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联系我们
编委会
第七届编委会
第二届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引
投稿指南
写作指南
出版伦理
相关下载
开放获取
订阅指南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38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8-10-20
专论与综述
试验研究
油气田水处理
分析与监测
工程实例
经验交流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Select
厌氧氨氧化在城市污水主流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张鹏达, 王少坡, 郭文利, 郑剑锋, 邱春生, 白玉峰, 于静洁, 孙力平
2018,38(10): 1-6.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01
摘要 (
)
厌氧氨氧化工艺已经广泛应用于侧流处理,但在主流条件下应用时,尚存在一定难度。在主流应用时,需要先对污水进行预处理,消除碳、磷的影响,然后再通过控制温度、溶解氧等因素来保障厌氧氨氧化过程的有效进行。影响厌氧氨氧化在主流工艺中应用的因素包括温度、pH和进水C/N等,还需考虑污泥形态、NOB抑制等问题,以保证主流工艺运行的稳定性。此外,厌氧氨氧化在侧流条件下的启动及主流条件时的稳定运行,均需通过多因素控制来实现。
Select
我国制糖工业废水减排现状分析及启示
王宏洋, 王海燕, 张丽红, 李敏, 周晓松, 蔡木林, 赵丽娜, 赵鑫
2018,38(10): 7-11.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07
摘要 (
)
概述了制糖加工工艺及产生的废水种类,梳理总结了制糖企业采取的各类废水减排措施;介绍了制糖行业单位产品基准排水量现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糖行业特别是甘蔗制糖的基准排水量远低于现行《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9—2008)的限值,制糖原料、工艺、企业规模及废水减排措施投资均影响基准排水量。针对制糖行业,建议加严国家层面管控要求,提高制糖行业的产业集中度。对于其他行业适当鼓励出台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Select
含酚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刘俊逸, 张宇, 张蕾, 华丽, 曾国平, 杨昌柱
2018,38(10): 12-16.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12
摘要 (
)
苯酚及其衍生物作为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各类化学工业生产中。酚类物质的毒性大,在自然界中很难降解或转化,因此对含酚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对于化学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国内外含酚工业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简要比较和分析了各技术的优缺点及工程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试验研究
Select
4种重金属对活性污泥的呼吸抑制作用
鞠晨曦, 李建军
2018,38(10): 17-20.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17
摘要 (
)
重金属是废水中常见的污染物,其对环境及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影响亟待研究。采用《化学品活性污泥呼吸抑制试验》(GB/T 21796—2008)方法测定了4种重金属离子对活性污泥的呼吸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各毒物试验组的耗氧速率均随毒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4种重金属离子对活性污泥都有明显的毒性效应,其毒性顺序为Hg
2+
> Cd
2+
> Cr
6+
> Cu
2+
,3 h-EC
50
值分别为0.51、0.85、4.40、12.14 mg/L。污水处理厂应对进水中的上述4种重金属进行严密监控。
Select
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处理盐酸四环素废水研究
罗力莎, 辛丙靖, 时峥, 赵尚志, 刑丰田, 马军
2018,38(10): 21-24.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21
摘要 (
)
以一种天然高硅轻质多孔沸石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对其进行金属改性,并以盐酸四环素(TCH)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改性催化剂催化臭氧氧化降解TCH的能力及矿化效果。结果表明,当浸渍液Fe(NO
3
)
3
