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水处理, 2021, 41(12): 123-126 doi: 10.19965/j.cnki.iwt.2021-0333

分析与监测

一种溶解性难生物降解化学需氧量的测定评价方法

彭义华,1, 安瑞2, 程柏森3, 陈永玉3, 何岩4, 李旭东2, 安晓英5

1. 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利用与处置工程技术(深圳)中心, 广东深圳 518049

2. 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172

3. 深圳市艾科尔特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172

4.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241

5. 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天津 300131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d evaluation of soluble recalcitrant chemical oxygen demand

PENG Yihua,1, AN Rui2, CHEN Baisen3, CHEN Yongyu3, HE Yan4, LI Xudong2, AN Xiaoying5

1. 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zardous Waste Utilization and Dispos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Shenzhen) Center, Shenzhen 518049, China

2. CG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Co., Ltd., Shenzhen 518172, China

3. Shenzhen Accurate Testing Co., Ltd., Shenzhen 518172, China

4.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1, China

5. CenerTech Tianjin Chemical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Tianjin 300131, China

收稿日期: 2021-10-12  

基金资助: 打造深圳标准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2018FQZZ0122
打造深圳标准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zxzj20191113000096

Received: 2021-10-12  

作者简介 About authors

彭义华(1974-),高级工程师,E-mail:17203906@qq.com , E-mail:17203906@qq.com

Abstract

A method of determination and evaluation for soluble recalcitrant 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 which was difficult to be biodegraded in waste liquid was introduced. A small circul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by referring to the treatment method of membrane hanging wastewater by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in biofilm process. A dynamic cycle method based on biofilm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and evaluate the degra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oluble recalcitrant COD.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reference samples was more than 96% by adjusting the circulation velocity of the test device, inoculation and membrane culture, acclimation, cleaning and testing, and verified by different laboratory tests. The ratio of the absolute difference value determined by parallel tests and arithmetic mean value was 1.01% and 1.33%. It was proved that this method was feasible to evaluate and measure dissolved and biodegradable COD in waste liquid. This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determination and evaluation of soluble recalcitrant COD in waste liquid, and can also be used for the evaluation of sludge activity and the screening of COD degradation test conditions in the biochemical treatment process of waste liquid.

Keywords: biochemical wastewater ; soluble recalcitrant chemical oxygen demand ; evaluation method

PDF (0KB) 元数据 多维度评价 相关文章 导出 EndNote| Ris| Bibtex  收藏本文

本文引用格式

彭义华, 安瑞, 程柏森, 陈永玉, 何岩, 李旭东, 安晓英. 一种溶解性难生物降解化学需氧量的测定评价方法. 工业水处理[J], 2021, 41(12): 123-126 doi:10.19965/j.cnki.iwt.2021-0333

PENG Yihua.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nd evaluation of soluble recalcitrant chemical oxygen demand. Industrial Water Treatment[J], 2021, 41(12): 123-126 doi:10.19965/j.cnki.iwt.2021-0333

生化处理废水中含有一部分不易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甚至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1。一般情况下认为废水的B/C越高,采用好氧生物处理达到的效果越好。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尽管有些污水的B/C较高,但处理效果较差,因此B/C判定法存在一定局限性。鉴于此,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利用与处置工程技术(深圳)中心与废弃化学品处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联合申报了《废液中溶解性难生物降解COD含量测定方法》行业标准(计划编号2019-0308T-HG)。该项标准为测定废液、污水中的溶解性难(或不可)生物降解COD与方法评价搭建平台,对选择污水处理工艺、判断出水是否达标等具有一定意义。

目前国内尚无针对废液中溶解性难生物降解COD的试验方法标准。除GB/T 15818—2006通过测定剩余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量,其他相关参考标准如GB/T 21803—2008、GB/T 21816—2008、GB/T 21857—2008、GB/T 21802—2008、GB/T 21818—2008等均采用可溶性有机碳(DOC)作为测定参数来衡量生物降解性,且针对的均为化学品试验。

