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联系我们
编委会
第七届编委会
第二届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引
投稿指南
写作指南
出版伦理
相关下载
开放获取
订阅指南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8年, 第3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8-02-20
专论与综述
试验研究
分析与监测
工程实例
经验交流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Select
好氧颗粒污泥的储存稳定性研究进展
赵珏, 宣鑫鹏, 程媛媛, 龙焙, 郑洋洋, 陆晨露, 王智勇, 王华生
2018,38(2): 1-5.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01
摘要 (
)
通过总结有关好氧颗粒污泥(AGS)储存及活性恢复的研究发现,AGS的储存技术包括原位储存和异位储存两类。原位储存过程中,AGS的理化特性明显恶化,活性显著下降。异位储存包括湿式储存和干式储存2种,常温湿式储存效果与原位储存相当;低温湿式储存及干式储存较有利于AGS结构完整性的保持,但也不能避免微生物活性的下降。另外,将储存后的AGS作为接种污泥可在短期内恢复正常。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建议。
Select
电Fenton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应用进展
赵庆良, 黄慧彬, 丁晶, 王思宁
2018,38(2): 6-11.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06
摘要 (
)
电Fenton法通过原位产生的过氧化氢(H
2
O
2
)与Fe
2+
反应生成羟基自由基(·OH)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阴极材料是实现电Fenton高效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简要介绍了电Fenton技术的原理、分类及应用,详细阐述了非金属与金属阴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非金属材料主要以碳材料为载体,氮、硼和硫掺杂为主;金属材料主要有Fe、Cu和Ce等。获得高效、廉价的阴极材料是电Fenton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之一。
Select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影响因素及应用进展
韩黎明, 苏本生, 刘广青, 徐红岩, 张原洁, 王俊
2018,38(2): 12-17.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12
摘要 (
)
厌氧氨氧化(Anammox)具有缩短工艺流程、降低能源消耗的巨大优势,是拥有广阔前景的新型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对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分析了各项限制因素的作用机制及其现阶段的研究水平。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应用进展,总结了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该项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试验研究
Select
隔膜体系阴阳极共同作用电化学法降解水中的甲基橙
班福忱, 王艳欣, 戴美月, 张浩宇
2018,38(2): 18-21.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18
摘要 (
)
在自制的电化学反应器中,进行了隔膜体系阴阳极共同作用电化学法降解模拟染料废水中甲基橙的试验研究,考察了电压、曝气速度、电极板间距、电解质投加量等因素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隔膜体系阴阳极共同作用电化学法可有效处理废水中的甲基橙。在最佳脱色工艺条件下,阴极室中甲基橙脱色率达到90.23%,阳极室中甲基橙脱色率达到99.60%。通过能耗分析得到阳、阴极室内能耗与脱色率的关系式。
Select
壳聚糖包覆型纳米铁去除水中三氯乙烯实验研究
徐柳, 邹炎, 颜椿, 石清清, 蒲生彦
2018,38(2): 22-25,30.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22
摘要 (
)
研究用壳聚糖对纳米铁进行表面包覆以提高纳米铁的分散性和稳定性。通过静态沉降实验、稳定性实验、SEM、TGA、XPS等对包覆型纳米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包覆型纳米铁对三氯乙烯(TCE)的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包覆可显著提高纳米铁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当pH为5~6,包覆率为26.4%,纳米铁与TCE质量比为40:1~50:1时,壳聚糖包覆型纳米铁对TCE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0%。
Select
文丘里管结构对焦化废水降解的影响
邓冬梅, 李晴, 黄永春, 黄承都, 孙宇飞
2018,38(2): 26-30.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26
摘要 (
)
研究了不同文丘里管结构对撞击流-水力空化降解焦化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的影响,初步探讨了DOM的降解机制。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文丘里管结构对焦化废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影响显著,且结构参数间存在交互作用。紫外吸收光谱以及文丘里管结构对羟基自由基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撞击流-水力空化处理后DOM分子结构受到不同程度破坏,处理过程伴随着氧化、热解等反应。
Select
超声波/紫外协同氯消毒处理砂滤水的试验研究
