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天然聚合物壳聚糖强化超滤工艺的基本原理,较为全面地综述了该工艺在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讨论影响分离性能的相关因素和壳聚糖再生的方法,并分析壳聚糖强化超滤工艺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反硝化除磷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污水脱氮除磷研究领域的新热点。基于其高效低能耗特性,探讨反硝化除磷的基本原理、介绍几种典型工艺、总结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认为NO3-和NO2-均可以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进行缺氧吸磷,提出结合亚硝酸盐型硝化技术以实现短程硝化后的反硝化除磷,从而进一步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咪唑啉及其衍生物是成功用于油气田防CO2腐蚀的缓蚀剂品种之一,近期这一领域的研究十分活跃。对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基本结构作简要概述,并系统阐述了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合成及表征方法,提出了咪唑啉类缓蚀剂的发展方向。
厌氧反应器中的微量金属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促进或抑制作用。对微量金属的促进和抑制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从金属的浓度、化学形态、投加方式、拮抗、协同和螯合作用等方面阐述了影响金属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提出微量金属在废水厌氧处理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国外去除饮用水中有机物的方法有混凝澄清、活性炭吸附、膜分离以及离子交换法等,其中离子交换法可有效地去除饮用水常规处理产生的消毒副产物--低分子有机物。进而从离子交换树脂的本身特征、水质特征和有机化合物特征3方面详细讨论了离子交换去除饮用水中有机物的影响因素。
采用电-Fenton法处理皂素生产废水,主要考察反应时间、pH、电流密度、电极电压、空气流量对废水COD和色度去除率的影响。通过试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反应时间90 min,pH=4.0,空气流量0.25 m3/(h.L),电流密度10 mA/cm2,电极电压24 V。在此条件下,COD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和93%以上。
试验研究了氰尿酸对三氯异氰尿酸杀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中氰尿酸的最佳质量浓度为20~80mg/L,一旦循环水中氰尿酸质量浓度达到100 mg/L,将会降低三氯异氰尿酸的杀菌性能,产生"氯锁定"现象。解决方法是通过投加一定量三聚氰胺,利用三聚氰胺与水中氰尿酸反应生成沉淀,进一步通过旁滤过滤除去沉淀从而降低循环水中氰尿酸浓度,以使其保持在合理的浓度范围内。
以γ-Al2O3为载体,采用浸渍-焙烧法制备了Fe2O3/Al2O3催化剂,并将其用于催化降解模拟酸性大红-3R染料废水。对于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高浓度酸性大红-3R染料废水,最佳的处理工艺条件为:温度60℃、pH=3.0、H2O2投加质量浓度9.4 g/L、催化剂投加质量浓度1.5 g/L。在此工艺条件下酸性大红染料废水的降解率为99%,CODCr的去除率>83%。而对于质量浓度≤100 mg/L的酸性大红-3R染料废水在此条件下的降解速率接近100%。且催化剂连续使用6次后仍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以不规则石英片作为TiO2光催化剂的载体,与微波无极紫外灯形成点阵光催化氧化降解酸性蓝BGA。通过比较不同反应体系的处理效果,验证了微波无极紫外点阵光催化氧化法的优越性。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时间为60 min、H2O2投加量2 mL/L、酸性蓝BGA初始质量浓度300 mg/L、曝气量0.15 L/min时,其对酸性蓝BGA废水的TOC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到42.74%和90.17%。在降解的过程中它受pH影响较大,采用分段控制pH的方法,能够进一步提高脱色效果。
对一种新型一体化污水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并通过对污水的试验研究,考察了CODCr、BOD5、TN、TP、SS的去除率,从中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高效、经济的工艺技术,可节省投资和运行费用,出水水质稳定,处理效果好,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研究泥渣回流强化混凝工艺对再生水的处理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应用于再生水处理效果很好,在PAC投加质量浓度为10 mg/L、回流泥渣质量浓度为10 000~16 000 mg/L、干泥回流量为200 mg/L时,泥渣回流强化混凝工艺对浊度、TP、PO43-、CODCr、色度及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71.63%、71.21%、82.00%、36.62%、47.25%、18.85%。
以浙江某制膜公司的生产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曝气微电解对含DMF、DMAC等强有机溶剂的制膜废水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曝气微电解最佳pH为2~3,最佳停留时间为120 min,其COD去除率较普通微电解工艺至少提高5%。串联曝气微电解反应器处理中COD去除率存在二次跃迁曲线。历时30 d的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10 000~20 000 mg/L时,COD去除率达52%以上,可以使原水B/C由0.22提高到0.45以上。
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水解酸化-Biofor(一段式生物过滤氧化反应器)工艺处理硝基苯胺类农药废水。结果表明:Fenton试剂氧化CODCr去除率为73.8%,色度去除率为88.7%;水解酸化-Biofor工艺处理CODCr去除率在20%~60%,色度去除率为63.9%,在总进水CODCr≤19 870 mg/L、色度≤20 000倍时,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水解酸化-Biofor工艺,加入适当的冷却水稀释盐分,处理后出水CODCr<100 mg/L、色度<50倍。