笔者所在工作组在参考以上标准及相关文献〔2-3〕的基础上,采用一种基于生物膜法的动态循环法对溶解性难生物降解COD进行测定并评价其降解特性。该方法适于废液中溶解性难生物降解COD的测定评价,对于废液生化处理工艺中污泥活性评价及COD降解试验条件筛选也可参考使用。

1 方法建立

1.1 原理

参考生物膜法中生物接触氧化法的挂膜废水处理方式,搭建小型循环系统。待测水样不断循环通过附载有生物膜的载体,使水样中可被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充分分解,直至反应器出水COD保持恒定或达到最低值,在此过程中每日或规定时间间隔检测水质,稳定COD或最低值即水中溶解性难生物降解COD。

1.2 环境要求

实验室一般要求环境温度为(22±3)℃,环境湿度50%~80%;室内相对洁净,无明显扬尘,实验装置应避光。

1.3 实验准备

从正常运行的污水处理活性污泥系统中取适量好氧活性污泥(以满足校核参比试验、平行测定试验的量为限,约2 000~5 000 mL),污泥沉降30 min后去掉上清液备用。

实验设备及装置见图 1。其中,玻璃柱距顶端约2 cm处加溢流嘴,底部砂芯层规格G0,带聚四氟乙烯活塞。生物陶粒,D 0.5~1 cm。蠕动泵无极调速0.1~300 r/min,离心机最高转速5 000 r/min,滤膜0.45 μm。

图1

图1   实验装置

1—蠕动泵;2—硅胶管;3—砂芯承托层;4—生物陶粒;5—玻璃柱(l1 250 mm,l2 50 mm);6—三角瓶;7—陶瓷气体扩散器;8—空气泵。

Fig.1   Experimental device


取适量好氧活性污泥移至2 L烧杯中,放入事先用水浸泡并清洗干净的生物陶粒,浸没后连续曝气24~48 h,随后取出生物陶粒装入玻璃柱中,生物陶粒填充至接近上部溢流口。将装入生物陶粒的玻璃柱用固定夹垂直固定在架台上,玻璃柱下端活塞进水口用硅胶管与蠕动泵连接后放入三角瓶试液中。玻璃柱上方溢水口用硅胶管连接后放入三角瓶中(距离液面20~30 mm)。用硅胶管连接空气泵和陶瓷气体扩散器,并将陶瓷气体扩散器置于三角瓶底部进行曝气。

1.4 试验方法

(1)循环速度调节。整个实验过程中,蠕动泵起到调节整个生态系统平衡的关键作用。循环速度过快会影响生物膜稳定生长,导致生物膜脱落;速度过慢影响物质交换,同样阻碍生物膜的生长,且延长实验周期。经验证,接种挂膜培养、驯化、测试实验中蠕动泵速度均控制在6~10 mL/min,清洗控制在30.0~40.0 mL/min。

(2)基本控制条件。参考HJ 2009—2011《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的工艺设计条件,设置运行条件:水温控制范围为12~37 ℃,pH控制范围6.0~9.0,水质要求0.45 μm滤膜过滤后基本不含有悬浮物,水力停留时间由泵速及实际操作确定。

(3)接种挂膜培养。向玻璃试剂瓶中加入1 000 mL培养基:移取磷酸缓冲溶液(pH约7.4)10 mL至烧杯中,加入约800 mL水,加入氯化钙溶液、硫酸镁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各1 mL,混匀后全部转移至1 000 mL容量瓶中,用水定容至刻度;再加入0.5 g蔗糖、0.1 g尿素;启动蠕动泵,调节泵速,从第2天开始每天向试剂瓶中补充约0.5 g蔗糖、0.1 g尿素,持续培养5~7 d。期间可观察活性污泥生长状态,颜色呈较浅的黄褐色为宜。

(4)驯化。从现场取待测废液,经滤膜过滤后调节滤液pH在6.8~7.8;取滤液在5 d内与水按照不同浓度分多次替换试剂瓶中的溶液,维持曝气,调节泵速,期间观察生物膜生长状况,也可加入一定营养物质,保证生物膜的有效性。