的浓度为0.05 mol/L,臭氧质量浓度为1 mg/L,催化剂投加量为2 g/L,TCH初始质量浓度为50 mg/L,氧化时间为30 min时,TCH去除率为94.35%,矿化率为58.42%。改性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的TCH去除率均高于86.5%,Fe
3+
溶出质量浓度仅为0.088 mg/L。
Select
Fenton/过硫酸盐降解水中的4-乙酰氨基酚
刘晓艳, 刘莲, 吴俊峰, 王松林
2018,38(10): 25-28.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25
摘要 (
)
以Fe
2+
作为活化剂,活化H
2
O
2
和过硫酸盐(PS)降解水中的4-乙酰氨基酚(AC),考察了影响降解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AC降解率随着Fe
2+
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随着pH的增加而降低。采用Fenton/PS体系在弱酸性和中性条件下降解AC,AC降解率可分别达到88%和61%;在pH=8时仍有32%的AC降解率,扩大了pH的适用区域。甲醇和叔丁醇淬灭实验验证了在Fenton/PS体系中降解AC,HO·是主要的反应自由基。
Select
一株氢自养反硝化菌去除地下水硝酸盐的实验研究
余静, 周艳, 颜椿, 马慧, 王妙婷, 蒲生彦
2018,38(10): 29-33.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29
摘要 (
)
从厌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氢自养反硝化细菌S1,通过模拟地下水环境,考察了硝酸盐浓度、碳源投加量、pH、温度、SO
4
2-
浓度对该菌株脱氮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S1为陶厄氏菌属,反硝化过程中最适碳源投加量为0.5 g/L。当NO
3
-
-N质量浓度>100 mg/L,pH=6或SO
4
2-
质量浓度>90 mg/L时,菌株对NO
3
-
-N的去除均受到抑制。pH在7~10范围内,随着pH升高,菌株反硝化速率增大;温度在10~30℃范围内,温度越高,菌株反硝化速率越快。
Select
磁性羧甲基纤维素纳米粒子吸附铜离子研究
王丽聪, 曹玉华
2018,38(10): 33-36.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33
摘要 (
)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磁性羧甲基纤维素纳米粒子(CMC@Fe
3
O
4
),利用TEM、FTIR和VSM等手段对制备的CMC@Fe
3
O
4
进行了表征,探讨了CMC的最佳用量,并进行了吸附Cu
2+
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MC成功包覆在Fe
3
O
4
外层,制备的CMC@Fe
3
O
4
对Cu
2+
的最大吸附量为41.62 mg/g。CMC@Fe
3
O
4
对Cu
2+
的吸附较好地满足Langmuir方程,吸附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
Select
响应曲面法优化SRB固定化颗粒基质中铁屑配比
安文博, 王来贵, 狄军贞, 李喜林, 刘向峰
2018,38(10): 37-41.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37
摘要 (
)
基于微生物固定化技术制备SRB固定化颗粒,用其处理煤矿酸性废水。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SRB固定化颗粒基质中的铁屑种类和配比。结果表明,固定化颗粒的最佳铁屑种类为生铁屑,在PVA、海藻酸钠、麦饭石、玉米芯质量分别为0.9、0.05、0.3、0.5 g的条件下,最佳铁屑投加量为0.6 g,铁屑粒径为0.05~0.075 mm。在此条件下制备的固定化颗粒对废水的实际SO
4
2-
去除率为82.17%(预测值为83.414%)。响应曲面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得回归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各影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均非常明显。
Select
UASB反应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张康, 李浩, 李捷, 刘立凡, 聂锦旭, 王志红
2018,38(10): 41-44.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41
摘要 (
)
利用成功启动的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形成的颗粒污泥提高对低浓度有机污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COD为300 mg/L的低浓度下,在温度为35℃时,历经90 d成功启动UASB反应器,在UASB内形成黑色颗粒污泥;当HRT为4 h时,其对COD的去除率超过80%。最终UASB反应器中有73.64%的污泥粒径>0.25 mm。UASB运行稳定后,当HRT为3 h,温度为16~21.1℃时,污泥能膨胀至整个反应区,此时COD去除率为86.35%~94.60%,平均COD去除率为91.05%,出水COD≤43 mg/L。
Select
羊栖菜基中孔活性炭的制备及工艺优化