随着油田注水开发的深入,油田采出污水水质变化幅度和处理难度不断增加,采用常规处理难以达到油田注水标准,严重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以陕北某低渗透油田采油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斜板混凝沉降-过滤法对该采油污水进行处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无机聚合物絮凝剂WXT-766与有机阳离子助凝剂WT-831复配使用具有很好的处理效果。在这种处理工艺条件下,可使处理后污水含油质量浓度降至5.0 mg/L、悬浮物质量浓度降至3.0 mg/L、悬浮物粒径<2.0μm,达到了低渗透油藏注入水水质指标。
实验采用碱化聚丙烯酰胺与硫酸锌制成车辆喷涂漆雾沉漆水处理剂以达到喷漆循环水中的沉漆得以消黏与上浮及管泵免堵减缓腐蚀之目的。通过正交试验、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电化学极化和旋转挂片腐蚀试验的方法考察了消黏上浮效果、谱峰振动变化、凝聚絮体形貌及碳钢腐蚀情况。结果表明,该处理剂对醇酸树脂底漆消黏上浮效果满意,处理后的水中碳钢腐蚀速率为0.113 mm/a。
采用南方高岭土(红壤)为原料合成FeS/高岭土片层复合材料,同时提出悬袋法天然水体污染治理工艺。初步探讨该复合材料在悬袋状况下对铅污染水体的吸附净化能力,实验表明在常温、中性、吸附时间60 min、复合材料投加质量分数为2%的条件下,可使被铅污染的水体中铅质量浓度从20 mg/L下降到0.25 mg/L,低于含铅废水工业排放标准。生物试验表明该复合材料无毒,可以作为天然水体重金属污染初步修复材料而与生物修复组合使用,以减少生物修复压力。
湖南金信公司有6.0×104t/a的甲醇生产装置,采用联醇工艺生产,生产过程中排出近300kg/t的甲醇废水,若产生的甲醇废水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环境。根据该公司的实际情况,采用燃烧裂解法,利用固定层煤气发生炉回收处理甲醇废水,不仅可以回收利用软水,降低煤耗,而且可以取得显著的环保效益。经实施后运行表明,采用燃烧裂解法处理甲醇废水,节约造气炉夹套锅炉软水消耗39600t/a,经济效益为14.2万元/a,经济效益显著。
针对典型的东北水库水,采用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进行了强化除色的初步试验研究。对水厂中的两个投加点进行了最佳投药量的试验,确定了最佳投加方式为PPC和混凝剂同时投加,PPC最佳投加质量浓度为0.5~1.5 mg/L。在此条件下,可以提高色度、浊度和CODMn的去除率。表明PPC可以有效地解决色度超标问题。采用PPC替代原来的助凝剂聚丙烯酰胺,不但可以解决技术上的难题,同时还具有经济效益。
高分子难降解有机物废水的处理已经成为重要难题,水基切削液废水就属于这类废水中的一种。对PbO2/Ti电极的制备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通过中试预处理水基切削液废水出水的电催化氧化小试实验发现:采用PbO2/Ti电极,在电流密度为8 mA/cm2条件下,电催化氧化预处理水基切削液废水的效果最佳。在此电流密度下反应5 h后,出水COD下降到37.1mg/L,色度下降到10倍,出水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
试验研究了以采用新型BF填料的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化工综合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其处理效果稳定、表观污泥产率低、抗冲击能力强。为检验填料的性能,提出以填料丝长负荷判断去除效果,在填料的CODCr、BOD5和NH3-N丝长负荷分别高达67.39、32.68、10.24g/(m.d)的情况下,CODCr、BOD5和NH3-N去除率仍分别达86.43%、95.55%和90.19%。
以乐果、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苯和甲醛为目标有机污染物,研究投加粉末活性炭对目标污染水源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对乐果、邻苯二甲酸二乙酯、苯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可作为此类有机污染水源水的应急处理措施,以保障供水安全。此外,还考察了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对去除效果的影响。
对示踪剂荧光素性质进行考察,通过对待测水样用KOH调节pH至8,利用荧光法测定油田采出水中示踪剂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且灵敏度高,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167%以内,加标回收率为96.73%~104.00%。
提出一种新型"梯级加药法"用于动态评价反渗透阻垢剂。以梯级加药的方式提升进料水的离子含量,通过平台期成垢离子的浓度变化判断阻垢剂的性能。对方法的原理和参数做一定的分析,并通过实验对进口阻垢剂PTP0100、ASD200以及国内某高校研制的#1RO阻垢剂进行对比。试验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在阻垢剂投加质量浓度为3mg/L时,参与评价的阻垢剂性能高低排序依次为:#1RO国产、PTP0100、ASD200。
对纸浆造纸废水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了介绍。通过综合治理,造纸白水实现循环利用;纸浆造纸废水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1)及国家环境保护局环发[2003]152号关于修订《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公告要求。该综合治理实践,为其他同类废水的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采用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微电解-MBR-RO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并回用于生产。实际运行情况表明,该工艺处理效果较好,运行稳定。RO系统出水CODCr<10 mg/L,并无悬浮物,无色;浓水CODCr、SS、色度分别为125 mg/L、17 mg/L、8倍,浓水出水水质远优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三级标准,直接接入城市污水管网。
对下进水囊式纤维过滤器、下孔板浮动型纤维过滤器、上孔板浮动型纤维过滤器的优缺点和运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指出3种过滤器适合应用的水质;并且探讨了提高纤维过滤器反洗效果的方法。
对大庆石化公司热电厂离子交换设备用环氧玻璃树脂鳞片技术现场防腐的应用进行了介绍。采用新型环氧玻璃鳞片树脂技术解决了离子交换设备防腐蚀问题,经过16 a的实际运行表明,环氧玻璃鳞片防腐材料防腐效果较好,设备未出现腐蚀、泄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