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为,王宝玉,张琼.我国子午线轮胎的发展及钢丝帘线生产前景[J].轮胎工业,2007,27(6):340-343.
[2] 董事璧.高浓度润滑剂废水处理的试验研究与工程实践[D].杭州:浙江大学,2013.
[3] 宁平平,孙志军,彭超,等.预曝-混凝沉淀-微絮凝过滤工艺处理钢帘线污水[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34(12):11-12.
[4] 芮斌,向启联,盛兴,等.新型铜线拉丝润滑剂的研制[J].润滑与密封,2010,35(7):99-102.
[5] 徐德兴.拉丝润滑废弃液的处理[J].电线电缆,2004(5):43-44.
[6] 周勤,李淑琼,肖锦.高浓度铜拉丝废液处理试验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9,29(5):47-50.
[7] 储金宇,史兴梅,杜彦生,等.电絮凝法处理电镀废水中Crn+、Cu2+、Zn2+的试验[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103-106.
[8] Bard A J,Faulkner L R.电絮凝方法:原理和应用[M].邵元华,译.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96-110.
[9] 余志,范跃华.水处理电絮凝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浙江化工,2006,37(3):25-27.
[10] 刘立新,赵晓非,胡仪,等.电化学絮凝与化学絮凝法联合处理油田污水的实验分析[J].大庆油田学院学报,2009,33(1):49-51.
[11] 程青.电絮凝技术的应用[J].有色冶金设计与研究,2004,25(4):67-69.
[12] 韩卫清,刘伟京,曹恩伟,等.铁氧体法处理含Zn2+、Cr6+电镀废水工业性试验研究[J].山东环境,2003(4):44-47.
[13] 祝贞凤.电化学方法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设备的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09.
[14] 钟登杰,胡芝悦.电化学法处理生活污水研究进展[J].工业水处理,2016,36(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