张智亮, 曹方方, 潘费杨, 赵强, 艾宁
2018,38(10): 45-47,5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45
摘要 (
)
以羊栖菜生物炭为原料,采用CO
2
物理活化法制备中孔活性炭。应用响应曲面中心组合法设计实验,考察了活化温度、活化时间及CO
2
流量对制备的活性炭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并采用N
2
吸附脱附对所制备的活性炭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活化温度为900℃,活化时间为30 min,CO
2
流量为1.8 L/min时,制备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 329 m
2
/g,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值高达235 mg/g,总孔体积为1.176 9 mL/g,中孔率为65%。
Select
杂色曲霉菌丝球对活性黑5的脱色性能研究
黄建, 刘东方, 魏孝承, 程寒飞
2018,38(10): 48-5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48
摘要 (
)
实验室分离出耐盐微生物
Aspergillus
sp.HJ,在非灭菌条件下探究了印染废水中的共存污染物氯化钠、硫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Cr(Ⅵ)对
Aspergillus
sp.HJ菌丝球去除活性黑5(RB5)染料的影响,并建立了菌丝球鼓泡流化床反应器。实验结果表明:共存污染物均会不同程度地降低菌丝球对RB5的去除率和二级脱色动力学速率常数。连续15 d的菌丝球鼓泡流化床反应器运行结果表明,RB5去除率稳定在80%以上。菌丝球去除RB5的机理是生物吸附和生物富集。
Select
新型磁性纳米复合微凝胶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姜立萍, 朱银丽, 杨强兵, 牛常泰
2018,38(10): 53-57.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53
摘要 (
)
近年来,低成本、高效的高分子纳米复合吸附剂的开发备受瞩目。以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Fe
3
O
4
粒子,将得到的磁性纳米Fe
3
O
4
粒子在油相介质中功能化,并以功能化磁性纳米Fe
3
O
4
粒子为交联剂,接枝聚合丙烯酸单体和丙烯酰胺单体,得到了新型纳米Fe
3
O
4
/丙烯酸-丙烯酰胺共聚物复合磁性微凝胶吸附剂。该吸附剂具有制备工艺简便、原材料利用率高、成本低、固液分离容易、使用寿命长、对Pb(Ⅱ)和Cu(Ⅱ)具有选择吸附性等特点。
Select
过硫酸钾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
毕培, 宋秀兰, 刘美琴, 赵青云
2018,38(10): 58-6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58
摘要 (
)
为了提高污泥产酸量,研究了氧化剂过硫酸钾(K
2
S
2
O
8
)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的影响,考察了K
2
S
2
O
8
对厌氧发酵过程中SCOD、短链脂肪酸(SCFAs)、溶解性蛋白质和多糖及污泥比阻和挥发性固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K
2
S
2
O
8
浓度有利于污泥的水解、产酸类型的优化以及SCFAs产量的提高。当K
2
S
2
O
8
投加量为0.12g/g时,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酸量,污泥产酸量达209.21 mgSCFAs/gVSS。同时,投加适量的K
2
S
2
O
8
能提高有机质减少率,改善污泥脱水性能。当K
2
S
2
O
8
投加量为0.12 g/g时,有机质减少率可达34.75%,污泥比阻与对照组相比可下降38.5%。
Select
降酚菌剂工业化保藏方法研究
孙学哲, 孙春阳, 刘圣鹏, 杨传伦
2018,38(10): 62-66.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62
摘要 (
)
采用固体保藏、液体保藏、冷冻干燥保藏3种方法保藏降酚菌剂,比较了其保藏3、6、12个月后的降酚能力和菌株存活情况。结果显示,固体保藏方法较适用于工业化保藏。从助滤剂种类、混合吸附剂种类、混合吸附剂添加量、保护剂添加量4个方面对固体保藏方法进行了优化。模拟工业化菌剂制备工艺,完成了2 t发酵生产降酚固体菌剂的制备,进一步验证了优化后的固体保藏方法的可行性。
Select
多巴胺修饰石墨烯气凝胶制备及染料吸附性能研究
刘怡虹, 周廷尧, 胡蓉, 衷从强, 彭盛华, 尹魁浩
2018,38(10): 67-70.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67
摘要 (
)
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将多巴胺(DA)与氧化石墨烯(GO)共混制得多巴胺修饰的石墨烯气凝胶(DA-rGA)。利用SEM和FTIR对制备的产品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其对孔雀石绿(MG)、藏红T(ST)和罗丹明B(RhB)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DA-rGA具有三维多孔网络结构,其对MG、ST和Rh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35、1 191、348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
