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联系我们
编委会
第七届编委会
第二届青年编委会
投稿指引
投稿指南
写作指南
出版伦理
相关下载
开放获取
订阅指南
English
过刊目录
2017年, 第37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17-10-20
专论与综述
试验研究
分析与监测
工程实例
经验交流
全选
|
专论与综述
Select
微丝菌培养分离、特性标记及调控研究进展
张振宇, 费学宁, 焦秀梅, 池勇志, 李松亚
2017,37(10): 1-5.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01
摘要 (
)
PDF
污泥膨胀一直是困扰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行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而微丝菌是污泥丝状膨胀中的主要丝状菌,因此对微丝菌本质规律的研究不仅有利于认识微丝菌,也可提供诸多控制污泥丝状膨胀的方法。综述了微丝菌在培养分离、生理特性和影像识别以及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微丝菌的后续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Select
硅酸水垢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杜聪, 阿柔娜, 包仓, 巴图其木格, 白淑琴
2017,37(10): 6-10,43.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06
摘要 (
)
PDF
在水资源再生利用过程中水中硅酸会沉淀在设备管道内壁或膜表面形成硅垢,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硅垢的主要成分为无机硅酸盐和无定形SiO
2
,是最难处理的水垢。抑制硅垢的方法有设备内添加阻垢剂和设备外预处理降低硅酸浓度等。设备内添加阻垢剂的方法又包括提高硅酸溶解度法和投加分散剂法;设备外预处理降低硅酸浓度的方法包括超滤膜法、反渗透膜法、絮凝法、离子交换法等。
Select
电站锅炉有机酸清洗废液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张贵泉, 李佳, 文慧峰, 姚建涛, 龙国军
2017,37(10): 11-15.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11
摘要 (
)
PDF
介绍了电厂锅炉酸洗废水的各种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焚烧法、络合沉降法、生物法和反渗透法等常规处理技术,Fenton氧化、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和电催化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以及联合处理技术。讨论了锅炉酸洗废水处理技术各自的特点、优势与不足。分析表明,开发常规处理技术与高级氧化技术的组合工艺是今后电厂锅炉酸洗废水处理技术发展的趋势。
Select
正渗透技术研究综述及应用展望
尉凤珍
2017,37(10): 16-18,47.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16
摘要 (
)
PDF
正渗透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水处理技术,其研发初始即指向各种高难度废水的处理回用及物料分离领域,是一项有广阔发展空间的水处理技术。目前对该技术的研究重点集中在膜材料和汲取液的选择上。从正渗透的原理出发,介绍了正渗透膜材质及汲取液的前沿科技成果,分析了未来正渗透膜材质和汲取液选择的方向。最后,总结了正渗透技术的优势,并对正渗透的未来应用做了展望。
试验研究
Select
三效管式海水淡化装置产水性能实验研究
杨毅, 陈志莉, 刘洪涛, 彭靖棠
2017,37(10): 19-23.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19
摘要 (
)
PDF
研制了一种三效管式海水淡化装置,对其进行了定功率和太阳能加热运行实验研究,分析了该淡化装置的产水性能及影响因素。定功率实验研究表明,当淡化装置加热功率为300 W 时,其性能系数最高达约1.32,提升淡化装置蒸发传热,同时降低热量耗散(辐射耗散和对流耗散),加大装置冷凝温差可以提升淡化装置性能。太阳能加热实验结果表明,淡化装置的产水性能受太阳辐射值、太阳能集热系统效率、热源稳定性、环境温度与风速等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热源稳定性对装置性能有较大影响。
Select
优化微生物菌群结构强化处理腌制含盐废水
王闻烨, 尤涛, 刘晋, 李晓东, 夏广锋, 秦思达
2017,37(10): 23-26.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23
摘要 (
)
PDF
通过研究不同菌剂在目标废水中的生长曲线及COD的变化,筛选优势菌剂。结果显示,所购买的1号菌剂为优势耐盐菌剂,其最佳接种量(以体积分数计)为15%。将该菌剂按最佳接种量加入到反应器中,当进水COD为2 500 mg/L,盐度为8 000 mg/L时,对比对照组,COD处理效果明显;当盐度突然提高到10 000 mg/L时,出水COD变化稳定,待短暂适应新环境后,出水COD又趋于盐度提高前的稳定状态。
Select
不同形式复合人工湿地对污染河水的净化差异研究
熊家晴, 段然, 郑于聪, 黄文平, 葛媛, 王晓昌
2017,37(10): 27-30.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27
摘要 (
)
PDF
为了研究不同形式复合人工湿地对污染河水的净化特性,实验构建了2种相同基质及植物的表流-水平潜流和表流-垂直潜流复合人工湿地,并以相同的进水负荷连续运行了1 a。结果表明,2组复合人工湿地均能有效地净化污染河水,表流-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染河水BOD
