insight into the improved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performance of activated carbon treated by sulfuric acid
1
2015
... 硝酸、硫酸等酸处理是最常用的方法.Wei Huang等〔17〕用硝酸处理后的活性炭制作CDI电极,与处理前相比脱盐率提升了15%,且脱盐速率也有一定提高.Rui Niu等〔18〕比较了普通活性炭(AC)和硫酸处理活性炭(FAC)对不同浓度盐溶液的脱盐能力,发现无论何种浓度,硫酸处理的活性炭均具有更高的脱盐能力. ...
Improved performance in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electrodes with a tunable mesopore and micropore ratio
3
2015
... KOH等碱处理在改善表面含氧官能团、提高亲水性的同时,还能调节碳材料的孔状结构,优化孔的分布,因此常作为高效活化剂用于制备孔结构丰富和比表面积高的碳材料.C. L. Yeh等〔19〕用KOH和CO2两阶段活化方法制备活性炭,通过控制KOH浸渍比和CO2活化时间调节孔结构.图 1为AC-1-2.0(KOH浸渍比为1、CO2活化时间2.0 h)、AC-4-0.0(KOH浸渍比为4、CO2活化时间0 h)与普通活性炭的SEM图像.可见活化后的活性炭有更高的孔隙率和更复杂的孔结构,因而在CDI测试中表现出更好的脱盐性能,在施加电压为1.0 V、盐溶液质量浓度为29.2 mg/L的条件下,AC-1-2.0、AC-4-0.0与普通活性炭的脱盐能力分别为9.72、4.28、1.89 mg/g. ...
... 碳材料电极的CDI脱盐能力
| 项目 | 脱盐容量/(mg·g-1) | 溶液质量浓度/(mg·L-1) | 电极电压/V | 文献 |
| 碳气凝胶 | 2.9 | 500 | 1.2 | 〔9〕 |
| 活性炭 | 10.5 | 292 | 1.2 | 〔15〕 |
| 多壁碳纳米管 | 1.7 | 3 000 | 1.2 | 〔10〕 |
| 有序介孔碳 | 0.68 | 25 | 1.2 | 〔10〕 |
| 石墨烯 | 1.8 | 25 | 2.0 | 〔16〕 |
| 两阶段活化的活性炭 | 9.72 | 29.2 | 1.0 | 〔19〕 |
| 多孔碳球 | 5.81 | 500 | 1.2 | 〔23〕 |
| 氮掺杂的多孔碳球 | 13.71 | 500 | 1.2 | 〔23〕 |
| 活性炭布 | 5.8 | 165 | 1.2 | 〔26〕 |
| 活性炭布/ZnO纳米颗粒 | 8.5 | 165 | 1.2 | 〔26〕 |
| 活性炭/TiO2 | 17 | 584 | 1.2 | 〔19〕 |
2.2 装置构型传统CDI装置的结构如图 3(a)所示,由一组平行电极组成.当电极间施加电压形成静电场时,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力驱使下向带相反电性的电极移动,形成双电层吸附在电极材料表面,使溶液得到脱盐处理.传统装置的脱盐效果除受到电极材料的限制外,还存在吸附和脱附间歇运行、共离子效应干扰、碳材料电极氧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根本上是由装置构型决定的,很难通过碳材料改性解决,因此只能对装置构型进行改良.膜电容去离子技术(MCDI)、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技术(FCDI)、混合电容去离子技术(HCDI)等新型技术是CDI装置构型改良比较成功的代表. ...
... 〔
19〕
2.2 装置构型传统CDI装置的结构如图 3(a)所示,由一组平行电极组成.当电极间施加电压形成静电场时,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力驱使下向带相反电性的电极移动,形成双电层吸附在电极材料表面,使溶液得到脱盐处理.传统装置的脱盐效果除受到电极材料的限制外,还存在吸附和脱附间歇运行、共离子效应干扰、碳材料电极氧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根本上是由装置构型决定的,很难通过碳材料改性解决,因此只能对装置构型进行改良.膜电容去离子技术(MCDI)、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技术(FCDI)、混合电容去离子技术(HCDI)等新型技术是CDI装置构型改良比较成功的代表. ...
