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徐明煌, 何成达, 朱腾义, 相延铮. 白色除磷颗粒污泥培养及颗粒特性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25, 45(3): 99-109. |
[2] |
鄢雨萌, 任晨竹, 王少坡, 刘灵婕, 孟凡盛, 邱春生, 于静洁. 金霉素对强化生物除磷系统除磷性能的影响及机制[J]. 工业水处理, 2024, 44(12): 50-58. |
[3] |
邓颖, 俞小军, 蔡雨麒, 马娟. 不同C/P下低耗EBPR的脱氮除磷及侧流磷回收性能[J]. 工业水处理, 2022, 42(7): 154-160. |
[4] |
吴芳磊,贺航运,梁庸,崔文亮. 造纸废水处理强化生化系统COD去除的实例[J]. 工业水处理, 2022, 42(3): 186-190. |
[5] |
李莹, 刘强, 项玮, 李倩囡. 基于群体感应相关菌群分析的HMBR膜污染控制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22, 42(11): 122-126. |
[6] |
李诚,王冬,王少坡. 温度对2种碳源EBPR颗粒污泥系统的影响[J]. 工业水处理, 2021, 41(5): 86-92. |
[7] |
杨鹤,王少坡,张铁凡,于静洁,李亚静,王晨晨,邱春生,孙力平. 酪蛋白水解物碳源SBR生物除磷系统启动[J]. 工业水处理, 2021, 41(2): 52-57. |
[8] |
吴礼贵,邹小明,杨方社,龚锦程,黄浩,曾庆华,张传庭. 锌对EBPR系统除磷性能的影响及其机制[J]. 工业水处理, 2020, 40(6): 22-26. |
[9] |
常烁, 曾薇. EBPR系统中聚糖菌及其反硝化代谢机理的研究进展[J]. 工业水处理, 2019, 39(9): 8-13. |
[10] |
刘强, 梁森, 闫军伟, 王洪波, 宋启程. 污泥龄对HMBR中S-EPS及膜污染的影响[J]. 工业水处理, 2019, 39(2): 34-37,41. |
[11] |
赵乐丹, 王少坡, 吉茸, 于静洁, 孙力平. 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磷菌的代谢迁移[J]. 工业水处理, 2018, 38(1): 10-14. |
[12] |
吉茸, 王少坡, 赵乐丹, 于静洁, 孙力平. 聚磷菌Accumulibacter各进化枝研究进展[J]. 工业水处理, 2017, 37(1): 7-11. |
[13] |
施萍, 刘智萍, 方芳, 武文会, 苟凯. 污泥龄对SBR处理含HA和Cu2+废水的影响[J]. 工业水处理, 2016, 36(9): 76-79. |
[14] |
王德美, 王晓昌, 唐嘉陵, 夏四清. 不同回流比和SRT对A/O-MBR脱氮除磷的影响[J]. 工业水处理, 2016, 36(1): 55-58. |
[15] |
李柏林, 章文琴, 张智, 李晔, 宋梦婷. 污泥运行指标对A/A/O氧化沟生物脱氮的影响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14, 34(5): 28-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