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EndNote)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联系我们
编委会
第七届编委会
第二届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引
投稿指南
写作指南
出版伦理
相关下载
开放获取
订阅指南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9年, 第3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9-01-20
专论与综述
试验研究
分析与监测
工程实例
经验交流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Select
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工业废水的研究及应用
彭澍晗, 吴德礼
2019,39(1): 1-7.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01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47 )
催化臭氧技术由于能促进臭氧分解产生无选择性的羟基自由基,有效解决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去除率低的问题,提升废水矿化率和臭氧利用率,已成为当前工业废水深度处理领域的应用研究热点。鉴于工业废水成分复杂、催化剂种类繁多,使得工业废水的催化臭氧化处理的运行效果、控制参数和机理过程存在差异。通过分析目前工业废水催化臭氧化深度处理的相关应用研究,对其影响因素、工艺类型、机理过程进行介绍,总结技术的应用局限性,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Select
胞外聚合物及其对重金属吸附作用的研究进展
金睿男, 王小雨, 林雪, 霍明昕
2019,39(1): 8-13.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08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22 )
胞外聚合物(EPS)是一种对重金属具有良好吸附能力且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天然物质,在环境领域逐渐受到重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微生物EPS的研究进展,包括EPS的产生机制、对不同重金属的吸附机理及其应用前景,列举了相似的结论与不同的观点,简要分析了产生差异性结果的原因,并对EPS的发展前景及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Select
核工业含铀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郭栋清, 李静, 张利波, 吴宏伟, 闫汉洋, 郭晓冬, 许德杰
2019,39(1): 14-20.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14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351 )
随着核能技术与核能应用的迅速发展,作为核工业中至关重要的原料铀与其化合物在不断地消耗,从而产生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含铀放射性废水。如何深度高效地处理含铀废水成为核能技术发展中最为关键的问题。简述了现行含铀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其特征,并认为多重技术的协同作用将是未来含铀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试验研究
Select
改性聚乙烯亚胺回收高锰酸钾废液中的锰
李嘉, 王刚, 管映兵, 徐敏
2019,39(1): 21-24.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21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15 )
为了回收高锰酸钾废液中的锰,以高锰酸钾废液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硫代羧基化聚乙烯亚胺(DTPEI)作为锰回收剂,考察了强酸介质、pH、Mn(Ⅶ)初始浓度对DTPEI捕集锰的影响,并探寻了不同浸出液对锰的回收性能。结果表明,DTPEI在HCl、HNO
3
和H
2
SO
4
介质中对高锰酸钾溶液中的Mn(Ⅶ)均具有很好的捕集效果,最高捕集率接近100%。体系初始pH对DTPEI捕集锰的影响显著,pH为2.0~3.0时,锰的捕集效果较好,且随着体系pH的升高,达到较高捕集率所需DTPEI投加量明显减少;pH为4.0~6.0时,捕集效果有所降低。DTPEI对Mn(Ⅶ)初始浓度不同的含锰溶液均具有较好的捕集效果。沉淀物DTPEI-Mn采用H
2
SO
4
浸出液进行静态浸泡18 h后,锰的回收率可达99.5%。
Select
低温氨水改性污泥活性炭处理焦化废水的应用
刘亚利, 李欣, 荆肇乾, 张卫东, 王祝来
2019,39(1): 25-28.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25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8 )
以市政污泥为原料制备污泥活性炭(SAC),并利用氨水对其进行改性,考察低温条件下,氨水质量分数和改性时间对SAC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氨水质量分数为15%,改性时间为8 h的最佳条件下,改性SAC(MSAC)的碘吸附值达到386.5 mg/g。氨水改性使SAC的比表面积和总孔容分别提高了78.3%和97.5%,同时降低了SAC表面的羧基、酚羟基等酸性含氧官能团。此外,将MSAC应用于处理焦化废水,结果表明,投加量为60 g/L,pH为8,吸附时间为80 min时,挥发酚和氰化物的去除率分别为66.2%和76.7%。
