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拌棒吸附萃取-LC-MS/MS测定二氯吡啶酸
Determination of clopyrali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mbined with 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
收稿日期: 2021-03-10
Received: 2021-03-10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施晓婷(1985-),硕士,讲师E-mail:
The residual clopyralid in environment water was determined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mbined with 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clopyralid was linearly related to the mass spectrometry response in the range from 1.0 μg/L to 100.0 μg/L, and th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y=7.28×107x +1.02×106,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s 0.999 8. The limits of detection(3S/N) and the limits of quantitation(10S/N) were 0.3 μg/L and 1.0 μg/L, respectively. The recovery rate ranged from 88.83% to 98.80%,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anged from 1.2% to 5.9%.
Keywords:
本文引用格式
施晓婷.
Shi Xiaoting.
二氯吡啶酸(CLO)是一种内吸性芽后除草剂[1]。过量滥用会污染环境水体和土壤,对非靶标生物、植物群落、动物繁殖等生态环境造成影响[2]。日本肯定列表规定CLO在食物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为0.08~10 mg/kg;我国GB 2763-201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规定CLO在玉米、小麦、油菜籽中的MRL分别为1、2、2 mg/kg。CLO测定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HPLC)、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测定对象主要为CLO原药及其水剂、土壤、油菜、玉米等,关于环境水体中CLO残留量测定研究方法较少。搅拌棒吸附萃取(SBSE)是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套在内封磁芯的玻璃管作为萃取涂层的新型吸附萃取技术[3-4],具有固定性体积大、萃取容量高、操作简单等优点。笔者在SBSE条件和LC-MS/MS参数优化的基础上,建立SBSE-LC-MS/MS法测定环境水体中的CLO残留量,以期为环境水体中CLO的监测提供测定方法。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LCMS-8040型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日本Shimadzu公司;Milli-Q型超纯水器,美国Millipore公司;BSA124s型电子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Vortex-Genie 2型涡旋振荡器,美国Scientific Industries公司;TG16-W型离心机,湖南湘仪实验室仪器开发有限公司;ZWY-211B型恒温培养振荡器,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YC-AUTO-12型氮吹仪,上海韭跃仪器有限公司;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涂层搅拌棒,德国Gerstel公司。
CLO标准品(质量分数99%),上海哈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甲醇、乙腈,色谱纯,德国Merck公司;氯化钠、盐酸、氢氧化钠,分析纯,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试验用水为超纯水。
CLO标准储备液(100 mg/L):准确称取10 mg(精确至0.1 mg)CLO标准品,用体积分数为10%乙腈溶液溶解并定容至100 mL容量瓶中,4 ℃保存备用。
1.2 仪器工作条件
(1)色谱条件。Shim-pack GIST C18(2.1 mm×100 mm,5 μm),流速0.2 mL/min,柱温40 ℃,进样量10 μL。流动相:A相为体积分数0.1%的甲酸溶液,B相为乙腈,梯度洗脱。梯度洗脱程序:0.0~2.0 min,90%~40% A;2.0~4.5 min,40%~10% A;4.5~4.6 min,10%~90% A;4.6~10.0 min,90% A。
(2)质谱条件。电离模式:电喷雾离子源ESI;扫描方式:负离子扫描;检测方式:多反应监测(MRM);离子喷雾电压4.0 kV;雾化气:氮气,3.0 L/min;干燥气:氮气,10.0 L/min;加热气:氮气,10.0 L/min;碰撞气:氩气;DL(脱溶剂管)温度250 ℃;加热模块温度400 ℃。CLO多反应监测条件:定性离子对(m/z)189.8/35.0;定量离子对(m/z)189.8/146.0;锥孔电压20 V;碰撞能量15 V。
1.3 样品处理