Nitrogen-doped hollow mesoporous carbon spheres for efficient water desalination by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2
2017
... 碳材料作为CDI主要电极材料得益于其稳定的结构和良好的导电性,但元素单一、碳元素占据绝大比例也使其脱盐效率难有很大提升.研究发现掺杂某些元素或离子后,碳材料会出现大量边缘和拓扑缺陷,提供更多活性位点,可提高碳材料的电荷转移能力、离子储存能力和表面亲水性,改善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20〕. ...
... N、P、S、Cl等元素均可用于碳材料的掺杂,其中N在元素周期表中与C邻近,二者化学性质类似,较容易结合在一起,因此是最常用的掺杂元素〔21〕.实现碳材料的氮掺杂主要有2种方式:化学氮和结构氮.化学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硝酸、氨水、尿素等处理碳材料,在其表面引入氨基或亚硝酰基等含氮基团;结构氮是在前驱体中引入氮元素,然后碳化使其结合到碳材料骨架中〔22〕.Yang Li等〔20〕以三聚氰胺为氮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合成了未掺杂氮和掺杂结构氮的2种介孔碳球,电化学分析表明结构氮掺杂将比电容提高74%,脱盐能力提高32.5%.Yong Liu等〔23〕以蔗糖为前驱体合成多孔碳球,然后在氨气氛围中加热到600、800、1 000 ℃进行化学氮掺杂,所得产物分别命名为NPCS600、NPCS800和NPCS1000.其XPS图如图 2(a)所示,在398 eV位置均观察到N 1s峰出现,表明成功实现了氮掺杂.为探究氮掺杂对脱盐能力的提升程度,将NPCS1000与同温度下未掺杂氮的多孔碳球PCS1000进行对比,如图 2(b)所示,在250、500 mg/L 2种盐溶液中,NPCS1000的脱盐能力均是PCS1000的2倍左右,表明氮掺杂是一种有效提高碳材料CDI性能的方法. ...
氮掺杂对碳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进展
1
2016
... N、P、S、Cl等元素均可用于碳材料的掺杂,其中N在元素周期表中与C邻近,二者化学性质类似,较容易结合在一起,因此是最常用的掺杂元素〔21〕.实现碳材料的氮掺杂主要有2种方式:化学氮和结构氮.化学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硝酸、氨水、尿素等处理碳材料,在其表面引入氨基或亚硝酰基等含氮基团;结构氮是在前驱体中引入氮元素,然后碳化使其结合到碳材料骨架中〔22〕.Yang Li等〔20〕以三聚氰胺为氮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合成了未掺杂氮和掺杂结构氮的2种介孔碳球,电化学分析表明结构氮掺杂将比电容提高74%,脱盐能力提高32.5%.Yong Liu等〔23〕以蔗糖为前驱体合成多孔碳球,然后在氨气氛围中加热到600、800、1 000 ℃进行化学氮掺杂,所得产物分别命名为NPCS600、NPCS800和NPCS1000.其XPS图如图 2(a)所示,在398 eV位置均观察到N 1s峰出现,表明成功实现了氮掺杂.为探究氮掺杂对脱盐能力的提升程度,将NPCS1000与同温度下未掺杂氮的多孔碳球PCS1000进行对比,如图 2(b)所示,在250、500 mg/L 2种盐溶液中,NPCS1000的脱盐能力均是PCS1000的2倍左右,表明氮掺杂是一种有效提高碳材料CDI性能的方法. ...
A detailed view on the polycondensation of ionic liquid monomers towards nitrogen doped carbon materials
1
2010
... N、P、S、Cl等元素均可用于碳材料的掺杂,其中N在元素周期表中与C邻近,二者化学性质类似,较容易结合在一起,因此是最常用的掺杂元素〔21〕.实现碳材料的氮掺杂主要有2种方式:化学氮和结构氮.化学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硝酸、氨水、尿素等处理碳材料,在其表面引入氨基或亚硝酰基等含氮基团;结构氮是在前驱体中引入氮元素,然后碳化使其结合到碳材料骨架中〔22〕.Yang Li等〔20〕以三聚氰胺为氮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合成了未掺杂氮和掺杂结构氮的2种介孔碳球,电化学分析表明结构氮掺杂将比电容提高74%,脱盐能力提高32.5%.Yong Liu等〔23〕以蔗糖为前驱体合成多孔碳球,然后在氨气氛围中加热到600、800、1 000 ℃进行化学氮掺杂,所得产物分别命名为NPCS600、NPCS800和NPCS1000.其XPS图如图 2(a)所示,在398 eV位置均观察到N 1s峰出现,表明成功实现了氮掺杂.为探究氮掺杂对脱盐能力的提升程度,将NPCS1000与同温度下未掺杂氮的多孔碳球PCS1000进行对比,如图 2(b)所示,在250、500 mg/L 2种盐溶液中,NPCS1000的脱盐能力均是PCS1000的2倍左右,表明氮掺杂是一种有效提高碳材料CDI性能的方法. ...