Select
集成电路工业尾水深度处理中试研究
衷从强, 许德超, 张建, 朱军, 朱婷婷, 尹魁浩, 彭盛华
2019,39(1): 29-3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29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10 )
深圳市某集成电路工业尾水中有机物浓度低,氨氮、硝态氮、总氮浓度高,BOD
5
/COD低于0.3,C/N低于1.3,属于低C/N难生物降解废水。现应用生态-A/O生物接触氧化复合系统对该尾水进行中试规模强化生物深度处理。经研究表明,C/N为2.0,HRT为12.4 h是反应系统最佳操作参数,此条件下系统运行60 d后,COD、氨氮、总氮去除率分别为82.7%、84.3%、65.9%,当中COD、总氮去除率比现有实际深度处理工程出水分别高10%、45%左右,反应系统水生植物茎叶葱绿,植物根系和生物填料微生物挂膜情况良好,微生物量较大。
Select
火电厂循环水排污水回用处理工艺研究
胡大龙, 许臻, 杨永, 吴根记, 翟绍晶, 张宁, 龙柯宇, 苏艳
2019,39(1): 33-36.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33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34 )
针对循环水排污水水质特点,进行了回用处理工艺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强化混凝可有效去除循环水排污水中的有机物,对COD、TOC去除率分别为61.2%、47.5%,减轻后续膜系统的有机污染;二级软化对Ca
2+
、Mg
2+
、总磷、TOC、全硅的去除率分别为86.5%、92.5%、97.9%、27.4%、84.3%,减轻后续膜系统的无机污染;反渗透回收率可达到85%,反渗透产水可以作为锅炉补给水水源,反渗透浓水可以作为脱硫工艺用水。提出了地表水水源循环水排污水强化混凝-二级软化-超滤-反渗透回用处理工艺。
Select
Fe/Al/C、Fe/Al/Cu三元内电解处理亚甲基蓝染料废水
潘霏, 汤传武, 刘立恒, 张学洪
2019,39(1): 37-40.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37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2 )
采用Fe/Al/C和Fe/Al/Cu三元内电解体系处理亚甲基蓝废水,探讨了Fe/Al/C填料质量比、Fe/Al/Cu填料质量比、填料投加量、废水初始pH、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COD去除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实验优化了两种内电解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Fe/Al/C和Fe/Al/Cu三元体系的优化工艺条件:Fe/Al/C填料质量比为1:0.2:1,填料投加量为13.2 g/L,初始pH为7.0,反应时间为48 h,反应温度为25℃;Fe/Al/Cu填料质量比为4:0.5:5,填料投加量为15.2 g/L,溶液pH为5.0,反应时间为28 h,反应温度为20℃。在此条件下,出水COD均小于20 mg/L,COD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
Select
硅藻土负载镧对水体中磷酸根的吸附研究
汪勇强, 张小平, 魏燕富, 钟雪敏
2019,39(1): 41-44.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41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5 )
经超声混合、干燥和煅烧,在硅藻土上负载镧(D-La)。采用XRD、SEM和N
2
吸脱附曲线表征其结构和形貌,通过系列吸附实验研究其对磷的吸附特性。表征结果表明,含镧化合物为碳酸氧镧(La
2
O
2
CO
3
),均匀地负载在硅藻土表面。吸附结果表明,D-La能对磷酸根快速吸附,2 h内基本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动力曲线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拟合D-La对磷的吸附,D-La对磷的最大吸附量为80.90 mg/g。
Select
改进型铁碳微电解设备预处理络合铜废水
付丽霞, 李瑞贤, 李洪瑞, 郝彦龙, 唐行鹏, 李瑞杰
2019,39(1): 45-49.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45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6 )
针对传统铁碳微电解装置存在的偏流、堵塞、填料板结等问题,对装置结构进行优化,采用催化微电解填料对络合铜废水进行了预处理。在装置内部增加挡圈防止设备偏流,增设废水内循环工艺防止设备堵塞,改变填料的结构防止设备板结,采用催化微电解填料提高反应速率。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催化填料、进水浓度、反应时间及pH对微电解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铁碳填料、络合铜的质量浓度为10 mg/L、反应时间为60 min、pH为3.0时,反应达到最佳状态,出水能够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设备运行稳定可靠。
Select
焦化废水处理中碳平衡研究
靳鹏, 庞治邦, 赵博玮, 岳秀萍
2019,39(1): 49-52,56.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49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15 )