邹爽, 单旭亮, 汤杰, 崔海松, 邹合萍
2018,38(2): 31-35.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31
摘要 (
)
以嘉兴市某水厂砂滤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波/紫外协同次氯酸钠对其进行消毒处理。结果表明,组合消毒工艺的最佳工艺参数:次氯酸钠投加量1.60 mg/L,HRT 50 min。相比单独次氯酸钠消毒,组合消毒工艺的次氯酸钠投加量减少18%,包括三卤甲烷、卤乙酸在内的5种消毒副产物(DBPs)总量减少44%。该组合消毒工艺实现了高效消毒和控制消毒副产物的统一。
Select
复合改性膨润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研究
孟波, 郭巧霞, 王凯, 靳海燕, 林辉, 任申勇, 申宝剑
2018,38(2): 35-39.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35
摘要 (
)
采用盐酸、四甲基氯化铵和聚合羟基铝对膨润土进行复合改性,研究了复合改性膨润土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并对影响吸附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该复合改性膨润土对亚甲基蓝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其应用pH范围广,有着较强的酸碱环境适用性;吸附剂投加量、溶液盐度等对吸附效果均有一定的影响。该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复合改性膨润土对亚甲蓝的吸附过程,吸附量为178.89 mg/g。
Select
Fe
3
O
4
-膨润土作为电Fenton催化剂用于降解橙黄G
闫巍, 余智勇, 田江南, 张欢
2018,38(2): 40-43.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40
摘要 (
)
采用聚四氟乙烯(PTFE)-炭黑(CB)修饰的石墨毡(GF)为阴极,铂片为阳极,500 mL 0.05 mol/L的Na
2
SO
4
溶液为电解液组成的电Fenton体系降解橙黄G。考察了3种催化剂支撑材料(硅藻土、高岭土和膨润土)的特性,并利用表面生长Fe
3
O
4
法制备了催化剂。对20 mg/L橙黄G的降解结果表明,Fe
3
O
4
-膨润土为最佳催化剂;在最佳催化剂作用下,当pH为3,电流密度为50 A/m
2
,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L,通电时间为40 min时,电Fenton体系对橙黄G的去除率达到95.34%。
Select
臭氧-Fenton联合氧化处理钻井液废水研究
邓磊, 蒋姝, 黄文章, 向林, 李林, 朱力敏, 沈丽
2018,38(2): 44-47.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44
摘要 (
)
针对钻井液废水COD高、浊度高、难于生化降解的特点,采用臭氧-Fenton联合氧化工艺对其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臭氧氧化和Fenton氧化相比,联合氧化工艺对钻井液废水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采用臭氧-Fenton联合氧化工艺处理废水的最佳条件:pH=9,先通臭氧处理30 min,臭氧投加量为3 mg/L;再加入Fenton试剂,
n
(H
2
O
2
)/
n
(Fe
2+
)为10:1,反应时间为60 min。在上述条件下,COD去除率达到了95.1%,废水可达标排放。
Select
TiO
2
-Ca (OH)
2
-石墨的制备与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
饶砚迪, 盛义平, 刘琦, 贡丽楠, 唐婷
2018,38(2): 48-51.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48
摘要 (
)
将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光催化剂TiO
2
-Ca(OH)
2
与石墨机械研磨制备了新型复合光催化剂TiO
2
-Ca(OH)
2
-石墨。运用XRD、SEM、PL等手段对制备的新型复合光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影响太阳光下光催化降解茜素红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复合光催化剂TiO
2
-Ca(OH)
2
-石墨具有较好的光催化降解效果,在其质量比为1:0.02:0.006的光催化体系中,茜素红去除率可达99.65%。TiO
2
-Ca(OH)
2
-石墨中的各组分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
Select
偶联剂修饰伊利石处理含Cu
2+
生产废水
牛云峰, 刘盼, 吴俊峰, 王现丽, 扶咏梅, 郭一飞, 朱新锋, 顾效纲
2018,38(2): 52-54.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52
摘要 (
)
采用氨基硅烷偶联剂KH550对伊利石原矿进行改性,研究了改性伊利石对某企业含铜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50 mL Cu
2+
质量浓度为194.65 mg/L的含铜废水中投加1.7 g的改性伊利石,Cu
2+
去除率可达到99.5%,废水中剩余Cu
2+
质量浓度为0.97 mg/L,达到《铜、钴、镍工业污染源排放标准》(GB 25467-2010)的铜排放标准要求。改性伊利石对Cu
2+
的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Select
铁碳微电解在造纸废水处理工艺中合理位置的探究
张哲, 杨树成, 王慧, 冷远鹏, 李清
2018,38(2): 55-59.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55
摘要 (
)
针对造纸废水处理成本高的问题,采用循环伏安法对某造纸厂初沉、厌氧和好氧出水的氧化还原特性进行了分析,并以反应时间、COD去除率、可生化性、铁利用率及运行成本为指标,确定了增设的铁碳微电解在处理工艺中的合理位置。结果表明,厌氧出水含有较多易氧化和易还原性有机物,当铁碳微电解反应时间为30 min时,厌氧出水COD去除率可达63.09%,BOD
5
/COD可由0.11提高至0.18。将铁碳微电解置于厌氧单元后,形成初沉-厌氧-铁碳微电解-好氧-混凝的工艺,是较为合适的。
Select
SiO
3
2-
