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吉青杰. 用强化混凝技术改善水处理效果的研究[D]. 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5.
[2] 胡淳良,张硕,王国华,等. 高铁酸盐预氧化强化混凝技术处理微污染原水[J]. 中国给水排水,2011,27(17):85-87.
[3] 王娜,马军,何文杰,等. 强化混凝与臭氧预氧化强化处理微污染水的对比[J]. 中国给水排水,2010,26(5):63-65.
[4] 宋源,王帅,于水利,等. 微气泡水力空化强化混凝除藻的试验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15,31(3):116-119.
[5] 代琳琳,宋英豪,荆降龙,等. 臭氧强化混凝在酵母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工业水处理,2014,34(8):62-64.
[6] 周霞,杨小俊,徐斌,等. 双氰胺脱色剂强化混凝处理印染废水[J]. 工业水处理,2012,32(1):25-27.
[7] 陈卫,李圭白,邹浩春. 高锰酸钾复合药剂去除太湖水中蓝藻的室内试验研究[J].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1,34(3):72-74.
[8] 梁聪. 强化混凝技术研究[D]. 上海:同济大学,2006.
[9] 张锦,李圭白,马军. 高锰酸钾复剂对给水处理中混凝的强化效应[J].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3,34(3):12-14.
[10] Guan X,Ma J,Dong H,et al. Removal of arsenic from water:Effect of calcium ions on As(III)removal in the KMnO4-Fe(II) process[J]. Water Research,2009,43(20):5119-5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