5
、SS、TN和NH
3
-N的去除效果优于表流-垂直潜流人工湿地(
p
<0.05),且前者中的植物具有更好的生长特性和氮磷去除能力。表流人工湿地的存在不仅能够避免二级潜流湿地的堵塞,也能有效提高系统总氮去除能力。
Select
镁离子强化UV/PMS体系降解染料的探究
袁琳, 张静, 胡嘉敏
2017,37(10): 31-34.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31
摘要 (
)
PDF
用酸性橙7(AO7)模拟染料废水,探究了Mg
2+
对UV/PMS体系降解染料废水的强化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和主要氧化物种。实验结果表明,Mg
2+
的加入会显著增强UV/PMS体系的氧化能力。底物浓度与AO7的降解效果成负相关;PMS投量、Mg
2+
投量和紫外灯功率与AO7的降解效果成正相关;pH的升高对该体系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Mg
2+
/UV/PMS体系主要氧化物种是硫酸根自由基(SO
4
·-
)和少量羟基自由基(·OH)。
Select
水热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有机物释放的影响
查湘义, 韩春威, 宫磊
2017,37(10): 35-38.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35
摘要 (
)
PDF
针对剩余污泥中有机能源利用率低的问题,研究了水热预处理对剩余污泥有机物释放及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累积产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热处理是一种有效的污泥预处理方法,当水热温度为200 ℃、水热时间为1 h时,污泥减量度达76.56%,污泥SCOD为原泥的34倍,大大减少了污泥固相有机物含量。经水热处理后,污泥厌氧消化最大产气量为2 950 mL,较原泥提高了69%;厌氧消化后,水热预处理污泥SCOD减少量为原泥的30倍。
Select
常规SBR反应柱中好氧污泥颗粒化及其特性
衷从强, 尹东高, 钟琴道, 彭盛华, 尹魁浩
2017,37(10): 39-43.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39
摘要 (
)
PDF
应用高径比为3.67的SBR反应柱R1培养好氧颗粒污泥,结果表明,经90 d培养即可获得粒径主要分布在0.5~1.0 mm、形状规则、结构密实的好氧颗粒污泥。R1中颗粒污泥MLSS为5 500 mg/L,SVI
30
为36 mL/g,好氧颗粒污泥沉降性能明显优于常规活性污泥。应用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处理实际集成电路工业综合废水,废水COD、氨氮、TP和TN去除率分别在85%、80%、60%和47%以上。通过污泥产率分析得出,好氧颗粒污泥比活性污泥污泥原位减量41.5%。
Select
O
3
-H
2
O
2
预处理提高农药废水处理效果试验研究
吴杨, 李建兴
2017,37(10): 44-47.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44
摘要 (
)
PDF
采用O
3
-H
2
O
2
工艺取代Fe/C-H
2
O
2
工艺对某农药厂废水进行预处理,对比研究了2种工艺对废水COD的处理效果,以及对后续生化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Fe/C-H
2
O
2
工艺,O
3
-H
2
O
2
预处理对废水COD具有更好的处理效果,经O
3
-H
2
O
2
和Fe/C-H
2
O
2
预处理后,废水B/C 分别为0.64 和0.48。污泥镜检结果表明,废水经O
3
-H
2
O
2
工艺处理后,后续生化处理好氧池丝状菌生长量降低,从而抑制了污泥膨胀的产生。
Select
多元无磷缓蚀阻垢剂的研制及机理初探
李贤清, 陈康, 焦莉莉, 冯长春
2017,37(10): 48-5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48
摘要 (
)
PDF
以羧乙基硫代丁二酸、酒石酸钠、硫酸锌、聚环氧琥珀酸和丙烯酸-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共聚物为原料复配得到一种多元无磷缓蚀阻垢剂,通过旋转挂片法、碳酸钙沉积法和分散氧化铁试验对其缓蚀、阻垢和分散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对其缓蚀阻垢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该复合药剂具有良好的缓蚀、阻垢和分散性能,缓蚀率达92.14%,阻垢率达96.31%。SEM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药剂能在碳钢挂片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均匀的缓蚀膜,具有良好的晶格扭曲作用,能阻止碳酸钙的正常生长和沉积。
Select
水热改性花生壳对水中Cr(Ⅵ)的吸附性能
孟祥霞, 邬欣慧, 马东, 吴娟
2017,37(10): 52-56.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52
摘要 (
)
PDF
为解决水体Cr(Ⅵ)污染,实现农业固废资源化利用,通过水热H
3
PO
4
改性制备了花生壳基吸附剂,并将其用于水中Cr(Ⅵ)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453 K下,与质量分数为15%的H
3
PO
4