Select
新型微电解材料降解印染废水研究
何威, 李桂菊, 宋洁, 王思远, 陈洪安
2018,38(10): 71-74.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71
摘要 (
)
针对传统微电解材料只适用于酸性废水的局限,对铁碳微电解材料进行改性,用于甲基橙模拟印染废水的处理,确定了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新型微电解材料在pH为4~5、11~12内对甲基橙均有较好的降解效果,最佳反应时间为3 h,最佳投加量为340 g/L。采用印染退浆废水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微电解材料在COD去除率和可生化性提高方面均明显优于市售微电解材料,经新型微电解材料预处理后B/C提高了近5倍。
Select
UV条件下过一硫酸盐对垃圾渗滤液的后处理
谢四才, 钟玉凤, 杨安凤
2018,38(10): 75-78.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75
摘要 (
)
在UV照射下利用过一硫酸盐(PMS)对垃圾渗滤液生化处理出水进行后处理,考察了PMS投加量、反应时间、溶液初始pH、激活剂种类和投加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7.3,反应时间为1 h,PMS投加量为150mg/L,激活剂投加量为6 mg/L时,PMS在UV照射下能有效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降解,COD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不同激活物质的激活效果大小为Ag
+
> Co
2+
> Mn
2+
> H
2
O
2
;金属离子能有效提高PMS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且可缩短降解时间。
Select
O
3
/H
2
O
2
氧化工艺深度处理胞苷酸生产废水
卓亚昆, 盛梅, 韩跃飞, 蔡宇, 梁雪珂, 曹国民
2018,38(10): 79-8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79
摘要 (
)
采用O
3
/H
2
O
2
高级氧化工艺深度处理胞苷酸企业二级生化出水,考察了pH、H
2
O
2
用量、O
3
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深度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有机磷矿化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当废水有机磷质量浓度约为56 mg/L,COD约为640 mg/L时,适宜的反应条件为:pH 8.5,H
2
O
2
投加量20 mmol/L,O
3
质量浓度12 mg/L,反应时间90 min;有机磷矿化反应遵循表观一级动力学,动力学常数为0.024 7 min
-1
。优化条件下,有机磷矿化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91.6%和56.8%。O
3
/H
2
O
2
氧化出水经混凝沉淀处理后,TP和COD符合纳管排放要求。
Select
吸附-混凝应急处理地表水中石油的实验研究
吴琼明, 陈思莉, 常莎, 陈鼎豪, 易仲源, 虢清伟, 潘超逸, 谢磊, 陈尧, 曾圣科, 林健聪
2018,38(10): 83-86.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83
摘要 (
)
近年来地表水石油泄漏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研究石油类废水应急处理技术迫在眉睫。采用吸附-二次混凝组合工艺对石油类废水进行应急处理。比较了不同吸附材料对水面浮油的吸附效果,考察了混凝工艺中PSAF投加量、pH、浊度以及静置时间对水中石油类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该组合工艺对水中石油的去除率达到99%以上,处理出水达到Ⅳ类地表水水质标准。
Select
2种介孔硅藻的制备及其对废水中Cd
2+
的吸附
王趁义, 高宇超, 滕丽华, 黄添浩, 汤唯唯
2018,38(10): 87-90,11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87
摘要 (
)
以硅藻土为天然硅源,CTAB为模板剂制得介孔硅藻(DM)和磁性介孔硅藻(MDM)。采用SEM、FTIR和STA对制备的产品进行了表征,并以Cd
2+
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2种吸附材料对Cd
2+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初始Cd
2+
质量浓度为10 mg/L,温度为25℃,pH=6,DM和MDM投加量为3 g/L,吸附时间为30 min时,DM和MDM对Cd
2+
的去除率分别为85.67%和98.75%,且均可再生使用5次。DM和MDM对Cd
2+
的吸附分别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油气田水处理
