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金鑫, 史彩通, 许兰洲, 岳雯, 商亚博, 黄俊玮, 许路, 石烜, 白雪, 宋吉娜, 金鹏康
    摘要 (108) RichHTML (9) PDF全文 (1502)

    国内油田的开发关乎国家能源安全,油田开发与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水,油田废水的高效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是我国石油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目前,混凝工艺因其成熟、经济、实用等特点成为油田废水处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综述了混凝工艺处理油田废水的研究现状与进展,重点介绍了油田废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工艺,阐述了典型混凝剂在油田废水中的应用,并列举了新型复合混凝剂的处理效果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用于提升混凝效果的工艺技术。此外,结合实际工程应用,着重分析了混凝工艺处理油田废水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油田废水混凝处理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 陆彩霞, 尉勇, 赵剑涛, 师晓光, 刘来峰, 邢哲, 谢陈鑫, 王连峰
    摘要 (34) RichHTML (0) PDF全文 (906)

    在内循环(Internal circulation,IC)厌氧反应器结构基础上,设计了IC脱氮反应器,并研究了其在炼化反渗透浓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结果表明,IC脱氮反应器启动快、运行稳定。在进水TN为18.7~39.0 mg/L,平均26.6 mg/L条件下,经IC脱氮反应器处理后出水TN为1.89~14.0 mg/L,平均4.65 mg/L,显著低于《陕西省黄河流域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61/224—2018)表1中B标准对于TN≤15 mg/L的排放要求;出水悬浮物质量浓度低,平均为18.6 mg/L;后续内循环曝气生物滤池出水COD平均为35.4 mg/L,可稳定控制在50 mg/L以下,综合处理效果好。同时,该设备占地面积小,工艺简单,水处理直接成本为1.36元/m3,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 王荣红, 范小龙, 毛迪, 易海明, 王宁, 马园园, 张得位
    摘要 (31) RichHTML (0) PDF全文 (839)

    污水厂超负荷下稳定运行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高效脱氮除磷是稳定运行过程中的难点。郑州某污水处理厂采用前置预缺氧改良A2/O工艺,处理水量是设计值的1.2~1.8倍,进水BOD5/COD、BOD5/TN、BOD5/TP范围分别为0.19~0.88、1.38~7.21、13.12~89.17,采用多点进水、提高内回流比、精确曝气等运行方式,分析了污水全流程中氮磷的变化。结果表明,当进水均匀分配在预缺氧、厌氧、缺氧工段,内回流比为400%,好氧池DO质量浓度为0.5 mg/L以下时,COD、TN、TP去除率达到90.4%、83%、98.55%,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部分指标达到《地表水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

  • 陈世金, 孙理密, 刘圣东, 李晨晨, 仇品潮, 朱丽
    摘要 (175) RichHTML (0) PDF全文 (964)

    介绍了浙江某印染企业二期项目8 000 m3/d废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背景及现状,从工艺、构筑物结构、设备选型等方面总结了工程设计的集约化与低碳化特征,设计上的主要特色为构建筑物集成布局和部分双层结构:曝气调节池、初沉池、厌氧配水池和中间沉淀池集成布局为综合池一,并设计为双层钢砼结构;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终沉池、膜车间进水提升池、污泥浓缩池及加氯加药间、鼓风机房等集成设计为综合池二。同时基于厌氧脱色设计目标的厌氧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设计高度居国内首位,有效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土建成本,并实现超长水力停留时间,为用地紧张条件下的工业污水处理工程扩容或新建提供工艺设计及布局上的参考与借鉴。工程试运行期间进水量为目标水量的50%,各单元处理效果均达到预期目标,各指标均低于相应标准限值,EGSB的脱色率为87.5%,系统COD总去除率达到97.6%。

  • 兰莹, 耿安朝, 耿策, 单以停, 李旭
    摘要 (15) RichHTML (0) PDF全文 (194)

    采用非浸没式超滤(NSUF)技术净化处理煤矿矿井水,从NSUF陶瓷膜的操作参数与性能、膜污染清除、超滤浓水加药絮凝以及污泥压滤脱水性能等方面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控制超滤产水率在70%条件下,NSUF“膜面流”操作方式与在线物理清洗相结合,可以清除滤层堵塞和膜污染,使膜通量与跨膜压差得到恢复,NSUF装置实现连续稳定运行。超滤浓缩产生的30%浓水在添加PAC和PAM后,沉降比达到4.3%,澄清液返回到超滤单元。絮凝污泥通过板框压滤进行脱水处理,滤饼含水率约75%。采用三级NSUF—絮凝沉淀—污泥压滤组合工艺,系统总产水率可以达到98%。

