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潘碌亭, 王文蕾, 吴锦峰. 水解酸化/SBR/强化絮凝处理抗生素废水[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 27(4):78-80.
[2] 赵军, 王京城, 郎咸明. 两相厌氧-膜生物系统处理抗生素废水试验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10, 36(9):83-86.
[3] 商佳吉, 邢子鹏, 孙德智. 水解酸化一好氧MBBR耦合Fenton法处理抗生素废水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08, 28(12):45-48.
[4] 曹猛, 冉阿倩, 赵应宏, 等. 预处理+SBR+MBR处理抗生素制药废水试验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0, 30(7):28-32.
[5] 陈建发, 刘福权, 姚红照, 等. 厌氧水解与MSBR组合工艺处理以抗生素类制药为主的混合工业废水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10(17):57-61.
[6] 谷颖. 臭氧氧化法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2(8):192.
[7] 吕娟, 张道方. 臭氧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1, 22(6):123-126.
[8] 贾瑞平, 陈烨璞. 臭氧联合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方面的新进展[J]. 工业水处理, 2007, 27(5):4-9.
[9] 王树涛, 马军, 田海, 等. 污水厂二级处理出水的臭氧氧化特性及其动力学[J]. 中国给水排水, 2007, 23(23):9-81.
[10] 李来胜, 祝万鹏, 张彭义, 等. UV/O3-BAC与O3-BAC处理二级出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08, 34(1):22-25.
[11] 谢文玉, 钟理. 生物滤池耦合臭氧处理乙烯污水的工业化试验[J].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35(6):127-132.
[12] 钟理. 臭氧湿式氧化氨氮的降解过程的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00, 16(1):14-17.
[13] 张金松. 臭氧化—生物活性炭技术实验研究[J]. 给水排水, 2002, 28(3):29-31.
[14] Javier R, Olga G, Fernando B. Wastewater recycling:Application of ozone based treatment to secondary effluents[J]. Chemosphere, 2009, 74(6):854-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