作用下Ag
+
对K
2
FeO
4
氧化焦化废水的有效催化
朱开金, 李敏, 任晓莉, 谭俊华, 孙瑶, 赵润柱, 来雪慧
2018,38(2): 59-6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59
摘要 (
)
分别以聚合硅酸铝和硝酸银作为高铁酸钾水溶液的稳定剂和对有机污染物的氧化催化剂,研究了高铁酸钾对焦化废水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当高铁酸钾质量分数为0.10%,聚硅酸铝质量分数为1.5%,Ag
+
质量浓度为0.10 mg/L,pH为5.0时,COD去除率可达约80%。同时,对Ag
+
促进高铁酸钾氧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对影响COD去除率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Select
rGO-CeO
2
-Fe
2
O
3
的制备及高酸性染料废水的处理
章文军, 李翠落, 李英杰, 张晓雄
2018,38(2): 63-66.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60
摘要 (
)
以氧化石墨烯为载体,通过水热法制备rGO-CeO
2
-Fe
2
O
3
复合材料。采用XRD、SEM、EDS和FT-IR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光催化降解性能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rGO-CeO
2
-Fe
2
O
3
复合材料对高酸性染料废水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明显优于rGO-CeO
2
和rGO-Fe
2
O
3
,紫外光照30 min,染料降解率高达97.64%。rGO和CeO
2
的加入,加快了电荷传输效率,降低了电子-空穴复合率,明显提高了Fe
2
O
3
的催化活性。
Select
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法深度处理印钞废水
蒋白懿, 张靖怡, 王飒, 孙志民, 严梦姣, 郭英楠
2018,38(2): 67-70.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67
摘要 (
)
试验采用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法深度处理C市印钞厂污水处理站生化出水,分别探究了臭氧氧化过程中臭氧产量、氧化时间、pH和活性炭吸附过程中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pH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本试验方法不调节原水pH,在臭氧产量为6.5 g/h(即体积分数为30%),氧化时间为30 min;活性炭投加量为1 g,吸附时间为60 min的条件下,深度处理出水可达标直排。
Select
WASP水质模型在表流人工湿地中的优化与应用
陈德坤, 朱文博, 王洪秀, 梁爽
2018,38(2): 70-74.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70
摘要 (
)
首次对WASP(water quality analysis simulation program)水质模型进行优化来模拟预测表流人工湿地的水质变化。由于表流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吸收和微生物降解作用的显著增强,通过模型率定所得WASP模型水力学、植物、生化反应的相关参数值明显高于模拟天然水体时的推荐值。对改进后WASP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湿地水质(COD和NH
4
+
-N)模拟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证明改进后的WASP模型能够有效模拟预测表流人工湿地的水质变化。
Select
小孔径壳聚糖/聚丙烯腈复合超滤膜的研制
杨兴胜, 郭玉阳, 陈心笛, 梁松苗, 赵治宁
2018,38(2): 75-78.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75
摘要 (
)
以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PEGDGE)为交联剂,将壳聚糖(CTS)交联到聚丙烯腈(PAN)基膜的表面,制备了壳聚糖/聚丙烯腈复合超滤膜。探讨了交联剂浓度、交联温度及交联时间对CTS/PAN复合超滤膜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制膜条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所制备的CTS/PAN复合超滤膜对聚乙二醇4000的截留率达94%以上,膜面粗糙度降低,亲水性得到明显提高,增强了膜片的抗污染性能。
Select
城市中水回用于冷却水生物黏泥滋生影响因素研究
王惠, 姚光源, 王宁, 张迪彦
2018,38(2): 79-81,84.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79
摘要 (
)
城市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在适宜的温度和曝气条件下,极易产生大量的生物黏泥,导致系统发生微生物腐蚀、污堵、垢下腐蚀等问题。研究了城市中水回用于循环冷却水系统生物黏泥滋生的影响因素,采用静态装置和动态装置挂片方式,重点考察了BOD、COD对生物黏泥滋生的影响。结果表明,BOD在0~10 mg/L的范围内,存在一个生物黏泥滋生的突变值,即当BOD ≥ 5 mg/L时,会对生物黏泥的滋生产生极大促进作用;不可生化的COD不会对生物黏泥及细菌的生长产生明显影响。
Select
曝气微电解混凝沉淀处理含砷铬废水
于艳杰, 吴莹, 方登志, 肖淑君, 严霄
2018,38(2): 82-84.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82
摘要 (
)
采用曝气微电解混凝沉淀处理含砷、铬废水,考察了反应初始pH、铁炭比、固液比和曝气时间等反应条件对废水中砷、铬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废水初始pH=2.5,铁炭质量比为1:1,固液比为1:20,曝气时间为3 h的条件下,该工艺对砷和铬的去除效果最佳,砷和铬的去除率均达99.7%,其他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均达到97%,COD去除率达68.1%。
Select