针对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不仅污染环境还会造成碳源损失的现状,选取焦化废水中具有代表性的苯酚为污染物,以A
2
/O工艺为载体,通过对A
2
/O工艺厌氧、缺氧、好氧3个阶段的碳指标测定,分析反应过程的碳平衡,得到碳源的去向:64.9%转移至固相,8.9%残留在液相,19.8%转移至气相,且转移至气相的总碳中包含4.1%的有机碳,充分说明焦化废水处理过程会逸散大量的挥发性有机物至大气。
Select
不同湿地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
江秀朋, 张翠英, 刘焕然, 刘碧函
2019,39(1): 53-56.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53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5 )
依据实验所在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身的生长习性,选取水芹、石菖蒲、香蒲为研究对象,设置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湿地植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分析不同湿地植物作用下水体NH
4
+
-N、NO
3
-
-N、TN、TP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这3种湿地植物对NH
4
+
-N、NO
3
-
-N、TN、TP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均能显著改善污染水体水质。综合分析各项指标发现,3种植物中石菖蒲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最好。
Select
城市污泥厌氧法处理聚乙二醇废水
陈侠, 胡仰栋
2019,39(1): 57-59.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57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2 )
在厌氧条件下,考察驯化后的城市污泥对聚乙二醇2000(PEG2000)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驯化后的城市污泥经厌氧反应后形态发生变化,孔隙变大,厌氧菌以菌胶团的形式存在于污泥中。在PEG初始质量浓度为4.0 g/L,总有机碳(TOC)为1 650 mg/L,38℃的恒温厌氧降解条件下,系统运行前5 d,PEG2000降解率快于TOC降解率,通过液质联用(LC-MS)分析发现,PEG2000在降解初始阶段断裂为分子质量较低的物质,厌氧反应10 d后,低分子质量的物质进一步氧化降解,TOC和PEG2000降解率均高于90%。
Select
微电解-臭氧化协同降解水杨酸的动力学及毒性研究
李玉英, 苏琪, 王海燕, 杨丹丹, 贾寿华
2019,39(1): 60-64.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60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5 )
用铁碳微电解-臭氧协同降解水杨酸(SA)模拟废水,考察了pH、SA初始质量浓度、臭氧质量浓度、温度对降解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操作参数。结果表明,当pH=8,SA初始质量浓度为400 mg/L,臭氧质量浓度为17.2mg/L,25℃下反应30 min时,SA降解率达到99.93%。SA的降解符合拟一级动力学,建立了幂指数表达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发光菌相对抑光率评估模拟废水降解过程中的毒性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操作条件下,降解60 min后,COD去除率达到79.34%,相对抑光率由99.68%降到23.68%。
Select
化学混凝去除煤气化灰水结垢离子研究
田磊, 武思拓, 马红鹏
2019,39(1): 65-68.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65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8 )
通过混凝实验对典型煤气化灰水Ca
2+
、Mg
2+
、SiO
2
的去除情况进行研究,探讨了煤气化灰水结垢离子的去除方法。结果表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双碱组合是煤气化灰水除硬理想的药剂组合,石灰法基本没有碱度去除能力,同时,高pH有利于硅的脱除。铁系混凝剂经混凝沉淀后Fe
3+
残余质量浓度在0.1 mg/L以下,可满足后续回用水单元的接水要求。
Select
对氨基苯磺酸钠在循环水加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王佳佳, 高灿柱, 彭宇霆, 侯延进, 刘光霞, 赵培, 许敏, 王立秋
2019,39(1): 69-7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69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11 )
通过对循环水系统的条件进行模拟,对对氨基苯磺酸钠(C
6
H
6
NO
3
SNa)的荧光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循环水的温度、pH、盐离子和有机磷对C
6
H
6
NO
3
SNa的荧光强度几乎没有影响,只有杀生剂会对荧光强度产生削弱作用,在工业中可以通过增大投加量的方法来解决。在实际循环水中,以C
6
H
6
NO
3
SNa作示踪剂,复配水处理剂C
6
H
6
NO
3
SNa-PAA的最低检出限为2.68×10
-4
mg/L。该实验证实了C