Nitrogen-doped porous carbon spheres for highly efficient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3
2015
... N、P、S、Cl等元素均可用于碳材料的掺杂,其中N在元素周期表中与C邻近,二者化学性质类似,较容易结合在一起,因此是最常用的掺杂元素〔21〕.实现碳材料的氮掺杂主要有2种方式:化学氮和结构氮.化学氮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硝酸、氨水、尿素等处理碳材料,在其表面引入氨基或亚硝酰基等含氮基团;结构氮是在前驱体中引入氮元素,然后碳化使其结合到碳材料骨架中〔22〕.Yang Li等〔20〕以三聚氰胺为氮源,通过溶胶-凝胶法分别合成了未掺杂氮和掺杂结构氮的2种介孔碳球,电化学分析表明结构氮掺杂将比电容提高74%,脱盐能力提高32.5%.Yong Liu等〔23〕以蔗糖为前驱体合成多孔碳球,然后在氨气氛围中加热到600、800、1 000 ℃进行化学氮掺杂,所得产物分别命名为NPCS600、NPCS800和NPCS1000.其XPS图如图 2(a)所示,在398 eV位置均观察到N 1s峰出现,表明成功实现了氮掺杂.为探究氮掺杂对脱盐能力的提升程度,将NPCS1000与同温度下未掺杂氮的多孔碳球PCS1000进行对比,如图 2(b)所示,在250、500 mg/L 2种盐溶液中,NPCS1000的脱盐能力均是PCS1000的2倍左右,表明氮掺杂是一种有效提高碳材料CDI性能的方法. ...
... 碳材料电极的CDI脱盐能力
| 项目 | 脱盐容量/(mg·g-1) | 溶液质量浓度/(mg·L-1) | 电极电压/V | 文献 |
| 碳气凝胶 | 2.9 | 500 | 1.2 | 〔9〕 |
| 活性炭 | 10.5 | 292 | 1.2 | 〔15〕 |
| 多壁碳纳米管 | 1.7 | 3 000 | 1.2 | 〔10〕 |
| 有序介孔碳 | 0.68 | 25 | 1.2 | 〔10〕 |
| 石墨烯 | 1.8 | 25 | 2.0 | 〔16〕 |
| 两阶段活化的活性炭 | 9.72 | 29.2 | 1.0 | 〔19〕 |
| 多孔碳球 | 5.81 | 500 | 1.2 | 〔23〕 |
| 氮掺杂的多孔碳球 | 13.71 | 500 | 1.2 | 〔23〕 |
| 活性炭布 | 5.8 | 165 | 1.2 | 〔26〕 |
| 活性炭布/ZnO纳米颗粒 | 8.5 | 165 | 1.2 | 〔26〕 |
| 活性炭/TiO2 | 17 | 584 | 1.2 | 〔19〕 |
2.2 装置构型传统CDI装置的结构如图 3(a)所示,由一组平行电极组成.当电极间施加电压形成静电场时,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力驱使下向带相反电性的电极移动,形成双电层吸附在电极材料表面,使溶液得到脱盐处理.传统装置的脱盐效果除受到电极材料的限制外,还存在吸附和脱附间歇运行、共离子效应干扰、碳材料电极氧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根本上是由装置构型决定的,很难通过碳材料改性解决,因此只能对装置构型进行改良.膜电容去离子技术(MCDI)、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技术(FCDI)、混合电容去离子技术(HCDI)等新型技术是CDI装置构型改良比较成功的代表. ...