精确量取10.0 mL样品置于50 mL聚丙烯离心管中,加入聚二甲基硅氧烷涂层搅拌棒,NaCl质量浓度控制在100 g/L;在30 ℃下,以100 r/min搅拌速率萃取20 min;萃取后,搅拌棒中加入5 mL甲醇,以100 r/min搅拌解吸30 min,解吸液在氮吹仪上45 ℃氮吹近干,用10%乙腈溶解并定容至1 mL,过0.22 μm滤膜,滤液供LC-MS/MS分析。
2 结果与讨论
2.1 质谱条件的优化
根据CLO化合物的性质,采用蠕动泵将1 000 μg/L CLO标准溶液连续注入电子轰击电离源中,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对CLO进行一级质谱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获得高丰度[M-H]-准分子离子峰,其质荷比(m/z)为189.8,这主要是由于CLO结构式中含有羧基,属于弱酸性化合物,较易失去氢离子;对[M-H]-准分子离子峰进行二级质谱分析,并优化锥孔电压和碰撞能量,获得响应稳定的二级子离子(见图 1),其特征离子m/z主要为167.4、146.0、91.9、74.0、35.0,其中子离子m/z146.0信号最强,子离子m/z 35.0信号最稳定,故选择m/z 189.8→m/z 35.0作为定性离子对,选择m/z 189.8→m/z146.0作为定量离子对。
图1
2.2 液相色谱条件的优化
考察了不同型号色谱柱(Shim-pack GIST C18、Diamonsil C18、Zorbox Eclipse XDB C18、Penomenex C18)和不同流动相组成(乙腈-水、乙腈-0.1%甲酸溶液、乙腈-0.1%三乙胺溶液、乙腈-5 mmol/L乙酸铵溶液)对50 μg/L CLO色谱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Shim-pack GIST C18为色谱柱时,色谱柱对CLO的保留能力强,有利于CLO分离,分离度好、峰形对称且尖锐;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时,CLO离子化效率高、灵敏度高,其MRM谱图见图 2。
图2
2.3 搅拌棒萃取条件的优化
2.3.1 单因素分析
采用单一变量法,以CLO萃取率为考察指标,对搅拌棒萃取环境水体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萃取温度、萃取时间、pH、搅拌速率、离子强度等。结果表明:萃取温度在30~50 ℃时,CLO萃取率随着萃取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不利于萃取分离;萃取时间在10~30 min时,CLO萃取率随萃取时间的延长而提高,有利于萃取分离;当环境水体pH在5.0~8.0时,CLO萃取率受pH影响较小;搅拌速率在50~150 r/min时,萃取率随搅拌速率的增大而提高;离子强度可影响CLO在环境介质中的分配系数,调节环境水体中NaCl离子强度会改变CLO萃取率,当环境水体中的NaCl在50~100 g/L时,CLO萃取率随着NaCl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升高。综上,采用PDMS搅拌棒萃取环境水体中的CLO时,影响因素主要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搅拌速率和离子强度。
2.3.2 正交试验分析
表1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水平 | 萃取温度A/℃ | 萃取时间B/min | 搅拌速率C/(r·min-1) | NaCl质量浓度D/(g·L-1) |
1 | 20 | 20 | 50 | 50 |
2 | 30 | 30 | 100 | 75 |
3 | 40 | 40 | 150 | 100 |
表2 L9(34)正交试验结果
序号 | A | B | C | D | 萃取率/% |
1 | 1 | 1 | 1 | 1 | 89.1 |
2 | 1 | 2 | 2 | 2 | 84.2 |
3 | 1 | 3 | 3 | 3 | 88.0 |
4 | 2 | 1 | 2 | 3 | 95.1 |
5 | 2 | 2 | 3 | 1 | 84.6 |
6 | 2 | 3 | 1 | 2 | 77.4 |
7 | 3 | 1 | 3 | 2 | 89.6 |
8 | 3 | 2 | 1 | 3 | 90.7 |
9 | 3 | 3 | 2 | 1 | 75.7 |
K1 | 2.61 | 2.74 | 2.57 | 2.49 | |
K2 | 2.57 | 2.60 | 2.55 | 2.51 | |
K3 | 2.56 | 2.41 | 2.62 | 2.74 | |
R | 0.02 | 0.33 | 0.07 | 0.24 | |
因素主次 | B>D>C>A | ||||
最佳组合 | A1B1C3D3 |
由表 2可知,各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大小程度依次为B > D > C > A,PDMS搅拌棒萃取最优条件为A1B1C3D3,即PDMS搅拌棒萃取温度20 ℃,萃取时间20 min,搅拌速率150 r/min,NaCl质量浓度100 g/L。方差分析显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搅拌速率、NaCl离子强度无显著性差异。
2.4 解吸条件优化
以CLO解吸率为考察指标,分别探讨解吸液种类(甲醇、乙腈及不同比例的甲醇-水、乙腈-水)、解吸时间(5~60 min)和解吸模式(动态和静态)对解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对PDMS搅拌棒涂层吸附的CLO有良好的解吸作用,解吸率高达97.3%;随着解吸时间从5 min延长至30 min,CLO解吸率呈增大趋势,当解吸时间延长至30 min以上时,CLO解吸率趋于平衡,不再增大;动态解吸模式比静态解吸模式更有利于CLO从搅拌棒PDMS涂层释放到甲醇中。选用解吸条件:甲醇作解吸液,采用动态解吸模式,解吸时间30 min。
2.5 基质效应分析
为减少杂质干扰,采用标准添加法比较CLO在流动相和不含CLO环境水体中的基质效应(Me),如式(1)所示。