  • 邹照华, 何素芳, 韩彩芸, 张六一, 罗永明
    摘要 (839) PDF全文 (1529)

    对重金属废水的来源、危害及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传统方法中的化学沉淀法、电化学法、吸附法和膜分离法;新出现的技术方法如纳米技术、光催化法、新型介孔材料和基因工程。并对上述各方法的机理、研究进展、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同时展望了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趋势。

  • 陆朝阳, 沈莉莉, 张全兴
    摘要 (59) PDF全文 (263)
    Baidu(277)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含染料废水处理工艺研究的最新进展,重点报道了以活性炭、树脂、矿物、废弃物和一些新材料为吸附剂吸附处理染料废水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对上述方法处理染料工业废水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并展望了吸附法处理染料废水技术的发展前景.

  • 潘碌亭
    摘要 (883) PDF全文 (568)
    Baidu(133)

    中国饮用水源水污染日益严重,传统净水工艺面临新问题。通过对中国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分析,探讨了预处理技术、强化混凝处理技术、膜法深度处理技术、氧化偶合絮凝处理新技术的作用效果与机理,阐述了微污染水源水处理的重要性,展望了我国饮用水源水处理发展趋势。

  • 蔡涵颖, 王文龙, 吴乾元, 熊江磊, 巫寅虎, 黄南, 王琦, 胡洪营
    2023, 43(6): 1-6.
    摘要 (417) RichHTML (16) PDF全文 (381)

    电子级超纯水(Ultrapure water,UPW)是电子行业的基础性生产资料,需求量大且对水质要求极高〔电阻率>18.2 MΩ·cm,TOC<5 μg/L(以C计)〕。随着中国电子行业自主化发展的要求,电子级超纯水需求量将持续增加,水质要求也将日趋严格。然而,中国在电子级超纯水制备领域面临3大关键难题:(1)关键材料设备与技术工艺被国外厂商垄断;(2)水质标准体系与检测能力全面落后;(3)电子级超纯水的多样化供水水源导致反渗透产水中电中性小分子有机物浓度升高且组分更复杂,加剧了电子级超纯水的制备难度。为此,提出应加快国产核心材料设备与关键技术工艺的研发、试验与应用工作,建立水质指标先进标准体系及领先检测方法和平台,开发新型超高标准技术设备与工艺,以实现多样化水源生产的3条解决思路,支撑中国电子级超纯水自主化制备。

  • 顿咪娜, 胡文容, 裴海燕, 解军
    摘要 (1189) PDF全文 (1092)
    Baidu(90)

    介绍了分别用 2, 3, 5-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 TTC )以及碘硝基四唑紫( INT )等作为人工受氢体进行脱氢酶活性( DHA )检测的几种常见方法,以及它们自身在反映微生物活性等方面的优缺点。 论述了 TTC 在 DHA 检测中的发展,重点讨论了 TTC 作为受氢体进行 DHA 测定过程中其标准曲线制作方法的改进,并对测定中诸多影响因素如温度、pH 及萃取剂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 简要概括了目前 DHA 测定方法在废水生化处理、评价化学毒物和金属毒物的毒性、土壤污染等方面的应用。

  • 熊斐, 杨浩, 金晓蓉
    摘要 (115) RichHTML (1) PDF全文 (146)

    为了进一步探究钢铁行业循环水补充水加药方案,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水质类型的时空分布特点,并采用结垢指数法分析5个地区补充水水质类型和不同浓缩倍数下的结垢倾向,从而确定加药方案。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补水为地下水时主要受钙硬、电导率、总碱和氯离子影响,补水为河流水或市政水时主要受总铁与浊度影响;结垢指数法表明:地下水为补充水偏结垢,河流水或市政水为补充水偏腐蚀;建议地下水为补水时浓缩倍数为4~5,河流水或市政水为补水时浓缩倍数为3~4。依据各地区水质类型与浓缩倍数,优化各地区的建议加药方案。

  • 潘旭东, 王向明
    摘要 (738) PDF全文 (1711)
    Baidu(61)

    分析了循环水中引起不锈钢腐蚀的各种因素,论述了氯离子对不锈钢腐蚀的机理和形态,指出引起不锈钢应力腐蚀的临界氯离子浓度受到水质、温度、流速、微生物、水稳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确定合理的循环水氯离子控制指标应以完善的循环水处理控制方案为前提,在保证生产平稳运行的同时兼顾节水减排。