... 〔
23〕
| 活性炭布 | 5.8 | 165 | 1.2 | 〔26〕 |
| 活性炭布/ZnO纳米颗粒 | 8.5 | 165 | 1.2 | 〔26〕 |
| 活性炭/TiO2 | 17 | 584 | 1.2 | 〔19〕 |
2.2 装置构型传统CDI装置的结构如图 3(a)所示,由一组平行电极组成.当电极间施加电压形成静电场时,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力驱使下向带相反电性的电极移动,形成双电层吸附在电极材料表面,使溶液得到脱盐处理.传统装置的脱盐效果除受到电极材料的限制外,还存在吸附和脱附间歇运行、共离子效应干扰、碳材料电极氧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根本上是由装置构型决定的,很难通过碳材料改性解决,因此只能对装置构型进行改良.膜电容去离子技术(MCDI)、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技术(FCDI)、混合电容去离子技术(HCDI)等新型技术是CDI装置构型改良比较成功的代表. ...
Multi-wall carbon nanotubes decorated with ZnO nanocrystals: mild solution-process synthesis and highly efficient microwave absorption properti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1
2014
... 复合材料通常由2种或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结合而成,其中一种为基体,另一种为增强体,两者取长补短,产生协同作用,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碳材料的比表面积高、循环性能好,金属氧化物的比容量高,将碳材料与金属氧化物进行复合,可实现材料优势互补,显著提高电化学性能,形成兼有高脱盐能力和优异循环稳定性的CDI复合电极材料〔24-25〕. ...
超级电容器用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
1
2015
... 复合材料通常由2种或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结合而成,其中一种为基体,另一种为增强体,两者取长补短,产生协同作用,使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碳材料的比表面积高、循环性能好,金属氧化物的比容量高,将碳材料与金属氧化物进行复合,可实现材料优势互补,显著提高电化学性能,形成兼有高脱盐能力和优异循环稳定性的CDI复合电极材料〔24-25〕. ...
Brackish water desalination by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using zinc oxide micro/nanostructures grafted on activated carbon cloth electrodes
3
2014
... TiO2、MnO2、ZnO、Al2O3、Fe3O4等金属氧化物均可作为增强体与碳材料复合.复合方法有焙烧法、水热法、沉淀法等,其中水热法是最常用的方法.M. T. Z. Myint等〔26〕将活性炭布浸在ZnO纳米颗粒溶液中,在一定水热条件下进行复合,材料的CDI脱盐性能达到8.5 mg/g,相比复合前提高了47%.氧化石墨烯是理想的CDI电极材料,但易发生团聚,导致比表面积和比电容降低〔27〕.Haibo Li等〔28〕通过水热法制备了Fe3O4复合氧化石墨烯,Fe3O4可阻止石墨烯片的聚集,保证了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复合前氧化石墨烯的脱盐能力为4.63 mg/g,与Fe3O4复合后其脱盐能力提高到8.33 mg/g.C. Kim等〔29〕用溶胶-凝胶喷涂法在碳电极表面均匀复合一层TiO2涂层,尽管比电容没有显著提高,但CDI测试中涂覆TiO2的碳电极脱盐能力高达17 mg/g,约为未涂覆电极的2倍. ...