6
H
6
NO
3
SNa可以被用作循环水中的荧光示踪剂,在工业上对水处理剂的在线检测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Select
不同填料对AA-MBBR系统处理效果及菌群多样性影响
李亚峰, 李旭光, 单连斌, 赵勇娇, 魏春飞, 张磊, 王允妹
2019,39(1): 73-77.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73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4 )
对比分析硬性与软性填料对AA-MBBR系统处理生活污水运行效果及菌群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投加比例均为30%的条件下,填加硬性填料的AA-MBBR系统的COD、NH
3
-N去除率分别为95.36%、98.39%,比填加软性填料系统分别高出5.84%、7.10%,且出水COD为16 mg/L、NH
3
-N为0.5 mg/L;加入硬性填料的AA-MBBR系统中的操作分类单元(OTU)数量为5 527,远高于软性填料系统的1 692,还在硬性填料系统的好氧池中发现了亚硝化单胞菌(
Nitrosomonas
)的存在。加入硬性填料的AA-MBBR系统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要好于软性填料系统,菌群多样性要高于软性填料系统。
Select
膜法联合树脂吸附处理焦化废水中试研究
孙彩玉, 边喜龙, 刘芳, 李永峰, 齐世华, 刘仁涛
2019,39(1): 78-81.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78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4 )
采用膜法联合树脂吸附组合为主体单元,通过建立高效澄清软化池+多介质过滤器+超滤+树脂吸附器+反渗透组合工艺对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进行120 d的现场中试试验。运行结果表明,在满足系统整体回收率为75%的前提下,系统产水各项指标均优于《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02)中循环冷却水补水水质,并能安全稳定运行。
Select
电解法原位合成锰氧化物处理模拟含锶放射性废水
袁海峰, 邵利锋, 黄立, 黄光团
2019,39(1): 82-86.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82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4 )
以
88
Sr作为模拟非放射性同位素,对电解法原位合成锰氧化物处理模拟核电厂放射性废水中Sr
2+
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电解电压、反应时间、反应结束后搅拌时间、温度以及pH对出水Sr
2+
质量浓度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模拟废水Sr
2+
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条件下,最佳工艺条件:电解电压为7 V,反应温度为50℃,pH为10,电解时间为30 min,电解结束后搅拌时间为20 min,此条件下出水残余Sr
2+
为0.264 mg/L。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经XRD分析沉渣为Mn
3
O
4
。整个电解过程符合零级动力学,拟合动力学方程为
c
t
=
c
0
-0.159 1
t
。
Select
香根草的改性及其对水中六价铬的吸附
孙认认, 陈齐亮, 王赛丹, 李涛, 任保增
2019,39(1): 86-90.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86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1 )
以
N,N
-二甲基甲酰胺和乙二胺为改性剂制备出改性香根草吸附剂,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改性前后的香根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改性后的香根草引入了更多胺基且其表面活性提高,吸附效果明显改善。在改性香根草用量为3.00 g/L,吸附时间为100 min,温度为314 K,pH为2,Cr
6+
初始质量浓度为100mg/L时,Cr
6+
吸附量为72.87 mg/g,Cr
6+
去除率达97.81%。改性香根草吸附Cr
6+
的动态吸附平衡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Select
曝气位置对垂直潜流人工湿地脱氮效率研究
蒲帅, 徐栋, 童伟军, 王琦, 陈迪松, 程翔, 张婷, 张义, 吴振斌
2019,39(1): 91-95.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91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7 )
针对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效率低的问题,在垂直流人工湿地不同位置投加释氧材料,以此探究曝气位置对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湿地下层曝气,TN去除率最高;在湿地上层曝气,NH
4
+
-N去除率最高。TN的去除率并非完全取决于氨氮的去除率,有机氮的去除也影响着TN去除率。曝气位置还影响湿地脲酶活性,下层曝气的湿地脲酶含量最高,为60.37 μg/g;中层曝气的湿地脲酶含量最低,为26.72 μg/g。此外,各系统脲酶活性与TN去除率相关。
Select
中空内压超滤膜丝的纯水通量分析
许尧, 苑宏英, 汪艳宁, 张玉忠, 靖大为