水溶液中壬基酚的TiO
2
光催化氧化处理研究
贾陈忠, 秦巧燕, 赵凯丽, 乔玉杰
2018,38(2): 85-88,105.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85
摘要 (
)
研究了水溶液中壬基酚的光催化氧化降解特性。结果表明,UV-TiO
2
光催化氧化可以有效降解水溶液中的壬基酚。采用15 W低压汞灯,当TiO
2
投加量为0.8 g/L,曝气速率为5.0 mL/min,光照距离为80 mm,壬基酚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pH=7.2时,壬基酚降解率可达90%以上;该降解过程较好地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降解过程中,溶液TOC降解率小于壬基酚降解率,说明壬基酚的光催化降解会产生复杂中间产物。
分析与监测
Select
液相色谱法测定工业废水中
N
,
N
-二甲基甲酰胺
田丙正, 张敏, 张付海, 赵彬, 王鑫
2018,38(2): 89-91.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89
摘要 (
)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法测定工业废水中
N
,
N
-二甲基甲酰胺的方法。使用C
18
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流速为0.8 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范围190~300 nm,波长为198 nm。结果表明,在质量浓度为0.01~50 mg/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该方法检出限为0.003 mg/L,回收率为93.8%~97.2%,相对标准偏差为2.5%~6.4%。该方法适用性广、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采用多重定性增强了定性的准确性,可用于实际工业废水中
N
,
N
-二甲基甲酰胺的测定。
工程实例
Select
高浓度难生化金属表面处理废水处理改造工程案例
刘备
2018,38(2): 92-95.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92
摘要 (
)
介绍了高浓度难生化金属表面处理废水的处理改造工程。该废水具有COD高、酸度高、重金属含量高、LAS浓度高的"四高"特征,废水中主要有机物为除油剂、缓蚀剂(苯并三氮唑)等,可生化性较差,处理难度大。在原工艺基础上,通过进行安装高温微孔活化微电解填料,提高水解池效能,增加MBR工艺等关键技术改造,处理出水稳定达到《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 26/44-2001)的一级标准要求。经改造后工艺耐受水质冲击能力强。
Select
颜料废水治理工程实例
王仲旭
2018,38(2): 95-98.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95
摘要 (
)
针对颜料废水水质波动大、有机物含量高、盐度高、难生物降解等特点,采用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光合细菌、A/O、生物接触氧化等组合工艺对废水进行治理。首先对两类高浓度废水单独进行处理,然后与两类低浓度废水混合后进生化系统处理。运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出水COD ≤ 120 mg/L,NH
3
-N ≤ 3 mg/L,TN ≤ 13 mg/L,pH=7.5,处理出水达到《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 343-2010)的B等级标准。
Select
叶酸中间体生产废水处理的应用研究
彭望峰, 朱乐辉
2018,38(2): 99-101.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099
摘要 (
)
江西某精细化工厂采用铁碳微电解-Fenton氧化-混凝沉淀-水解酸化-A/O-曝气生物滤池联合工艺处理叶酸中间体生产废水。运行结果表明:铁碳微电解工序的COD去除率为41%,氨氮去除率为24%;Fenton-混凝工序的COD去除率为53%,氨氮去除率为48%;预处理废水再经过水解酸化-A/O-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出水稳定,COD﹤500 mg/L,氨氮﹤35 mg/L,达到宜春盐化基地污水处理厂的要求。工艺处理成本为3.87元/m
3
。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等特点,在精细化工废水的处理中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经验交流
Select
青岛娄山河污水处理厂自动加药系统研究
安泳, 柯崇宜, 陈飞
2018,38(2): 102-105.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102
摘要 (
)
针对青岛娄山河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系统手动加药存在的不足,采用自动加药控制系统对原加药系统进行优化改造,设计了基于PLC、在线仪表、PID等控制模型的自动加药控制系统。生产应用得出的实际控制效果表明,采用自动加药控制系统,在有效保证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的同时,大大减少了药剂的浪费,并合理控制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成本。
Select
基于电导率控制的生活污水回用至脱硫系统研究
金东春, 焦阔, 王旭东, 李薇
2018,38(2): 106-108.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8.38(2).106
摘要 (
)
研究将处理后的火电厂生活污水,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脱硫工艺水中,并将其回用至脱硫系统。在中水回用过程中,以吸收塔浆液氯离子含量和石膏品质不变为导向,采用控制电导率的方式来确保回用水水质。2个月的试验跟踪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控制电导率的方法,可以将经处理后的火电厂生活污水成功回用至脱硫系统。同时,对中水回用方式进行了经济性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