... 碳材料电极的CDI脱盐能力
| 项目 | 脱盐容量/(mg·g-1) | 溶液质量浓度/(mg·L-1) | 电极电压/V | 文献 |
| 碳气凝胶 | 2.9 | 500 | 1.2 | 〔9〕 |
| 活性炭 | 10.5 | 292 | 1.2 | 〔15〕 |
| 多壁碳纳米管 | 1.7 | 3 000 | 1.2 | 〔10〕 |
| 有序介孔碳 | 0.68 | 25 | 1.2 | 〔10〕 |
| 石墨烯 | 1.8 | 25 | 2.0 | 〔16〕 |
| 两阶段活化的活性炭 | 9.72 | 29.2 | 1.0 | 〔19〕 |
| 多孔碳球 | 5.81 | 500 | 1.2 | 〔23〕 |
| 氮掺杂的多孔碳球 | 13.71 | 500 | 1.2 | 〔23〕 |
| 活性炭布 | 5.8 | 165 | 1.2 | 〔26〕 |
| 活性炭布/ZnO纳米颗粒 | 8.5 | 165 | 1.2 | 〔26〕 |
| 活性炭/TiO2 | 17 | 584 | 1.2 | 〔19〕 |
2.2 装置构型传统CDI装置的结构如图 3(a)所示,由一组平行电极组成.当电极间施加电压形成静电场时,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力驱使下向带相反电性的电极移动,形成双电层吸附在电极材料表面,使溶液得到脱盐处理.传统装置的脱盐效果除受到电极材料的限制外,还存在吸附和脱附间歇运行、共离子效应干扰、碳材料电极氧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根本上是由装置构型决定的,很难通过碳材料改性解决,因此只能对装置构型进行改良.膜电容去离子技术(MCDI)、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技术(FCDI)、混合电容去离子技术(HCDI)等新型技术是CDI装置构型改良比较成功的代表. ...
... 〔
26〕
| 活性炭/TiO2 | 17 | 584 | 1.2 | 〔19〕 |
2.2 装置构型传统CDI装置的结构如图 3(a)所示,由一组平行电极组成.当电极间施加电压形成静电场时,溶液中的离子在电场力驱使下向带相反电性的电极移动,形成双电层吸附在电极材料表面,使溶液得到脱盐处理.传统装置的脱盐效果除受到电极材料的限制外,还存在吸附和脱附间歇运行、共离子效应干扰、碳材料电极氧化等问题.这些问题根本上是由装置构型决定的,很难通过碳材料改性解决,因此只能对装置构型进行改良.膜电容去离子技术(MCDI)、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技术(FCDI)、混合电容去离子技术(HCDI)等新型技术是CDI装置构型改良比较成功的代表. ...
The chemistry of graphene oxide
1
2009
... TiO2、MnO2、ZnO、Al2O3、Fe3O4等金属氧化物均可作为增强体与碳材料复合.复合方法有焙烧法、水热法、沉淀法等,其中水热法是最常用的方法.M. T. Z. Myint等〔26〕将活性炭布浸在ZnO纳米颗粒溶液中,在一定水热条件下进行复合,材料的CDI脱盐性能达到8.5 mg/g,相比复合前提高了47%.氧化石墨烯是理想的CDI电极材料,但易发生团聚,导致比表面积和比电容降低〔27〕.Haibo Li等〔28〕通过水热法制备了Fe3O4复合氧化石墨烯,Fe3O4可阻止石墨烯片的聚集,保证了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复合前氧化石墨烯的脱盐能力为4.63 mg/g,与Fe3O4复合后其脱盐能力提高到8.33 mg/g.C. Kim等〔29〕用溶胶-凝胶喷涂法在碳电极表面均匀复合一层TiO2涂层,尽管比电容没有显著提高,但CDI测试中涂覆TiO2的碳电极脱盐能力高达17 mg/g,约为未涂覆电极的2倍. ...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graphene and Fe3O4 nanocomposites for high performanc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1
2016
... TiO2、MnO2、ZnO、Al2O3、Fe3O4等金属氧化物均可作为增强体与碳材料复合.复合方法有焙烧法、水热法、沉淀法等,其中水热法是最常用的方法.M. T. Z. Myint等〔26〕将活性炭布浸在ZnO纳米颗粒溶液中,在一定水热条件下进行复合,材料的CDI脱盐性能达到8.5 mg/g,相比复合前提高了47%.氧化石墨烯是理想的CDI电极材料,但易发生团聚,导致比表面积和比电容降低〔27〕.Haibo Li等〔28〕通过水热法制备了Fe3O4复合氧化石墨烯,Fe3O4可阻止石墨烯片的聚集,保证了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复合前氧化石墨烯的脱盐能力为4.63 mg/g,与Fe3O4复合后其脱盐能力提高到8.33 mg/g.C. Kim等〔29〕用溶胶-凝胶喷涂法在碳电极表面均匀复合一层TiO2涂层,尽管比电容没有显著提高,但CDI测试中涂覆TiO2的碳电极脱盐能力高达17 mg/g,约为未涂覆电极的2倍. ...