Select
改性滤料对油田污水除油效果的影响研究
杨航, 王秀军, 靖波, 郭书雅, 尹先清
2018,38(10): 91-94.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91
摘要 (
)
对核桃壳滤料表面进行活性改性,并将其用于含聚含油污水的处理。结果表明,当滤料填充高度为350 mm时,较未改性滤料,其除油率可提高25%~28%,反冲洗除油效果提高91%;当滤料填充高度提高到1 450 mm时,较未改性滤料,其除油率可提高34%。在过滤-反冲洗3个循环中,改性滤料较未改性滤料的反洗除油效果由44.8%提高到66.9%。改性滤料截留油污后容易被反冲洗除去而再生。相比于未改性滤料,过滤处理相同量的含油污水其寿命延长2倍以上。
分析与监测
Select
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水源水中酚类和苦味酸
马飞攀, 穆乃花, 王恒路, 张济龙, 黄承韫
2018,38(10): 95-97,101.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95
摘要 (
)
建立了液液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源水中的苦味酸和6种酚类化合物(苯酚、间甲酚、对硝基酚、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水样首先经乙酸乙酯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液液萃取,有机相氮吹浓缩后再进行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苦味酸和6种酚类化合物色谱峰完全分离,目标物在0.1~1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
2
为0.999 1~0.999 9。方法检出限为0.013~0.025 μg/L,RSD为2.8%~4.5%,加标回收率为71.4%~90.4%。
工程实例
Select
Fenton+BAF工艺在化工园区尾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潘兴华, 蔡国飞
2018,38(10): 98-101.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098
摘要 (
)
介绍了一种化工园区尾水深度处理工艺——Fenton+BAF组合工艺。工艺运行效果表明:当系统进水COD在140 mg/L左右时,组合工艺对COD的去除率可达到55%,其中Fenton氧化工艺COD去除率达到40%,BAF工艺COD去除率达到30%,出水水质能够稳定达标,系统运行费用约2.94元/t。传统Fenton氧化池的HRT可优化至3 h;BAF池在前2.5 h的停留时间内,对废水COD、氨氮的削减幅度相对较高,COD削减量可达到20%。
Select
燃煤电厂脱硫废水零排放工程案例研究
孙振宇, 沈明忠
2018,38(10): 102-105.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102
摘要 (
)
从工艺、投资、运行费用以及整体方案方面对4个燃煤电厂(河源电厂、恒益电厂、长兴电厂、包头电厂)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工程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国内电厂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工程处于起步阶段,投资和运行费用普遍偏高,其中,长兴电厂、包头电厂的脱硫废水零排放工程方案较为合理。建议电厂开展水资源循环利用、分级利用,减少零排放工程水量;并依据现有工艺探索适合电厂实际情况的零排放工艺路线,降低废水零排放成本,实现废水资源化。
经验交流
Select
A/O+BAF组合工艺在机械制造综合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王龙, 胡帅, 张海扬, 邢向军
2018,38(10): 105-108.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105
摘要 (
)
国内某重型机械集团针对机械制造综合污水水质特点,充分利用A/O法高效脱氮能力和后置BAF法出水水质稳定的优势,成功地将“A/O+BAF”组合工艺应用于该企业综合污水处理中。A/O段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减少了工艺产泥量,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企业运营费用。
Select
石灰混凝工艺自动排泥控制方式的研究
叶治安, 慕时荣, 常建军, 周红仓, 胡特立
2018,38(10): 109-11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10).109
摘要 (
)
澄清池污泥浓度控制是石灰混凝工艺能否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也是澄清池运行的难点。通过对某电厂澄清池排泥系统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采用污泥密度修正的方法对澄清池的排泥进行控制。运行结果表明,澄清池内污泥密度可维持在较窄区间范围内,澄清池运行效果良好,避免了因泥位过高或污泥浓度过低影响混凝澄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