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路希鑫,严子春,路希超.氧化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进展[J].石油化工应用,2009,28(3):1-3.
[2] 余欣,吴赞敏.国内外印染废水处理情况对比研究[J].天津纺织科技,2009(4):15-16.
[3] 吕宝一,唐媛,梁少博,等.混凝沉淀-A/O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染洗废水[J].水处理技术,2009,35(2):114-116.
[4] 陈前荣,陈敏,王开林.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微电解-MBR-RO深度处理印染废水回用技术[J].工业水处理,2009,29(4):84-86.
[5] 吴志敏,张丽.混凝-ABR-氧化沟工艺处理印染废水[J].印染,2009,35(3):37-39.
[6] 刘永春,谢家理.高铁酸盐在水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四川环境,2004,23(2):17-20.
[7] 马君梅,龚峰景,汪永辉.高铁酸钾预处理印染废水的可行性研究[J].云南环境科学,2004,23(4):59~61.
[8] 刘帅霞,何松.高铁酸盐对染整废水脱色处理的实验研究[J].针织工业,2007(11):63-65
[9] 何卿,夏晶,柏立森,等.高铁酸盐和UV法两种治理印染废水的新技术[J].污染防治技术,2008,21(4):69-72.
[10] 夏庆余,林智虹,郑曦,等.高铁酸盐对偶氮类染料的降解脱色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50-54.
[11] 姜洪泉,刘红.亚铬酸盐滴定法测定高铁酸钾[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1):106-108
[12] 常青,傅金镒,郦兆龙.絮凝原理[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3: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