式中:A—流动相配制的标准溶液质谱响应值;
B—基质匹配标准溶液质谱响应值。
若110%≥Me≥90%,表明不存在基质效应;若Me > 110%,表明存在离子增强作用;若Me < 90%,表明存在离子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不含CLO的环境水体和纯乙腈中分别加入1.0、50.0、100.0 μg/L的CLO标准溶液,前处理后测定CLO质谱响应值,计算得到Me值92.4%~98.6%,表明采用该LC-MS/MS法测定环境水体中CLO时,不存在基质效应的影响。
2.6 方法学考察
2.6.1 方法线性范围、检出限与定量限
以空白环境水体为溶剂,依次配制质量浓度为1.0、5.0、25.0、50.0、100.0 μg/L CLO标准溶液,按1.3步骤进行前处理,按1.2仪器工作条件进行测定,采用外标法定量,以CLO定量离子对(m/z 189.8/146.0)峰面积(y)为纵坐标,以CLO质量浓度(x)为横坐标,绘制基质匹配标准曲线,计算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在空白环境水体为基质中,CLO的线性范围为1.0~100.0 μg/L,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y=7.28×107x+1.02×106,相关系数(r)为0.999 8。
在空白环境水体中分别添加低浓度的CLO标准物质,以MRM定量离子的3倍信噪比(S/N=3)确定检出限(LODs),以10倍信噪比(S/N=10)确定定量限(LOQs)。结果表明:LODs为0.3 μg/L,LOQs为1.0 μg/L。
2.6.2 准确度和精密度
在3份实际环境水体中进行3个水平标准添加回收试验,添加水平质量浓度分别为1.0、50.0、100.0 μg/L CLO,每个质量浓度重复6次,进行前处理并测定回收率,结果见表 3;重复6次平行制备样品,按1.2、1.3进行相对标准偏差(RSD)测定。结果表明:3个质量浓度的加标回收率在88.83%~98.80%,RSD在1.2%~5.9%,说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HJ 168-2010《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的要求。
表3 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n=6)
序号 | 加标质量浓度/(μg·L-1) | 测定值/(μg·L-1) | 平均测定值/(μg·L-1) | 平均回收率/% | RSD/% | |||||
1 | 2 | 3 | 4 | 5 | 6 | |||||
样品1 | 1.00 | 0.84 | 0.87 | 0.89 | 0.94 | 0.88 | 0.91 | 0.89 | 88.83 | 3.9 |
50.00 | 46.89 | 48.17 | 46.87 | 54.25 | 48.01 | 47.06 | 49.21 | 98.42 | 5.9 | |
100.00 | 94.84 | 97.24 | 96.36 | 99.44 | 94.72 | 97.31 | 96.65 | 96.65 | 1.8 | |
样品2 | 1.00 | 0.88 | 0.96 | 0.92 | 0.89 | 0.88 | 0.91 | 0.91 | 90.67 | 3.4 |
50.00 | 49.15 | 48.51 | 49.13 | 50.21 | 49.68 | 49.71 | 49.40 | 98.80 | 1.2 | |
100.00 | 94.64 | 99.12 | 96.64 | 95.83 | 97.44 | 95.68 | 96.56 | 96.56 | 1.6 | |
样品3 | 1.00 | 0.94 | 0.96 | 0.89 | 0.93 | 0.92 | 0.93 | 0.93 | 92.83 | 2.5 |
50.00 | 47.21 | 45.16 | 48.64 | 49.13 | 50.21 | 48.18 | 48.09 | 96.18 | 3.6 | |
100.00 | 99.17 | 97.46 | 96.49 | 94.87 | 94.18 | 99.14 | 96.89 | 96.89 | 2.2 |
2.7 实际样品检测
随机选取30份实际环境水体样品测定CLO残留量。检测结果表明:30份实际环境水体中,28份环境水体未检出CLO残留,有2份环境水体检出CLO残留,残留量分别为7.64、132.18 μg/L(见图 3),阳性检出率为6.7%。这2份检出CLO残留的环境水体采集于油菜种植区,可能是油菜种植过程中为防治杂草而喷施含CLO除草剂引起残留。
图3
3 结论
在优化搅拌棒吸附萃取条件和液相色谱-质谱法参数的基础上,建立了SBSE-LC-MS/MS法测定环境水体中的二氯吡啶酸。结果表明:在1.0~100.0 μg/L范围内,二氯吡啶酸质量浓度与其质谱响应值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7.28×107x+1.02×106,相关系数为0.999 8;LODs为0.3 μg/L,LOQs为1.0 μg/L;加标回收率在88.83%~98.80%,RSD在1.2%~5.9%。该方法操作简便、试剂消耗少、准确度高、检出限低,可用于环境水体中二氯吡啶酸的含量监测。
参考文献
Enhanced electrolytic treatment for the removal of clopyralid and lindane
[J].DOI:10.1016/j.chemosphere.2019.06.059 [本文引用: 1]
树脂吸附法处理二氯吡啶酸生产废水
[J].DOI:10.3969/j.issn.1005-829X.2008.02.008 [本文引用: 1]
基于多巴胺-氧化石墨烯复合物的搅拌棒吸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
[J].DOI:10.3969/j.issn.1004-4957.2018.08.007 [本文引用: 1]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