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建龙. 生物固定化技术与水污染控制[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33-40.
[2] 罗建中, 张新霞, 乔庆霞, 等. 固定化细胞技术用于废水深度处理[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2, 3(6): 69-71.
[3] 蒋宇红, 黄霞, 俞毓馨. 几种固定化细胞载体的比较[J]. 环境学, 1993, 14(2): 11-15.
[4] 雷挺. 加强混凝沉淀在处理微污染原水中的作用[J]. 给水排水, 2003, 29(5): 24-26.
[5] 雷国元, 刘巍, 李永成, 等. 改性滤料强化过滤处理微污染水[J]. 净水技术, 2005, 24(6): 18-21.
[6] 章琪, 姚萱. 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处理巢湖微污染原水[J]. 中国给水排水, 2002, 18(8): 36-39.
[7] 龙小庆, 富良, 顾玉其, 等. 活性滤池去除微污染水中有机物和氨氮[J]. 中国给水排水, 2002, 18(8): 44-45.
[8] 孙治荣, 秦媛, 张素霞, 等. 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的氨氮[J]. 工业用水与废水, 2004, 35(6): 21-23.
[9] 李志荣, 陈庆选, 王欣泽, 等. 包埋硝化菌流化床与接触氧化固定床除氨氮效果对比[J]. 中国给水排水, 2007, 23(19): 52-55.
[10] 陈娅洁, 姚涛, 李志荣, 等. 包埋固定化硝化菌在不同DO下的硝化规律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06, 29(5): 26-27.
[11] 陈娅洁, 张振家, 李志荣, 等. 包埋固定硝化菌的亚硝化特性研究和系统调控[J]. 水资源保护, 2006, 22(5): 56-59.
[12] 余冬冬. 包埋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在城市给水厂地表水源水质生物处理中的应用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13] 余冬冬, 金勇威, 迟莉娜, 等. 包埋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微污染原水的试验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08, 24(13): 85-88.
[14] 夏瑜. 包埋固定化菌处理含低浓度氨氮原水的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09.
[15] 黄廷林, 张晓磊, 苏俊峰.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试验研究[J]. 供水技术, 2008, 2(3): 7-9.
[16] 陈敏, 罗启芳. 聚乙烯醇包埋活性炭与微生物的固定化技术及其对水胺硫磷降解的研究[J]. 环境科学, 1994, 15(3): 11-14.
[17] 庞胜华, 刘德明, 邱凌峰. 包埋法处理抗生素废水的试验研究[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 28(5): 340-342.
[18] Yang P Y, Wang M L. Packed-entrapped-mixed microbial cells for small wastewater treatment[J].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0, 22(3/4): 343-350.
[19] 周定, 侯文华. 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含酚废水的研究[J]. 环境学, 1990, 11(1): 2-5.
[20] Wu K Y A,Wisecarver K D. Cell immobilization using PVA cross-linked with boric acid[J].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 1992, 39(4): 447-449.
[21] 李彤, 俞毓馨, 胡纪萃. 廉价包埋剂聚乙烯醇的研究[J]. 环境学, 1990, 11(5): 41-44.
[22] 刘志培, 杨惠芳, 贾省芬. 聚乙烯醇固定化混合细菌细胞对印染废水脱色的研究[J]. 环境科学, 1992, 13(1): 2-6.
[23] Li Jun,Zhang Zhen jia, Li Zhirong, et al.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and nitrogen from distillery wastewater by a combination of methane ferment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nitrification processe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6, 18(4): 654-659.
[24] 王璐. 包埋固定化颗粒在微污染原水中的应用研究[D].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 2008.
[25] 周定, 王建龙, 侯文华, 等. 固定化细胞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前景[J]. 环境科学, 1993, 14(5): 51-54.
[26] 曹国民, 赵庆祥, 龚剑丽, 等. 固定化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同时硝化和反硝化[J]. 环境工程, 2000, 18(5): 17-19.
[27] 曹国民, 赵庆祥, 孙贤波, 等. 固定化细胞单级生物脱氮动力学模型研究[J]. 环境工程, 2001, 19(5): 12-15.
[28] 吴永明, 李小明, 曾光明, 等. 亚硝化-厌氧氨氧化及其在固定化微生物中的实现[J]. 工业水处理, 2004, 24(12): 14-17.
[29] 李海波, 李培军, 张轶, 等. 静止或缓流污染地表水微生物固定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 生态学杂志, 2005, 24(5): 561-566.
[30] 徐新阳, 张轶, 李海波, 等. 污染地表水修复用微球菌的化学包埋法固定化工艺[J]. 东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6, 27(10): 1146-1149.
[31] 李海波, 李培军, 张轶, 等. 固定化微球菌技术修复受污染地表水[J]. 中国给水排水, 2005, 21(2): 6-10.
[32] 曹阳, 宋菁.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对受污染缓流水体底泥生态修复的研究[J].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9, 25(3): 1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