水热反应10 h制备的改性花生壳性能最优;当吸附剂投加量为2 g/L,pH=2.0,Cr(Ⅵ)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水中Cr(Ⅵ)去除率可达86.83%。改性花生壳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属于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
Select
微气泡臭氧催化氧化深度处理化工园区废水研究
茹星瑶, 押玉荣, 张静, 王晓磊, 陈晓轩, 吴江渤, 刘春
2017,37(10): 57-60.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57
摘要 (
)
PDF
以酸/碱改性和Cu负载活性炭为催化剂,采用微气泡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化工园区废水。结果表明,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COD降至20 mg/L以下,发光抑制率降至-1.2%~-7.3%,B/C升至0.29~0.37,消除了废水生物毒性,并提高了废水可生化性。硝酸改性并负载Cu组分活性炭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COD去除率和去除负荷分别可达70.8%和0.478 kg/(m
3
·d),臭氧利用率为97.5%,催化臭氧氧化反应效率为0.554 mgCOD/mgO
3
。
Select
非均相微波协同类Fenton催化降解废水中的苯酚
杨帆, 刘志英, 赵浩, 徐学骁, 徐炎华
2017,37(10): 61-65.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61
摘要 (
)
PDF
通过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uO/
γ
-Al
2
O
3
催化剂,并对非均相微波协同类Fenton催化降解苯酚溶液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为6,H
2
O
2
投加量为4 mL/L,催化剂投加量为4 g/L,微波功率为500 W,反应时间为13 min的条件下,苯酚降解率可达98%,TOC去除率为62%。催化剂重复使用9次后,苯酚降解率为90.88%。通过比较不同氧化体系处理效果及添加·OH捕获剂证实,微波-催化剂-H
2
O
2
产生了明显的协同作用。
Select
人造沸石对氨氮废水的吸附及其电化学再生研究
杨云, 宋梦然, 于萍, 罗运柏
2017,37(10): 65-68.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65
摘要 (
)
PDF
采用人造沸石对模拟氨氮废水进行吸附,并对其进行电化学再生,探讨了吸附及再生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吸附时间为90 min,pH为中性或弱酸性,人造沸石投加量为120 g/L,在此条件下,氨氮去除率可达84%;最佳再生条件:电解时间为40 min,NaCl浓度为0.1 mol/L,温度为50 ℃,pH为10,在此条件下,人造沸石再生率可达到97.48%。人造沸石重复使用6次后,再生率仍可达到88%以上。
Select
高压静电场对海水蒸发和沸点的影响
黄仕元, 陈旺明, 王艳辉
2017,37(10): 69-7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69
摘要 (
)
PDF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高压静电场对海水蒸发速率和沸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压静电场下海水蒸发的速率是常态下的1.5~2.1倍;海水沸点随高压静电场强度的增大而降低。由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得出: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在高压静电场下易形成电偶极矩,电偶极矩使水分子之间的氢键断裂,从而水分更易蒸发;氢键断裂的能量来源于海水的内能,而不是电场能转化而来的能量。
Select
SCWO处理轮胎裂解脱硫废液的响应面法优化
石晓康, 王黎
2017,37(10): 72-77.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72
摘要 (
)
PDF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SCWO)法处理废旧轮胎热解过程中产生的脱硫废液,利用响应面法对处理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化,并通过中心复合设计(CCD)建立了COD去除率的二次回归模型。将实测值与根据模型计算的预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以模型代替真实实验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Select
生物电Fenton系统对餐饮含油废水处理研究
韩英杰, 杜英才, 张吉强, 陈婷, 郑平
2017,37(10): 78-81.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78
摘要 (
)
PDF
利用生物电Fenton系统对某高校食堂的餐饮含油废水进行处理,探讨了系统对餐饮含油废水的处理性能,考察了温度、阴极液初始pH和阴极曝气量等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工艺条件优化。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的最佳工艺条件:温度35 ℃,阴极液初始pH=3,阴极曝气量0.2 L/min。在最佳工艺条件下,阳极COD去除率、阴极油去除率和输出电压分别达到91.1%、95.3%和431.9 mV。
Select
电渗析深度处理二级出水实现零排放和资源回收
刘汝东, 王允坤, 苏谦, 王曙光
2017,37(10): 82-85.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82