  • 白孟琦,李敏睿,丁欣欣,王玉如

    高级氧化技术(AOPs)对有机物有显著的降解能力,尤其对含有农药、染料、药物与个人护理品等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好。研究者将AOPs引入有机废水的处理过程中。在AOPs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中,常需要添加猝灭剂终止反应,以获得实验数据。探讨了不同种类猝灭剂对基于硫酸根自由基(SO4·-)和羟基自由基(·OH)的2种高级氧化体系的猝灭效果。用二价铁活化过硫酸盐法(Fe2+/PS)与Fenton法(Fe2+/H2O2)获得SO4·-和·OH,以罗丹明B(RhB)作为降解物,对比研究了亚硫酸钠(Na2SO3)、亚硝酸钠(NaNO2)、抗坏血酸(AA)、甲醇(MeOH)、乙醇(EtOH)和叔丁醇(TBA)作为猝灭剂的猝灭效果。实验结果显示,在SO4·-氧化体系中,NaNO2和AA的猝灭效果较好;而·OH氧化体系下,NaNO2、MeOH、EtOH和TBA的猝灭效果更佳。

  • 陈彬, 吴志超
    摘要 (1819) PDF全文 (650)
    Baidu(269)

    介绍了沸石的化学组成、结构和特性,并着重论述了近几年沸石在给水、微污染水源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处理等方面应用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进展。

  • 潘碌亭, 吴锦峰
    摘要 (859) PDF全文 (314)
    Baidu(90)

    聚合硫酸铁是一种新型的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具有很强的除浊、脱色、去除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的能力,近年来在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介绍了聚合硫酸铁絮凝剂的制备方法,按不同的生产原料归纳了聚合硫酸铁的制备技术,分析了各种制备技术的特点,对各种制备方法进行比较,得出比较理想的制备方法,同时提出了改性聚合硫酸铁的制备方法,并对聚合硫酸铁研究的发展前景与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 潘碌亭, 罗华飞
    摘要 (981) PDF全文 (387)
    Baidu(55)

    猪场废水有机物浓度高、悬浮物多、氨氮含量高、臭味大。某猪场废水处理原工艺运行费用高达9.41元/m3, 经过工艺改造采用A/O法后其运行成本仅1.93元/m3, 并且最终出水的COD、BOD5、NH3-N、SS分别在100、30、20、40 mg/L以下, 出水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广东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标准。

  • 王万林
    摘要 (947) PDF全文 (784)
    Baidu(133)

    对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进行了分类,综述了聚合氯化铝铁、聚合硫酸铝铁、聚合硅酸铝铁等阳离子复合型絮凝剂,聚合硫酸氯化铝、聚合硅酸硫酸铝、聚合硅酸氯化铝、聚合磷酸氯化铝、聚合硫酸氯化铁、聚合硅酸硫酸铁、聚合磷酸硫酸铁等阴离子复合型絮凝剂,聚合硫酸氯化铝铁、聚硅酸硫酸铝铁、聚合磷硫酸铝铁等阴阳离子复合型絮凝剂的国内研究进展,指出复合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其净水效果好而成为当前开发的重点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 李自托, 董泉玉, 杨从贵
    摘要 (681) PDF全文 (531)
    Baidu(23)

    随着金属铜及其合金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腐蚀与防护问题日益受到重视,而在腐蚀介质中添加缓蚀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作者综述了近年来国外几种新型有机铜缓蚀剂,包括唑类、喹啉类、嘧啶类等物质,从缓蚀性能、环境保护方面对其进行了比较,介绍了不同介质中缓蚀剂的选用情况,阐述了缓蚀剂的作用机理,并展望了缓蚀剂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 肖卓远, 黄南, 巫寅虎, 张倬玮, 徐雨晴, 吴乾元, 王文龙, 熊江磊, 罗嘉豪, 廖翔, 胡洪营

    集成电路产业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其用水量和排水量均较高。分析了集成电路废水的水质特征,主要包括各生产环节产生的含氨、含氟、酸碱、有机、含铜和研磨废水。针对含不同物质废水,总结了废水达标排放、资源回收和再生处理技术的应用现状与研究进展。在废水达标排放方面,实际工程中常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和吸附等处理含氟、含铜和研磨废水;采用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水解酸化和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等处理含氨和有机废水;近年来磁混凝和高级氧化等技术也备受关注。在资源回收方面,目前主要采用超滤和电渗析等技术回收氟、铜和四甲基氢氧化铵等。废水回用方面,主要采用混凝沉降,膜生物反应器和膜过滤技术;反渗透技术是废水再生处理的核心,其目标是制备工业纯水用于集成电路制造。最后针对集成电路废水处理系统现存的问题,建议完善废水分类分质收集系统;强化去除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降低废水的生物毒性;使用预处理、污堵监测、膜清洗、开发新型膜材料等方法控制反渗透膜的污堵。