2019,39(1): 95-98.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95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5 )
在标准测试条件下提出了中空内压超滤膜丝纯水通量指标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在该模型基础上运用模拟计算、正交设计、数值拟合等方法,建立了丝长、丝径、承压等参数增量对应的纯水通量特性函数。根据该特性函数及特性曲线可得知不同长度、内径、承压膜丝对应的纯水通量的变化趋势,从而大幅提高了膜丝纯水通量指标测试数据的利用价值。
分析与监测
Select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2种嗅味物质前处理方法探讨
陈罡, 蔡海江, 韩琳, 张伟
2019,39(1): 99-10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099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4 )
对水源水及饮用水中二甲基异莰醇(2-MIB)、土臭素(GSM)这2种嗅味物质采用液液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测定,对水体中的细胞破壁,检测胞内胞外嗅味物质。2-MIB、GSM经过加氯化钠盐、正己烷液液萃取、浓缩、进样,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测定,选择离子模式定量。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离效果好,2-MIB、GSM在10~100 μg/L的标准曲线中均线性良好,回归系数
R
2
>0.995,取样体积1 000 mL时,检出限分别为2.58、2.45 ng/L。2-MIB、GSM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6.7%~103.0%、87.5%~91.8%,2-MIB、GSM的RSD分别为3.8%~7.9%、4.1%~9.8%。
工程实例
Select
絮凝-CFM悬浮膜分离预处理环氧树脂废水
王学芳, 范长辉, 史洪辉, 刘康, 马济康, 刘刚, 韩洪辉, 赵志辉, 田琳
2019,39(1): 103-104.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103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276 )
环氧树脂废水中的SS是该废水的主要污染来源,一旦进入处理系统,会给处理带来很大难度。工程利用环氧树脂悬浮物的吸附特性,加入硫酸亚铁混凝剂,然后用悬浮膜设备分离,SS可降至3.0 mg/L以下,COD去除率为40%。工程工艺简单,综合处理费为0.37元/m
3
。
Select
Fenton-微电解-复式A/O工艺对合成制药废水的处理
徐锋
2019,39(1): 105-108.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105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29 )
针对合成制药废水的特性,采用Fenton-微电解-复式A/O工艺处理该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排放标准及《工业企业废水氮、磷污染物间接排放限值》(DB 33/887-2013)。工程实践表明,该工艺在应对复杂多变且有毒性的合成制药废水处理过程中,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投资较少。
经验交流
Select
物联网通讯技术在污水处理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
武志伟, 赵振忠, 韩文杰, 袁新英, 李俊和
2019,39(1): 108-109,11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108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5 )
河北某植物蛋白公司生产污水处理项目,采用酵母菌反应池-UASB-SBR-MBR的工艺流程,设计处理量50 m
3
/d,工程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出水达到既定要求。但工程建设初期未安装自动化系统,人工操作较为繁琐,预警报警机制不完善,人工巡查工作量大。此次自动化系统工程在现有工艺设备基础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无线DTU模块搭建自动化控制系统网络,免去大量线缆桥架铺设工作。根据污水处理工艺,设计PLC程序,完成特定的控制功能,利用WINCC组态界面实现人机交互,构建了1套完整高效的自动化控制系统。
Select
石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的应用研究
徐海波, 孙健, 程鑫, 施雷
2019,39(1): 110-11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9.39(1).110
摘要 (
)
RichHTML
PDF Mobile ( 20 )
利用臭氧高级氧化+多介质过滤+超滤(UF)+反渗透(RO)工艺将污水车间已生化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处理规模为500 m
3
/h,运行结果表明:膜系统稳定,臭氧高级氧化对COD的去除率为67.0%,UF对悬浮物的去除率为83.3%,RO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显著,电导率降低至86 μS/cm,硬度去除率为98.1%,氯离子去除率为95.1%,COD去除率为98.3%,总磷、氨氮、悬浮物基本完全去除,出水达到了二级反渗透的进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