TiO2 sol-gel spray method for carbon electrode fabrication to enhance desalination efficiency of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1
2014
... TiO2、MnO2、ZnO、Al2O3、Fe3O4等金属氧化物均可作为增强体与碳材料复合.复合方法有焙烧法、水热法、沉淀法等,其中水热法是最常用的方法.M. T. Z. Myint等〔26〕将活性炭布浸在ZnO纳米颗粒溶液中,在一定水热条件下进行复合,材料的CDI脱盐性能达到8.5 mg/g,相比复合前提高了47%.氧化石墨烯是理想的CDI电极材料,但易发生团聚,导致比表面积和比电容降低〔27〕.Haibo Li等〔28〕通过水热法制备了Fe3O4复合氧化石墨烯,Fe3O4可阻止石墨烯片的聚集,保证了材料的高比表面积.复合前氧化石墨烯的脱盐能力为4.63 mg/g,与Fe3O4复合后其脱盐能力提高到8.33 mg/g.C. Kim等〔29〕用溶胶-凝胶喷涂法在碳电极表面均匀复合一层TiO2涂层,尽管比电容没有显著提高,但CDI测试中涂覆TiO2的碳电极脱盐能力高达17 mg/g,约为未涂覆电极的2倍. ...
Desalination of a thermal power plant wastewater by membran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1
2006
... J. B. Lee等〔30〕最先提出改良的CDI装置构型“膜电容去离子”,将CDI装置与离子交换膜结合,其构型如图 3(b)所示.MCDI的去离子原理与CDI相似,碳电极表面覆盖了离子交换膜,带电离子选择性地穿过离子交换膜,在电极表面形成吸附双电层. ...
Improvement of desalination efficiency in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using a carbon electrode coated with an ion-exchange polymer
1
2010
... Y. J. Kim等〔31〕探究了MCDI在吸附和脱附阶段的离子传输机理:引入的离子交换膜在吸附阶段可阻止与电极带相同电荷的离子通过,有效避免了共离子效应的干扰;在脱附阶段可防止脱附下来的离子被相反电极再次吸附,提高了脱附效率,因此MCDI有更好的脱盐效果.同时,引入离子交换膜可更充分利用碳材料的孔状结构,在MCDI中除微孔和介孔外,大孔也能起到储存离子的作用〔32〕. ...
Theory of membran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including the effect of the electrode pore space
1
2011
... Y. J. Kim等〔31〕探究了MCDI在吸附和脱附阶段的离子传输机理:引入的离子交换膜在吸附阶段可阻止与电极带相同电荷的离子通过,有效避免了共离子效应的干扰;在脱附阶段可防止脱附下来的离子被相反电极再次吸附,提高了脱附效率,因此MCDI有更好的脱盐效果.同时,引入离子交换膜可更充分利用碳材料的孔状结构,在MCDI中除微孔和介孔外,大孔也能起到储存离子的作用〔32〕. ...
Performance comparison and energy consumption analysis of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and membran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processes
1
2013
... Yajing Zhao等〔33〕对比了碳布电极组装的CDI和MCDI的脱盐能力和电流效率的差异,相同条件下CDI的脱盐率为4.33 mg/g,MCDI为5.62 mg/g,且MCDI的电流效率是CDI的4倍.Haibo Li等〔34〕研究表明,以单壁碳纳米管为电极材料分别组装MCDI和CDI,在相同操作条件下进行脱盐实验,MCDI的脱盐效果比CDI提升约60%. ...
Ion-exchange membrane capacitive deioni zation: a new strategy for brackish water desalination
1
2011
... Yajing Zhao等〔33〕对比了碳布电极组装的CDI和MCDI的脱盐能力和电流效率的差异,相同条件下CDI的脱盐率为4.33 mg/g,MCDI为5.62 mg/g,且MCDI的电流效率是CDI的4倍.Haibo Li等〔34〕研究表明,以单壁碳纳米管为电极材料分别组装MCDI和CDI,在相同操作条件下进行脱盐实验,MCDI的脱盐效果比CDI提升约60%. ...