(5)清洗。驯化完成后倒掉试剂瓶中试液并用水清洗,用蒸馏水快速通过玻璃柱及测试系统进行洗涤,清洗水量约5 000 mL,洗涤水弃掉不再循环。以待测水样500~1 000 mL快速通过玻璃柱及测试系统进行洗涤,溢流口流出的试液弃掉不进行循环。

(6)测试。将待测废液通过滤膜过滤,取滤液1 000 mL至试剂瓶中,通过蠕动泵循环泵入玻璃柱,同时标记试剂瓶液位(试剂瓶中溶解氧7.0~10.0 mg/L)。以一定的时间间隔(每12 h或24 h)用移液枪取样3 mL,按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含光度法)4测定COD,持续测试直至COD达到最低,最低COD值即为溶解性难降解COD。同时进行参比实验。

1.5 质量控制

(1)参比试验。每批样品要求做1个校核参比实验,标准样品要求:COD为100~1 000 mg/L的溶液。在稳定期、实验结束或观察期结束时,参比物COD降解率≥95%。

(2)结果计算。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2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算术平均值的5.0%。实验结束时,标准参比物的COD降解率≥95.0%。

2 验证实验结果

2.1 验证实验1

以稀释后的碱减量废水(COD为403.72 mg/L)作为实验溶液进行验证测定,同时以溶解氧作为监控项目,实验结果如图 2图 3所示。

图2

图2   平行样1的COD及DO变化

Fig.2   COD and DO changes of parallel sample 1


图3

图3   平行样2的COD及DO变化

Fig.3   COD and DO changes of parallel sample 2


图 2图 3可见,连续曝气后,最初的12 h内COD快速下降,原因在于体系中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首先被利用。随着时间延长,COD逐渐降低,2个平行样的COD在1周内降到最低,其中平行样1的COD最低为13.42 mg/L,平行样2的COD最低为13.60 mg/L,二者绝对差值与算术平均值的比为1.33%。2个平行样在达到最低值后开始回升,出现波动,但变化幅度很小,参比样的COD最低值为3.51 mg/L,降解率达到96.49%,证明实验方法可行。

2.2 验证实验2

取某农药厂出水与某污水处理厂的混合水样(COD为219.31 mg/L),按每24 h测定1次的频率进行实验。以空白实验和校核实验作参照,结果如图 4所示。

图4

图4   难降解COD的变化情况

Fig.4   Variation of refractory COD


图 4可见,前3天COD降解速率较快,3 d后废液中的COD趋于稳定。参比组的COD降解率在98%以上,实验组的降解率平均为76.86%,COD分别为68.9、68.21 mg/L,二者测定的绝对差值与算术平均值之比为1.01%。实验水样处理前呈深黄色,浑浊、黏度较高;处理后呈淡黄色,清澈透明,黏度较低,降解效果明显。

3 结论

介绍了一种基于生物膜法的动态循环测定废液中溶解性难生物降解COD的评价方法,包括方法的建立及实验要求。采用该方法对较难降解的水样进行验证,其中校核样品的降解率达到96.49%、98%以上,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与算术平均值之比为1.33%、1.01%,可满足标准中要求的校核参比物降解率≥95%,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与算术平均值之比≤5%的要求,方法验证可行。

参考文献

刘锐, 范举红, 穆春芳, .

制药废水的可生物降解性与生物毒性研究

[J]. 生态毒理学报, 2011, 6 (5): 485- 490.

URL     [本文引用: 1]

王丹虎.

炼油化工污水中溶解性难生物降解COD的测定研究

[J]. 山东化工, 2015, 44 (7): 158- 159.

URL     [本文引用: 1]

刘文君, 李福志, 王占生.

动态循环法测定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

[J]. 中国给水排水, 1998, 14 (6): 8- 10.

URL     [本文引用: 1]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4版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2: 216- 219.

[本文引用: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