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顾国贤.中国啤酒工业的发展[J].工业微生物,1999,29(3):44-46
[2] 武道吉,谭风训.啤酒废水处理技术研究[J].水处理技术,1996,22(4):237-239
[3] 张永明,魏洽,丁宁,等.固定化细胞流化床生物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及其稳定性的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1999,13(3):62-66
[4] 张永明,陈素华,虞启义,等.气升式内循环接触氧化生物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J].环境工程,2000,18(6):18-19
[5] 王连军,蔡敏敏,荆晶,等. 无机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及其膜清洗的试验研究[J]. 工业水处理,2000,20(2):32-34
[6] 梅荣武,刘想之.高浓度活性污泥法处理啤酒废水[J]. 给水排水,2000,26(4):39-40
[7] 徐立根.CASS工艺在啤酒废水治理中的应用[J]. 环境保护,1999,23(12):14-15
[8] 周刚.CASS工艺在高寒地区处理啤酒废水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2001,27(11):46-48
[9] 郝瑞霞,贾胜温,程水源.我国啤酒工业废水治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 河北轻化工学院学报,1998,19(1):75-79
[10] 熊正为,谢水波.生物滤池-活性污泥法处理啤酒废水的实践[J]. 工业水处理,2000,20(10):37-38
[11] 吴允,张勇,刘红阁,等.啤酒生产废水处理新技术-内循环反应器[J].环境保护,1997,21(9):18-19
[12] 聂洪文.UAMR中温处理高浓度啤酒废水研究[J]. 重庆环境科学,1999,21(5):36-39
[13] 何晓娟.IC-CIRCOX工艺及其在啤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给水排水,1997,23(5):26-28
[14] 靳国正.啤酒废水处理设计剖析[J].给水排水,2001,27(2):49-53
[15] 张德清,李传生.曲阜三孔啤酒厂废水处理站设计[J]. 工业水处理,1998,18(5):32-35
[16] 谌建宇,刘晓文.厌氧UASB-新型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处理啤酒废水[J].给水排水,2000,26(4):34-36
[17] 张振家,周长波,熊庆明. UASB-SBR工艺处理啤酒生产废水[J]. 中国给水排水,2001,17(9):9-11
[18] 王松林,汪大庆.内循环UASB反应器+氧化沟工艺[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1,32(2):23-24
[19] 北京环境技术与设备研究中心,等. 三废处理工程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9
[20] 朱月海.啤酒废水处理工艺及浅析[J]. 给水排水,1999,25(1):32-36
[21] 季斌,姜家展.三孔啤酒有限公司废水处理工程设计[J]. 给水排水,1998,24(1):32-34
[22] 郑俊,王晓焱.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啤酒废水[J]. 给水排水,2001,27(1):48-49
[23] 方建章,罗国维.水解-好氧混凝工艺处理啤酒厂废水[J].环境科学与技术,1997,4(3):30-34
[24] 戴全裕,蒋兴昌,张珩,等.水蕹菜对啤酒及饮食废水净化与资源化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6,16(2):248-251
[25] 郑爱榕,蔡阿根,许伟斌,等.光合细菌和螺旋藻对啤酒废水的净化与利用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9,19(1):22-27
[26] 满春生,黄江丽,张晓杰.啤酒废水培养SCP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给水排水,1993,9(4):30-32
[27] 吴敦虎,王世真,王艳,等.硼泥复合混凝剂处理啤酒废水的研究[J]. 水处理技术,2000,26(5):293-296
[28] 郭廷忠.土地快速渗滤处理啤酒废水的工程试验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1995,14(10):28-30
[29] 李兴革,孙丽伟,许万.啤酒生产中副产物的综合利用[J].酿酒,1999,32(2):84-88
[30] 周长波,张振家,曾庆荣. 啤酒废水的综合治理[J].工业水处理,2001,21(11):44-46
[31] 冀贞泉,刘洪俊,勾怀亮,等.啤酒工业废水处理资源化利用[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1995,11(3):92-95
[32] 张华,阚久方,张雁秋.略论啤酒清洁生产[J].重庆环境科学,2001,23(3):69-71
[33] 左永泉.啤酒工业废水污染危害及治理方法初探[J].江苏食品与发酵,2000,26(2):18-22
[34] 张崇岱.啤酒污水处理的几个问题评述[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0,31(1):1-2
[35] 周焕祥.啤酒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工业水处理,1993,13(3):8-10 |