膜电容去离子和微生物电容脱盐电池研究进展
1
2015
... 随着MCDI的不断发展,除离子交换膜外,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涂层等材料也被用于MCDI装置〔35〕.但离子交换膜的加入对去离子装置也产生一定不利影响,如长期使用后离子交换膜的交换容量下降,离子交换膜自身存在内阻等,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MCDI装置的运行效率.MCDI的发展还需针对离子交换膜,开发和使用循环稳定性高、内阻小且成本低的膜层. ...
Desalination via a new membran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process utilizing flow-electrodes
2
2013
... S. I. Jeon等〔36〕在MCDI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设计了“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构型如图 3(c)所示.流动电极是指碳材料被均匀分散在溶液中形成悬浮浆液,浆液在集流体与离子交换膜之间循环流动,取代固态电极.当施加一定电压时,溶液中的离子分别向两电极迁移,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流动电极,并最终吸附到悬浮的碳材料上.由于浆液具有流动性,脱附过程可转移到其他装置进行,因此FCDI装置可以持续运行,不需要间歇交替运行,这是FCDI相比其他构型最大的优势.S. I. Jeon等〔36〕将活性炭均匀分散到0.1 mol/L的NaCl溶液中制备流动电极,处理NaCl溶液时脱盐率可达到95%.Xingtao Xu等〔37〕首次提出一种新型的不对称FCDI,2个流动电极采用不同的悬浮浆液,有效避免了高电压下水的电解,将工作电压提升到1.8 V,进一步提高了FCDI的脱盐率,比常规1.2 V条件下提高了19%. ...
... 〔36〕将活性炭均匀分散到0.1 mol/L的NaCl溶液中制备流动电极,处理NaCl溶液时脱盐率可达到95%.Xingtao Xu等〔37〕首次提出一种新型的不对称FCDI,2个流动电极采用不同的悬浮浆液,有效避免了高电压下水的电解,将工作电压提升到1.8 V,进一步提高了FCDI的脱盐率,比常规1.2 V条件下提高了19%. ...
Ultrahigh desalinization performance of asymmetric flow-electrode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device with an improved operation voltage of 1.8 V
1
2017
... S. I. Jeon等〔36〕在MCDI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设计了“流动电极电容去离子”,构型如图 3(c)所示.流动电极是指碳材料被均匀分散在溶液中形成悬浮浆液,浆液在集流体与离子交换膜之间循环流动,取代固态电极.当施加一定电压时,溶液中的离子分别向两电极迁移,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流动电极,并最终吸附到悬浮的碳材料上.由于浆液具有流动性,脱附过程可转移到其他装置进行,因此FCDI装置可以持续运行,不需要间歇交替运行,这是FCDI相比其他构型最大的优势.S. I. Jeon等〔36〕将活性炭均匀分散到0.1 mol/L的NaCl溶液中制备流动电极,处理NaCl溶液时脱盐率可达到95%.Xingtao Xu等〔37〕首次提出一种新型的不对称FCDI,2个流动电极采用不同的悬浮浆液,有效避免了高电压下水的电解,将工作电压提升到1.8 V,进一步提高了FCDI的脱盐率,比常规1.2 V条件下提高了19%. ...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concept based on suspension electrodes without ion exchange membranes
1
2014
... FCDI可处理更高浓度的溶液,并可通过简单增加悬浮浆液的用量扩大规模.但FCDI的装置构型更加复杂,同时流动电极对装置的密封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这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运行成本.由于FCDI系统同样使用了离子交换膜,因此也存在与MCDI相同的问题,离子交换膜也是FCDI的研究重点之一.另外,K. B. Hatzell等〔38〕提出一种悬浮电极,直接将碳材料颗粒与待处理盐水混合,在出口处用筛分过滤的方式将二者分离.这种方式不需要使用离子交换膜,更加简洁方便,也为FCDI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
Hybrid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to enhance the desalination performance of capacitive techniques
2
2014
... J. Lee等〔39〕将CDI装置与电池系统结合起来,提出“混合电容去离子”,如图 3(d)所示.HCDI是不对称的系统,脱盐不再单纯依靠电极材料表面的双电层吸附,同时离子与法拉第电极材料发生一定化学反应而储存在电极材料中,因此HCDI的脱盐能力和稳定性相比CDI得到大幅提高.J. Lee等〔39〕以Na4Mn9O18制备法拉第阴极,多孔碳电极作为阳极并在表面覆盖阴离子交换膜,处理NaCl溶液时,Na+与钠锰氧化物发生反应而被固定在阴极中,Cl-则穿过阴离子交换膜在碳材料表面形成双电层吸附在阳极,从而使脱盐率达到31.2 mg/g.一般传统CDI技术的脱盐能力都低于20 mg/g,得益于法拉第电极的引入,HCDI的脱盐率通常超过30 mg/g.T. Kim等〔40〕和Lu Guo等〔41〕合成了普鲁士蓝类似物用作HCDI的法拉第电极材料,最大脱盐率甚至高于100 mg/g. ...
