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大群,边德军,张文华. 循环活性污泥系统(CASS)[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3):15-17.
[2] 凡广生,李多松. 优化CASS工艺的设想[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30(6):56-57.
[3] 魏复盛.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 4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1-4.
[4] 杨庆,彭永臻.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原理与应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03-318.
[5] Novak L,Goronszy M C,Wanner J. Dynamic mathematical modelling of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 with aerated and mixed filling period[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97,35(1):105-112.
[6] 王强,武经宇,李萍. 宁化县污水处理厂CASS工艺调试及试运行[J].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1(12):87-89.
[7] 刘士奇,张思冲,郑飞,等. 污泥回流比对CASS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研究[J].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11,16(5):93-96.
[8] 王晓玲,伊军,吴磊,等. 污水同步脱氮除磷技术及运行控制要 点[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07,30(12):113-116.
[9] 徐凤,李佩武,刘艳辉. 曝气量对CAST工艺脱氮性能的影响[J].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0,16(4):281-284.
[10] 马艳芳,铁柏清,陈莎莎,等. 长沙市某污水处理厂CASS工艺脱氮除磷效果分析[J].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8):62-65.
[11] 李勇,黄勇,潘杨. 泥龄对生物除磷效率影响的分析[J].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2001,14(1):16-21.
[12] 赵永刚,刘备,吴鲲海. 关于CASS池中脱氮除磷制约因素平衡控制的综述[J]. 科技信息,2009(31):332-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