  • 杨开明, 张建强, 杨小林
    摘要 (690) PDF全文 (794)
    Baidu(148)

    根据水厂的原水水质情况,研究了不同原水浊度的硫酸铝最佳投量,并指出投加少量PAM作助凝剂,可避免胶体再稳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对混凝剂最佳投量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混凝剂用量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较好地解释了实验中最佳投量曲线的问题。

  • 代朝猛,贾辰炎,胡佳俊,刘曙光,张亚雷,游学极

    过氧乙酸高级氧化技术(PAA-AOPs)能原位产生羟基(·OH)、有机自由基(R—C·)、超氧自由基(·O2-)和单线态氧(1O2)等高活性物质,可提高有机污染物的可生化性,甚至使其完全矿化。与传统水处理技术相比,PAA-AOPs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和毒副产物少等优势,潜力巨大。对PAA-AOPs的反应机理、研究现状、特有性质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分析。首先综述了光照、过渡金属和碳质材料等方式活化PAA的机理,并分析对比了三种活化方式的优缺点,然后对PAA-AOPs降解有机污染物过程中的优势活性物质、易反应结构和主要反应路径进行了总结;其次根据PAA-AOPs的工艺特点,系统阐述了pH、PAA浓度、Cl-、CO32-、NO3-和天然有机质(NOM)等因素对PAA-AOPs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影响,并对其中的深层次机理进行了概述;最后在此基础上对该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 晋银佳, 王绍曾, 郭栋, 尤良洲, 衡世权

    双极膜电渗析(BMED)工艺能够将矿井水膜浓缩系统产生的浓盐水转化为酸和碱,从而实现浓盐水的资源化处理。BMED系统的运行能耗较高,且其性能与系统的初始酸/碱浓度、电解质质量分数以及电流密度等参数密切相关,有必要对其进行优化研究,以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以某矿井水零排放处理系统产生的纳滤(NF)浓盐水和碟管式反渗透(DTRO)浓盐水为研究对象,采用BMED小试装置研究了不同初始酸/碱浓度、电解质质量分数以及电流密度工况下,BMED系统运行电压、酸/碱浓度、电流效率等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处理浓盐水,当初始酸/碱浓度为0.1 mol/L左右时,BMED产生的酸/碱浓度最高;BMED装置产生酸/碱的速度与电解质质量分数有关,电解质质量分数较低的工况下酸/碱浓度增加较快;此外,产生酸/碱的速度与电流密度呈正相关,而电流效率与电流密度呈负相关。对于NF浓盐水的处理,在初始酸/碱浓度为0.1 mol/L左右、电流密度控制在21 mA/cm2时经济性最高。此外,根据BMED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浓盐水资源化处理的成本收益测算,结果表明,采用双极膜电渗析工艺处理NF浓盐水的运行成本低于DTRO-蒸发结晶工艺,具有经济可行性。

  • 董多, 宋恩军, 车寅生, 杨长秀, 王敏, 高兴莹
    摘要 (137) PDF全文 (161)

    通过柠檬酸络合法合成硼和铒共掺杂BiVO4,并对其进行 XRD、UV-Vis的表征以分析合成材料的物相、形貌。同时考察溶液的初始浓度、pH、催化剂投加量以及光照强度等因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对罗丹明B光催化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50 mL罗丹明B水溶液中,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pH=3,催化剂投加量为0.015 g,光照距离14 cm,B-Er共掺杂BiVO4对罗丹明B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反应50 min 后,降解率可达90%以上。

  • 张金彪

    山东某医药化工厂综合废水包含浓污水、清污水和生活污水,且浓污水具有高COD和高NH3-N的特点,需对其进行分质预处理后再将其处理至达到污水处理厂接收水体的水质标准。首先采用微电解对浓污水进行预处理,之后将预处理后的浓污水与清污水及除悬浮物后的生活污水混合后采用UASB-改良型两级A/O-序批沉淀组合工艺进行后续处理。工程实践表明,所采用的工艺对综合废水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且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高。处理后出水COD、NH3-N、TN分别降至200、3、20 mg/L以下,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表4中的二级标准,达到污水处理厂接收水体的水质要求。

