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ignesaeran S, Vigneswaran B, Ben Aim R. Application of microfiltra- tion for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J]. Environmental Sanitation Reviews, 199l, 31(1):17-18.
[2] 王恩哲。 反渗透膜污染原因分析及其对策[J]. 水处理技术, 2004, 30(4):244-245.
[3] 周军, 杨艳琴, 张宏忠。 反渗透膜污染及其清洗的研究[J]. 过滤与分离, 2007, 17(1):1-4.
[4] 吕慧, 王伟, 何丽丽。 反渗透膜污染监测及控制方法[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0, 27(6):525-529.
[5] 曹占平, 张景丽。 反渗透膜有机物污染及微生物清洗的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08, 34(2):60-66.
[6] 张娜, 孙咏红, 田妍。 反渗透阻垢剂的研究进展[J]. 天津化工, 2006, 20(4):22-24.
[7] 刘东, 武春瑞, 吕晓龙。 反渗透浓水除硬方法及其对减压膜蒸馏过程的影响[J]. 工业水处理, 2010, 30(5):23-26.
[8] 张爱丽, 周集体, 童健。 高硬度低碱度深井水药剂软化预处理方法比较[J]. 工业水处理, 2005, 25(5):74-76.
[9] 马立艳, 关卫省, 王新刚。 混凝-超滤处理含油废水试验研究[J]. 水处理技术, 2006, 32(11):74-76.
[10] 赵辉, 纪然。 多介质过滤-超滤-反渗透法深度处理废水的工艺改进[J]. 化工环保, 2009, 29(6):526-529.
[11] 邵磊, 宋存义, 胡永平。 工业用水中硅化合物的去除方法[J]. 中国给水排水, 2000, 16(4):26-28.
[12] 张旋, 王启山。 高级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水处理技术, 2009, 35(3):18-22.
[13] 陈文松, 韦朝海。 Fenton氧化-混凝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J]. 工业水处理, 2004, 24(4):39-41.
[14] 王洪禧, 路文芳, 刘俊良, 等。 接触氧化/BAF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挂膜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 2008, 24(21):70-73.
[15] 王树涛, 马军, 田海, 等。 臭氧预氧化/曝气生物滤池污水深度处理特性研究[J]. 现代化工, 2006, 26(11):32-36.
[16] 黄蓉, 刘敦华。 物理杀菌技术及其在食品中的应用[J]. 中国食品与营养, 2009(11):33-35.
[17] 张新妙, 李井峰, 王娟, 等。 反渗透膜表面Zeta电位研究[J]. 现代仪器, 2010(3):42-44.
[18] 欧志阳, 汤兵, 王仲旭。 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污染及其防治[J]. 污染防治技术, 2006, 19(5):40-43.
[19] 殷峻, 陈英旭。 膜生物反应器中的膜污染问题[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1, 2(3):62-68.
[20] Belfort G, Davis R H, Zydney A L. The behavior of suspensions and macromolecular solutions in crossflow microfiltration[J]. Membrane Sci., 1994, 96(3):1-58.
[21] 钟璟, 徐南平, 时均。 颗粒粒径和膜孔径对陶瓷膜微滤微米级颗粒悬浮液的影响[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00, 14(3):230-235.
[22] 宋伟, 杨平。 膜生物反应器中膜孔堵塞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J]. 化工环保, 2007, 27(3):240-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