... 〔39〕以Na4Mn9O18制备法拉第阴极,多孔碳电极作为阳极并在表面覆盖阴离子交换膜,处理NaCl溶液时,Na+与钠锰氧化物发生反应而被固定在阴极中,Cl-则穿过阴离子交换膜在碳材料表面形成双电层吸附在阳极,从而使脱盐率达到31.2 mg/g.一般传统CDI技术的脱盐能力都低于20 mg/g,得益于法拉第电极的引入,HCDI的脱盐率通常超过30 mg/g.T. Kim等〔40〕和Lu Guo等〔41〕合成了普鲁士蓝类似物用作HCDI的法拉第电极材料,最大脱盐率甚至高于100 mg/g. ...
Low energy desalination using battery electrode deionization
1
2017
... J. Lee等〔39〕将CDI装置与电池系统结合起来,提出“混合电容去离子”,如图 3(d)所示.HCDI是不对称的系统,脱盐不再单纯依靠电极材料表面的双电层吸附,同时离子与法拉第电极材料发生一定化学反应而储存在电极材料中,因此HCDI的脱盐能力和稳定性相比CDI得到大幅提高.J. Lee等〔39〕以Na4Mn9O18制备法拉第阴极,多孔碳电极作为阳极并在表面覆盖阴离子交换膜,处理NaCl溶液时,Na+与钠锰氧化物发生反应而被固定在阴极中,Cl-则穿过阴离子交换膜在碳材料表面形成双电层吸附在阳极,从而使脱盐率达到31.2 mg/g.一般传统CDI技术的脱盐能力都低于20 mg/g,得益于法拉第电极的引入,HCDI的脱盐率通常超过30 mg/g.T. Kim等〔40〕和Lu Guo等〔41〕合成了普鲁士蓝类似物用作HCDI的法拉第电极材料,最大脱盐率甚至高于100 mg/g. ...
A Prussian blue anode for high performance electrochemical deionization promoted by the faradaic mechanism
1
2017
... J. Lee等〔39〕将CDI装置与电池系统结合起来,提出“混合电容去离子”,如图 3(d)所示.HCDI是不对称的系统,脱盐不再单纯依靠电极材料表面的双电层吸附,同时离子与法拉第电极材料发生一定化学反应而储存在电极材料中,因此HCDI的脱盐能力和稳定性相比CDI得到大幅提高.J. Lee等〔39〕以Na4Mn9O18制备法拉第阴极,多孔碳电极作为阳极并在表面覆盖阴离子交换膜,处理NaCl溶液时,Na+与钠锰氧化物发生反应而被固定在阴极中,Cl-则穿过阴离子交换膜在碳材料表面形成双电层吸附在阳极,从而使脱盐率达到31.2 mg/g.一般传统CDI技术的脱盐能力都低于20 mg/g,得益于法拉第电极的引入,HCDI的脱盐率通常超过30 mg/g.T. Kim等〔40〕和Lu Guo等〔41〕合成了普鲁士蓝类似物用作HCDI的法拉第电极材料,最大脱盐率甚至高于100 mg/g. ...
Faradaic reactions in capacitive deionization for desalination and ion separation
1
2019
... 用作HCDI法拉第电极的材料主要是插层材料.这类材料有大量用于固定离子的晶体学位置或原子平面间隙,具体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钠锰氧化物、二氧化钛、五氧化二钒等)、聚阴离子型化合物(磷酸盐、焦磷酸盐、NASICON等)、普鲁士蓝类似物和其他材料(导电聚合物、MXene、TMDCs等)〔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