  • 李泽乙, 廖常盛, 柴云, 王庆宏, 詹亚力, 陈春茂, 陈发源

    焦化废水污染负荷高、有机污染物组成复杂、生物毒性强,是一类非常难处理的煤化工废水。经传统的“物化+生化”工艺处理后,其生化尾水中仍残留部分难降解有机物与一定的生物毒性,COD难以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的限值要求,需进一步处理。分析了焦化废水生化尾水中的残余有机物和生物毒性特征,归纳总结了混凝、吸附、膜过滤等分离技术,Fenton、催化臭氧氧化、电磁强化氧化、过硫酸盐氧化与电化学氧化等转化技术及分离转化协同工艺对生化尾水中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能和不同有机组分及生物毒性的变化规律,指出在认识水质特征与生物毒性转化规律的基础上,兼顾有机物高效去除和处理出水的生物安全性,开发协同组合工艺与短流程技术是焦化废水生化尾水深度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 宋力
    摘要 (50) PDF全文 (232)
    Baidu(84)

    主要探讨了无机絮凝剂中铝盐、铁盐的絮凝机理与应用效果,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中的改性淀粉、改性纤维素、改性木质素及壳聚糖和人造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机理与效果,无机与有机复合絮凝剂的种类、絮凝机理、应用效果。并对无机、有机、无机与有机复合三种类型絮凝剂在水处理中的优缺点与应用现状进行比较,指出复合絮凝剂与天然有机絮凝剂在饮用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 陈敏敏, 刘杰, 李莉娜, 邱立莉, 杨伟伟, 敬红

    以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生态环境统计和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经验污泥产率系数(YQ)和以去除COD导致的污泥增殖来计算的污泥产率系数(YCOD),研究了进水COD、设计处理规模、处理工艺、区域分布等单一因素以及多因素与污泥产率系数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YQ平均值为1.33×10-4 t/m3YCOD平均值为0.81 kg/kg,YQYCOD总体呈正偏态分布;YQ平均值与进水COD、设计处理规模正相关,YCOD平均值与进水COD、设计处理规模负相关;YQ、YCOD平均值对应的COD区间范围为150~250 mg/L,设计处理规模为1×104~1×105 m3/d的污水处理厂YQYCOD与平均值最为接近,相对偏差分别为2.8%、-4.3%;A2/O工艺、氧化沟类、普通活性污泥法、A/O工艺的YQ、YCOD与平均值接近,相对偏差范围分别为-1.8%~1.9%、-2.3%~5.8%;华东和华中地区的YQ,华东、西南地区YCOD与平均值基本持平;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进水COD为YQYCOD的显著影响因素。

  • 王学良, 杨永奎

    单晶硅切削液废水具有COD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针对某单晶硅生产企业废水,目前拟采取将其在企业内经过气浮、生化、曝气生物滤池等工艺处理至达到接管标准后,与其他污水混合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生化处理的措施,这存在着对下游污水处理厂水质冲击问题,影响其稳定运行。对此,在污水处理厂生化工艺段前增设臭氧催化氧化处理工艺段对废水进行预处理,以提升生化段进水水质。根据企业外排废水出水COD设置不同的臭氧投加量,连续运行15 d,分析了臭氧消耗量、出水COD和下游污水处理厂出水COD,结果表明,随着单位质量COD的臭氧投加量(臭氧投加比)的提高,出水COD显著降低,但过高的臭氧投加量会造成臭氧尾气破坏装置高负荷运行及高能耗。实验条件下,当臭氧投加比在0.98~1.39 mg/mg内变动,平均1.20 mg/mg时,臭氧工艺段出水COD平均为83 mg/L,下游污水处理厂最终出水COD平均为17 mg/L,实现了出水稳定达标。

  • 高小娟, 王璠, 汪启年
    摘要 (136) PDF全文 (430)
    Baidu(126)

    介绍了含砷废水的危害和处理技术发展现状,分析了传统除砷工艺技术的特点及局限性。对吸附法处理含砷废水进行了重点阐述。结果表明,吸附法是同时实现废水除砷和砷资源回收利用的有效技术,而吸附法处理含砷废水的关键在于吸附剂的性能。因此为应对新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要求,开发廉价、高效、稳定的新型除砷吸附材料将是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 詹约章, 余建飞
    摘要 (773) PDF全文 (1069)
    Baidu(23)

    为了降低离子交换树脂再生时的酸碱耗,介绍了某电厂化学水处理一级除盐设备再生时酸碱用量调整试验的基本过程。根据原水水质和水处理设备及原始水处理工艺条件等情况,通过降低再生液浓度,延长再生时间,控制运行流量等,调整试验、确定最优酸碱耗,节约了酸碱用量、减少了自用水率,达到了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