摘要 (
)
PDF
采用电渗析法对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零排放”,同时实现氮磷等资源的回收,考察了流速、电压和浓缩室电导率对脱盐率和氮磷回收率的影响。实验采用三膜对结构,结果表明,淡化室脱盐效果明显,电导率均可降到< 1 μS/cm,氯离子、硝酸根和磷酸根去除率均在98%以上。改变反应器流速,发现流速较大时离子迁移更快,氮磷去除速率和回收率更高。减小外加电压,实验运行时间较长,迁移离子较慢,磷回收率下降。改变浓缩室电导率,电流效率和能量消耗等均未发生明显变化。
Select
超滤膜对海上天然气平台生产水的深度处理试验
何元涛, 高贵蓉, 滕厚开, 罗超, 陈赞
2017,37(10): 86-89.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86
摘要 (
)
PDF
采用国产超滤膜对南海某海上天然气平台的生产水进行深度处理应用试验,研究了其对平台生产水水质的适用性,以及超滤膜的过滤性能和超滤膜设备长周期稳定运行规律。结果表明,超滤膜设备累计运行超过408 h性能无衰减,其各项工艺参数始终保持稳定,产水油质量浓度均低于20 mg/L。超滤膜材料及设备具有很好的抗污染性能和长周期稳定运行能力,其产水水质满足一级海域排放限值。
分析与监测
Select
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总氮通道测六价铬的探讨
王志瑞, 赵佳佳, 罗会鹏, 曾程, 陆波, 蔡雄飞
2017,37(10): 90-9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90
摘要 (
)
PDF
将已有的荷兰Skalar连续流动分析仪中测定总氮的模块进行简单改造,用于测定水体中六价铬。结果显示,测定结果与国标方法无显著差异。本方法既可以利用现代化仪器高效快速的优点,又为单位或企业节约了二次采购仪器的成本。
工程实例
Select
固原市100t/d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设计
李蓉, 贺峰
2017,37(10): 93-96.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93
摘要 (
)
PDF
详细介绍了固原市100 t/d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的设计内容。本工程选用MVC(机械蒸发浓缩)+ DI(去离子)主体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运行期间处理效果良好,出水水质达到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2008)的要求。本工艺对小规模以及分期建设的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Select
某氮肥企业中水回用工程实例
万银霞, 张广瑞, 张宝珠, 刘芳芝, 段开放, 梁洺瑜
2017,37(10): 97-99.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097
摘要 (
)
PDF
某氮肥企业通过对其各种直排废水进行分析,结合同行业中水回用实际运行经验,采用“三法一体净水”+“双膜法”工艺进行生产废水的回收。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适用于处理高盐、高硬、高COD的废水。废水经去浊除盐后用作循环水补水,提高了循环水的浓缩倍数,减少了循环水排污,整个企业的水系统形成了良性循环,节水减排成效显著。
经验交流
Select
复合有机阻垢剂在工业锅炉中的应用研究
沈英, 周雪峰, 徐连荣, 方永兰, 方虹, 汪味路
2017,37(10): 100-102.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100
摘要 (
)
PDF
探讨了复合有机阻垢剂的作用机理和阻垢性能评定方法,重点对腐殖酸钠复合水处理剂在工业锅炉中的应用进行了现场跟踪及检测研究,为复合有机阻垢剂的实际应用及效果评定提供了经验参考。应用实践表明,《工业锅炉水质》(GB/T 1576—2008)针对采用复合有机阻垢剂的工业锅炉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该研究可为《工业锅炉水质》标准将来的修订提供一些数据和实例参考。
Select
美国炼焦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研究
朱建卫
2017,37(10): 103-106.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103
摘要 (
)
PDF
以美国环保局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形成文件为依据,详细介绍了美国炼焦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包括BPT、BAT、NSPS、PSNS/PSES、BCT标准。研究了标准的形成过程,分析了标准中各指标的意义。通过标准的制定可以看出美国在污染控制方面的时间表,这对于我国煤化工行业的标准制定和应用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Select
浅谈炼化一体化事故污水和污染雨水的收集与处理
孙江虎, 李艳, 郑伟
2017,37(10): 106-108.
https://doi.org/10.11894/1005-829x.2017.37(10).106
摘要 (
)
PDF
简要概述了某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事故污水和污染雨水的收集、处理以及防控体系的建立,详细阐述了首端污水收集和末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控制要点,并从设计和运行角度对今后事故污水和污染雨水的收集给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