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衡,李洁. 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 32(3):89-91.
[2] 陈国华. 水体油污染治理[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2223.
[3] 张廷山,任明忠,蓝光志,等. 微生物降解作用对稠油理化性质的影响[J].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25(5):1-4.
[4] 何良菊,李培杰,魏德洲,等. 石油烃微生物降解的营养平衡及降解机理[J]. 环境科学,2004,25(1):91-94.
[5] 金文标,王宝贞,宋莉晖. 高效降解原油细菌的筛选和处理效 果[J]. 中国给水排水,2002,18(3):51-53.
[6] 闻岳,黄翔峰,裘湛,等. 水解酸化-缺氧生物法处理油田废水的机理[J]. 中国环境科学,2006,26(3):288-292.
[7] 曹宗仑,陈进富,冯英明,等.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稠油污水[J]. 工业水处理,2007,27(1):66-68.
[8] 董悦安. 温度变化对地下水中微生物影响的研究[J]. 勘探科学 技术,2008(2):15-18.
[9] 雷中方. 高浓度钠盐对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失稳影响综述[J]. 工业水处理,2000,20(4):6-9.
[10] 刘正.高含盐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探讨[J].给水排水,2001,27(11):54-56.
[11] 王新刚,关卫省,吕锡武. 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处理高盐含油废水研究[J]. 工业水处理,2006,26(10):43-45.
[12] 陶卫平. 嗜盐菌的嗜盐机制[J]. 生物学通报,1996,31(1):23-24.
[13] 文湘华,占新民,王建龙,等. 含盐废水的生物处理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1999,20(3):104-106.
[14] 祝威,黄翔峰,费晓明,等. 不同温度条件水解酸化-好氧工艺处理高矿化度采油废水[J]. 环境工程学报,2008,2(6):757-761.
[15] 唐善法,张瑞成,田春香,等. 影响稠油污水处理效果的因素与对策研究[J].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2003,4(6):30-32.
[16] Altas R M,Bartha R. Microbial Ecology[M]. 3rd Ed. Redwood City, California:The Enjamin/Cummings Publishing Co.,1993:563.
[17] 李大平,王春明,田崇民,等. 高温原油降解菌处理油田采油废水的研究[J].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5,11(6):738-741.
[18] 何健,陈立伟,李顺鹏. 高盐度难降解工业废水生化处理的研 究[J]. 中国沼气,2000,18(2):12-16.
[19] 王志霞,王志岩,武周虎,等. 高盐度废水生物处理现状与前景展望[J]. 工业水处理,2002,22(11):1-4.
[20] 雷云,解庆林,李艳红. 高盐度废水处理研究进展[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6):94-98.
[21] 张忠智,管仁军,卢晓艳,等. 高矿化度油田污水的微生物处理中间试验[J].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2006,19(4):1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